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生物化学习题集(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9


7.1mol甘油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时净生成可生成多少mol ATP?假设在外生成NADH都通过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
 三、习题解答
 (四)是非题
1.1. 对:
2.2. 错:
3.3. 错: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    是柠檬酸
4.4. 对:
5.5. 错:脂肪酸β-氧化酶系存在于线粒体。
6.6. 错:肉毒碱可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7.7. 错:萌发的油料种子和某些微生物拥有乙醛酸循环途径,可利用脂肪酸β-氧化生成  的乙酰CoA合成苹果酸,为糖异生和其它生物合成提供碳源。
8.8. 错:在真核细胞内,饱和脂肪酸在O2的参与下和专一的去饱和酶系统催化下进一步生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9.9. 错: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三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10.错: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α-磷酸甘油,反应消耗ATP,为不可逆反应
 (五)完成反应式
1. 脂肪酸 + ATP +(CoA)→ (脂酰-S-CoA)+(AMP)+(PPi)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脂酰CoA合成酶
2.甘油二酯 + R3CO-S-CoA → (甘油三酯)+ HSCoA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甘油三酯转酰基酶)
3.乙酰CoA + CO2 + ATP → (丙二酰单酰CoA )+ ADP + Pi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丙二酰单酰CoA 羧化酶)
4.3-磷酸甘油 + (NAD+)→ (磷酸二羟丙酮)+ NADH + H+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磷酸甘油脱氢酶
 (六)问答题及计算题(解题要点)
1.  1.  答:氧化在线粒体,合成在胞液;氧化的酰基载体是辅酶A,合成的酰基载体是酰基载体蛋白;氧化是FAD和NAD+,合成是NADPH;氧化是L型,合成是D型。氧化不需要CO2,合成需要CO2;氧化为高ADP水平,合成为高ATP水平。氧化是羧基端向甲基端,合成是甲基端向羧基端;脂肪酸合成酶系为多酶复合体,而不是氧化酶。
2.  2.  答:(1)软脂酸合成:软脂酸是十六碳饱和脂肪酸,在细胞液中合成,合成软脂酸需要两个酶系统参加。一个是乙酰CoA羧化酶,他包括三种成分,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转羧基酶。由它们共同作用,催化乙酰CoA转变为丙二酸单酰CoA。另一个是脂肪酸合成酶,该酶是一个多酶复合体,包括6种酶和一个酰基载体蛋白,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软脂酸其反应包括4步,即缩合、还原、脱水、再缩合,每经过4步循环,可延长2个碳。如此进行,经过7次循环即可合成软脂酰—ACP。软脂酰—ACP在硫激酶作用下分解,形成游离的软脂酸。软脂酸的合成是从原始材料乙酰CoA开始的所以称之为从头合成途径。
  (2)硬脂酸的合成,在动物和植物中有所不同。在动物中,合成地点有两处,
   即线粒体和粗糙内质网。在线粒体中,合成硬脂酸的碳原子受体是软脂酰CoA,碳原子的给体是乙酰CoA。在内质网中,碳原子的受体也是软脂酰CoA,但碳原子的给体是丙二酸单酰CoA。在植物中,合成地点是细胞溶质。碳原子的受体不同于动物,是软脂酰ACP;碳原子的给体也不同与动物,是丙二酸单酰ACP。在两种生物中,合成硬脂酸的还原剂都是一样的。
1.1.答:乙醛酸循环是一个有机酸代谢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动物组织中尚未发现。乙醛酸循环反应分为五步(略)。总反应说明,循环每转1圈需要消耗2分子乙酰CoA,同时产生1分子琥珀酸。琥珀酸产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或者变为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有如下几点:(1)乙酰CoA经乙醛酸循环可琥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作为三羧酸循环中的基质。(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源建造自身机体的途径之一。(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酸转变为糖的途径。
2.2.答:在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需要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羧化酶的作用就是催化乙酰CoA和HCO3-合成丙二酸单酰CoA,为脂肪酸合成提供三碳化合物。乙酰CoA羧化酶催化反应(略)。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反应中的一种限速调节酶,它受柠檬酸的激活,但受棕榈酸的反馈抑制。
