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和个体 (重点)
3章 文化 4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5章 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 6章 社会化 7章群体和组织 8章 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
3章 文化
文化变迁:(22章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补充)
符号: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门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的表达自身之外事物的东西,所有的数字和文字都是符号。特定的图标也是一种符号。●通过符号,人类能够理解现实世界,能够交换和保存复杂的信息。●符号通过把简单概念和复杂概念联系起来,帮助我们达到对后者的理解;●符号不仅代表某种事物,而且暗示了对象征事物的态度。
萨皮尔—沃夫假设:语言间的区别不仅反映了言语者的需要和环境的影响,还对言语者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影响。语言和思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持同一种语言的人要比不同的人的看法一致的多;●此假设在最极端的含义可推断出结论,即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群体语言习惯的基础上无意识的构建成的,语言是我们对现实世界进行思索的特定方式。●其比较和缓的推论是,语言预先设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其影响程度不如极端推论那么强。
价值观:价值观是社会人们共同持有的寡欲如何区分对错,好坏,违背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目标和理想普遍的和抽象的挂念。●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正当的理由。●文化的价值观是通过其符号系统传递下来的●。价值观不能孤立的存在,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集合模式。●典型的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有正面的必有反面的存在。●价值观取决于行为,行为决定于价值观,价值观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规范:在特定的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称为规范。●规范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正式的规范通常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非正式的是不成文的,但是往往能被社会成员所理解。最重要的规范往往是社会中大多数人公认的规范。●大部分的社会规范都与人们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或者与特定的时期有关。规范与价值观相比,规范是特殊的具体的,受具体情况限制,通常被认为是行动的方针。●社会习俗,民德和法律是三种主要的社会规范。
约制:一个社会要运作必须要强化它的规范,因此人们被迫遵从,或者接受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动,即使这样做是困难的和不愉快的。●对规范的遵从通过约制的压力得到强化,即一种社会控制的过程。●约制可以是正面的,即对行为正当的人奖赏,也可以是负面的,即对违反规范者的惩罚。约制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实际上,规范是否发生作用取决于人们自我遵守规范的程度。
文化的分析:文化分析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考虑,要分析一个整体文化,要涉及的问题是确定其主流价值观和标准,观察这些文化是如何在社会行为中得到体现的,研究价值观和挂念是如何塑造物质文化,同时又被物质文化所决定的。
文化分析的冲突论视角:文化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保护或者促进了某一社会集团的利益,这一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社会存在着,后者说也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要素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级的利益。这种冲突论视角的核心概念是意识形态。
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性:●种族中心主义是某些人倾向于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所观察到的文化,认为那些与自己价值观相矛盾的习惯和信仰是落后和野蛮的,对那些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习惯大加赞扬。很自然的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他文化是错误的倾向。●种族中心主义可以在社会履行正向的功能,维护文化价值观和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极端的会妨碍社会的成长和发展的文化交流,导致社会鼓励。●种族中心主义可能被政治滥用。●文化相对性就是根据文化自身的标准来衡量评判,真正要理解和正确评价一个文化特性,就必须把它视为一个更大的文化或者社会的一部分。
亚文化:当一个社会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含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亚文化可以围绕职业发展种类,可能基于种族民族差异,可能源于地区差异。每一个复杂的社会都包含许多亚文化,社会成员常常是在一个以上的亚文化中发挥作用。直接对直流文化中心如价值观、信仰、风俗等构成挑战的亚文化称为反文化。
Nonmaterial culture非物质文化 norms规范 folkways社会习俗 sanctions约制
Subculture亚文化 cultural integration文化整合
4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自致地位:在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获得的身份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
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身份被定义为先赋地位。
角色冲突(考过):在每天的社会互动中,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可能拥有两个或更多的角色以及与其联系的两种或者更多的身份。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的时候,置身其中的个人就处于角色冲突状态。
角色紧张: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统一角色中,又这种情形导致个人压力就称为角色紧张。
社会群体:角色和身份是社会群体和组织最典型的组成要素,一个群体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感的人所组成的集合,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特定的目标和期望。所有的群体都有一个社会结构,每个群体也可以叫做一个社会系统。
1. 群体中的结构水平,某些人类集体不是群体,因为不具有社会结构;仅仅具有某些共同的社会特征叫做社会类属,社会类属可能转化为群体;一些规模较大的更具结构化的群体被称为组织,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建立的群体。
