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3


36、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是审美意象所系,审美情感所在的最高审美境界;充分表现为言与意、形神、实虚、显隐、景情、含蓄明朗等一系列的矛盾对立运动。他是我们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37、    实境:意境中较实的一部分,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
38、    虚境:指境界中较虚的部分。是由实境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与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意、神的体味和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所以又称为“神境”“情境”“灵境”。
39、    意象:是一种由主体感知的语义形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这种语义形象借助于主体的心理与文学语言的具象化功能,而在主体头脑中呈现的以表达哲理或思想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0、    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表意作品中呈现的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是表意型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41、    象征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荒诞的意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42、    荒诞性:文学象征意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之象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形象的荒诞性与内在的真实性、深层的哲理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43、    语象:它本是符号语义学的一个术语,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维姆萨特主张用这个术语取代文学形象或意象,以避免形象概念所引起的种种混乱。他认为文学形象并不都是诉诸视觉或其他感官的,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有关,因此用语象更切合实际。文学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44、    艺术概括: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45、    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我们把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这是文学形象的一般性特征。文学形象的概括性并不是都如过去理解的通过个别反映一般,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方法,如由少及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表达出丰富内涵,这也正是文学形象的价值所在。
46、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它要求接受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通过想象感知和把握文学形象。
47、    文学形象的类型化:“类型化”是以寻求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来调解个别与普遍的矛盾,试图超越个别的局限,追求某种普遍性。由于将个别抽象为普遍,所以这类形象所表现的其实是同类人的共性而不是共性在个性中的特殊表现,以至于使形象成为一种符号、图式或概念。优秀的类型化人物也具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通俗文学类型化人物反映了大众文化心理及其审美观。
48、    *文学: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从社会结构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作家看,文学是个体经验的凝结;从读者看,文学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从作品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49、    文学价值研究的原则:对文学价值的研究既须遵循人类实践——认知活动的一般价值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在需要、利益、价值的主体性与历史的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基础之上”的哲学价值观;又须从文学的特质出发,强化对文学价值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构成的研究。
50、    文学价值的独特性:在精神文化领域,尽管价值关系形态千差万别,但追求的都是以超越物质实用价值为旨归的精神价值。文学价值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总是立足于对人类生命活动的诸多“生存的两歧”的深切感受和体验,通过充满审美激情的深层表现与理性拷问,积极探寻克服诸多生存矛盾的某种答案,促使人类不断走向完善与自由的世界。
51、    *文学价值的层次性:()文学价值的层次性,表征了文学作为整体存在,总是探寻并表现人类进程中内在与外在、意识与生命力的复杂矛盾运动过程,并以及其丰富的内容和可感的形式记载了人类的精神历史。
52、    高尔基的“文学目的”观: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性认识的魅力,在于它不仅能使我们认识外部世界,还能帮助人们认识自身,认识自己的思想、灵魂、自己的内部世界。他说:“文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人能了解自己。”
53、    文学的独特认识功能:首先在于作家对时代生活的变动、民族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因而在作家所描写的感性形象或画面中,它所传达的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典型体验,往往要比经过抽象概念和理论判断的理性认知丰富敏锐得多。()
54、    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文学在帮助人们提高对社会、人生、自身的认识的同时,还起到了教育人、净化人的意识情操,从而影响和作用于人的意志、行动。
55、    寓教于乐: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功用的观点。“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既劝谕读者,又使之喜爱,在娱乐中得到教育。这里提出的双重目的、效果,通过情感作用实现教育目的。劝谕的思想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思想性与艺术性、情感趣味性的结合。这种观念对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作了概括;对艺术教化作用的重视形成了后世功利主义艺术观。


文学创作
56、    艺术生产: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及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57、    文学的独创性:既然文学语言符号的创意性功能是根源于文学活动的审美价值、意义的创造旨归,因而它必然具有个体的独创性。独创不仅是文学的生命所在,也是文学语言符号生成意义的独具魅力,因为文学的价值、意义是具象化与抽象化的有机融合,并以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为其存在方式的。()
58、    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通过艺术形象反映、评价生活的创造性活动。
59、    文学创造的主体:指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家、诗人,也称为艺术生产者。但在这种活动中,作家、诗人只有处于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即具有主体性或者说是自觉自由的创造性时,才是文学创造的真正主体,它不同于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而主要是作为审美主体出现,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60、    艺术观:是作家、艺术家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作艺术家在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对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有直接影响。
61、    审美观:是作家艺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作家在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特有的基本看法。