3.3.答:在植物中,不仅可以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可以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油酸、亚麻酸和桐油酸等。植物体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主要是通过氧化脱氢途径进行。这个氧化脱氢反应需要氧分子和NADPH+H+参加,另外还需要黄素蛋白和铁氧还蛋白参加,由去饱和酶催化。植物体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主要是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基础上进一步氧化脱氢,可生成二烯酸和三烯酸,由专一的去饱和酶催化并需氧分子和NADPH+H+参加。
在哺乳动物中,仅能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体内存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完全来自植物油脂,由食物中摄取。动物体内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是通过氧化脱氢途径进行的。由去饱和酶催化,该酶存在于内质网膜上,反应需要氧分子和NADPH+H+参与,此外还需要细胞色素b5和细胞色素b5还原酶存在,作为电子的传递体。整个过程传递4个电子,所形成的产物含顺式—9—烯键。
细菌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不同于动、植物,动植物是通过有氧途径,而细菌是通过厌氧途径,细菌先通过脂肪酸合成酶系,合成十碳的β-羟癸酰-SACP;然后在脱水酶作用下,形成顺—β,γ癸烯酰SACP;再在此化合物基础上,形成不同长度的单烯酰酸.
 
(七)计算题
1.答:软脂酸经β-氧化,则生成8个乙酰CoA,7个FADH2和7个NADH+H+。
乙酰CoA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分解,一个乙酰CoA生成12个ATP,
所以 12×8=96ATP,7个FADH2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2×7=14 ATP,
7NADH+H+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3×7=21 ATP,三者相加,减去消耗掉1个ATP,实得96+14+21-1=130mol/LATP。
每有1mol/L软脂酸氧化,即可生成130mol/LATP。
软脂酸的分子量为256.4,所以软脂酸氧化时的ΔG0ˊ=256.4×9000=2.31×106cal/mol,130molATP贮存能量7.3×130=949Kcal
贮存效率=949×100/2.31×103=41.08%
2. 答:甘油磷酸化消耗                               -1ATP
   磷酸甘油醛脱氢,FADH2,生成                  2 ATP
   磷酸二羟丙酮酵解生成                          2 ATP
   磷酸甘油醛脱氢NAD、NADH(H+)穿梭生成     2或3 ATP
   丙酮酸完全氧化                               15 ATP
                                                20或21 mol/LATP
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
 
(五)是非判断题
( )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氨基酸酸的组成和比例。
( )2.谷氨酸在转氨作用和使游离氨再利用方面都是重要分子。
( )3.氨甲酰磷酸可以合成尿素和嘌呤。
( )4.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都是体内硫酸根的主要供体。
( )5.生物固氮作用需要厌氧环境,是因为钼铁蛋白对氧十分敏感。
( )6.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 )7.在动物体内,酪氨酸可以经羟化作用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 )8.固氮酶不仅能使氮还原为氨,也能使质子还原放出氢气。
( )9.芳香族氨基酸都是通过莽草酸途径合成的。
( )10.丝氨酸能用乙醛酸为原料来合成。
( )11.限制性内切酶的催化活性比非限制性内切酶的催化活性低。
( )12.尿嘧啶的分解产物β-丙氨酸能转化成脂肪酸。
( )13.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顺序是,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进一步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
( )14.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伴随着脱氢和脱羧反应。
(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三磷酸水平上完成的。
 (六)反应方程式
1. 谷氨酸 + NAD(P)+ + H2O 一→(         ) + NAD(P)H +NH3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
2.谷氨酸 + NH3 + ATP 一→ (         ) + (    ) + Pi + H2O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
3.谷氨酸 + (       ) 一→(           ) + 丙氨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谷丙转氨酶
4. 5′磷酸核糖 + ATP 一→ (           )+(     )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PRPP合成酶:
5. NMP + ATP → (     ) + ADP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
1.1.dUMP + N5,10亚甲四氢叶酸 → (      ) + (       )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胸腺嘧啶核苷酸合酶:
 (七)问答题
1.举例说明氨基酸的降解通常包括哪些方式?
