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 研究生考试重要简答名解(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3
宣政院元朝时设立的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事务的行政机构,由帝师统领,长官为院长。在管理西藏事务时,宣政院相当于一个特殊的行省。西藏有大事,皆须宣政院派人处理,如果有重大军事行动,则与枢密院商议处理。宣政院在西藏地区设有三个宣慰司,进行管理,其官员僧俗并用。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市舶使司中国封建王朝管理海外贸易和海港关津、税收的机构。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是市舶司的前身。宋代在广州、杭州、泉州、明州等地设提举市舶使司,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的事务。元称市舶提举司。至十三世纪末,还存在庆元、泉州和广州三处市舶提举司。
诸色户计元代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为若干种户,有数十种,称诸色户计。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得随意变动。其中军、站、匠、盐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通过国家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义务,赋役负担和待遇各不相同。
3、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失败原因
答:背景:(1)宋朝实施“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生活贫苦;(2)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国家现状;(3)苛捐杂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4)对外战争一再失败,军事危机加深,同时农民起义四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共同威胁着北宋政权。
内容:(1)经济:青苗法:即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防止高利贷盘剥和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官民共修水利工程,建立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募役法:人民出钱给官府,由官府招募人员代替服役,所交钱款成为代役钱,原来免除徭役的官户、寺庙等也需要缴纳相当于代役钱一半的钱款,成为助役钱;市易法:由官府收购不易脱销的货物,待市场紧缺时出售;方田均税法:政府丈量土地,划分土地等级,按等级征税;均输法:政府按各地所需,有计划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2)军事:置将法:将禁军固定在某地,由固定的将帅进行军事训练,避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保甲法:北宋时,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即将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作保丁,选殷实之家的“材勇”任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农闲时练习武艺,每一大保须派保丁轮流值夜。保甲法是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实施的,同时也是从募兵制向征兵制的转变;保马法:即由政府出钱让民户代养军马的制度,此举增加了北宋的战马数量;军器监法:派专人管理军器制作,确保军器质量。
(3)教育:改革科举制:保留进士科,增设明法科,废其他诸科;实施三舍法:将太学划分为上、内、外三舍,上舍优秀学生可以举荐给中书省,直接授官;编纂和颁布《三经新义》,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重新注释《诗》、《书》、《周易》,以作变法之依据。
意义: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基本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变法很快归于失败,变法成果未能持续,并且导致了后来的元佑党人事件。
究其失败原因:(1)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反对,未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2)变法过分依赖于皇帝的权威,政策不能有持续性,王安石两度辞相也对变法失败造成了一定影响;(3)变法过程中存在用人不当的行为,一些弊病未能及时纠正。
4、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影响
答:蒙古国有三次西征,即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和旭烈兀西征。
成吉思汗西征,消灭了花剌子模国,占领了今天俄罗斯中亚、伊朗、阿富汗大片土地,后又侵入今天东俄罗斯境内。至1225年,蒙古汗国已基本征服自中央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
拔都西征:先后消灭钦察,占领里海以北地区,又占领俄罗斯、孛烈儿(今波兰)、马扎儿(今匈牙利)、奥地利等地。在今捷克一带受阻,因窝阔台死,班师回朝。
旭烈兀西征:消灭了木剌伊(伊朗境内),大败黑衣大食,攻占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将蒙古汗国的实力扩展到了西南亚。
影响:蒙古国经过三次西征,占领了中亚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与元朝一起形成了历史上空前辽阔,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但是,由于缺乏共同的的经济文化基础,很快归于分裂。蒙古国的西征给中亚乃至黑海东岸广大地区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将中国的一些科学技术带到了欧洲,诸如火药,对亚欧历史的进程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5、元朝统一的意义
答:(1)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持续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了元、明、清三代的大一统中国,促进了各个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中国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被带到了西方;(3)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版图,台湾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云南设置了行省,我国今天的版图在元朝基本奠定。
6、简述宋代理学思想的发展
答:理学,是我国宋代形成的一种新儒家哲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了佛教和道家的一些思想而形成的客观主义唯心哲学体系。因其阐释义理,兼谈性命,故称理学。宋代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主要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
周敦颐借助五代道士陈抟的《无极图》,对世界的本源作了解释,认为世界是太极的产物,这种太极是无形的无极。在道德修养上,他提出“无欲”,“主静”,要求人们应该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程颢、程颐是兄弟,他们提出了“理”或“道”的学说,主张维护封建道德三纲五常,主张人们克制自我的欲望,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朱熹,是理学思想集大成者,也是孔子之后,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大思想家。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人们应该克制欲望,与天理相适应。理是万物之源。
陆九渊,他提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即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他的思想又被称为心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即是由陆九渊的思想发展而来。
