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化学简答题(6)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25


3  影响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因素。
(1)兽药投放时动物的状态如食前或食后。 (2)给药方式如随饲料投喂还是随饮水投喂,是强制投喂还是注射等。 (3)给药浓度,若给药浓度大,则残留量高;在一般情况下,对兽药有代谢作用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其兽药浓度高。 (4)休药期长短,进入动物体内的兽药的代谢和排出体外的量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即兽药在动物体内的浓度是逐渐降低的,一般按规定的休药期给药的动物性食品食用是安全的。
4  有害氨基酸的种类及毒性。
种类:(1)骨质中毒性化合物,代表性产品有β-氨基丙腈,β-(N-γ-谷氨酸)-氨基丙腈等。 (2)神经中毒性化合物,代表性产品有α、γ-二氨基-酪酸,β-氰-L-丙氨酸,β-N-乙酰-α、β-二氨基-丙酸,L-高精氨酸等。
毒性: 有害氨基酸的存在会干扰人体正常氨基酸的代谢。如金龟豆病是尿道病变的一种,多半是由于把金龟豆作为珍味而食用的人易患此病。这是由于金龟豆中含有一种今可豆氨酸,可能干扰了胱氨酸的代谢而使人得金龟豆病。
5   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因素。
(1)温度:加工温度需在120℃以上才能产生丙烯酰胺。 (2)时间:加热时间对丙烯酰胺有较大影响。 (3)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的种类对丙烯酰胺产生无重大影响。 (4)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单独存在时加热不产生丙烯酰胺,只有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加热才有丙烯酰胺形成。 (5)食品含水量:含水量较高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的流动,产生的丙烯酰胺量多。
6  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1)互补型:抑制剂占据靶酶的识别位点与结合部位,并与酶的活性基团形成氢键而封闭靶酶的活性中心。 (2)相伴型:抑制剂分子不占据靶酶的识别位点,而是与酶分子并列“相伴”,并在酶的活性基团形成氢键的同时封锁酶与底物的结合部位。 (3)覆盖型:抑制剂以类似线性分子的形式覆盖到靶酶活性中心附近的区域上,从而阻止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接触。
7  如何避免塑料袋作为食品包装物对食品的污染?
(1)聚氯乙烯制品与乙醇乙醚等溶剂接触会析出铅,所以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存放含酒精类食品。 (2)聚氯乙烯遇含油食品时其中铅就会溶入食品,所以不要包装含油食品。 (3)聚氯乙烯塑料使用温度高于50℃时就会有氯化氢气体缓慢析出,这种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不能带着这种塑料袋一起加热食品。 (4)废旧塑料回收再制品,因原料来源复杂难免带有有毒成分,不要包装食品。 (5)一定要有专用的食品袋,决不可乱用。 (6)少用或尽量不用塑料袋包装食品。
8  苯并芘污染食品的途径。
(1)环境中苯并芘污染,含碳燃料及有机物的热解的产物,煤、石油、煤焦油、天然气、烟草、木柴等不完全燃烧及化工厂、橡胶厂、沥青、汽车废气、抽烟等都会产生,从而造成污染。 (2)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如烟熏和火烤食品,常因油的滴落燃烧造成对食品污染,机油污染,榨油和轧面过程中往往由于机油滴落造成污染。烘烤中,温度过高,食品中脂类、胆固醇、蛋白质发生热解,经过环化和聚合形成大量的多环芳烃,其中以苯并芘为最多。 (3)食品在储运过程中,储藏容器的污染,如啤酒常因储存在涂有沥青的酒槽中受到污染。直接进口的食品,在销售运输过程中受灰尘的污染,也可以使苯并芘升高。 (4)生物合成,很多细菌、藻类以及高等植物体内都能合成苯并芘。
9  食物过敏源的特点。
(1)多数食物都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如小儿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大豆等。 (2)食物中仅部分成分具致敏原性,如鸡蛋中蛋黄含有相当少的过敏原,在蛋清中只有卵清蛋白、伴清蛋白和卵黏蛋白为主要的过敏原。 (3)食物过敏原的可变性,如加热可使得一些次要过敏原的过敏原性降低,但主要的过敏原一般都对热不甚敏感,有些还会增加。 (4)食物间存在交叉反应性,如许多蛋白质可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使过敏原有交叉反应性。
10 食品中氯丙醇及危害。
氯丙醇是甘油上的羟基被氯取代1至2个所产生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因其取代数和位置的不同形成4种氯丙醇化合物。天然食物中几乎不含氯丙醇,但随着应用HCl水解蛋白质,就产生了氯丙醇。当用浓盐酸水解动、植物蛋白时,在原料植物与动物蛋白中有脂质,当三酰甘油酯和甘油磷脂类在浓盐酸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氯丙醇。 另外,某些材料为单体制成的环氧树脂已广泛地应用在作涂料、黏结剂以及乙烯树脂的稳定剂,环氧树脂又是目前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包装材料之一,它可水解为3-氯丙醇,因而氯丙醇从包装材料到水溶液的转移已成为氯丙醇的另一大类来源。 氯丙醇能够使精子减少和精子活性降低,并有抑制雄性激素生成的作用,使生殖能力减弱,且具有潜在致癌、抑制男子精子形成和肾脏毒性
 


相关话题/食品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