2.用反应式说明α-酮戊二酸是如何转变成谷氨酸的,有哪些酶和辅因子参与?
3.什么是尿素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4.什么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5.为什么说转氨基反应在氨基酸合成和降解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6.核酸酶包括哪几种主要类型?
7.嘌呤核苷酸分子中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特点怎样?
8.嘧啶核苷酸分子中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特点怎样?
三、参考答案
 (五)是非判断题
1.对:摄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必需氨基酸的组成齐全,且比例合理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2.对:在转氨基作用中谷氨酸是最主要的氨基供体,用于合成其它氨基酸;谷氨酸也可在谷氨酰氨合成酶的催化下结合游离氨形成谷氨酰氨,谷氨酰氨再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二分子谷氨酸,使游离氨得到再利用。
3.错:氨甲酰磷酸可以经尿素循环生成尿素,也参与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但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无关。
4.错:半胱氨酸体内硫酸根的主要供体,甲硫氨酸是体内甲基的主要供体。
5.错:固氮酶包括钼铁蛋白和铁蛋白二种蛋白质组分,其中铁蛋白对氧十分敏感,要求严格厌氧环境,以便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还原钼铁蛋白。
6.错:磷酸吡哆醛徐作为转氨酶的辅酶外,还可作为脱羧酶和消旋酶的辅酶。
7.对: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催化下发生羟化生成多巴(3,4-二羟苯丙氨酸),多巴脱羧生成多巴胺(3,4-二羟苯乙胺),多巴和多巴胺可进一步生成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8.对:固氮酶能还原质子(H+)而放出氢(H2),氢在氢酶的作用下将电子传给铁氧还蛋白,使氢作为还原氮的电子供体。
9.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磷酸赤藓糖首先形成莽草酸,进而形成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反应过程称为莽草酸途径。
10.对:在光合生物中,由光呼吸产生的乙醛酸经转氨作用可生成甘氨酸,二分子甘氨酸脱羧脱氨形成一分子丝氨酸。
11.错:限制性内切酶比非限制性内切酶专一性高,与酶活力高低无关。
12.对:尿嘧啶分解产生的β-丙氨酸脱氨后生成甲酰乙酸,再脱羧生成乙酸,进而转化成乙酰辅酶A,参与脂肪酸合成。
13.对:生物体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甲酸盐、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磷酸核糖合成嘌呤核苷酸,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经转氨基作用形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
14.对:在嘧啶合成过程中,氨甲酰磷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的氨甲酰天冬氨酸首先脱氢生成乳清酸,氢受体是NAD+,乳清酸与PRPP结合形成乳清酸核苷酸,后者脱羧形成尿苷酸。
15.错: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二磷酸水平上由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催化完成的,反应需要还原剂,大肠杆菌中为硫氧还蛋白和NADPH。
 (六)反应方程式
1. 谷氨酸 + NAD(P)+ + H2O →(α-酮戊二酸) + NAD(P)H +NH3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谷氨酸脱氢酶)
2.谷氨酸 + NH3 + ATP → (谷氨酰胺) + (ADP) + Pi + H2O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谷氨酰胺合酶)
3.谷氨酸 + (丙酮酸)→(α-酮戊二酸) + 丙氨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谷丙转氨酶
4. 5′磷酸核糖 + ATP → (5′磷酸核糖焦磷酸)+(AMP)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PRPP合成酶:
5. NMP + ATP → (NDP) + ADP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核苷酸激酶)
6.dUMP + N5,10亚甲四氢叶酸 → (dTMP) + (二氢叶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胸腺嘧啶核苷酸合酶:
 (七)问答题(答题要点)
1.答:(1)脱氨基作用:包括氧化脱氨和非氧化脱氨,分解产物为α-酮酸和氨。
    (2)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在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3)羟化作用:有些氨基酸(如酪氨酸)降解时首先发生羟化作用,生成羟基氨基酸,再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2.答:(1)谷氨酸脱氢酶反应:
α-酮戊二酸 + NH3 +NADH → 谷氨酸 + NAD+ + H2O
    (2)谷氨酸合酶-谷氨酰胺合酶反应:
