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23
地租曲线: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
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农业区位论理论前提
①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②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③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④距城市8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外界隔绝;
⑤人工产品仅来源于中央城市,城市食物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⑥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杜能想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方式随着距城市的远近(即区位的变化)将如何变化:不同区位的农业应该经营什么?不同区位的农业应该怎么经营?
杜能的研究方法
采用孤立化的方法,即:排除其它要素(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地租收入的一般构成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纯收益=总收入-生产成本-运输成本)
式中:R——地租收入(纯收益);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单位重量的生产成本);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运费率(单位重量单位距离的运费)。
上述地租收入公式的含义:
——在区位相同时,等量规模的不同农产品的地租收入各不相同。其原因包括:市场价格的差异和生产成本的差异。
——等量规模的同一种农产品的地租收入,将随着与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不同区位的农产品运输成本的差异。
2、地租收入的影响因素
区位因素:市场距离引起的运输成本;
非区位因素:产量、价格、生产成本。
杜能圈的形成机制:
地租收入R对同样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0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运费为0)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反之斜率越小。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到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和斜率。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
空间配置原则
基本原理: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笨重、体积大因而运输量较大或者运输成本相对价格而言过高的作物,或者生产易于腐烂或者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较小的作物。在城市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由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分布着六个同心圈层: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 (杜能圈)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
为距离城市最近的农业地带,主要种植或生产易腐难以运输的作物或产品,例如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鲜奶等。本圈大小主要由城市人口规模决定。
2、第二圈:林业圈
生产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地、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性角度必须选在城市近处种植。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
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
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物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为黑麦,第二区为大麦,第三区为休闲,三区轮作,即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
6、第六圈:畜牧业圈
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
意义
1.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①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和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由此形成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同心圆空间格局;②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③在距离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2.经济学上的意义:①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样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②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了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杜能圈的局限性
1) 如没有考虑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市场)的影响;没有考虑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差异的影响;
2)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3) 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4) 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5) 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发达城市的逆杜能圈结构
辛克莱尔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状况,认为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模式呈现出与杜能圈结构相反的区位格局,被称为“逆杜能圈”。表现为:在城市近处的农民,由于农地随时可能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对农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会较少,并可能放弃耕种或只进行临时性耕种;而远离城市的农民,由于土地难以转化为城市用地,对农地的投入较多,并从事相对集约度高,农业利用价值大的土地经营。
逆杜能圈的形成原因: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土地利用主体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土地投机者、投资商、农民等),引起土地所有者(农民)行为的变化,导致城市周围土地的无序开发。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
特殊因子:为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
区域性因子: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
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
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
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
综合等费用线:为全部费用(包括运输原料和成品费用)相等地点连线;
集聚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纯粹集聚:集聚因子的必然归属的结果,即由技术性(技术合作)和经济性(内部规模经济)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偶然因子: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意外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共享设施、设备、市场等。
临界等费用线:在综合等费用连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的劳动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劳动力成本指数: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
劳动系数: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
加工系数: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
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理论前提
①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②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③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运费指向论(运输区位法则)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之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原料分类:根据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把原料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其中,局地原料根据其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又可以分为纯原料和损重原料。
遍在原料:指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如普通砂石。
局地原料:指只有特定场所才有的原料。如铁矿石、煤炭等。
纯原料:指在生产过程中重量不会损失、在工业产品中包含其全部重量的局地原料。
损重原料:指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重量损失、最终只有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的局地原料。
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重量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重量。
区位重量:生产单位重量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相当于1+原料指数)
(2)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当原料地有多个时,韦伯使用范力农构架找出生产地的最佳区位,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的区位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
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得出的一般区位法则:
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3)综合等费用线
最小运费指向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骨架,可以用综合等费用线来形象说明。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劳动区位法则)
劳动力成本(劳动费):指生产单位重量产品所需要支付的工资额。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1)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变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由此增加的运费。即:当劳动力成本节约额大于因离开最小运费点而增加的运费额时,工业区位就会向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点移动。
相关话题/经济地理学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1535.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2种电子书、4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区域经济学832经济地理学07-10年真题
试卷如图,本人已全部手打为文字版。2007年经济地理学试卷一、简述题(6*15)1、 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 简述工业区位论的要点及该理论的实践意义 3、 简述推进城市及所依托区域之间和谐发展的主要策略 4、 简述跨国公司于投资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相邻学科之间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02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区域经济学832经济地理学2000-2006年真题
2000年经济地理学试卷一、名词解释6*5 1、 综合运输枢纽 2、 商业中心 3、 郊区城市化 4、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 5、 主导产业 6、 经济网络 二、问答题15+251、 简述农产品商业基地选建的基本原则 2、 试述近代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任选1题30分1、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2、 知识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02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区域经济学832经济地理学2011-2013年真题
2011年经济地理学试卷一、简述题6*151、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2、简述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3、简述工业区位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实践指导意义 4、简述跨国投资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5、简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 6、简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 二、论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02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区域经济学832经济地理学2015年真题
2015年经济地理学试卷一、简述题 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核心内容及现实意义 2、简述增长极理论的核心和现实意义 3、产业集聚对实现区域创新转型发展目标的意义和启示 4、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 5、全球化主要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 6、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西部地域发展差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02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试资料(整合)
第一章 绪论 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地理环境相关系的学科。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区位、空间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7-222013年兰州大学818现代地理学(含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3年兰州大学818现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含自然地理学、含自然地理学、经济 地理学) 地理学) 考研试题) 考研试题(考研试题(回忆版)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1、不整合 2、干洁空气 3、锋 4、雪线 5、黄土 6、土壤质地 7、生态系统 8、隐域性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2、沉积岩的基本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