62、    文学创造的客体:即文学的反映对象。文学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总和。文学创造无论直接描写和反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反映对象,是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之后具有审美价值的,为作家体验过的生活。
63、    前创作过程:指作为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基础和条件的作家的全部生活储备与生活积累的过程。也即某一种作品创作前,作家具有一定指向性和目的性的创作准备阶段。
64、    生活积累: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指作家在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基础上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审美意义的生活素材,以及广博的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
65、    审美:对美的关照与审视,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时空、心境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关照、感悟、判断。审美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一种超越性,也即超越外在事物本身而达到对于生命、精神本身直接地感悟。与这种超越性相对应,审美活动具有无功利性、情感性、形象性。
66、    审美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的审美属性是否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做出的反应,它是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之间关系的反映。审美情感是创作活动心理结构的核心,当艺术自觉发现蕴含美的某一种事物时,主体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审美观照中迅速对这一事物作出价值认识和判断,同时产生深切的审美情感。这种价值判断与情感,即源于主体对客体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和反映,又因主客体双方在情感向度上获得认同而形成审美价值形态。
67、    审美心理定势:作家、艺术家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定势,是有其生理心理依据的。从生理机能来看,凡是新异的对象,或对比中强度比较高的对象,往往为人们关注。从心理机制来看,只有对人有意义的对象,才能成为主体所注意的中心。审美心理定势由特定主体早先的经验和独特的审美需要、情绪、态度及其价值观等决定,同时,历史的、民族的、地狱的审美文化意识在主体意识中的积淀,及其潜在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68、    表象与“意象模式”:表象是人们通过眼、耳等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一般信息,如声音的强弱、色彩的浓淡、体积的大小,是客观反映的映像。“意象模式”是主体对既有的或眼前的表象进行改造组合而创造的新表象的心理形式,突出地传达了主客体相契合的主体价值取向。
69、    审美意象生成:审美意象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存在的反映,而是由主观情感改造并重新创造的意象,它是在审美知觉对感觉的统和中完成的。这个统和过程不是种种感觉和印象相加的过程,而是主体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个性特征和审美心理进行选择、过滤、变形、有机融合的过程。
70、    审美超越性:文学旨在创造审美价值的艺术精神的超越性与理想品格,充分体现了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对于文艺的超越现实的审美自由来说,它所体现的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文学的虚拟性与超越性的本质,来自主体对现实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美既是客观事物,又是主观境界。它既是形式——当我们判断它的时候,又是生活——当我们感觉他的时候。它既是我们存在状态,又是我们的创造。”
71、    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72、    情感体验:文学创作中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与一般的情感体验相比,其特征表现为:第一,从表现方式上看,它具有心理再现与创造想象的特征;第二,从它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来看,审美体验同时具有逼真性和虚拟性;第三,从实践效能上看,审美体验具有目的性、准功利性和准实践性。()
73、    情境体验:审美体验的第一种类型为情境体验。情感总是主体需要与一定环境相互关系的产物。文学的特质在于向欣赏者传达作者曾体验过的审美情感。为此,作家就应当把自己在审美体验中产生的审美情境传达给读者。所以审美的情境性是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历年简答题汇总 (20042016) 2004年 1无韵之离骚论《史记》的文学成就 2李商隐诗歌艺术魅力浅论 3论探春 2005年 1简述《孟子》《庄子》各自的艺术特色 2比较分析高适、岑参边塞诗的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22
  •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的一些出处
    西北大学2015年古代文学考研综合二第四题出处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22
  • 北京大学2007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22
  •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 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9
  • 华中师范大学2010语言文学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0年语言文学综合试题 壹、 语言部分(共60分) 一、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同义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长句?什么是短句?他们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对偶?什么是排比?二者有什么不同? 二、 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8
  • 华中师范大学2011语言文学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年语言文学综合试题壹、 语言部分(共60分)一 改错题(10分)改正下列句子的错误,并说明理由1、上学期他有二门功课考得不好。2、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3、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4、目前财政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5、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8
  • 华中师范大学2012语言文学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 二0一二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壹:现代汉语 (60分) 一、改错题(10分) 改正下列句子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集、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2、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4米高、20米宽、70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3、这次会议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8
  • 华中师范大学2013语言文学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8
  • 中国文学史简编 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简编 (所标页码以第二版为依据。修订一次太耗时,此次是最后一次修订,可称定本。若有错误,请及时告知。本简编只为大家复习考研时作参考,只适用于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这些题型。如果人家真题中有填空、选择、默写,只能认真看教材了。) 先秦部分(第一册) 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4
  • 西北大学2009-2010年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9年 古代文学史(150分) 一、名词解释(7*5=35), 1.抒情赋 2.建安风骨 3.《西昆酬唱集》 4.四声猿 5.桐城派 二、简述(15*2=30), 1、解释《文心雕龙》中关于正始文学的论述。 2、分别评论献诗、采诗、删诗说。 三、作品赏析(20*2=40), 1、韩愈《送董邵南序》 2、辛弃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