谷氨酸 + NH3 +ATP →谷氨酰胺 +ADP + Pi + H2O
谷氨酰胺 +α-酮戊二酸 + 2H → 2谷氨酸
还原剂(2H):可以是NADH、NADPH和铁氧还蛋白
3.答:(1)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2)生物学意义: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4.答:(1)必需氨基酸:生物体本身不能合成而为机体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人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
     (2)非必需氨基酸:生物体本身能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人的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
5.答:(1)在氨基酸合成过程中,转氨基反应是氨基酸合成的主要方式,许多氨基酸的合成可以通过转氨酶的催化作用,接受来自谷氨酸的氨基而形成。
     (2)在氨基酸的分解过程中,氨基酸也可以先经转氨基作用把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上形成谷氨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羟酶的作用上脱去氨基。
6.答:(1)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作用于DNA分子。
     (2)核糖核酸酶(DNase):作用于RNA分子。
     (3)核酸外切酶:作用于多核苷酸链末端的核酸酶,包括3′核酸外切酶和5′核酸外切酶。
     (4)核酸内切酶:作用于多核苷酸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包括碱基专一性核酸内切酶和碱基序列专一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7.答:(1)各原子的来源:N1-天冬氨酸;C2和C8-甲酸盐;N7、C4和C5-甘氨酸;C6-二氧化碳;N3和N9-谷氨酰胺;核糖-磷酸戊糖途径的5′磷酸核糖
     (2)合成特点:5′磷酸核糖开始→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5′磷酸核糖胺(N9)→甘氨酰胺核苷酸(C4、C5 、N7)→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C8)→5′氨基咪唑核苷酸(C3)→5′氨基咪唑-4-羧酸核苷酸(C6)5′氨基咪唑甲酰胺核苷酸(N1)→次黄嘌呤核苷酸(C2)。
8.答:(1)各原子的来源:N1、C4、C5、C6-天冬氨酸;C2-二氧化碳;N3-氨;核糖-磷酸戊糖途径的5′磷酸核糖。
     (2)合成特点:氨甲酰磷酸 + 天冬氨酸 → 乳清酸
              乳清酸 + PRPP →乳清酸核苷-5′-磷酸 → 尿苷酸
生物氧化
 (四) 是非判断题
(  )1.NADH在340nm处有吸收峰,NAD+ 没有,利用这个性质可将NADH与NAD+区分开来。
(  )2.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与酶蛋白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  )3.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  )4.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
(  )5.如果线粒体内ADP浓度较低,则加入DNP将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
(  )6.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  )7.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  )8.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氧还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
(  )9.NADPH / NADP+的氧还势稍低于NADH / NAD+,更容易经呼吸链氧化。
(  )10.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1F0-ATPase的F0,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  )11.ADP的磷酸化作用对电子传递起限速作用。
(  )12.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五)完成反应方程式
1.4-细胞色素a3-Fe2+ + O2 + 4H+  → 4-细胞色素a3-Fe3+ +(      )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
2.NADH + H+ + 0.5O2 + 3ADP + (      ) → NAD+ +3ATP + 4H2O
  
(六)问答题(解题要点)
1.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其解救机理是什么?
3.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4.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5.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但很快就被放弃使用,为什么?
6.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试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
7.什么是铁硫蛋白?其生理功能是什么?
8.何为能荷?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么关系?
