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开端
本章内容在整个古代史中较其它章而言,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不是出题的重点篇章。出题的侧重点应该在选择题、名词解释上,一般不会出筒答题、材料分析题。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的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按照以往考研出题的规律来说,这部分内容一般会出一个名词解释;另外,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习题精选
二、名词解释1.北京人 2.山顶洞人 3.良渚文化 4.仰韶文化 5.氏族公社 6.禅让 7.河姆渡文化 8.红山文化
三、简答题:简要评析早期国家。
二、名词解释
1.北京人:北京猿人于1927年在北京用口店龙骨山洞穴中被发现,距今约70万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北京人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备人的性质,另一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又称之为猿人。通过比较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可以说明我国及邻近地区远古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另外北京人已会制作比较粗糙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初级阶段。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火,还能保留火种。北京人的文化遗物非常丰富,是我们了解远古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2.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山顶洞人基本消除了猿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相同,已会磨制石器,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水平也很高,并且掌握了人工钻木取火,渔猎和采集是山顶洞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活动。山项洞人已经开始进入了原始氏族公社的萌芽时期。山顶洞人文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最完整的一个文化,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数据。
【解析】山顶洞人遗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人工钻木取火是考查山顶洞人的最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注意对于山顶洞人目前的研究动态。
3.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距今约4000年到5300年。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在同一文明进程的原始文化中,表现出突出的特色。良渚文化的居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要营生手段,主要作物是水稻。它是黄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 【解析】 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玉器的制作,也是考查良渚文化的主要目的。
4.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于1921年因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制作陶器时,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解析】仰韶文化遗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应注意它作为名词解释来出题。
5.氏族公社:它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会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6.禅让:传说古代实行的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栽:有尧举舜,舜举禹,禹先举奉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讲述他们登上部落首领位置后,选贤与能,把贤能者举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生前就让他辅住自己处理政务,死后便让他正式登上首领的位置。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远古时期最高权力转让方式,结合之后的王权继承复习。
7.河姆渡文化:它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而得名,分早晚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500年。谈文化种植和饲养经济比较发达,骨器制作比较进步。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籼稻遗存,是世界土较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另外,应注意在遗址中发现的水井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抓住以下几个知识点:时间、地点、稻米、干栏式建筑、水井遗迹,基本上就不会失分了。
8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解析】红山文化的发现意义重大,随着“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它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在史前时代的范国内应该是一个出题的热点。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五帝时代,氏族公社之间、部落之间主要因为掠夺而冲突,一些亲近的部落就组织联盟,设置军事领袖,军事领袖由议事会选举产生。这种制度被称为“军事民主制”。军事领袖的权力由于战争的日益扩大,议事会由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变为统治机构。它们的成员拥有财富、土地、奴隶,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分化。接着监狱出现,军事首领演变为贵族。
(2)尧舜禹时期,国家逐渐形成。战争更为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战争的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军事首领的权力。重大事务仍有议事会决定,而且,其间还有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禅让”。
(3)禹时期,通过治水,经济发展;对外战争,扩大权力,议事会中平等的关系逐渐变为君臣关系,禹也就成了实际的国家君主了,此时已经离形成正规国家机器不远了。(4)启采用暴力手段,篡夺了益的王位,变禅让为世袭,“家天下”,接着启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军队、监狱,国家也就真正诞生了,原始社会解体。【解析】关于早期国家,史学界存在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史前未有国家组织,尧舜禹只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治水也是在这个范围,考生也可从这个角度来论述,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这道题包含多个知识点,“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议事会”、“原始社会末期的演变”,考生应注意这些知识点,并能适当补充内容
第二章夏商西周
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兴亡过程是基础知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这个时期的制度的创建、沿革,经济的发展变化的把握;另外,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思想以及自然知识等内容,也是一个出题点;应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有关的考古发掘、文化遗址的发现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