宋代理学的发展适应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的需要,因此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自南宋以后,理学一直作为官方哲学被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所推崇。
第五章 明清
1、简述明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答:中央制度
(1)罢丞相,废中书省,改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创立发展内阁制度
内阁明清两代一种特别的官署。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后,按照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私人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不能参与机务。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学士一般为五到七人,可以参与机务,但是不置僚属,也不能专制百官。明仁宗时,以六部尚书兼任内阁学士,此时,内阁学士权力开始扩大,并且开始有了票拟之权。所谓票拟,即由内阁学士对内外奏章先行阅读,提出建议,并由内阁首辅大学士墨书在小纸条上,夹于奏章之上,呈送给皇帝。皇帝阅后,将小纸条撕毁,以朱笔批写在奏章上,谓之批红。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后,就等于是有实无名的宰相,为避宰相之名,称为辅臣,由首辅、次辅、群辅之别。其地位位于六部之上,不再是翰林院的“内属”,而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清朝内阁权力因为南书房、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机构的分权,权力相对较小。
(3)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立给事中制度,加强监察。
都察院明代的监察机构。明朝将历代相沿的监察机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但是不完全承袭御史台制。都御使的长官为左、右都御使,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人。都御使与六部尚书平行,称七卿,握有弹劾建言之权,在考察官员政绩时,会同吏部进行;遇有大狱,与刑部、大理寺会同审理,合称三法司。监察御史职微权重,可以纠劾王公大臣,巡查州县时,成为巡按,代表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给事中明代特有的监察制度。明代按照六部建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置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均为七品官员。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察六部事务。给事中职位虽低,但权力极大:第一,封驳权,诏令如有不当,可以封驳;第二,劾奏权,官吏有为法度,可以劾奏;第三,论事权,朝政有失,可以上疏匡正。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内外配合,共同执掌监察大权。这种以小制大的方法,一方面有效的行使了监察权,另一方面又防止监察官员自身势力过分膨胀。
(4)设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
锦衣卫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置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党之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该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通过这些监察机关、言官和特务,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
地方制度:废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明朝建国后,改元朝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共设有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与北京(北直隶)、南京(南直隶)合为十五省。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主管民政。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和土府、州、县及部分土司。另外地方还设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司法和军政。
军事制度:置五军都督府,施行卫所制度
五军都督府明太祖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即中、前、后、左、右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负责掌管军政和兵籍,并不直接统领兵马。遇有战事,由兵部奉旨调兵,任命总将兵官。战事结束后,将归于朝,兵散于卫所。
卫所明太祖时改革兵制,在全国设立卫所,每个卫所5600人,设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分别置相应的指挥官。各指挥官由各地都指挥使司统领。各都指挥使司再分别所属于五军都督府。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任命将官。战事结束,将归于朝,兵散于卫所。
律法制度:颁布《大明律》和《大诰》三篇,以法制治国
大明律明朝的律法,分为七律,30卷,共460条。七律,即名例律和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明朝的律法比唐律简赅,但是比较严酷。
大诰朱元璋亲自颁定的,后来又增加了《大诰续篇》和《三篇》。《大诰》三篇提供了很多关于贪污腐败、侵吞税粮、抗阻误役的案例和枭首、凌迟等酷刑。
文化教育:
(1)改革科举制,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考试形式为八股文;
(2)通过文字狱,钳制人民思想
其他: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制造“胡蓝之狱”,江南大族和功臣宿将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2、简述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失败原因
答:背景:明朝中后期,朝廷中央内廷官员相互倾轧,大礼仪之争后,倾轧更为严重;宦官专权,司礼监权力日重;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地方上更是流民四起,频频爆发农民起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居正实施了改革。
内容:(1)整顿吏治,颁布实施考成法;
考成法明朝张居正改革为整顿吏治而颁布实施的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由吏部、兵部将五品以上官吏的姓名、籍贯、出身和资格书于屏风之后,严格考核其政绩功过。六部、都察院与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均需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立定期限办理,并登记在文簿之上,办完一件,销毁一件。另外,还需造副册两本,一本呈送六科给事中,一本呈送内阁。若地方拖延,办事不力,则由部院纠举;若部院纠举不力,则由六科给事中纠举;若六科给事中纠举不力,则由内阁纠举、考成法实施以后,明朝吏治得到澄清,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2)加强边防,派大将镇守边关,改善与少数民族关系,册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与蒙古互市;(3)兴修水利,清丈全国田地;(4)改革税制,颁布实施一条鞭法。
意义和失败原因:张居正改革是明朝中后期一次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明朝的财政危机,澄清了吏治,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张居正改革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在封建体制下,变法能否成功依赖于所颁布的新法是否可以保证其连贯性,而封建世袭制,导致这种连贯性必然无法保证,失败在所难免,张居正死后,其所领导的改革,基本宣告失败。
