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文字版 考研资料(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5
建筑材料的进步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郑州二里岗商代城市遗址发现了石砌的排水渠道,反映城市建设排水技术的进步。西周时灰陶已经广泛作为建筑用材,采用陶瓦代替茅草来覆盖屋顶。到西周晚期已经出现檐头筒瓦前端遮挡的瓦当。瓦当不仅具有实际的建筑用途,而且成为具有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建筑装饰物。春秋时期建筑开始用砖。在陕西凤翔春秋时期的秦国都城遗址曾经出土了实心砖和印花空心砖。
“北人乘车,南人驾舟”,车辆在商周时代得到了广泛应用,促使道路交通和桥梁修建发展。陕西西安张家坡发现的西周车马坑埋葬有马车两辆,马两匹。考古发掘还发现有规模更大的车马玑。
车马坑。
1.7 文字与设计
陶文是中国的原始文字,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刻有符号的彩陶器物,有研究者认为包含原始文字的早期形态。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物上发现有许多用黑色颜料画出的符号,亦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前寨等地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的刻画符号已有原始文字的基本特征。山东吕县陵阳河遗址出土陶尊可能为祭祀用的器物,上刻纹样为浮在云气之上的太阳,云气下面有或像矗立山峰,或像草丛、或像海水的图形,有人将这一图形符号考释为“旦。或“炅”
商周时代流行刻在动物骨版上的甲骨文和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器礼器以 .钟、鼎为主,所以也叫钟鼎文。商代青铜器铭文简率,字数短小,多为寥寥数字或族徽图形。从西周中期开始青铜器风格趋向典雅和谐、洗练简朴,并且出二现了长篇铭文。传陕西眉县[村出土的 二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高101.9厘米,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内壁有长篇铭文19行,共291字,记述周王朝开国经验和商王朝亡国教训。铭文字形饱满,庄严凝重,平正中富有变化,具有庄严典雅之美,是西周前期金文中的典范之作。与大盂鼎同出有小盂鼎,久已佚失。
第2章_深沉雄大——战国秦汉设计
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时代,也是中华文明大厦构建的的伟大时代,
诸子百家学术争鸣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南北各地工艺活动广泛活跃,绘画和雕塑从工艺综合形式中逐渐独立出来,手工艺设计有了更大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学术活动、尤其是孔子和孟子、老子和庄子、墨子和韩非子诸家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设计。
秦汉时代国力强大,秦王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道路,发展工艺。汉王朝承继秦制,发扬光大。
战国秦汉时代手工艺设计风格古朴,浑厚奔放,具有深沉雄大的夺人气势,反映出充满自信、阔大张扬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战国秦汉时代的设计对魏晋南北朝时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青铜器与金银玉器设计
战国时代生产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促使青铜器设计出现新的面貌,改变了商周青铜器严整凝重的风格,自由活泼的写实风格反映出时代的审美变化。
日常生活实用的青铜器物大量出现。的青铜器物大量出现。
鎏金、镶嵌、镂刻、错金银等新工艺流行,青铜器物有了更加华贵灿烂的设计效果。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玉器由以往宗教巫术用品转变为表明社会身份等级的玉饰和观赏品,世俗化的意味日益强烈。玉器成为反映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设计作品。