2. 群体的亲密程度,初级群体是规模小非专业化的群体,典例是家庭;次级群体就是成员以一种有限的非个人的方式交往。(第7章)
3. 群体中的不平等和差异,人们根据财富去哪里和声望将人们及其社会地位排除等级,即社会分层(第9章)
关于社会的功能主义视角: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每一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护了社会稳定,社会像人的身体或者活的有机体,社会的构成部分以系统方式结合,维持平衡状态。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共享价值观,并且将社会看成是整体利益共同发挥的各部分组成,强调秩序,稳定和共识。孔德和斯宾塞提出功能主义最基本原则,社会和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相似。受帕累托影响,斯宾塞和其追随者坚持系统会自然的去向均衡和稳定的观点,同时社会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涂尔干将社会看作由道德价值共识来规范的特殊有机体,有机团结社会成员承担着相似的经济角色,且互相依赖。帕森斯认为社会满足四个需求,才能发挥维持秩序和稳定的功能,即目标获得、对环境的适应、社会整合和越轨行为的控制。默顿指出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的部分都发挥正功能,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部分的需求满足,它就是反功能。
关于社会的冲突论视角:冲突论认为人们因为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发生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社会各部分不是整体部分平稳运行的,实际上是互相冲突的。秩序是冲突的一种结果。冲突论者认为,社会,社会设置和社会秩序主要通过强力来维持的,而非通过共享价值观粘合,他们关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群体维持统治的方式和权力的最初获得。马克思主义是典型的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经济力量的重要性,认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冲突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颠覆。达伦多夫和马克思一样认为社会总是倾向不稳定和变动的,坚持把社会变迁作为关注点。米尔斯发展了当代冲突理论的中心思想,其精英统治观点,认为社会是部分精英群体控制大部分权力。大众和精英群体的对立冲突会导致重大的社会变迁。
集合行动(21章需补充)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Achived status自致地位 ascribed status先赋地位 role confilct角色冲突
manifest functions显功能 latent function潜功能 social category社会类属
5章 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
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的一种研究视角,创立20世纪30年代美国,注重微观方面—社会互动和社会中的个人。符号互动论的特征是,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注重对个人之间互动的过程的探讨;重视对实际生活和互动过程的经验世界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符号互动论对恢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人的主观世界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刺激了现象学进一步发展。但是符号互动论过分侧重个人的个别的因素,忽视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作用;其命题、方法论并没有指导研究大型、总体的社会现象;强调主观意义和价值,方法论注重个人感觉和直觉,限制了研究活动的范围。代表人物是米德、布鲁默、戈夫曼。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角色置换: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和客我,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可我在社会化中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模仿、嬉戏、与群体游戏。在嬉戏阶段儿童开始角色置换。。。。。。。人们往往站在他们互动的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己,通过密切注意互动对象使用语言或其他符号的方式,我们可以领悟到对方通过语言和行为所要表达的意思。
共享定义:进行日常活动时,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和其他具体的符号,而且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都和我们使用同样的定义,即共享定义。多数共享定义是在无意识中领会的,这种定义的共识是人们互动的得以进行的关键。由于社会的成员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解释定义同样的情景,所以他们可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托马斯定理认为,人们一旦将某种情境定 义为真实的,就会产生真实的影响。
拟剧论(补充):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了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这种观点把人们看做是戏剧中的演员。人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失误非常警觉,而这些失误有可能反映了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方面。
镜中我: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反应。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感觉阶段,即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定义和解释阶段,即我们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自我反映阶段,即由上述想象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有机和稳定的联系,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社会中,但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总的方面去考察,因此他是以相互作用或者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本土方法论(补充):本土方法论是加芬克尔。。。。他断定必然有一套我们大家都不言自明的规则,并且可以运用这套规则去指导我们在新的情景中的行动,这套规则就是本土方法论。换句话说,本土方法论就是某种简化的程序,使人们即使在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的沟通。
会话分析(补充):。。。。。。。。。
互惠:多数社会交换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每一次让渡都包含者关于某种回报的期待,这种回报可能使当场实现的,也可能是日后。但是,关于最终可以获得回报的某种预期的确指导着整个关系。互惠原则假定当事人之间存在某种基本的平等关系,他有助于通过创造持续的相互间的关系来维持交换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