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电化学
知识点 |
选择题 |
|
计算题 |
离子电迁移率&迁移数及其测定
|
2009(18)2;1998(3)2:阳离子迁移数的计算 2004(46)2:极谱分析中消除迁移电流的方式 2004(33)2;2000(3)2:影响离子迁移数的因素 1999(4)2: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速率 |
|
2011(9)6:电迁移速率计算 2001(8)7:界面移动法测迁移率 |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浓度C的关系
|
2010(27)2;2008(24)2:稀释对摩尔电导率的影响 2009(17)2:摩尔电导率的大小对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反映 2007(27)2:稀释对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的影响 2004(35)2: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 2001(6)2:无限稀释后弱碱的摩尔电导率的求法 |
|
2013(5)10: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和电迁移率计算、混合电导率计算 2010(3)7:弱电解质摩尔电导率、解离常数、电离度定义、性质、关系推导 1995(8)8:摩尔电导率、极限迁移数、极限淌度计算
|
离子的独立移动定律&离子摩尔电导率 |
|
|
|
电导测定的实际应用 |
2012(8)2:Ostwald定律(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
|
|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 |
2011(13)2:离子平均活度的求法 2011(20)2:平均离子活度定义的原因 |
|
2006(4)10:电极元素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
离子强度I
|
2006(23)2;2002(9)2:离子强度的计算 |
|
|
德拜-休克尔 公式
|
2013(17)2:影响公式的诸多因素 2008(26)2:Debye-Huckel-- Onsager电导理论中的“弛豫效应”&“电泳效应” 2007(30)2: Debye-Huckel-- Onsager电导理论的相关说法 2003(14)2:Debye-Huckel公式和适用条件 |
|
|
可逆电池 &电极反应
|
2008(20)2;2007(19)2:可逆电池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和焓变关系 2006(24)2:可逆电池等温等压下的热效应 2004(43)2:由可逆电池电动势求反应平衡常数 |
|
|
可逆电池的书写
|
2003(13)2:由化学式写出电池的表示式 |
|
|
Nernst方程
|
2004(36)2:Nernst方程中EΘ的意义 |
|
|
由电动势及其 温度系数求 △rHm·△rSm
|
|
|
|
电极&电极电势
|
2011(17)2:Pt电极电势随条件的改变 2010(31)2;2004(45)2:电解质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009(19)2:有相关电极电势计算另一电极电势 2005(17)2:电极电势的标准电极 2004(47)2:电解质浓度不同的甘汞电池的电极电势大小比较 |
|
|
电动势产生机理&液接电动势 |
2008(22)2;2006(29)2:不同情况下Ej的大小比较 |
|
|
浓差电池 |
|
|
|
电池电动势测定 及其应用
|
2012(12)2:由活度计算原电池电动势 2010(29)2:通过构造原电池测定离子积 2010(30)2:测定电动势的装置 2006(17)2:设计电池测定水的离子积Kw 2004(48)2:反应平衡时电动势的大小 2001(7)2:设计原电池 |
|
2002(7)8:电池电动势、温度系数计算 2000(6)6:电池反应电动势和温度系数 2010(5)8:设计电池、写电极反应、求Ksp 2006(3)10:难溶盐溶解度、活度积计算 1996(7)6:膜平衡、电势计算
|
电池的热效应
|
2007(16)2:在电池中可逆反应吸热其熵必增 2004(49)2:电池恒T恒P可逆放电后与环境的热交换 |
|
2012(6)12;2009(4)10; 2004(8)10;1995(9)8: 电池反应及热力学计算 2002(3)6:可逆电池反应热力学计算 1999(8)6:电极反应、电动势、热效应 1998(1)5:可逆电池反应熵变计算 |
分解电压 |
2004(31)2:阴阳俩极实际析出电势大小与分解电压 |
|
2009(5-2)5:电压对析出速度影响、析出浓度、超电势 2003(6)10:电解池分解电压、外加电压 2003(8)10:电池电动势、热效应、分解电压 2001(9)8:电池分解压计算 |
极化作用 &极化曲线
|
2010(26)2;2008(26)2: 电流通过对两极电势的影响(从极化曲线中判断) |
|
2005(7)10:浓差极化对电解影响 |
电极竞争反应&金属析出&氢超电势&离子浓度
|
2010(28)2:通过电沉积法分离金属 2007(29)2:电极竞争反应 2003(12)2:三电极体系测量超电势时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作用 |
|
2013(6)12:电解时电极的竞争反应 2009(5-1)5:电解时电极的竞争反应 2002(9)7:电极竞争反应、离子浓度 1999(9)6:电极竞争反应、离子浓度 1996(5)10:电极竞争反应、外加电压、离子浓度,超电势与反应 1998(7)8:电解反应能否进行与电极的关系,超电势 2000(7)8:电解反应可行性 |
金属腐蚀&防腐
|
2013(19)2:增加阳极极化程度防止金属腐蚀 2010(35)2: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010(34)2:电解质溶液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