9.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
 三、习题解答
 (四)是非判断题
1.对:
2.对: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与酶蛋白的一个组氨酸以共价键相连。
3.错:只要有合适的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就能进行。
4.错:NADPH通常作为生物合成的还原剂,并不能直接进入呼吸链接受氧化。只是在特殊的酶的作用下,NADPH上的H被转移到NAD+上,然后由NADH进人呼吸链。
5.错: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是紧密偶联的,低浓度的ADP限制了氧化磷酸化,因而就限制了电子的传递速率。而DNP是一种解偶联剂,它可解除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紧密偶联关系,在它的存在下,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不再偶联,因而ADP的缺乏不再影响到电子的传递速率。
6.对:磷酸肌酸在供给肌肉能量上特别重要,它作为储藏~P的分子以产生收缩所需要的ATP。当肌肉的ATP浓度高时,末端磷酸基团即转移到肌酸上产生磷酸肌酸;当ATP的供应因肌肉运动而消耗时,ADP浓度增高,促进磷酸基团向相反方向转移,即生成ATP。
7.错:解偶联剂使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脱节,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以热形式散发,不能形成ATP。
8.对:组成呼吸链的各成员有一定排列顺序和方向,即由低氧还电位到高氧还电位方向排列。
9.错:NADPH / NADP+的氧还势与NADH / NAD+相同,并且NADPH / NADP+通常不进入呼吸链,而主要是提供生物合成的还原剂。
10.对:寡霉素是氧化磷化抑制剂,它与F1F0-ATPase的F0结合而抑制F1,使线粒体内膜外侧的质子不能返回膜内,造成ATP不能合成。
11.对: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是紧密偶联的,因而ADP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就直接影响电子的传递速率。
12.对:在生物系统中ATP作为自由能的即时供体,而不是自由能的储藏形式。
 (五)完成反应方程式
1.4-细胞色素a3-Fe2+ + O2 + 4H+  —→ 4-细胞色素a3-Fe3+ +(2H2O)
   催化此反应的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或末端氧化酶)
2.NADH + H+ + 0.5O2 + 3ADP + (3H3PO4) —→ NAD+ +3ATP + 4H2O
 (六) 问答题(解题要点)
1.答: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
(1)鱼藤酮(rotenone)、阿米妥(amytal)、以及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A),它们的作用是阻断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鱼藤酮是从热带植物(Derriselliptiee)的根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它能和NADH脱氢酶牢固结合,因而能阻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鱼藤酮对黄素蛋白不起作用,所以鱼藤酮可以用来鉴别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阿米妥的作用与鱼藤酮相似,但作用较弱,可用作麻醉药。杀粉蝶菌素A是辅酶Q的结构类似物,由此可以与辅酶Q相竞争,从而抑制电子传递。
(2)抗霉素A(antimycin A)是从链霉菌分离出的抗菌素,它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1的传递作用。
(3)氰化物、一氧化碳、叠氮化合物及硫化氢可以阻断电子细胞色素aa3向氧的传递作用,这也就是氰化物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2.答:氰化钾的毒性是因为它进入人体内时,CNˉ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能够与细胞色素aa3的氧化形式——高价铁Fe3+以配位键结合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aa3,使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阻断了电子传递给O2,结果呼吸链中断,细胞因窒息而死亡。而亚硝酸在体内可以将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辅基上的Fe2+氧化为Fe3+。部分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辅基上的Fe2+被氧化成Fe3+——高铁血红蛋白,且含量达到20%-30%时,高铁血红蛋白(Fe3+)也可以和氰化钾结合,这就竞争性抑制了氰化钾与细胞色素aa3的结合,从而使细胞色素aa3的活力恢复;但生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后又能逐渐解离而放出CNˉ。因此,如果在服用亚硝酸的同时,服用硫代硫酸钠,则CNˉ可被转变为无毒的SCNˉ,此硫氰化物再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3.答: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胞液中进行的,生成的NADPH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参加线粒体的呼吸链进行氧化,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但是线粒体内膜不允许NADPH和NADH通过,胞液中NADPH所携带的氢是通过转氢酶催化过程进人线粒体的:
(1)NADPH + NAD+ → NADP十 + NADH
(2)NADH所携带的氢通过两种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进行氧化:
a 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FADH2。
b 苹果酸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NADH。
4.答:ATP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1)是机体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在生物氧化中,ADP能将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电化学能以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贮存起来,因此ATP是生物氧化中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

相关话题/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