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辅导-中国当代文学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导言
一: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政治工具:“新”规范指导了所有作家,影响了所有的文学创作。
一.新规范的源流
1942年延安,当时只能延安边区的新规范,在1949年,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在文化上也很快占领了全国。
三十年代:(1)左翼文艺运动(上海大都市形成,严格说来其作家不是知识分子时征,左翼文艺与延安文艺是不尽相同的,“左翼十大西北地方合流”形成延安文艺)(2)革命文学运动:创作社,太阳社(3)五四新文学运动,其与1942年之后的“新规范”究竟是否存在关系?继承关系?
“五四”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的文学”,新文学运动是一次人的解放运动。(南京大学徐稚英先生最早明确提出)因此,也可以说是“启蒙文学”“救亡文学”(八十年代李泽厚提出)
“启蒙和救亡是双重的变奏”。李老师认为:五四改变中国的精神,更新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启蒙,是比救亡更重要的,而不是该为救亡所压倒。
启蒙的基本点是人的个性和自由。 新规范的源头是翻身而非救亡。
*30年代左翼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翻身求解放”目标下的团体。“工人无祖国”的思想使他们看重的不是“启蒙”,也不“救亡”。只当“救亡”成为挡在“翻身”前的必经之道时,他们才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中。
韦君宜晚年的《思痛路》回忆延安窑洞时期知识分子的希望破灭和遭受的压制力量。萧军、王夕照等人因无法忍受政治对文艺的绝对领导而愤然,结果遭到不平待遇
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对比苏联,同样在压力之下却有文学作品大胆地真实地坚持文学道路。
为什么在1949以后的中国,20年中却顺从地服务于政治?
(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
1.对萧也牧的批判
《我的夫妇之间》(短篇)“知识分子眼光看工农干部”
2.对《关连长》的批判
赞扬中中人民解放军下级军官的人道主义精神,却以“歪曲我军战斗精神”的名号被判
3.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 (五四时期北大学生,胡适的大弟子)
同俞引起对胡适的批判 (胡适在文学界影响太大,毛泽东想要做有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新红学的运动的是“君”和“师”,实现政治和思想意识上的统治)
4.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
“固执”地坚持着鲁迅启蒙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以“胡风反党、反革命集团”的名号受批判
(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学习马、列,检查过去的资产阶级思想,以毛思想代替
(三)作家的体制化——根本原因
50年代的有作家都被编入各自“单位”,本身的“自由职业”性质已被打破,“吃饭是重要的”,体制的力量使文学的大一统成为可能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实践后果
中国文学终于史无前例地变成了政治的工具(比任何一个朝代、时期更甚,更广泛和更彻底地)
*50年代几乎所有的诗歌都歌颂党、领袖、解放军、新中国的欣欣向荣、抗美援朝、包括实际上有着强烈抵触的胡风公开发表的诗歌
小说、散文……没有人写困难,没有人写存在的问题
“要据政治需要去创作”。“用阶级分析演绎文学作品”“爱、恨的复杂心理感情被简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由此不可避免
甚至连毛泽东,周杨等领导人也意识到并要求克服文学的“公式---概念”化,可是在今天看来,只要文学仍然充当着政治的工具为其服务,就注定无法走出这种模式
作家们“深入生活”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个人生活,而是工农大众的生活。
可是什么才是深入了的生活,即生活的真实呢?时代要求作家反映若干亿工农兵的生活真实,可是当他们真的深入到生活中,他们看到的并不尽然是阳光明媚,当他们把这些生活的真实反映到作品中,就遭到批判,被诘问以“你看到了多少中国工农”,贯以“歪曲社会现实”的各号,受到批判 和压制。
于是,50年代的文艺界,出现了诡辩的方流论、本质论。作家们只有在《人民日报》的社论中,红头文件中,毛泽东的语录中去把握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统一的虚假。于是被称作了“主流和本质上的真实”。
柳青《创作史》无疑是文革前十七年当代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长篇作者本人也是有良心的作家。
“梁生宝和改霞的恋受”在后者进城当工人的结局中结束,忙于合作社的工作使二人终不成眷属。可是真实的生活是“改霞”的原形“林改改”“提高自己觉悟,为革命贡献青春”------嫁给了前线的伤残兵。
柳青的作品中没有这样的内容,并且显然回避着这些。
二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郭沫若、艾青已经 从女神的光芒突进和大堰河的深情饱满转变为工农生活的歌颂者。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与其先前提出 的“二为”(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为工农兵服务)实质上是矛盾的。
原因何在?经济要发展,光靠工人加班、农民合作是不够的,科学技术是必需的。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必须为其创造一定的宽松环境。
