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资料(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5


*    陳子昂、李白等 復古與古詩體
*    元、白
*    從王昌齡到司空圖等
三、古文理論
參考書目
*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百花文藝
*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二),上海古籍
*    王運熙、楊明《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
*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中華書局
*    (日)遍照金剛(空海)《文鏡秘府論》(王利器校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張伯偉《唐五代詩格校考》,江蘇古籍

第一節  唐代詩歌理論批評 :對齊梁詩風的批評及復古傾向
*    一、陳子昂
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不安)也。一昨於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因而)洗心飾(拭)視,發揮幽鬱。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華,西晉詩人)、何敬祖(劭,西晉詩人),東方生與其比肩。”僕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盧藏用《右拾遺陳子昂文集序》
*    昔孔宣父以天縱之才,自衛返魯,乃刪《詩》定《禮》(一作刪《詩》、《書》),述《易》道而修《春秋》,數千百年,文章粲然可觀也。孔子殁二百嵗而騷人作,於是婉麗浮侈之法行焉。漢興二百年,賈誼、馬遷為之傑,憲章禮樂,有老成之風。長卿(司馬相如)、子雲(揚雄)之儔,瑰詭萬變,亦奇特之士也。惜其王公大人之言,溺於流辭而不顧。其後班(固)、張(衡)、崔(瑗)、蔡(琰)、曹(操父子)、劉(楨)、潘(岳)、陸(機),随波而作,雖大雅不足,其遺風餘烈,尚有典刑(《詩•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謂舊法)。宋齊之末,蓋顦顇(衰敗)矣。逶迤陵頽,流靡忘返,至於徐(陵、摛)、庾(肩吾、信),天之將䘮斯文也。後進之士,若上官儀者,繼踵而生,於是風雅之道掃地盡矣。
*    《易》曰:“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泰。”(《序卦》後句作“故受之以同人”)道䘮五百嵗而得陳君。君諱子昂,字伯玉,蜀人也。崛起江漢,虎視函夏(全中國),卓立千古,横制頽波,天下翕然(疾速),質文一變。
二、李白
*    大雅久不作,吾衰(吾年力已衰)竟誰陳(陳大雅之章)? 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頹波(謂振起末流),開流蕩無垠(其弊放蕩無際)。 廢興雖萬變,憲章(法度)亦已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 聖代復元古,垂衣(《易•繫辭下》:“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貴清真。 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秋为旻天)。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春秋》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
王琦注〈李太白文集〉
*    (宋)楊齊賢曰:《詩•大雅》凡三十六篇。《詩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大雅不作,則斯文衰矣。平王東遷,《黍離》(《王風》之首篇)降于《國風》,終春秋之世,不復能振。戰國迭興,王道榛塞,干戈相侵,以迄于秦。中正之聲,日逺日微。一變而為《離騷》,軒翥詩人之末,奮飛詞家之前。司馬、揚雄,激揚其頽波,疏導其下流,使遂閎肆,法乎無窮。而世降愈下,憲章乖離。建安諸子,夸尚綺靡,摛章繡句,競為新奇,雄健之氣,由此萎薾。至于唐,八代極矣。掃魏晉之陋,起騷人之廢,太白盖以自任乎。覽其著述,筆力翩翩,如行雲流水,出乎自然,非由思索而得,豈欺我哉!
*    徐昌穀(禎卿)謂:首二句為一篇大㫖,“綺麗不足珍”以上,是申第一句意;“聖代復元古”以下,是申第二句意。
孟棨《本事詩》
*    白才逸氣髙,與陳拾遺齊名,先後合徳,其論詩云:“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将復古道,非我而誰與?”故陳李二集,律詩殊少。嘗言:“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於聲調俳優哉。”

第二節  杜甫
*    到杜甫的時代,齊梁詩風已經威風掃地,但在當時也產生了另一種理論偏向,就是對齊梁詩風全面否定,甚至連受齊梁詩風影響的初唐四傑也被否定。杜甫糾正了這一偏向。其《戲為六絕句》一方面主張“別裁偽題親風雅”,另一方面主張“轉益多師是汝師”,既繼承風雅傳統,在審美上又廣泛繼承,就前者而言,上承陳子昂,發展了儒家詩論,到元、白一派,更加強化了這種傾向,形成了所謂新樂府運動,白居易《與元九書》是其理論總結;就後者而言,使他成為詩歌史上集大成式的人物。
一、戲為六絕句
其一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
*    前賢謂庾信,謂今人。
*    其二
*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輕薄為文句:郭紹虞謂當時有人總是譏四傑為文輕薄。一說輕薄指非四傑者。
*    其三
*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    此二句說,即使四傑的作品不如漢魏接近風騷。第二句或解為劣於漢魏,然近於風騷。此解不合杜意。杜甫尊風騷傳統,如果四傑近風騷,何能劣於漢魏呢?故其意當是說不如漢魏近風騷,雖然不如漢魏近風騷,但不是說其背離風騷傳統。
*    龍文、虎脊:皆良馬名。君:指四傑。歷塊過都:語本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過都越國,蹶(跳)如歷塊(小塊土地)。”形容速度極快。爾曹,指貶四傑者。此二句說四傑有俊才,如驭良馬,過都如歷塊,則爾曹之劣自現。
*    其四