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启采用暴力手段,篡夺了益的王位,变禅让为世袭,“家天下”,国家也就真正诞生了,原始社会解体。其间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王朝得到巩固,夏桀暴政导致灭国。
商朝(公元前16~前1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夏主荒淫、民心丧尽之时,商汤灭夏建国,并采取措施稳定了商政权;经历了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商王朝逐步巩固之后,商王朝逐渐衰落,到末代商王帝辛之时,他拒谏饰非、酒色淫乐,经过长期准备而壮大起来的周族利用这个机会一举灭掉商朝。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自武王至幽王历12王,11代,与夏商相比它是疆域最大的王朝。周文王积极发展周族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他死后,武王继位,利用商的内部矛盾兴兵伐商,牧野之战,商兵倒戈,最终灭掉了商,建立了西周。两年后武王去世,成王继位,周公辅政,东征平叛,采取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新生政权,出现“成康之治”。周厉王暴虐无道,导致国人暴动,厉王出逃,“共和行政”,西周开始衰亡。经“宣王中兴”之后,周幽王时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从政治制度而言,西周时期分封制发达,是当时重要的制度;宗法制是当时又一重要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商同时期的政权组织与社会结构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时宗族组织相当发达,宗族政权的特征非常明显。从社会经济而言,农业在商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另外,畜牧业、渔业也有了发展;井田制是商周时期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手工业方面,商周时,青铜铸造业非常发达,是最重要、最先进的部门。商品交换成为必然,商业活动应运而生;当时的手工业商业基本由官府控制,形成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从社会构成而言,商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西周各阶级内部有了等级划分,等级制度尤其明显。 从思想文化而言,夏商周的“天命思想”、阴阳五行对后世影响很大;天文、历法、医学等有了发展;甲骨文和金文的发现对于认识商周时期的作用巨大;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于在考古学上探索夏文化的意义重大。
复习建议:复习中不能仅仅记忆历史内容,这是基础,而且要注重一定程度上对历史的理解,进行深度分析,这方面才能体现出考生的史学素养;既要从全局上把握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脉络,也要对当时的事件、史实有自己的见解、看法。这段时期的一条主要线索是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围绕着这个主要线索又能扩展出许多基本的知识点,如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或者说原因,以及变更之后的制度的沿革变化;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种变化,不但是继承,更是发展,历史的前进性贯穿其中,因此不能把这三个朝代割裂开来复习,否则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意义。复习这段历史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时段,还要把它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认识,因为它不但是原始社会的发展,其制度中有许多原始社会的痕迹,如井田制、宗法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尤其是对封建社会时期的影响可谓巨大,如国家结构的创制、运行;后世对宗法制在维护社会生活、维系国家稳定中的作用的认可和重视;经济上,重农抑商、“工商食官”政策;思想文化上,“天命思想”、阴阳五行等等。后世王朝中许多知识分子都提出过“回向三代”,有的还作出过努力,宋、清两代尤为明显,可见,这段历史时期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地位。还有一个问题:夏、商、西周三族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另外就是华夏族与四夷的关系,这都和中国大一统的形成关系密切,而大一统是古代史综合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核心内容: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三个朝代对于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命题预测夏、商、西周时期在上古史中比较重要,是历年的常考点,但以名词解释为主,如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共和行政等等;也有出简答题的可能,如夏商西周的制度的创建、变化、影响、意义等,也有可能出比较大的综合题,归纳时要用到这部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另外,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也要注意,有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的可能。总体上,这部分内容每年考试都会涉及,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既要抓住重点,也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知识点。
习题精选
名词解释1.二里头文化 2少康中兴3.鸣条之战 4.盘庚迁殷 5.武丁中兴 6.古公亶父 7.牧野之战 8.工商食官 9.共和行政 10.金文 11.殷墟 12.三星堆文化 13.《诗经》 14《仪礼》
简答题
1.论西周典制。 2.简述华夏族的形成。 3.简论周公。
名词解释
1.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大体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前者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二里头文化以及其它相关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还确立了它的起始和终止年代。至此可以说,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不可动摇。
2.少康中兴:少康是夏王朝中有作为的一位君王,他是夏朝第六世君王,为夏后相之子,相妻有仍氏之士后缗所生。由于其生活的时代正当寒浞攻杀夏后相,夏朝乱政之时,所以少康生长于有仍氏。长大之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后为寒浞及其子浇所迫,又逃到有虞氏,当了庖正。在有虞氏和夏族旧部靡的帮助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和其子浇,恢复了夏朝的统治。经过这一场动荡之后,夏王朝的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有蒸蒸日上的气象。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少康中兴”。
3.鸣条之战:商汤灭夏之战役。夏朝末年,夏王桀生性暴虐,嗜酒好声色,即住后“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栈有施氏,得美女妹喜,甚得宠。聚敛百姓贵财,建倾宫,修瑶台。民不堪其苦。拒谏而诛杀大臣,任意伐灭诸侯,诸侯多叛夏。商汤在伊尹的协助下,先后诛灭韦、顾、昆吾三个忠于桀的诸侯后,遵出兵伐夏桀。夏商两军在鸣条会战前商汤举行誓师,誓词即《尚书》中的《汤誓》。交战后夏军即溃,桀致进,至南巢被擒流放而死。夏王朝遂被灭亡。
【解析】鸣奈之战作为一个出题点因为它的战争性质;商汤灭夏之战役。每一次朝代更替的战争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如果有时间应该将每次朝代更替战争总结一下,即便于记忆答题,同时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历史综合能力。