这一时间,毛泽东在大知识分子面前的自卑感已经被克服得不错,全国上下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现象给了他良好的自我感觉,马寅初还率北大教授邀请毛、周、刘、董等做他们的老师……天下太平了,可以让思想文化界开口讲话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需要,是毛泽东心理上的一个要求。
1956年,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低谷,毛泽东开始意识到总结斯大林教训的必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于是有了“双百方针”的实践。
上述背景之下,我们要关心的是----文学发生的变化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
1956—1957。百花待放
小说:结束了所有作家都为新生活唱赞歌的局面
阴暗面。社会生活的问题及矛盾为一些作家所关注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揭露和批判官僚主义。“林震”vs“刘世吾”
李国文《改选》政治生活的不合理,一心一意为工人的干部永远上不去
耿龙祥《入党》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也有人认为是报告文学)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深处,表现人情、人性、人道精神。农村干部为琐事所扰,无暇考虑建设的事实
宗璞《红豆》50年代短篇最优秀之一,简单而动人,“江玫”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豆回忆,探索人的复杂情感与政治立场之间的关系,
邓友梅《在悬崖上》革命者的外遇
*50年代文学作品中还不是完全没有“love”,可是却呈现以下趋向:高度纯洁化(“性爱”与“肌肤之亲”不可能出现在共产党人正面人物身上)高度简单化(爱他/她什么?能劳动)
*诗歌:
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干部的工作状况,揭示官僚主义作风
公刘 “红小鬼“-----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956,公刘的创作发生巨大变化1.他看到了社会生活的不合理现象《禽兽篇》2.近30岁的公刘首次陷入情网,自比“迟开的蔷薇”。
邵燕祥 叙事诗《贾桂香》封建意识对新时代表年的迫害,
流沙河《草木篇》白杨“纵然是死了吧,也不肯向谁弯一弯”人格独立的向往。仙人掌:沙漠中生长
戏剧:
海默《洞箫横吹》
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团支部书记的爱情给予的压力
岳野《同甘共苦》进城做官的革命者的乡下“黄脸婆”和“城市新娘”当代史上惟一一部反映该类题材的作品。“不能写成悲剧”的苦衷使岳野无奈之下给了戏剧“大团圆结局”
报告文学: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队长、书记的微妙关系
《本报内部消息》报社内部的问题。两部作品
1957年,反右斗争中,上述作品大多被否定和批判为“毒草”,作家们也被打为右派。(1979,《重放的鲜花》上海文艺出版社)148页注12
文学批评:
巴人《论诗人》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显然是与宗璞《红豆》之类的小说是站在相同的“人本”立场上的
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
55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文学界是重灾区。首先从报告文学作家刘宾雁开始,一系列青年作家,如刘绍棠、王蒙等,都遭到批判。
*毛泽东是不是出尔反尔?
“双百方针”所带来的1956---1957年的局面可能是毛泽东及中央上层始料不及的。
他们真诚希望能听到意见,但没有意识到意见会那样激烈且繁多。
大知识分子尤其是民主党派的领袖们(如储安平)对共产党不是没有想法的,他们一旦开始讲话,中央就傻眼了。他们关于“民主政治”的意见,往往是中央不愿改和无法改的。
大学生的力量汹涌“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惊动了上层,1957年的北大《广场》,主编张元勋和同学沈泽宣发表诗歌《是时候了》。
此时的毛泽东表现得相当不自信,他认为“拥护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只有10%”,巧合或者必然的是,550万知识分子中,55万人陷入了批判和囹圄。
从此,作家开始小心翼翼地回避现实生活和躲避真情实感,文学的萧条是必然。-----可是,从1958年开始,出现了“人人都是诗人”的奇怪现象。
三 “文艺大跃进”及其作用和影响
一.“民歌”到“文艺大跃进”
1958年春成都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要求“要搜集民歌”,后又再三提出,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任务,
“新的也要,旧的也要”,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始“采风行动总动员”从上至下的新民歌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察看民情”是当时人们对“搜歌”号召的起初理解)
“村村要李有才,社社要有王 九,县县要有郭沫若”的口号,在“新民歌”的树标兵,评先进的氛围中应运而生。
郭沫若提出“文艺也要放卫星”,要求文艺上的大跃进各省各地开始定计划、作规划,目标惊人却竟然被完成了,河北省还曾检讨“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赛诗会”到处可见,文艺大跃进轰轰烈烈。
大跃进民歌大量出版:1958年下半年出版的诗集数量超过了新诗(五四)产生以来的诗歌总量。《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理论权威)编在郭沫若在为这个集子写的序中,他大胆地将“新民歌”称作“共产主义的萌芽”