*    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    凡今:如今。
*    翡翠;郭璞《游仙詩》:“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翡翠,一種小巧美麗的鳥。蘭:蘭花。苕:葦花。喻小巧秀美之詩。
*    掣:牽拉。鯨魚碧海喻壯美之詩。
*    其五
*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
*    言不菲薄今人,也愛古人。
*    方駕:應與之并駕齊驅。
*    其六
*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    前賢句:此句言那些批評四傑者即“爾曹”比不上庾信、四傑。
*    遞相祖述:祖述,學習模仿。指杜甫當時詩人互相祖述。復先誰:又能超越誰?即怎能超過前人。
*    別裁:別,別擇,鑒別;裁,裁去,去除。偽體:偽體與真體相反,與正體相反,指背離風雅傳統的作品。親風雅:親近《詩經》的傳統,即繼承《詩經》傳統。
*    轉:轉變、轉而。益:更、更加。多師:指廣泛的學習。“汝”:指前幾首中批評的哂笑“前賢”的“爾曹”們。此句應該廣泛學習。《文論選》說此句“即無所不師而無定師的意思”,不確。杜甫並不主張無所不師,他要別裁偽體,偽體當不在他所謂多師之列。
二、讀書與作詩
*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三、理與詩
*    《宗武生日》:熟精文選理
四、法度
*    李白與杜甫被後人作為天才與人工兩種創作類型的典範
*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晚節漸於詩律細。
*    《橋陵詩三十韻》:遣詞必中律
*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
*    《本事诗》:(李白)戲杜曰:飯顆山(在陝西西安)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當)午。借問别來太痩生(語助),緫為從前作詩苦。蓋譏其拘束也。

五、風格
*    沉鬱頓挫
*    《進雕賦表》: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先鳴諸子,至沉鬱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臯可企及也。
*    劉歆《與揚雄書從取方言》:“非子雲澹雅之才,沈鬱之思,不能經年銳積,以成此書”。為深沉之思。
*    陸機《思歸賦》:伊我思之沉鬰,愴感物而增悲。
*    陸機《遂志賦》:抑揚頓挫,怨之徒也。
*    陸機《文賦》:箴頓挫而清壯。《文選》五臣注之張銑云:“頓挫,猶抑揚也。”
*    頓挫指文辭聲調曲折起伏而不平板。
*    波瀾老成
*    《六絕句》:庾信文章老更成。
*    《敬贈鄭諫議十韻》: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文章曹植波瀾闊。
魏慶之《詩人玉屑》
*    贛川曽文清公(按曾幾)題吳郡所刋東萊吕居仁公詩後語云:詩卷熟讀,……而波瀾尚未闊,欲波瀾之闊,湏令規模宏放,以涵養吾氣而後可。規模既大,波瀾自闊。
*    清詞麗句
*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六絕句)
*    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其六)

第三節 從王昌齡到司空圖
*    一、王昌齡
*    相傳王昌齡作有《詩格》與《詩中密旨》。《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王昌齡《詩格》二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詩格》一卷、《詩中密旨》一卷。宋人所編《吟窗雜錄》俱有收錄。然後人多疑其偽,其中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代表。
*    但日本空海和尚來唐,回國所帶唐人著作中有王昌齡《詩格》一卷。空海於於弘仁二年(811)上《書劉希夷集獻納表》中言“王昌齡《詩格》一卷,此是在唐之日於作者邊偶得此書。古詩格等雖有數家,近代才子切愛此格”(《性靈集》卷四)。但這部著作在日本已經亡佚。
*    不過,空海回國後編《文鏡秘府論》,編入了當時詩格著作,自然也編入了王昌齡《詩格》。但編者在著作中沒有標明誰誰曰,而是直接鈔錄,這樣很難判斷其所抄錄的各部分內容的作者。但是《文鏡秘府論》之《南卷•論文意》“或曰”,古鈔本旁注“王氏論文云”,後來的學者相信這個“王氏”就是王昌齡。因而相關的內容就被判定為王昌齡《詩格》。
1、意、物、聲
*    首先是意與物。王氏主張物色應與意興結合,即物色表現意。
*    在物色的描寫方面,他又認為應該直接描寫天然真景:
*    凡詩,物色兼意下為好。若有物色,無意興,雖巧亦無處用之。如“竹聲先知秋”,此名兼也。
*    詩有天然物色,以五綵比之而不及。由是言之,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然天然。如此之例,皆為高手。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如此之例,即是也。中手倚傍者,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此皆假物色比象,力弱不堪也。
*    其次是意與聲的關係。聲是詩歌的音律表現形式。王昌齡認為意是決定詩歌品格高低的因素。
*    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調。用意於古人之上,則天地之境,洞然可觀。古文格高,一句見意,則“股肱良哉”(按出《尚書•益稷》)是也。其次兩句見意,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也。其次古詩,四句見意,則“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按出《古詩十九首》)是也。又劉公幹詩云:“青青陵(按《文選》作亭亭山)上松,飋飋谷中風。風弦(按《文選》作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按出劉楨《贈從弟》)此詩從首至尾,唯論一事,以此不如古人也。
*    詩有二格:詩意高謂之格高,意下謂之格下。
*    所謂意高,在王昌齡其實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詩意本身的價值的高下。“詩有好意言真,光今絕古,即須書之於紙;不論對與不對,但用意方便,言語安穩,即用之。若語勢有對,言復安穩,益當為善。”此段話中“好意”當是指意本身有價值。其二指意的表現方式。在他看來一句見意最高,其次兩句見意。這裡所謂格高,不是指意本身的價值,而是指表現意的方式。