金属镶嵌错金银工艺在青铜器设计上广泛使用,青铜器装饰的绘画成分和写实成分增多,描绘现实生活的农桑、狩猎、宴饮、攻战及自由活泼的动物图形占据青铜器装饰的重要位置。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战国青铜器。铜壶上3条装饰带以平列的分层构图的形式,在器物上表现出采桑.弋射、宴乐和水陆攻战等多种现实场景,仿佛展开一幅生动、具体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画卷。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战国早期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铜编钟架长748厘米,宽335厘米,高 273厘米,钟架为木质,呈曲尺形,分3 层,中下层各有3钟簾铜人作为支柱。横梁有镂刻及彩绘纹饰,两端有浮雕花纹的青瓴脐件。架上共悬编钟64件,另有縛1件。这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组编钟,钟架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能用来演奏乐曲,音律依然准确,音调优美动人。
1977年河北平山发掘战国中晚期的中山国墓葬,出士了数量丰富、设计风格独具的精美青铜器。猛虎噬鹿铜器座采用错金银工艺华丽装饰,装饰金银纹样的猛虎正在吞噬小鹿,猛虎姿态矫健,栩栩如生。此器可能为漆木屏风的底座。这种以动物雕塑为座,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器物设计风格延续久远。
从原始时代开始,外来设计便对中国设计产生了影响。中外交流推动了设计发展。
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双翼铜神兽可能是宗教活动中使用的特殊器物,有着观赏的意义。神兽采用错金银工艺的装饰,具有外来设计的风貌,反映出两多千年以前中外交流的特征。
战国时代边远地区与中原交往增多,中原民族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交流促使中国古代设计有了更大的发展。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虎牛形铜案,塑造一硕大沉稳的老牛保护幼弱的小牛,一只凶猛的老虎飞扑咬过来。动与静、老与幼、和平与凶暴的处理很有特色,巧妙地将实用性的铜案与装饰性的猛虎噬牛造型结合在一起,设计独具匠心,精美生动。
战国时代服装设计发展迅速,在传统服饰发展的同时,胡服即少数民族的服饰影响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流行精美繁复的佩饰,以显示穿着者高贵的身份地位。带钩是用来勾连束腰的革带的饰件,与胡服有着密切关系往往与玉环同时使用。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士战国时代魏国贵族的墓葬,在死者的腰部发现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设计巧妙,工艺精湛,包金镶玉,极其奢华。
玉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饰物,玉饰成为古代服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由5块玉料琢制而成,共26节,均由活环套接,中有4 个活环由金属榫插接成,8个活环镂空而成,可以拆开。佩饰纹皆镂空和浅浮雕而成,纹饰主体为蛇(或龙)和鸟纹,身饰蚕纹,间杂有弦纹、云纹和绳纹等。全器可解成5组,插榫后成一器,展开折合均可。此器是战国出土玉器中环节最多、纹饰最繁复的一件,代表了战国早期琢玉工艺设计的最高水平。这种佩玉和葬玉的风气至秦汉时代仍盛行不衰。
战国秦汉时代轻便实用的漆器流行,日常生活中青铜器不再具有以往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以生活实用器物为主。
青铜镜虽然在原始时代晚期便已发现,商周时代使用仍然不多,到战国秦汉时代成为常见的工艺品。
战国时代的铜镜制作精巧:工艺高超。
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铜镜背面有狩猎的图形,表现身披铠甲的骑马武士刺杀猛虎,凶猛的老虎正回身反扑。错金银的装饰使铜镜显得格外华美。
汉代铜镜是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铜镜正面磨光照人,背面雌纽为中白铸成精致美丽的浮雕图形。铜镜装饰纹样多样,有蟠螭纹、山字纹、日光纹、菱花纹、龙纹、连弧纹、草叶纹及神兽、海马、四神、车马出行、历史人物等,有的铜镜上面还铸有简短诗歌和吉祥祝语。
东汉后期铜镜装饰纹样愈加繁复,如南方的浙江绍兴出士有东王公、西王母神话人物图像和龙、虎神兽图像的神兽镜和历史人物神仙神兽图像、车马人物歌舞宴乐图像形的画像镜等。
1952年在湖南长沙伍家岭新朝墓葬出士的鎏金中国大宁铜镜是典型的汉代铜镜样式,正背面的主要装饰为当时流行的棋类游戏博局的棋盘纹样,中间填充鸟兽纹。铜镜上铸有25字“中国大宁”吉祥内容的诗句。