二.大跃进文艺的思想与艺术
从“民歌”创作到整个“大跃进”,与的建国后“新规范”下的文艺比较,都没有在思想上出现新的价值突破。且“歌颂”的过程比过去更简单,明朗。(这里有民歌特点的因素)
“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水也乐。蛾眉举手献宝,黄河摇尾歌唱……”选自《红旗歌谣》
“忆苦思甜”模式《三过黄泥坡》:一过黄泥坡,黄泥坡上野草多
二过黄泥坡,黄泥坡上人马多
三过黄泥坡,……
表现在壮志豪情中的狂热
“时代的艺术风格”在整体化的时代里体现得很鲜明,想象力,夸张的能力是大跃进民歌的特色《月宫装上电话机》:“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可有心思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与牛郎早商议。我去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
*夸张把握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接受?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豪情壮志可以接受,荒唐可笑的牛皮却是不可以接受的。1958年上下比赛吹牛,诗人的夸张似乎可以理解,报告文学作家的夸张却似乎不可以接受,《徐水人民公社颂》放出了许多“卫星”
三.大跃进文艺的文化功能
1957年的“55万右派”使一大批作家走向“劳动改造”,濒临萧条的文坛需要有生机来填补。“工农商学兵”都参与到“新民歌”和“大跃进文化运动”中,可以达到这样的“繁荣”
“新规范”被1956—1957“百花时代”打扰,“大跃进文艺”以一种文化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坚固着“新规范”,全面淹没着知识分子的文化,“俗”文化彻底战胜了“雅”文化。
四 走向“文革文学”
在“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规范之下
1958年产生,其影响一直持续至八十年代。“新民歌”和“文艺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提到“新诗发展的方向”问题,处于偏见或不了解,他提出“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诗歌在内容上应该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经过郭沫若和周扬的解释,“两结合”创作方法应运而生——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在当时被理解为理想和豪情,致使文学无法再客观冷静地摹写生活)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规范下,美好的共产主义前景被空前的强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被作品所回避。
*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建立在“批判”眼光和精神下的真实性,然而,起批判与政治的关系是复杂的。当一个政治力量要推翻一个旧的政治集团(政权)时,对于文学的批判性,他们是欢迎的。当一个新政权建立起来并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而又不愿意面对并改正时,现实主义及其批判精神必将是难容于政治的。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很好的适应了政治对文学的要求,更多作家原离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
1958—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一场“人祸”。李锐(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在他的《大跃进亲历记》中回忆了“人民公社运动中”大食堂及其倒闭所造成的到面积的饥荒和死亡。
1960年《人民文学》中农村生活却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幸福景象。
二.狭路上的探索
作家们在无法面对现实的情况下走了两条路:1返回历史,在相对自由的世界中进行研究2研究“美”,回避现实,既保持了真正的艺术审美又不至于碰处到敏感的东西
严阵《江南曲》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茹志鹃的短篇《百合花》,政治上毫无问题,艺术上的高超(不接触战争的具体)茅盾给予巨大的好评
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写远去了的“长征”,从细处入手描写人物的心理,但是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在歌颂宏扬某种精神的同时,忽略了“人性”,“人道”和“人本”的精神实质上的复杂感情。
三.从“歌颂”到“战歌”
严阵作品中那样的“颂歌”被称作“轻歌曼舞”,遭到批评
战斗的精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在六十年代被强调 (毛泽东在1963年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指示)
诗歌界的代表人物郭小川,贺敬之创造了“阶梯式”:诗歌形式和叹词的大量运用,为表现战斗豪情而服务。如《竹矛》
小说以“阶级斗争”为题材的集大成者是浩然和他的《艳阳天》
剧本《千万不要忘记》,将“阶级斗争”引入家庭生活,“与中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口号下,“红青年被丈母娘腐蚀”的故事情节存在于《千万不要忘记》中
五 十七年的诗歌
郭沫若的《新体颂》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艾青《国旗》
三十,四十年代活跃的一批诗人(以郭沫若,何其芳,徐迟为例)在建国初期五十年代仍在歌唱,然而已无法代表这个时代。情感的空洞使诗歌变得苍白和不值一体。