2、詩有三境
*    詩有三境
*    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    物境一。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    佛家把人的認識和感官的對象都稱作境。物境,寫作山水詩時,把秀麗的山水布張在心裡,實際上是通過想象活動,想象山水的景象,所以是“神之於心”,神可以遊,通過神把山水之形象呈現在心裡。處身於境,是說設身處於這個心理想象的山水境界之中,視境於心,是說把心中的山水景象呈現為視覺化,為視覺所能把握的形象,瑩然掌中,是說這種形象鮮明地呈現出來,主體完全能夠把握住它了,然後構思,通過構思,了然境象,是說境象鮮明。這樣可得形似。
*    情境二。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
*    意境三。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    情境:把情感呈現在意識中,處於身,去體驗那種情感,沉浸在情感當中,然後構思,得到其情。
*    意境:把情感呈現在意識中,但不去體驗,自己不沉浸在那種情感,然後思考那情感的內涵,所得的是情感的理性內涵。
3、詩興
*    凡詩人,夜間床頭,明置一盞燈。若睡來任睡,睡覺即起,興發意生,精神清爽,了了明白。
*    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今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
二、殷璠
*    殷璠,生平不詳,大概為天寶時代人。編有《河岳英靈集》,選錄王維、王昌齡、儲光羲等24人作品228首,分上下卷。集前有序,選中對每一位詩人都加以簡要的評論。這種選本加評語的形式乃是該書的創造。
*    殷璠論詩有兩個核心範疇:風骨、興象。他評陶翰“既多興象,復備風骨”。由前者言,與陳子昂有一致處,由後者言,則代表了一種新的審美傾向。
*    興象或稱興,雖與《詩經》興有關,但已有不同。陳子昂說興寄,主要偏重於詩歌應該有所寄託,就其內容而言。而興象也與之不同。從創作者角度言,強調作者的隨物即興,觸目即發;就情意與象的關係看,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從鑒賞者角度言也是自然地觸發其經驗與聯想。興象說推重的是王維一系山水田園詩的清靜、淡遠的境界。
三、皎然
*      中唐詩僧,本名謝清晝,或稱晝,謝靈運十世孫。主要生活在大曆、貞元時代。皎然有《詩議》、《詩式》,而《詩式》又有五卷本與一卷本。
1、尚作用與崇自然
*    皎然認為詩歌“要真於情性,尚於作用”,這裡所謂“作用”是指詩人有意識的構思活動。
*     其作用也,放意須險,定句須難,雖取由我衷,而得若神表。
*    放意、定句都是作用,這些都取由我衷,“得若神表”,得來好像神之外,意好像不是由思考得來的。
*    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則喪自然之質。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成篇之後,觀其氣貌,有似等閒,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    康德《判斷力批判》:
*     在一個美的藝術的成品上,人們必須意識到它是藝術而不是自然。但它在形式上的合目的性,仍然必須顯得它是不受一切人為造作的強制所束縛,因而它好像只是一自然的產物。
*    藝術的作品像是自然,是由於下列情況:固然這一作品能夠成功的條件,使我們在他身上可以見到它完全符合著一切規則,卻不見有一切死板固執的地方,這就是說,不露出一點人工的痕跡來,使人看到這些規則曾經懸在作者的心眼前,束縛了他的心靈活力
*     美的藝術,在她同時好像是自然時,它是一種藝術。
2、辨體
*    皎然把詩分成十九體:高、逸、貞、忠、節、志、氣、情、思、德、誡、閑、達、悲、怨、意、力、靜、遠。其中有些偏重於內容方面,象貞(放詞正直)、忠(臨危不變)、節(持操不改)、志(立性不改),以上偏儒家;閑(情性疏野)、達(心跡曠誕),以上偏道家。有些是偏於審美表現方面的,如高(風韻朗暢)、逸(體格閑放)、力(體裁勁健)等。其中“靜”、“遠”值得注意。他說:
*    靜,非如松風不動,林狖(yòu ,猿)未鳴,乃謂意中之靜。
*    遠,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謂意中之遠。
*    這涉及到藝術境界與經驗世界的區別,藝術境界乃是一種主觀的境界。其靜與遠,皆非經驗世界中的靜與遠,而是審美心理上的靜與遠。
3復變
*    作者須知復變之道。反古曰復,不滯曰變。若惟復不變,則陷於相似之格。……又復變二門,復忌太過。……陳子昂復多而變少,沈、宋復少而變多。
四 司空圖
*    司空圖(837—908),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屬山西)人,曾官知制誥,中書舍人,司空圖活了72歲,經歷了晚唐的七個皇帝,司空圖很有才幹,早年亦有抱負,但晚唐社會動盪,政局不穩,他隱居中條山之王官谷。唐亡次年,他不食而死。有《司空表聖文集》、《詩集》。他在唐代詩歌理論批評史上有比較突出的位置,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他有幾篇論詩的文章,對於詩歌的藝術問題頗有真知灼見,受到蘇軾的推重。二是過去一直認為《二十四詩品》是他的作品。
1、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與極浦書》:
*    戴容州(戴叔倫)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
*    然題紀之作,目擊可圖,體勢自别,不可廢也。愚近有《虞鄉縣樓》及《陌梯》二篇,誠非平生所得意,然“官路好禽聲,軒車(車有屏障)駐晩程”,即虞鄉入境可見也,又“南樓山最秀,北路邑偏清”,假令作者復生,亦當以著題見許。
*    “象外之象”云云實是對戴叔倫“詩家之景”的概括,乃強調詩家之景與具體現實世界中的物象景物不同,可感而不可即。
*    司空圖並不把“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作為一切詩歌必備的特徵。他認為“題紀之作”、“目擊可圖”,就非如此。
*    由這個問題加以引申,涉及到詩歌中的景物與現實中景物之間的關係問題。詩歌中所描寫景物是否要符合現實中的真實,也就是說詩歌中的景物是否要具有現實真實性?
