中国文学史简编 考研复习资料(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4


5用语词约义丰。《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如晋楚邲之战中,写晋师溃败之状云:“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简练的一句话,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场面。“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叙事》)
十五、《国语》的文学成就(P81):
    《国语》又称为《春秋外传》,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
    《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国语》中一些议论说理文字,往往精辟严密,层次井然。
    《国语》虽然记言多于记事,但《国语》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总的说来,《国语》也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
    由于国别史的特点,《国语》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这种集中篇幅写一人的方式,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
十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P83):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十二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如苏秦、张仪,荆轲、鲁仲连,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战国策》采用虚构的手法使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如对苏秦落魄而归时的外貌神情描写,绵密细致,极为传神。《战国策》在写人上,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2语言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战国策》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如《齐策一》记苏秦说齐王合纵,排比对偶层出不穷,文辞瑰丽多姿。《战国策》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和精细的描写。如荆轲刺秦王的场面,清晰详尽,有条不紊。
3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战国策》的说辞往往引类譬喻,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如《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贴切深刻,饶有风趣,很有说服力。《战国策》巧妙运用寓言增强辩辞的说服力。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十七.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P85):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史传创作]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 如《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后世史传文学继承先秦叙事散文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和《左传》、《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先秦叙事散文是我国史传文学最初成就,沾溉于后世。
    2[散文楷模]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 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把《左传》作为学习对象。贾谊,邹阳等西汉前期散文家的作品,可以明显看出《战国策》文风的余绪。
    3[小说先河]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十八.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P91):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老子》、《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十九、《论语》、《老子》(P92):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 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的语录体散文。《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 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老子》具有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二十.《孟子》及其艺术成就(P93)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