3、简述一条鞭法的内容,实施意义
答: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时,所作的税赋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四:第一,田赋和力役均按银征收;第二,将一部分力役分摊到田亩中征收;第三,简化合并征税项目;第四,改民收民解缴纳赋税为官收官解缴纳赋税。一条鞭法实施以后,首先,由于改以银征税,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其次,将部分力役摊入田亩中,一方面意味着放松了对人民人身控制,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后,一条鞭法的实施防止了地主躲避赋役。
4、简述清朝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答:中央:清朝的中央机构构成,主要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理藩院等。
(1)内阁:清朝内阁权力相对较小。内阁之外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朝廷的行政机构;
(2)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入关之前,由八旗联合共治,入关后,仍然保留了这项制度,凡军国大事,均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机处设置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衔,乾隆时期废除。
(3)设置南书房、军机处,实施奏折制,强化皇帝权力。
军机处清代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初名军机房,是雍正皇帝为了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后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后,权力日重,至乾隆时期成为定制,变成中央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大臣主要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和侍郎中挑选。另设军机章京,满汉各八人,负责缮写诏书,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事务;另外,还有军机行走,入值办事。军机处虽然权力极大,但是始终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衙门存在,它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另外与军机处相适应的制度,还有奏折制。
奏折制奏折制早在顺治、康熙年间已经有所显现,至乾隆年间成为定制。所谓奏折制,即不通过内阁,直接向皇帝奏疏。具体做法是,给有奏折权的官员颁发一只密匣,官员和皇帝各有一把钥匙,官员的奏折,放入匣中,由专人送交皇帝;皇帝批示后,也放入匣子中,由专人发还给官员,有关奏折内容和批示须严格保密。奏折制实施后,奏折成为与题本并行的一种重要的上行文书,同时,奏折制的实施,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直接了解和控制,导致了官员之间的相互猜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4)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内外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以及一些外交事务。
理藩院是清朝处理内外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区事务以及部分外交事务的行政机构,体制同六部,位列工部之后,设有尚书、左右侍郎。由满、蒙、汉军担任,一般汉人不得染指。理藩院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内外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事务,此外还处理一些外交事务。中国与俄罗斯的一切交涉事宜皆由理藩院处理。
地方:清朝地方分为一般行政机构和特殊行政机构。一般行政机构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其最高长官为总督和巡抚。特别行政机构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在内蒙古设有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在西藏地区设驻藏大臣,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在东北地区设盛京将军。
5、简述摊丁入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答;背景:第一,清初仍然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但是由于地主藏匿人口和流民增多,使得土地和人口清查很难得到准确的清查;第二,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和人口增长,丁银已经成为农民一项沉重的负担。为了保证稳定的税额、缓和阶级矛盾,确定人口数量,清政府下令废除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摊丁入亩。
内容:摊丁入亩的实施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下令,按照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税额为准征税,以后增加人丁,不再额外增加税额,这就使得每年的丁税有了固定的数额。但是这只是不再增加丁银,并非取消丁银。第二步,即实施摊丁入亩,所谓摊丁入亩,也就是将固定下来的丁银,分摊到田亩中征收,不再以人丁为对象征税。具体做法是将各省原来应该缴纳的丁银,分摊到各州县,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称“地丁制”。同时班匠银、市丁银等其他赋税也分摊到田亩中征收。至此,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赋税改革完成。
意义:摊丁入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彻底改变了我国以人丁和土地为主的二元税制,取而代之单一的土地税制,它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第二,摊丁入亩实施后,不再以人丁征税,即意味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迁徙、转业不必再受到严格的户籍制度制约,他们可以进入城市和矿山,成为雇佣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城市手工业者也不再有丁银的负担,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第三,由于不再以丁为征税对象,农民不必再担心人口增长导致负担加重,也就不必在隐匿人口,这对于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统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6、东林党、复社、尼布楚条约、扎萨克制、改土归流、赋役黄册、鱼鳞图册、更名田、八旗制、绿营兵、迁海令、乾嘉学派、司礼监、内务府
东林党明朝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其代表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因其讲学场所为东林书院,故称东林党。东林党聚集了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势力,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国家,改革时政的建议。明末党争中,其主要对立面是齐楚浙党。东林党后遭魏忠贤镇压,直至魏忠贤死,对东林党迫害才停止。但是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一直持续到南明。
复社晚明时,以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领袖人物为张浦、张采,其成员多为青年士子,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为号召,密切关注社会人生,并亲身参与政治斗争。复社成员后来或被魏忠贤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顺治时被取缔。