2 味外之旨、韻外之致
*    《與李生論詩書》
*    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也。江嶺之南,凡足資於適口者,若醯(xī),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巳;若鹺(cuó 鹽),非不鹹也,止於鹹而巳。華之人以充饑而遽輟者,知其鹹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嶺之人,習之而不辨也,宜哉。詩貫六義,則諷諭、抑揚、渟(水積聚不流,深)蓄、温雅,皆在其間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軰諸集,亦不專工於此,矧(shěn 何況)其下者耶。
*    酸鹹為單一之味,無味外之旨,即醇美。醇,厚也。
*    詩貫六義,有味外之旨,即有醇美。
*    直致所得,謂直寫所得,六義不備,有單一之味,別具一格。

*    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緻(《與王駕評詩書》:右丞蘇州,趣味澄夐,若清風之出岫。澄夐,清遠),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哉(《題柳柳州集後序》:《皇甫祠部(皇甫湜)文集》所作,亦為遒逸,非無意於淵密,蓋或未遑耳)。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於蹇澀,方可致才(謂其發揮才能要伴隨艱澀),亦為體之不備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逺而不盡,然後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    王、韋澄澹精緻,此其突出特徵,即其格,然亦非單一之味,亦有遒舉(有骨力能高舉)。
*    賈島蹇澀乃單一之味。
*    韻外之致,韻指詩歌語言,韻外之致,即言外的情致、韻味。解者多以言外之意釋之,然言外之意,指內容而言,韻外之致指美感而言,非單一之美感,乃有味外之旨。
*    近而不浮,謂切近而不膚淺;遠而不盡,謂悠遠而不盡。

*    蓋絕句之作,本於詣極(造詣到極境),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豈容易哉?今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非時人所能比),倘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勉旃(zhān ,之焉)。某再拜。
*    味外之旨,味在司空圖指酸鹹等單一的味覺,味外之旨就是“醇美”。味外之旨是就風格言的,謂一個詩人的作品具有多種風格之複合,即所謂“全美”。如王、韋旣澄澹精緻,而又能遒舉。賈島則唯有蹇澀,為體不備,故沒有味外之旨。

3、附《二十四詩品》
*    《二十四詩品》乃是以四言的形式描繪了24種風格或審美境界:雄渾、沖淡、纖秾、沈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
*    《詩品》的思想受道佛影響很深,而主要是道家思想。

*    1雄渾
*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    前二句:腓:《說文》:“脛腨(shuàn )也。”意小腿肚子。這是腓之原意。又借用為“痱”,病之意。如《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痱。”又有隱蔽、覆蓋、庇護意,如《大雅•生民》:“誕(發語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此處腓字或解作變,或解作庇護,或解為擴展,本人以為解為覆似較勝,意謂雄渾之境有籠罩天下之勢也。此二句從體用說,體是性質,用是功能,由於真體充實於內,故有浩大之用呈現於外。