4.盘庚迁殷:商王朝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它是前后商的分水岭。长期以来,商人一直是居无定所,频繁迁都。从汤到盘庚,商人五次迁都,盘庚之时,商人已定都于奄,盘庚乃迁都于殷,迁殷后直至商灭亡不再迁都。以后的200余年,商朝的发展比较稳定,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至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大致有:去奢行简、躲避水患、定居农耕、肥力衰减、阶级斗争、王位争夺等原因。“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不但结束了“不常厥居”的动荡岁月,而且复兴了“殷商”。 【解析】回答“盘庚迁殷”不能仅仅从他迁都的过程,更应该看到迁都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要看到盘庚迁殷及其在商代发展史上的时代坐标。这才是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本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盘庚迁都的原因没有定论,考生不应仅集中在某一个原因上,最好能够注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5.武丁中兴:武丁是第二十三位商王,在位59年,死后被尊为高宗。即位前,曾生活在民间,比较了解社会下层的情况。即往后注意节俭,不敢荒废政事。任用了一批贤人,提拔傅说为相,对内修政行德,对外对四周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武丁时期的商朝,地理版图和政治影响空前强大。此时的商朝达到了鼎盛,史称“武丁中兴”。之后,商王朝逐渐衰落下来。 【解析】每一个朝代鼎盛时期都是历史的研究重点,当然出题的频率也就很高了。武丁求贤与征伐所导致的强盛局面也就是商王朝时期非常重要的阶段。
6.古公亶父:周族的杰出人物,受到国人的爱戴,后世尊之为“太王”。由于受到戎族的逼迫,在他的带领下翻过梁山,渡过漆水,来到岐山之下。周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垦农田,建立家室,修筑城郭,完全摆脱了戎狄习俗的影响,经济生活进步很快。同时还设立五官有司,治理人民,周族开始向建立国家过渡。 【解析】古公蛊父是周族的关键人物,为以后灭商建立西周奠定了基础。这个知识点在前几年的考研题中曾作为名词解释出现。
7.牧野之战:周灭商之战役。周文王死后,武王做灭商准备,曾率师东观兵于孟津,诸侯不约而至孟津相会助周王者八百。武王以时机尚未成熟,率师还周。两年后,纣王残暴更甚,内部矛盾更加剧烈。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渡孟津伐纣,诸侯会集,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方国亦出兵助周。凌年初,到达商郊牧野。商纣发大兵拒武王,但商士卒皆无战心,大军阵前倒戈。商军溃败,纣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兵入商都,商朝灭亡。 【解析】牧野之战同鸣条之战一样,它们的重要性或者说它们之所以在历史上那么重要,都是因为它们的战争性质:朝代更替的关键战役。
8.工商食官: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特殊背景下的工商业发展的形态。
9.共和行政:“共和行政”是西周吏上一个奇特而又重要的时期。至厉王时,他任用荣夷公专利,卫巫“监谤”,至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彘,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行王政(《古本竹书纪年》说由共伯和一人主政),史称“共和行政”。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确切纪年的开始。这种由大夫代行王政的共和局面,前后持续了14年之久,厉王死于彘,宣王继位,“共和行政”的时期结束。 【解析】对于共和行政主要应注意到它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史记》从这一年有了确切纪年,这是本题的得分点。还要注意到史学界对于到底是谁代行王政的争论,这也正是显示考生知识面的机会。
10.金文:金文即铸造在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人们往往以青铜礼器中的钟鼎来概括整个青铜器,所以它也被称为“钟鼎文”。青铜器有铭文始于商代中期,商代青铜器铭文一般文字较少,铭文多为铸成,自春秋时期起有刻成的,字体亦随时代变迁而有变化。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与文字,全文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解析】在殷墟晚期,金文有了初步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全文进入了鼎盛期。金文和甲骨文相比较,从文字结构上来看,金文较甲骨文进步,大量使用彤声字,表明金文的造字结构迈上了新的台阶。另外,金文的词也较甲骨文丰富。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将两者比较记忆,效果会更好。
11.殷墟: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住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自盘庚迁都于此至帝辛亡国,商以此为都。1928年l0月,董作宾主持了试掘,同年12月,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恢复殷墟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该处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资料,引起国内外的重视。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析】殷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题目,所以不太重视,但是在回答部分要点之后就发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力求全面,不可眼高手低。
12.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在1986年发掘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文化共分四个大的文化期,说明了古蜀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至41300多年前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1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14.《仪礼》:《仪礼》是先秦典籍,共17篇,叙17种典礼。托名周公所作,一般以为它成书于春秋后期,可能经过孔子的改订,主要反映了周的社会风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等内容,而这些制度大体土都由西周延续到春秋,可以作为了解西周礼制的依据。
筒答题 1.【答案要点】西周的国家典制较之夏、商更加成熟,同时又具有了与后世明显不同的特点。它的典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论述。
(1)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西周的分封制被称为“封建”,即分邦建国的意思。周灭商以后,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征服的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天子对地方行使统治权,以此来拱卫王室。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缴纳贡物、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的国内可以将土地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分封在商时就已经出现,而周朝的分封更为彻底,它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另外,从加强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用分封制在历史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2)西周的井田制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最初来源于氏族社会末期到国家产生之初的农村会社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度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劳动者对私田只有占有权、使用权,私田和公田一样为国家所有。