尼布楚条约康熙年间,中俄两国爆发雅克萨之战,战后,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一个平等条约,以满、蒙、汉、俄、拉丁五种语言文字书写。内容有:确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为界限。其中外兴安岭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额尔古纳河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方暂时存放,日后再议。后来中俄两国有相继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中断的国界线。
札萨克制这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特殊的行政制度,所谓札萨克制,即盟旗制度。蒙古部落的最基本行政单位是旗,若干旗组成盟。旗有札萨克(即旗主),为世袭之职。盟有盟长,由中央任免。另外,中央还派大臣驻扎在要地。
改土归流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土司制度,即利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首领,名义上由中央册封,是朝廷官员,实际上可以世袭,与割据势力无异,他们自行其是,甚至与中央对抗,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实行残酷统治,成为地方之害。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明清两朝政府开始以可由朝廷任免的流官,取代土司,故称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雍正任命鄂尔泰为云贵总督,负责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在原有的土司地区,按照汉制,设立府、州、县等,实行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相统一的制度。改土归流后,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边疆。
赋役黄册明朝的户口册,每十年更造一次。明初,朱元璋下令全国府县修造户口黄册。具体做法如下,每110户为一里,挑选其中丁粮最多的十人为里长。其余100户,每十户为一甲,挑选一人为甲长。十甲轮流服役。在划定里甲时,政府已经编造了户口册,将各户的姓名、籍贯、年龄、丁口、田亩、资产等资料书于户口之上,鳏寡孤独另书于户口册后,不承担徭役。户口册由里上呈给县,县、府、布政使司依次层层造册上呈,最后总汇于户部。因户部所造户口册为黄纸,又因此为征发赋役的依据,故称赋役黄册。
相关话题/历史学
南开大学2015-1994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1994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中国通史】 1、春秋争霸的具体情况如何?它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2、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文化交流。10分 3、试述元、明两朝对西藏的管辖10分 4、清代考据学述评10分 5、简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立经过及其影响10分 6、谭嗣同《仁学》的历史评判10分 7、林纾其人10分 8、简述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考研历史学(中国史)各校历年真题分布
历年考研真题分析 (一)中国史部分 一 中国历史的开端 1氏族公社(河南大学2001年) 2母系氏族社会(06年北大) 3良渚文化(05年 人大) 4良渚文化(南京大学2001年) 5良渚文化(东北师范大学2001年) 6二里头文化 (兰州大学2001) 7二里头文化(06年 西北大学) 8红山文化(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 9禅让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兰州大学2017-2016年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兰州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10/8 孙子 希罗多德 中华革命党 齐家文化 绝对年代 文艺复兴 三纲五常 淞沪会战 基础 二,论述5/35 1.夏商周始祖,齐鲁晋西汉新朝北魏隋元清建立者 2.100年来中国史的学者即代表作(十个) 3.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4.启蒙运动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历史学专业的以后考研是继续考历史学好还是考考古或文物博物馆专业的好?
题主是今年大三的妹子,一个普通的二本师范院校,学的历史,其实也很喜欢,之前也的确是打算继续考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后来发现比起以后每日死磕历史古籍,或是出来当一个普通的历史老师,更想过精彩一点的生活,比如考古或者博物馆,自己对文物和古代美术工艺也一直充满兴趣,几乎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先去当地的博物馆。 ...图书情报硕士 本站小编 知乎网 2018-01-25转专业历史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应该如何选择?
二本英语专业大一女学生,下定决心要转专业,非常喜欢历史,但是都说找工作不容易,文博也属于历史系,我也很感兴趣,不知道哪个更好一点!我毕业一定会考研,希望能考一个名校研究生,真心求解关注者42被浏览26,2198 个回答螺旋真理博物馆、艺术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首先吐槽:看到文博的丰富性和浅层性rsqu ...图书情报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历史学基础
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历史学基础上传的附件0c8c18ce721efe1cf8388a1cb932a34c.rar(169.51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历史学综合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历史学综合水平考试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共8个)哥白尼、《水经注》、洋务运动、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还有4个,实在是记不起来了:))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简答题中史学理论是必做题,此外,简答和论述都是三选二,但是因为具体谁是哪类的题,实在是记不清楚了,这里只好将它们一起打出来,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复旦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历史学
问答题四道共120分 分别是: 隋代巩固政权和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中国的影响; 亚历山大东征及影响; 1901-1939美国历届政府对于经济活动职能的演变; 材料分析两道60分 分别是: [三段材料]然后回答: 关于科举的几个名词;明代科举与唐宋的主要区别;清代对于科举的改革措施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历史学考研复习精华 中国近代史
历史考研复习精华 中国近代史 1.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 (1)直接目的: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1)危害: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林则徐禁烟 (1)措施: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72017年考研云南大学历史学真题
2017年考研云南大学历史学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世界史)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中国近现代史)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年考研历史学真题(北京大学世界史)
2017年考研历史学真题(北京大学世界史)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