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惧墽鎳撻—鍐偓锝庝簼閹癸綁鏌i鐐搭棞闂囧鏌ㄥ┑鍡欏妞ゅ繒濮风槐鎺楀焵椤掍胶绡€闁稿本顨嗛弬鈧梻浣虹帛钃辩憸鏉垮暣閸┾偓妞ゆ巻鍋撴い鏇ㄥ幘濡叉劙骞橀幇浣瑰兊闁哄鐗勯崝宀勫几閹达附鈷戦柛婵嗗閺嗘瑩鏌eΔ鈧€氫即宕洪埀顒併亜閹达絾纭剁紒鎰⒒閳ь剚顔栭崰鏇犲垝濞嗘挶鈧礁顫滈埀顒勫箖濞嗘挻鍤戦柛銊︾☉娴滈箖鏌涢…鎴濇灀闁衡偓娴犲鐓ユ繛鎴灻鈺伱归悩娆忔噽绾惧吋銇勯弴鐐村櫣闁诲骏濡囬埀顒侇問閸n噣宕戞繝鍥х畺闁冲搫鍟扮壕鍏间繆椤栫偞鏁遍悗姘偢濮婂宕掑▎鎴g獥闂佺ǹ顑呭Λ婵嗙暦閹存績妲堥柕蹇娾偓铏吅婵$偑鍊栭悧妤冪矙閹烘垟鏋嶉柣妯肩帛閻撴瑧绱撴担闈涚仼闁哄鍠栭弻锝夊箻鐠虹儤鐏堥梺鍝勭灱閸犳牕鐣疯ぐ鎺濇晩闁稿繐鍚嬮鍕攽閻愯尙鎽犵紒顔肩У缁旂喖宕卞☉妯煎姦濡炪倖甯掗崰姘缚閹邦厾绠鹃柛娆忣槺婢ь剟鏌¢崨鏉跨厫闁诡垱妫冩俊鎼佸Ψ瑜滈崬褰掓⒒娴e憡鍟炴繛璇х畵瀹曟粌顫濋鐔峰伎濠电姴锕ら悧濠囨偂濞戞﹩鐔嗛悹杞拌閸庡繑銇勯弴鐔虹煉闁哄矉绲鹃幆鏃堝閻橆偅鐏嗘繝娈垮枛閿曘倝鈥﹀畡鎵殾闁圭儤鍨熼弸搴ㄦ煙鐎电ǹ啸鐎规洘鐓″缁樼瑹閳ь剟鍩€椤掑倸浠滈柤娲诲灡閺呰埖瀵肩€涙ḿ鍘遍柣搴秵閸嬪棗煤閹绢喗鐓欑€规洖娲ら弸娑欍亜閵忥紕鈽夐柍钘夘槸閳诲酣骞囬鐓庘枏濠电姷鏁搁崑娑㈩敋椤撱垹鍌ㄧ憸鏃堝箖濞差亜惟闁冲搫鍊告禍妤呮⒑閸濆嫭鍌ㄩ柛銊︽そ閹繝鎮㈤梹鎰畾濡炪倖鐗楃换鍌炲触瑜版帗鐓曟繛鍡楄嫰娴滈箖姊婚崒娆戭槮闁硅绻濋幃鐑藉Ψ瑜夐崑鎾愁潩閻撳孩鐝濋梺绯曟杹閸嬫挸顪冮妶鍡楃瑨闁哥姵鑹惧玻鍧楀箛椤撶姷顔曢梺鍦帛鐢偟绮婚懡銈傚亾鐟欏嫭绀€缂傚秴锕獮濠囨倷閸濆嫀銊╂煏閸繃宸濋柣锝夌畺濮婄粯鎷呯粙娆炬闂佺ǹ顑呴幊搴e弲闂佸搫绋侀崢浠嬪磹瀹勬壋鏀介柣妯哄级婢跺嫰鏌i幘宕囩闁宠鍨块幃娆撴嚑椤戣儻妾搁梻浣告啞濮婄懓岣垮▎鎾寸畳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ョ€n剛鐭嗛悗锝庡亝閸欏繐鈹戦悩鎻掓殲闁靛洦绻堥弻鐔虹驳閸︻厾鐦堟繝纰樷偓宕囧煟鐎规洏鍔戦、娆撴煥椤栨矮澹曟俊銈忕到閸燁垶鍩涢幋锔界厾濠殿喗鍔曢埀顒佹礋瀵悂宕掗悙瀵稿幈闁瑰吋鐣崹褰掑煝閺囥垺鐓曢柍瑙勫劤娴滅偓淇婇悙顏勨偓鏍暜婵犲嫮鐭嗗〒姘e亾鐎规洜鏁婚、妤呭礋椤掑倸骞堟繝鐢靛仜濡鎹㈤幇鏉挎辈婵炲棙鍔戞禍婊堟煛閸ユ湹绨界紒澶樺枟椤ㄣ儵鎮欓弻銉ュ及闂佸湱枪閿曘儱顕ラ崟顖氱疀妞ゆ帊鐒﹀В鍡涙⒒閸屾艾鈧娆㈠顑肩細鐟滄梻鐦梺閫炲苯澧柍瑙勫灴閸ㄩ箖鎼归銏$亷闁诲氦顫夊ú蹇涘垂娴犲钃熼柛鈩冾殢閸氬鏌涢垾宕囩閻庢艾銈搁弻锝夋偄閸濄儳鐓傛繝鈷€鍕垫畼闁轰緡鍣i獮鎺楀箻妫版繃閿ゅ┑鐐差嚟閸樠囨偤閵娾晜鍋傞柡鍥ュ灪閻撴瑩鏌熼鍡楄嫰濞堝爼姊洪悷鏉挎毐婵炲樊鍙冨濠氬即閵忕姴鑰垮┑掳鍊愰崑鎾绘煛閸℃ḿ鎳囬柡灞界Ф閹风娀寮婚妷銉ュ強婵°倗濮烽崑娑㈩敄婢舵劕绠栭柍鍝勫暙閺嬪牆顭跨捄楦垮缂併劊鍎靛濠氬磼濮橆兘鍋撴搴g焼濞撴埃鍋撴鐐差樀閺佹捇鎮╅崘韫敾闂備焦瀵уú鏍磹瑜版帒鐤炬い蹇撶墛閻撶喖骞栧ǎ顒€鈧倕岣块幇鐗堢厵闁告縿鍎戠涵鍛罕婵犵數鍋為崹顖炲垂瑜版帗鍊块柛顭戝亖娴滄粓鏌熼悜妯虹仴闁哄鍊栫换娑㈠礂閻撳骸顫嶇紓浣虹帛閻╊垶鐛幘璇茬闁哄啫鍋嗛崯瀣煟鎼淬値娼愭繛鍙夅缚閹广垽宕奸妷褍绁﹂柣搴秵閸犳寮插┑瀣厓鐟滄粓宕滈悢濂夊殨闁告稑锕﹂悷褰掓煃瑜滈崜鐔奉嚕婵犳碍鍋勯柣鎾虫捣椤︻參鎮峰⿰鍐闁轰緡鍠栭埥澶愬閿涘嫬骞愰梻浣告啞娓氭宕板Δ鍛9闁规壆澧楅悡娑㈡倶閻愰鍤欏┑顔煎€块弻鐔碱敊閸濆嫧鍋撳┑鍡欐殾闁圭儤鍨熷Σ鍫熸叏濡も偓濡梻妲愰敓锟�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煕婵犲倹鍋ラ柡灞诲姂瀵噣宕奸悢鍛婎唶闂備胶枪椤戝棝骞愰崜褍鍨濇い鎾跺亹濡插牊淇婇婵愬殭婵炲憞鍥ㄢ拺婵炶尪顕ч獮妤呮煟閻斿弶娅婄€殿喖顭烽幃銏ゅ川婵犲嫮肖濠德板€х徊浠嬪疮椤栫儐鏁佺€广儱顦伴埛鎴犵磼鐎n亞浠㈡い鎺嬪灲閺岋紕浠︾拠鎻掝潎闂佺硶鏅濋崑銈夌嵁鐎n喗鏅濋柍褜鍓涙竟鏇㈠礂閸忕厧寮垮┑顔筋殔濡鐛弽顓熺厸闁糕剝顨堟晶锔芥叏婵犲懏顏犵紒顔界懃閳诲酣骞嗚婢瑰姊绘担鍛婃喐濠殿喚鏁诲畷婵單旈崨顓狀唹闂侀潧绻掓慨顓炍i崼銉︾厪闊洦娲栧暩濡炪倖鎸搁幖顐﹀煘閹达附鍊烽柛娆忣樈濡偟绱撴担铏瑰笡閻㈩垱顨堢划瀣箳濡や礁娈愰梺鍐叉惈閸熶即鏁嶅⿰鍛=闁稿本鐟╁鐑芥煕閵娿儳绉洪柣娑卞櫍楠炲洭鎮ч崼銏犲箞闂佽鍑界紞鍡涘磻閸涱厾鏆﹂悘鐐靛亾閸欏繐鈹戦悩鍙夊櫤妞ゅ繒濞€閺岀喐顦版惔鈾€鏋呴悗娈垮枛椤攱淇婇悜绛嬫晩闁荤喖顣︽竟鏇炩攽鎺抽崐鎾绘嚄閸撲礁濮柍褜鍓熷娲焻閻愯尪瀚板褜鍨辩换娑㈡偂鎼达絿顔掓繝纰樺墲閹倿寮崘顔肩劦妞ゆ巻鍋撴い鏇秮瀹曠ǹ螖娴e搫骞楅梺鐟板悑閻n亪宕濆鍛鐟滄棃寮婚悢鍏煎殟闁靛/鍛帒缂傚倷绀侀鍛此囬鐑嗘晣濠靛倻枪楠炪垽鏌熼柇锔跨敖闁烩晛閰e缁樻媴閸涘﹥鍎撶紓浣割儎缁舵