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生物的适合度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生理分布区和生态分布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5、大环境和小环境对生物的生态效应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6、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分别是对哪些生态条件的适应?具有哪些生态意义?
7、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在适应环境的方式、能力上有何差异?内稳态生物如何保持其稳态机制的?
8、举例说明什么是适应组合?为什么会出现适应组合?
第二节 环境因子:光
由于生态因子种类繁多,研究的深度和积累的知识多寡不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面介绍,所以本章只能介绍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些因子,光因子为其中之一。
由于水陆环境的差异,还是将两环境的光的作用分别介绍为好。
一、 陆生环境中的光因子
1 光在时间和空间的上的分布特点
光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等方面,同时也影响着生物的进化方向。
变化规律:纬度变化、海拔变化、坡向变化、日变化、年变化
辐射强度变化:a主要受到太阳高度角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太阳辐射逐渐变小,光强逐渐减小; b与大气成分相关,大气具有吸收,辐射和反射等作用;c地面的海拔高度越高,辐射越强,阳坡面光照强度大,阴坡面光照强度小。
日照长度变化:除两极以外,春分和秋分日照时间昼夜长短相等,在北半球,从春分至秋分,昼长夜短,夏至昼最长;从秋分至春分昼短夜长,冬至昼最短。
光质变化:低纬度地区短波光较多,海拔越高短波光越多,夏季短波光最多,中午短波光最多。
2 光强度对植物的生态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a. 光强度的影响
(1)光强度越高,植物的光合速率越快,知道达到光饱和点为止
(2)光照强度抑制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对植物的高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会促进植物细胞的分化,使组织和器官分化加快、对枝叶和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光照强度较大的地方树木一般高而不密,但是光照强度相对较弱的地方,树木一般较矮但是枝繁叶茂
(3)影响植物的根茎分配,影响植物横向和纵向生长比例
(4)影响叶片的排列方式、叶片的形状、叶片氮磷含量、叶片厚度等叶片功能性状
(5)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升高,直到达到某个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升高,这时的光照强度叫做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午休:在正午是,光照强度较强,植物为了降低植物体水分的散失,而暂时关闭气孔,减少水分散失的现象,称为光和午休。
b. 植物的适应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能量的获取及有效利用以及物质能量平衡方面:在强光条件下,植物主要提高光的接受能力和转化能力,同时也要防止强光条件下植物体温度的升高和水分的散失;弱光条件下,植物以增强光捕捉能力为主,同时也会降低自身能耗。植物对不同的光照强度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⑴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
阳生植物:在全日照环境下生长良好,在荫蔽或光照较弱的环境下生长受到限制的植物。
阴生植物:在荫蔽或光照较弱的地方生长状况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短光照强度也不是越短越好,当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植物将停止生长,阴生植物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耐阴植物:在光照较弱或荫蔽环境下可以生长,但在光照较充足的地方生长的更好的植物,它们既可以在荫蔽环境下生长也可以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的耐阴性不同。
3 光照强度对动物的影响(略)
4 光质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1) 光质对植物的影响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阳光谱中的一个有限带,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形态建成:通常把只需要低能光控制植物形态建成的作用称为光形态建成或光控发育,这说明光对植物的形态作用是低能耗作用,与光强无关。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化现象。
黄化现象:指植物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形成胡萝卜素,导致植物叶子发黄软化,如韭黄。
(2) 植物对光质的适应
a.叶绿素的吸收光谱;b.紫外线辐射较强的区域,植物通过产生类黄酮等次生代谢物产生相应的保护反应,另外投入防御的碳含量增加,如表皮变厚等;c.弱光条件下,光谱中的蓝色成分较多,植物不仅增加光的捕捉能力,更增加了叶绿素b的数量,以捕捉更多的蓝光。
5 光的周期性变化对动物和植物的生态效应
光照有日变化和年变化,日照长短对生物起着信号的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和年周期性的适应变化。
(1) 生物的昼夜节律
动物的行为、体温变化、能量代谢以及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表现出昼夜节律的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的变化。节律变化主要受两个周期影响:内源性周期(光照、温度、磁场等)和外源性周期(生物自身生物钟),两种周期通过光周期同步起来。
(2) 光周期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都随着日照长短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变化,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分为:
a. 短日照植物:只能在短日照情况下开花的植物,或在连续日照下也能开花,但是被短日照促进的植物,这类植物如果适当的缩短光照,就能促进其开花,如果延长日照长度,则开花较晚或者不开花。
b. 长日照植物:只在长日照开花的植物,或在短日照也能开花,但是被长日照促进开花的植物。这类植物如果延长日照长度,则开花提前,如果缩短日照长度,则开花延缓或不能开花。
c. 中日照植物:当昼夜长短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
d. 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的影响的植物,只要生活期达到开花成熟状态即可开花。
临界日长: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或长于某一日长才能开花,这一日长称为临界日长。不同植物的临界日长是不同的,长日照植物的临界日长不一定大于短日照植物,决定长日照还是短日照植物不是根据绝对临界日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超过还是短于临界日长来判断。
(3) 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昆虫的滞育,长日照动物或短日照动物、换毛、迁徙
二、水生环境的光因子
1 水体光的分布特点
日照长度:表层可见出于陆地一致,深层不可见处属于夜间。
辐射强度:水体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更为强烈,水体中的辐射强度随水的深度增加而成指数函数减弱,1.8米深处的光强度只有表面的50%,水体分为光亮带、弱光带和无光带,分别对生物产生不同影响。
光质:红外线紫外线在水的上层被吸收,只有蓝绿光能触及海洋深处。
2 水生生物对光的适应
不同水层的藻类植物对水层光波具有长期的适应性;有的深水动物会利用动物的趋光性从自身发光来捕食猎物。
补充知识:
叶面积指数:也叫叶面积系数,是叶面积总数与样地面积总数的比值,能够间接反映植物生物量的大小。
本章主要概念: 阳性植物 叶面积指数 光饱和点 昼行性动物 光周期现象 短日照植物
复习思考题
1、 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对植物和动物产生哪些影响?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
2、 什么生物选择光周期变化来指示温度变化,而不是直接用温度变化来指示生物的季节变化?
第三节 环境因子:温度
温度也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由于温度作用的不可回避的特点,所以对生物的适应和进化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
一、温度的分布特征与生态意义
1 温度的分布特征
(1) 地表大气温度的变化(热能来源太阳辐射)
a. 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辐射减弱,从而导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由于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对临近海岸的区域具有明显的调节温度作用,使得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具有很大温差;
c. 受到地形因子的影响,如海拔高度、山脉走向等。
d. 随时间变化:日较差和年较差。日较差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 土壤温度的变化:a.表层随着气温的变化剧烈变化;b.深层的温度变化出现延迟,深度越深高温和低温出现的时间越长;c.短周期的变化出现在土壤上层,长周期的变化出现在土壤下层;d.不同区域由于日照长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不同,土壤温度及其变化也体现出差异性。
(3) 水体温度的变化(与水体密度变化和水比热容密切相关)
a. 水体比热容大,水温变化幅度较小;
b. 水温的成层现象(4℃时水体密度最大,水温从4℃向两边递减)
春季水层:受到风的搅动,上下水层翻动较明显,形成春季环流。
夏季水层:
上层湖:夏季湖泊受到风的搅动水温较一致
斜温层:在上层湖一下水温剧烈变化,每加深1m水温降低至少1℃。
下湖层:斜温层一下水温稳定在4℃,密度最大。
秋季水层:气温逐渐下降,水面温度降低,密度增大下沉形成秋季环流
冬季水层:冰下温度为0℃,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逐渐增加到4℃。
2 温度的生态意义:代谢;分布
二、 温度对生物分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
1 极端低温/高温对生物的影响
这一部分中许多生态学教科书中包括了超低温条件下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表现,但是这一内容是属于生理学范畴的低温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我们认为在自然界一般不表现超低温的环境条件,所以不应该包括在生态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2 生物表现的形态适应:动物表现的形态适应
(1)BERGMAN规律;(2)ALLEN规律
BERGMAN规律:形态上,来自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其身体体积要大于 来自温暖地区的内温动物,以减少体表面积从而降低热量的散失,BERGMAN规律运用较少,因为影响身体大小的因子有很多,但是对于种内水平的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ALLEN规律:寒冷地区动物四肢的突出部分有缩短趋势,是对寒冷的一种适应形态。
(3)生物对高温和低温的形态适应:
高温:
a.植物:叶片表面长有密绒毛和鳞片,以过滤一部分光;叶片呈白色或银白色以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叶片沿主轴垂直排列,叶缘向光;叶片对折;主干或枝干具有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
b.动物:体表被毛;毛皮为浅色,反射光;利用热窗散热
低温:
a. 植物:叶片芽具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鳞片,树干粗短弯曲,枝条常呈匍匐状,树皮坚厚,具有木栓层利于保温。
b. 动物: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体表被羽毛、具有厚厚的脂肪层,增加逆流热交换。
3 生物表现的生理适应:
低温:
a. 植物:束缚水含量增加自由水含量减少;保护物质含量增加以降低冰点;抗冻蛋白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