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讲义(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7


            (2)政治改革有利于维持统治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秩序。
            (3)改革的失败则会导致政权的瓦解和社会动荡。
思考题
    一、什么是政治现代化?
    二、英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德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什么是政治革命?政治革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五、如何认识革命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六、如何认识革命与改革的关系?
    七、为什么说改革是一项比革命更加艰巨的工程?
第十五章  政治民主
    关键词:
            政治民主
    本章重点:
            现代政治都是民主政治,政治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形式,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本章应主要理解几种主要的民主理论对民主涵义的阐述、政治民主的基础、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第一节  政治民主理论
    一、民主的含义
            1. 古典民主主义。
          (1)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实践。
          (2)洛克的社会契约论论证了政府是根据人民的同意来统治的。
           (3)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主张一种直接民主。
           (4)洛克、卢梭等人的古典民主思想为密尔、麦迪逊等人所继承,密尔认为实现人民统治的最好形式是代议制政府。
            (5)波普提出了民主悖论,认为古典民主主义,不仅可以导致民主悖论,而且也不符合现实,因为统治总是少数人的统治。
            (6)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日益关注民主制度的具体运转,于是,民主是制度与程序的民主理论应运而生并流行起来。
            2. 精英民主主义。
           (1)意大利的精英理论家认为:历史是精英的历史,人民在历史中是没有地位的。任何社会都划分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寡头统治是铁的规律。
           (2)意大利的精英主义理论被韦伯和熊彼特发展成为精英民主理论。韦伯认为,管理国家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使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物感兴趣并有一定才能的精英的事业。民主像市场一样,是一种淘汰最弱者的制度机制,同时使那些最具有竞争能力的人去争取选票和权力。
            (3)熊彼特也将民主看成是一种竞争政治领导权的政治方法,是“某些人通过获取人民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
             (4)韦伯和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概括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重要特征,但是忽略了现代西方政治过程的另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利益集团的作用,这就为多元主义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3. 多元民主主义。
          (1)政治多元主义的创始人拉斯基提出了多元国家观。他认为一元论国家观是一种想象,因为国家并不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配给各种职能团体及社会中的自治区域,这种多元国家将由一系列目的可能极不相同的合作团体组成。
           (2)英国的社会主义者柯尔认为民主应该是“职能民主政治”,民主不应当只在议会中去寻求,也应该在各种代表团体中去寻求。这实际上是一种基尔特国家,既有一个政府系统,又有一个社会团体系统。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团体自治。
            (3)托克维尔市第一个认识到民主体制与多元社会和政体具有亲和力的人之一。他认为在美国这样的民主社会中。权力与各种社会功能以一种分散化的方式由众多团体来行使。
           (4)达尔直接继承了托克维尔的思想,高度重视利益集团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他将民主定义为多元政体,即多元的社会自治团体主导着政治过程。民主的价值不在于多数人的统治,主权在民无法实现。民主的实际意义在于群众的广泛参政
          (5)达尔也客观地认识到西方多元主义民主存在的重大缺陷:
            第一、使政治不平等稳定化;
            第二、扭曲公民意识;
            第三、使公共议事日程不正常;
            第四、使人民失去对议事日程的最终控制。
            但是,达尔并不否认多元民主的价值,克服这些缺陷的途径在于完善多元主义民主,尤其是增进经济民主。
            4.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典民主主义、尤其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2)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经典定义,包括三层涵义:
             第一、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一种阶级统治。在阶级社会中,“人民”自然是统治阶级。
             第二、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这里的民主实际上是指所谓政体的民主制。
             第三、民主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和参政的权利。
            (3)社会主义国家实践表明,民主首先意味着人民的权力。其次,人民的权力在实践中体现为有限多数原则。再次,有限多数原则要靠制度和程序来保障。
    二、政治民主的基础
            1. 经济基础。
            虽然民主政治相对于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历史发展也告诉我们,社会经济条件对民主程度和民主形式有重大影响。
          (1)商品经济原则决定民主实现的程度。
          (2)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多元化促进了民主参与。
          (3)经济不平等会造成政治的实际不平等和民主政治的扭曲。
            2. 法制基础。
            近代以来的民主制度是在法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民主制度要靠法律来保护;另一方面,民主所依赖的平等与自由原则都蕴含于法律之中。
           (1)平等主要指政治上的平等参政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些都是靠法律来保护。
            (2)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自由也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 社会自治。
              (1)作为社会多元化的资本主义民主本身就是包含社会自治在内的。
              (2)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制度,其本质是要完成由国家向社会完全自治的转变。
              (3)社会自治是一种直接民主,但作为社会民主,它又为政治民主提供了基础和制约机制,实际上是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利。
                4. 教育、民族文化等也是重要基础性因素。
第二节  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1. 资本主义民主是以自由、平等为口号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2.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议会制、普选制、政党制和三权分立原则。
            3. 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
          (1)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并不断扩大和发展个人权利。
          (2)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 社会主义民主是以资本主义民主为基础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2.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
            3. 社会主义民主也存在有待完善的情况。
            4. 我国民主建设应涵盖的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奠定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2)发展教育,培育民主观念。
           (3)加强法治,保证司法独立。
           (4)政治改革是建设民主政治的现实途径。
三、转型中的民主政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转型,即从威权主义或斯大林模式转为资本主义的民主模式。
有的国家在转型中依然能有效治理,有的国家出现政治衰败和经济衰退。
民主巩固成为重要课题。民主巩固的过程其实就是民主规则的习惯化和稳定化的过程。
思考题
一、什么是古典民主主义、精英民主主义和多元民主主义?