艾鐣烽幋锕€绀嬫い鎺戝亞濞村嫰姊洪幐搴㈢闁稿﹤缍婇幃锟犳偄閸忚偐鍘甸梺璇″瀻閸涱喗鍠栫紓鍌欒閸嬫捇鏌涢幇鍏哥敖缁炬崘鍋愮槐鎾存媴鐠愵垳绱板┑鐐村絻椤曨參鍩€椤掑喚娼愭繛鍙夌墪閻g兘顢楅崘顏冭埅闂傚倷绀侀幉锛勬崲閸屾壕鍋撳顒€妲诲畝锝呮健瀵挳鎮欓埡鍌涙澑闂備胶绮敃鈺呭磻閸涱喖鍨斿ù鐓庣摠閸婂爼鏌i幇顖氱厫妞ゃ儱顦伴妵鍕敃椤愶紕鏁栫紓浣介哺閹稿骞忛崨瀛樻優闁荤喐澹嗛鑲╃磽閸屾瑦绁版い鏇嗗洦鍋嬮柟鎯х-閺嗭附绻涘顔荤盎闁绘帒鐏氶妵鍕箳瀹ュ顎栨繛瀛樼矋缁捇寮婚悢鍏煎€绘俊顖濇娴犳潙顪冮妶鍛畾闁哄懏绻勫Σ鎰板箳濡や礁浜瑰銈嗘⒒閸樠勬叏閺囥垺鈷戦梻鍫熺⊕閹兼劙鎮楀顓熺凡妞ゆ洩缍侀、姘跺焵椤掑嫬鏄ラ柍褜鍓氶妵鍕箳閹存繍浠肩紒鐐劤濞硷繝寮诲☉銏犵疀妞ゆ牗姘ㄥВ銏ゆ⒑閸濆嫭锛旂紒鐘虫崌瀵寮撮悢椋庣獮闂佸壊鍋呯换鍌涙叏婢舵劖鈷戦悶娑掆偓鍏呭濠电偛顕慨鎾敄閸℃稒鍋傞柣鏂垮悑閻撴瑩姊洪銊х暠濠⒀屽枤缁辨帡鎮▎蹇擃仴濞存粍绮撻弻鏇熺珶椤栨艾鏆曟俊鍙夊姍濮婅櫣鎷犻垾铏亞缂備緡鍠楅悷鈺呭Υ娴g硶妲堟俊顖氬槻閻楁岸姊洪崨濠傚闁告洖鐏氱紞妤€鈹戦悩鍨毄濠殿喚鍏橀妴鍌涚鐎n亞鍔﹀銈嗗坊閸嬫挾鐥紒銏犲籍鐎规洘妞介弫鎰板幢閹邦亞鐩庨梻渚€娼х换鍡涘礈濠靛牏鐭嗛悗锝庡枟閻撴稑霉閿濆毥褰掑焵椤掆偓濞硷繝鐛崘顔肩鐟滃苯鈻介鍫熺參婵☆垯璀﹀Σ鐑樸亜閺傛寧鍠樻慨濠傤煼瀹曟帒顫濋钘変壕闁绘垼濮ら崵鍕煠閸濄儲鏆╁ù鐘冲哺濮婄粯鎷呴崨濠冨創闂佺粯顨嗙划鎾崇暦濠婂啠妲堟慨姗嗗墮閻忓﹤鈹戦悙鍙夘棡闁圭ǹ鎽滅划缁樼節濮橆厼浠梺鎼炲労娴滄粓鎯冨ú顏呯厽闁靛牆鎳忛崰妯绘叏婵犲懏顏犻柛鏍ㄧ墵瀵挳鎮欏ù瀣珶闂傚倷娴囧畷鐢稿闯閿斿墽涓嶉柟鎯х-閺嗭箓鏌熸潏鍓х暠闁告劏鍋撻梻渚€娼ц噹闁告粈绀侀弲顓㈡⒒閸屾瑨鍏岀痪顓炵埣瀹曟粌鈹戞繝鍐╁櫡闂備浇顕х换鎰崲鐎n喖纭€闁规儼妫勯拑鐔兼煥濠靛棭妲哥紒鐘差煼閹鈽夊▎瀣窗濡炪倧璐熼崝宥囨崲濞戙垺鏅查柛娑卞枟閹瑩姊洪幐搴㈠濞存粠浜俊瀛樻媴缁洘顫嶅┑鈽嗗灦閺€閬嶆倵婵犳碍鈷戦柛锔诲幖閸斿绱掔拠鎻掆偓瑙勭┍婵犲洤绠柤鎭掑劗閹风粯绻涙潏鍓у埌闁硅櫕鐟╁畷鐑筋敇濞戞ü澹曞┑鐐村灦鐢鈻嶆繝鍕ㄥ亾鐟欏嫭绀€缂傚秴锕ら悾鐑芥倻缁涘鏅i梺缁樻磻閻掞妇绱炲Δ鍛拻濞达絿鐡斿ḿ鎰偓瑙勬礃閿曘垽銆佸鎰佹Ь婵犮垼顫夊ú鐔风暦濡ゅ懎绀傞柣鎾抽娴煎孩绻濈喊妯活潑闁搞劋鍗抽獮鏍敃閿曗偓缁犳牠鏌熺€涙ɑ鍎曢柡鍐ㄧ墕缁秹鏌涢銈呮毐闁归绮换娑㈠箻閺夋垹鍔伴梺绋款儐閹瑰洭寮诲鍫闂佸憡鎸婚惄顖氱暦閹存績妲堥柕蹇娾偓铏吅婵$偑鍊栭悧妤冪矙閹烘垟鏋嶉柣妯肩帛閸婂灚绻涢幋鐐垫喗缂傚倹姘ㄧ槐鎺楁偐閸愭彃濮㈤梻鍥ь樀閺屻劌鈹戦崱妯烘闂佸搫妫濇禍鍫曞蓟濞戞﹩娼╂い鎺斺拡娴滎亪宕洪妷锕€绶炲┑鐐灮閸犳牠寮婚妸褉鍋撻敐鍛粵缂傚秴鐭傚濠氬磼濞嗘垹鐛㈠┑鐐板尃閸涱喖搴婇梺绯曞墲缁嬫垿鎮為崹顐犱簻闁瑰搫妫楁禍楣冩⒑閸涘鎴︽偋閻樿尙鏆︽繛鍡樻尰閸ゅ秹鏌曟竟顖氭噽濡插洭姊绘担鍦菇闁搞劏妫勫玻鑳槻闁烩槅鍙冨缁樻媴閻熼偊鍤嬪┑鐐村絻缁绘ê鐣烽幇顑芥斀閻庯綆浜為悾娲偡濠婂啯鎹i柟骞垮灩閳规垹鈧綆浜為崐鐐烘偡濠婂啰绠荤€殿喗妲掗ˇ鍙夈亜椤忓嫬鏆e┑鈥崇埣瀹曞崬螖閸愵亝鍣梻浣筋嚙鐎涒晠宕欒ぐ鎺戠煑闁告劦鍠栫粻鏍煥閻斿搫孝閸烆垶姊洪崘鍙夋儓闁稿﹤顭峰畷銏$鐎n偀鎷洪梺鍛婄箓鐎氼厼顔忓┑瀣厱閻庯綆鍋嗗ú鎾煕閳规儳浜炬俊鐐€栧濠氬磻閹惧绡€闁逞屽墴閺屽棗顓奸崨顖氬Е婵$偑鍊栫敮濠囨嚄閸洖鐤柡灞诲劜閻撴瑩鏌涢幋娆忊偓鏍偓姘炬嫹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人大,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隋唐古代文学概况
    北大,人大,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隋唐古代文学概况 第一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从时间上说,是以历史朝代为界限对文学史的划分,但是,从文学本身的发展状态上看,隋代文学因为国祚短促,而成为从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初步过渡的阶段。五代文学以诗歌和词的创作为主体,其中,诗歌是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古代文学流派作家一览表