古代居室采用燎即火把照明,以后出现蜡烛和油灯。战国时代已有铜灯,汉代铜灯制作极盛,尢以虹管灯(称为“釭”)的设计水平最高。
釭灯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融入水中,防止空气污染。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夫妻墓中随葬的长信宫灯,
制成外貌温顺的宫女跪坐捧灯形状,左手执灯盘,右臂上扬袖口下垂作为灯罩,灯盘中心可插蜡烛,灯罩可以开阖,灯座附短柄亦能转动,用来调整尘通过右袖通道收入体内,保持环境二清洁。灯盘及宫女头部、右臂及灯罩、灯座等部件皆可拆卸,方便擦拭清除。长信宫灯原为宫廷用物,通体鎏金,美观华贵,实用清洁,将雕塑艺术的审美功能与手工艺设计的实用功能完-美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了汉代设计的卓越构思。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铜奔马表现骏马飞驰奔腾,右后足踏一飞燕,以马蹄踏燕表现奔走避,构想奇绝。马体重落于一足,飞燕成为底盘,能平衡陈放,展现出汉代工-匠极高的设计水平。
2.2漆器设计
漆器设计是中国具有特色的设计。战国漆工艺迅速发展,设计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
漆器造型不再只是对陶器、青铜器的模仿,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样式。纹饰亦与当时发达的绘画有关。
漆器轻便、实用、美观、防腐、防潮,生活中漆器广泛使用,
南方的楚国漆器展现出楚文化的风貌,影晌了秦汉时代的漆器设计。
湖北江陵、河南信阳、湖南长沙的楚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漆器。
楚墓出土的漆耳杯以龙凤纹作装饰,活泼流动。
漆奁上彩绘狩猎、车马及舞蹈纹样,反映战国设计的面貌。
漆器不仅有木胎、竹胎,还出现了薄木卷胎和外贴麻布的夹紵胎,工艺精致,胎体更加轻巧。漆器色彩多为红黑二色,除龙凤纹、禽兽纹、流动的云气纹及变化多端的几何纹外,还有车马、狩猎、舞蹈等表现现实生活的画面。有的漆器加用金属制成纽、耳等饰件,与漆面的纹饰和色彩交相辉映。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大型楚墓出士了战国早期的漆器。乐器漆瑟的残片彩绘车马人物和充满巫术神话色彩的图形。黑地绘有朱红、石黄、赭红、灰、绿、金等绚丽的颜色,绘出装束奇异的巫师双手持龙、巫师射猎等充满奇幻想象的画面。
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士彩绘漆内棺,呈长方形盒状,盖面与棺身两侧外表呈圆弧形,盖与身为子母口扣合。棺口四角用铅锡抓钉扣紧加固,棺盖上还各装有两个铜环钮以利启合。棺为木胎,内壁髹朱漆,并在头档中部装嵌一件青玉璜。外壁是先在木胎上抹漆灰,打磨平滑后髹一层黑漆,再髹一层朱漆,在其上用黑、黄色漆绘出各种形态的龙、蛇、鸟、兽、神等,共900余件。在足档中部绘-田”字形窗户,两侧壁板各绘一堵 ,格子门。绕窗者为上述各种神物,两侧守门者为持戟的神兽。这些图形布满整个漆棺外壁,俨然为一幅神灵护佑的地宫图画,展现出古人想象的彼岸世界。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战国早期彩绘木雕蟠蛇漆卮用厚木胎制作, 圆筒形,子口承盖,盖头略凸,平底,盖卮身雕龙蛇相蟠。器表满髹黑漆,-器内髹朱漆。蛇的头、身和鳞片以朱、黄漆绘出。蛇是楚人崇拜的神物,楚国工匠在设计中经常采用蛇的图形。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士战国中期彩绘透雕漆座屏为木质,两端着地。中部悬空,底座浮雕蛇、蟒,座上的长方形外框透雕各种动物。整座漆屏雕蟒、蛇、鹿、凤、雀动物。座屏周身髹黑漆,并用朱红、灰绿、金银等漆彩绘凤纹等图案。漆座屏髹饰精美,动物形态逼真,构图生动,是战国漆器设计的精品。
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士战国晚期彩绘出行图漆奁,直径28厘米,高104 厘米,奁为圆盒形,直壁,平底,采用了轻薄的夹紵胎。整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内壁髹黑漆之后又以红、黄、蓝、棕4色漆彩绘。盖顶绘两组凤鸟纹图案。盖壁绘出行图,画面由26个人物、两辆骖乘(3 匹马驾的车)、两辆骈车(两匹马驾的车)、9只大雁、两只狗、一只猪和5棵大树构成,如一幅描绘当时生活的风俗画卷。腹壁绘几何形云纹图案。腹底外围绘一组以连续“丫”形纹为主,内填云纹的图案。各组彩绘交相辉映』漆奁显得光彩夺目、典骓庄重。奁为生活中的实用器物,盖壁上绘出行图直接描绘现实场景,画法生动,是战国漆器设计的杰出作品。
墓中还出土不少形状威猛狞怖怪异的镇墓兽,反映出中国南方地区崇尚巫鬼的风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