|
1997(4)10:金属能否腐蚀 |
附
1.2010.加入惰性支持电解质(?)对反应速率常数(选择 2’)
第十章 表面和胶体化学
知识点 |
选择题 |
证明or问答 |
计算题 |
|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计算
|
2004(25)2:有关表面张力的方向
|
|
2005(9)10:表面张力对实际现象的解释 2004(7)5:溶液表面张力计算 2001(11)7:可逆拉伸水膜过程热力学计算 1996(6)8:两界面间水的表面张力计算 |
|
表面张力与T&C 的关系
|
2012(19)2:表面张力和温度的关系 2009(22)2:大多数纯液体的γ随T的变化率 2004(39)2:表面热力学的基本公式(S) |
|
2008(8)10:热力学基本关系式推导界面张力与温度关系 |
|
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毛细管现象&接触角
|
2011(16)2:液态分散成小粒滴后的性质变化 2006(22)2;2004(30)2;2003(18)2:γ对毛细管内液面高度的影响 2006(21)2:有关平衡液体的压力问题 2004(32)2:有关附加压力Ps的概述 2001(9)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值 |
|
2013(7-1)8:接触角计算、毛细管做助沸物 2000(10)6:毛细管内上升高度、接触角 1998(10)6:毛细管上升高度、接触角 1997(6)10:过饱和度时液滴半径 |
|
弯曲表面蒸汽压&Kelvin 公式
|
|
|
2013(7-2)4:弯曲表面上的蒸汽压 2012(7)10:弯曲表面上的蒸汽压---Kelvin公式 2005(6)10:毛细管内凝聚、弯曲表面上的蒸汽压---Kelvin公式 |
|
溶液表面吸附& Gibbs吸附公式
|
2008(29):2:细的孔道易发生毛细凝聚现象 2000(5)2:Gibbs吸附公式求表面超量
|
|
2011(6)10:表面饱和吸附量和平衡压力 2007(6)10:Gibbs吸附公式热力学推导 2006(5)10:溶液的表面活性吸附——Gibbs吸附公式 |
|
液-液界面的性质 &不溶性表面(单分子表面膜)
|
2011(19)2:单分子层和单分子表面活性剂 |
|
2010(2)5:不溶性表面膜计算化合物分子量 |
|
液-固界面&润湿作用&润湿方程
|
2008(23)2:有关接触角θ的说法 2006(25)2:液体能在固体界面上铺展条件 |
2008(7证明)10:固液界面张力与溶解度关系证明
|
2007(5)10:固-液粘附功、浸润功、铺展系数、液-液铺展
|
|
表面活性剂&作用
|
2011(18)2;2009(22)2;2005(11)2::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正吸附 2007(17)2:非表面活性剂的负吸附 2004(26)2:表面活性剂增容作用概述 |
|
2002(12)5:表面活性剂表面吸附量计算 |
|
混合气体Langmuir吸附等温式 |
2004(34)2;1998(1)2:Langmuir吸附理论的假设 2003(5)2:吸附理论描述的对象(多相吸附) |
|
2009(8)10:催化吸附平衡Langmuir吸附等温式 2003(9)10:催化吸附平衡Langmuir吸附等温式、常量计算 |
|
化学吸附 &催化反应 |
2004(42)2:原子吸附和分子吸附 |
|
|
|
BET吸附公式
|
2011(15)2;2004(38)2:BET公式的应用 2010(24)2:BET公式的表达式 2006(18)2:BET吸附理论的相关概念 |
|
|
|
胶体
|
2013(27)2:获得胶体粒子形状和大小的方式 2008(16)2;2006(29)2:胶体的Brown运动理论 2008(30)2;2007(16)2::散射现象产生条件 2007(18)2:胶束形成对 2004(27)2:胶体制备后所带电荷 2004(41)2:胶体.胶粒.胶团的带点情况 2003(15)2;2000(5)2;1999(5)2:胶团结构式的表示 |
|
|
|
溶胶的形成 &制备&净化 |
|
|
2012(9)6:溶胶形成、电泳、聚沉。 |
|
沉降&沉降平衡 (胶粒直径&胶团摩尔质量) |
|
|
2003(10)10:胶粒半径和胶团摩尔质量计算 2001(12)7:胶团、电泳、聚沉 |
|
溶胶的电动现象
|
2008(21)2:胶体电动现象的Guoy-Chapman模型的说法 |
|
|
|
溶胶的电泳现象
|
2003(4)2:电泳速度和等电点的联系 2000(5)1:电泳方向 |
|
|
|
溶胶的电渗现象
|
|
|
|
|
双电层理论 &ζ电势
|
2013(28)2:电解质对ζ电位的影响 2010(32)2;2007(24)2;2001(10)2:ζ电势的概念与特点的描述 2004(24)2:stern双电层模型的概述 |
2008(9问答)10;2006(9问答)10:双电层理论溶胶电泳、电渗现象与ζ电势解释
|
|
|
溶胶聚沉&影响 聚沉的因素
|
2013(29)2;2010(33)2;2005 (16 ) 2;2003(11)2; 2000(6)2;1998(2)2:电解质聚沉值的大小排列 2007(21)2:Schulze-hardy规则判定聚沉值 2007(25)2;2006(30)2: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 |
|
|
|
渗透膜、渗透平衡&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π |
2009(16)2:半透膜 &donnan平衡 2006(19)2:Donnan平衡产生的原因 |
|
2002(13)6:理想溶液渗透平衡 |
|
1999(11)6 计算题 |
气泡温度和分子 |
|||
2003(8)2: 选择题 |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相关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