    朝代 代表文学 流派/名家 来源 文体 代表人 代表著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201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中外文学基础 名解 1、民间四大传说故事 2、《人间词话》 3、母题 4、形象思维 5、敦煌变文 6、不可靠的叙事者 简答 1、卡夫卡《变形记》的叙事艺术。 2、鲁迅说《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谈谈你的理解。 3、艾略特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的影响。 4、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南京师范大学考博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复性书》:韩愈的弟子李翱所作。《复性书》三篇为宋代理学家谈心性开了先河,上篇总论“性情”及圣人之关系,中篇言如何修养成圣的方法路径,下篇勉励人们进行修养。李翱的《复性书》,以《中庸》、《易传》为立论的根据,企图建立起儒家的心性论学说。他把“性”与“情”分开,认为“性善情恶”,“性”是天授,所以是善的,而其恶是因为被“情”所昏蔽,这一点启迪了后来理学家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分野,亦是理学家“天理”、“人欲”之辨的根源。15、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关于该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有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考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汇编
    今存解说《尚书》最早的传记。《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尚书》类著录《传》四十一篇。乃伏生遗说,其弟子张生、欧阳生等撰录(见郑玄注《尚书大传序》)。郑注析《尚书大传》为八十三篇,并为之注。《隋书经籍志》有《尚书大传》三卷郑玄注。《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并同。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
    2012年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名词简介(8*5) 1、伪古文尚书 2、汲冢竹书 3、三礼 4、《史记》三家注 5、四声八病 二、论述(四选三,60分) 1、茅盾将中国现存神话区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系统,顾颉刚则将中国神话区分为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两大系统,谈谈你对中国神话区域特点的认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2012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一、名词解释(5*8) 1、《公羊传》 2、《楚辞补注》 3、南北禅宗 4、国子监 5、九族 6、三省六部制 7、庆历党争 8、《贰臣传》 二、论述题(20*3) 1、简述科举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对文学的影响。 2、史学界一般视两汉至隋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宋元明清为后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1998-2017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汇编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吴文亮整理 【古代文学】 【19982017】 历年真题按朝代分类: 一、先秦(《诗经》、诸子散文) 1.