二、  什么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与其他形式的民主是什么样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如何认识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五、法制和民主是什么样的关系
六、简述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七、如何认识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转型与巩固问题?
第十六章  人权
   关键词:
           人权
    本章重点:
            人权观念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也是政治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本章应重点理解人权的基本涵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人权观的比较以及人权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人权的含义
    一、人权概念的演化
            1. 人权观念的演化。
          (1)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中蕴含着人权思想的萌芽。
          (2)文艺复兴中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学说兴起,由此产生了具有近代政治和法律意义的“人权”。
          (3)美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将人权付诸实践。
          (4)20世纪中后期,自然权利学说趋向复兴,并推动政治、社会发展,人权原则基本上被写入各国宪法。
            2. 人权学说在国际领域的争论焦点:
          (1)权利的主体问题。个人、集体、民族、国家哪一个拥有人权优先权的问题。
          (2)权利的内容问题。如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是否应事先在一般性原则中规定。
          (3)人权与主权的争论。即“人权至上”与“主权至上”的争论。
    二、人权的概念与性质
            1. 人权的概念。
          (1)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人权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甚至相互冲突。
          (2)综合而言,人权可以定义为: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
            2. 人权的特点。
          (1)最低限度的道德性。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并且保持在最低限度。
          (2)普遍性。人权的主体具有普遍性,涵盖所有个人与团体。
          (3)历史性。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内涵。
           (4)资格性。人权以相互尊重人权为资格,有相应义务。
            3. 人权与公民权有所区别。
    三、两种人权观
            1. 个人主义人权观。
            这种人权观将个人权力视为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强调个人人权相对于集体的优先性。
            2. 集体主义人权观。
            这种人权观则强调公共自由或国家自由,主张国家权力或社会权力相对于个人的优先性。
            3. 关于这两种人权观的争论,我们认为:人权问题不能孤立看待,西方国家利用人权施加压力是干涉主权和推行霸权的手段。
           (1)两种人权本质上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需要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来保证。
           (2)应当承认政治民主、人的权利具有独立性,其自我完善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提高民众文明程度,增进道德规范。
    四、人权实现的条件
            1. 自然条件。即自然环境提供给人们享有的资料。
            2. 生产力条件。生产力发展可以为人权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3. 社会制度条件。人权的实现依赖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和民主制度。
            4. 权利意识和权能条件。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条件和能力。
            5. 政治制度因素。即政治权力制约制度。
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内容
    一、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是人权最基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存权与生命权。
            即人身不受伤害或得到保护以免遭伤害的权利,取得维持生命和最低健康的物质必需品的权利。具体而言包括人的出生、死亡、免于饥饿、反对种族灭绝和集体屠杀的权利。
            2. 平等权。
          (1)平等权有两层涵义:第一、禁止对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这是消极涵义;第二、实现实质平等,这是积极涵义。
          (2)关于平等的三种主张:第一、自由主义的平等;第二、民主主义的平等;第三、社会主义的平等。
          (3)法律体系中的平等原则:第一、守法平等;第二、司法平等;第三、消除特权。
            3. 自由权。
          (1)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人身自由;
          (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4. 政治参与权。
            即公民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制度的行动的权利。至少应包含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罢免和监督代表的权利。
    二、社会和经济权利
            1. 劳动和休息权。劳动权即公民参加社会劳动和领取相应报酬的权利,休息权是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休息的权利。
            2. 社会保障权。即公民要求国家承担维护全体国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
            3. 财产权。即财产所有权,只对自己财产的占有、使用与处分之权。
            4. 受教育权。即公民享有提高文化素、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权利。
    三、民族权利
            1. 民族自决权。
          (1)民族自决权即各民族有自我选择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自由。
          (2)国际领域关于民族自决权与人权的争论,即人权国际化问题。既要抵制以人权为借口干预别国内政,也要促进国内人权的增进。
           (3)民族自决权为分离主义者所利用。
            2. 发展权。
            发展权指一国利用本国经济、文化、财富、资源发展本国国力而不受侵犯的权利当发展权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家社会的经济主张时,其涵义是:发达国家应给予国际援助与合作;各国共同努力改变国际旧秩序以消除穷国的发展障碍。
             3. 和平权。
             所谓和平权即各国人民要求制止战争,实现国际社会永久安全的权利。
思考题
    一、人权理论中的三个焦点问题是什么?
    二、什么是人权?人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如何认识个人主义人权观与集体主义人权
            观之间的不同?
    四、实现人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五、人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关话题/政治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