劳动者占有使用公田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概括地说,井田制的实质就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由于生产力低下成员需要共耕公田,耕种私田时也要经常协作,产品也要互相调剂,这也就是井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家庭独立,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强,井田制的消亡也就成为历史地必然。秦汉以下,许多政治家为了解决贫富悬珠带来的社会矛盾,往往乞灵于“复井田”,不少王朝的土地制度也的确受到了井田制的若干影响。然而,真正的井田制最终仍只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3)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从而也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商朝后期就已经存在,到西周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是大宗或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与旁系亲属族人的统辖管理。从宏观上看,宗法制可以视为氏族制度在进入国家阶段以后的残余,经过加工改造之后,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工具。到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逐渐难以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尽管宗法制度已经崩溃,但宗法观念对后世的思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4)礼乐文化也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在西周,礼的范围包含很广,由社会风俗习惯直到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方面,其主要内容主要见于先秦典籍《仪礼》之中。礼的实施与乐密不可分,各种礼都有为之服务的乐。春秋中期以下,随着社会等级的变动,周代的礼乐文化秩序逐渐瓦解。但是经过儒家孔子的加工、标榜,很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都曲折的干预了后世的生活。总之,西周的许多制度是在继承夏、商制度因素的基础上,于西周初年基本形成或更加完备。它们到春秋时逐渐瓦解,至战国以后作为制度整体已经消亡。但是,这些典制的一些具体内容仍然长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作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西周的典章制度。这是本章内容的核心部分,基本上每年考研都会涉及,尤其是在研究生出题形式改革之后。西周的制度还有其他内容,考生也应该注意到,比如国野制等。另外,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到制度本身的前后相继和变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史每章节高频考点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8
相关话题/古代史
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续资治通鉴长编》 2、井田制 3、葵丘之会 4、限民名田5、九品中正制 6、《元和郡县图制》 7、南衙北司之争 8、庆历新政 9、探马赤军 10、票拟二、论述题(每题20分)1、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作用2、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主要变化3、唐代周边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活动4、元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复试
一.你读过哪些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请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评论,并试对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或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限800字以内)(60分)二.就你所接触的材料和知识,试谈历史学或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发展趋势。(限800字以内)(4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0%) 胡服骑射 董仲舒 河阴之变 府兵制 永贞革新 唐蕃会盟 绍兴和议 徐光启 萨尔浒之战 四库全书二、简述题(30%,每题各占15%) 1、简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2、简论赵匡胤。三、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中华民族”问题发表演讲,提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2) 周公旦 算缗与告缗 府兵制 猛安谋克 东林党 乾嘉学派二、问答题 1、简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对北宋历史的影响。(28) 2、试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说。(30)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35%) 夏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河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1949年之前)一、名词解释: 1.氏族公社2.楚汉之争3.八王之乱4.《唐律疏议》5.猛安谋克6.中国共产党第7次代表大会二、简答: 1.简述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的必然性。2.简述东汉田庄经济。3.简述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简述明朝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措施。5.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安徽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 2.甲骨文 3.府兵制 4.<大唐西域记> 5.庆历新政 6.摊丁入亩二.简答题 1.简评韩非的法家学说. 2.简述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3.简析唐朝三省制及其职能. 4.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论述明初专制主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河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河北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中国古代史考研试题名次解释:郭店楚简 《周礼》《过秦论》谶纬 隆重对 二王八司马 中书门下 行省 利玛窦 还有一个应该是清史,欢迎跟贴补充。简答:1.评论春秋战国政治的特点2.简述秦.隋快速灭亡的原因。3.如何看待北宋“积贫”.“积弱”4.评述中国古代宦官专权的特点。评论:评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专业
1.良渚文化 2.光武度田 3.八王之乱 4.北府兵 5.宇文泰 6.史通 7.陈桥兵变 8.耶律楚材 9.南明 10.宋学 简述题: 1.试论吕不韦对秦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2.试分析“侨置郡县”产生的原因 3.试分析唐朝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古代史试题 科目代码:329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0分) 1、禅让 2、董仲舒 3、唐初八史 4、均贫富 5、四等民族 6、雅克萨之役二、问答题: (共70分) 1、论曹操。 (20分) 2、明初集权述评。 (20分) 3、试对中国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