试论《诗经》的采集、整理、流传 及六义之说。 (1999) 2.春秋战国时期因诸侯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频繁,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记录有关事件、人物言行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20042013年) 2004年 1献诗、采诗、删诗:是古代关于《诗经》编订和成书过程的学说。所谓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周王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采诗是指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确切与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和古文献的复试真题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考研复试笔试真题回忆版 2017年的两古笔试感觉比往年简单一点。。。。。【题目具体记不清,就记个大概,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1、(关于域外汉学的题),问读过哪些域外汉学的书,试以某个作者或某部作品为例进行说明评析。 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摘句,评点等等具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723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北师大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论述题(共20分)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以《诗经》具体作品为例,解释兴观群怨的意义。 二、材料题(共35分) 相 思 ① 【唐】王维 红豆②生南国,春③来发几④枝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
  • 南开大学2017-1998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1998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 台阁体 2. 乐府诗 3. 竹林七贤 4. 《录鬼薄》 5. 话本 6. 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 何谓建安风骨? 2. 何谓诗六艺? 3. 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4. 词和散曲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复旦大学2010年80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文学理论1.论述西方任一文学批评流派理论,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著作,阐述的主要内容。(30分)2.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概念,彼此间的异同。(60分)3.文学的内部性是什么,包含哪些方面,就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展开论述。(60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名词解释(30分)1.三家诗 2.元嘉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