*五十年代选择了属于他的诗人,年轻的能适应这一时代政治要求的诗人,他们从小就受革命的教育,未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李瑛,公刘,邵燕祥
青春的激情+思想的深度=诗人(真正的诗人)
郭小川的诗
延安,自小接受革命教育。16岁“一二。九”中投身革命,后赴延安马列学院,曾任王震的秘书。抗战胜利后,回河北故乡任一任县长。建国后调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管理“文化战线”,曾与二人合作发表大量杂文,笔名“马铁丁”,目的在于教育年轻一代接受党和社会主义。
1955年调入作家协会,郭小川开始建国后的诗歌生涯,大量发表诗歌。1955—1956总标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影响颇大,其中尤以《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著名。他并不象大多数诗人那样空泛地歌颂,他看到了新中国的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
郭小川是自知的,1957年在诗集序言中说自己写诗像“抗战时期写标语一样”,从这一年开始,他在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个性等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系列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等。有的写革命战争中的爱情,高大纯洁的必然旋律外,类似于宗璞的《红豆》那样的感情也贯注其中。
《一个和八个》开始创作是在1957年5月1日那一天也是整风运动的开始,诗稿被封为“绝密”供“十三级以上的干部”批判(幸未被打为右派)。革命者王金被敌人抓住并逃脱,后又加入革命队伍,被认为投降敌人被打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奸细,关入牢房,与其他人(汉奸,开小差的士兵等)同被判死刑。在他抵住敌人突袭重回革命队伍时,再度被怀疑并判死刑……
抒情诗《望星空》作于建国十周年,“我们不算伟大,不算辉煌……走千山涉万水,就是走不到那个天堂。”这首诗遭到了“堕落”“资产阶级思想”等名号的批判。
郭小川开始意识到创作道路的狭窄,爱情,人性,矛盾,困难等等,不是诗歌所能反映的了,红灯遍布的道路上,郭小川政治上不越雷池半步,题材上不再去突破,在歌颂的艺术上作了努力,为自己找到了躲避急风暴雨的栖息地,《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林区三唱》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
限制之下的想象成就了《甘蔗林—青纱帐》的独特艺术视角,引发了人们对意象的强烈共。借自然风光反映了厦门的战士。写了东北大兴安岭以少见中取胜。
文革开始之后,郭小川无法继承“走钢丝式”的创作,任王震秘书的经历,甚至连累了他,白天受批判,夜里搞创作,这种扭曲状态使他开始在他诗歌创作中运用“红太阳式”的弄虚作假,而在思想上又对这种作假行为感到矛盾。
《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七十年代初的作品,在那一时期不能公开发表,只能留作自己欣赏,真情实感只能藏在心底。
战士与诗人,政治工具与艺术的矛盾始终贯穿于郭小川的一系列探索中。
既不希望违背将令,有愿望着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具备着诗人的天赋,然而安分的灵魂却与整齐划一的的战士身份斗争。“服从?独立人格?”造成了他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悲剧所在。
红小鬼的“蜕化变质”实质上是在受到人类文化遗产教育教育之下的独立人格的苏醒。加之政治与文学的必然的距离,使文学的价值观本来就独立于政治领域的价值观,成为诗人的战士完全可能崇拜起普希金,成为作家的战士也无法忽视托尔斯泰。然而那个时代,郭小川一类的作家(诗人)无法背离毛泽东崇拜以及将令的要求,所以,诗人和战士的矛盾集中在他们的身上,反映于作品中,流露出深刻的精神人格的悲哀。
二.贺敬之的诗
时代特色较郭小川更为明显
贺敬之生于1924年,抗战爆发时13岁,被迫辍学,辗转逃亡到延安。
《乡村的夜》(五十年代出版的贺敬之的第一部诗集)收录了他在延安时期的早期的创作(贺敬之对王统照,臧克家尤其是对后者的摹仿痕迹是显而易见的)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贺敬之开始虔诚的改造自己的创作,使作品大众化。这些类似于顺口溜的诗作也在后来集结成书《朝阳花开》(《南泥湾》就是其中的作品)
与丁毅和写的歌剧《白毛女》使贺敬之成为新中国戏剧的领导人,因此在建国初,贺敬之没有进行诗歌创作,只是集结诗作成书。
至1956年,贺敬之重新开始诗歌创作。然而不同于1956—1957的“突围行动”,贺敬之的创作正是在“规范”之下的产物。重执诗笔之后的第一首诗《回延安》即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诗人本身的艺术技巧是值得肯定的,而时代背景下曾经在延安生活过的人们的强烈共鸣也是《回延安》成功的重要原因。紧接着贺敬之以《放声歌唱》奠定了他在当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与《回延安》所采用的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不同,《放声歌唱》这首诗中学习了苏联诗人迈亚可夫斯基的“阶梯式”形式,一写几千行,雄浑开阔庄严的特色,适应了五十年代的艺术梦想。
新风格之下,诗人本身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贺敬之实现了政治动员的艺术化:1善于将抽象的政治概念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2政治议论的抒情化,以情动人
三.闻捷等人的诗
1闻捷“适应政治需要和吸引读者”的夹缝中寻找创作道路,在大西北做随军记者多年,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颂歌风”中作品不多,到1955年才成为为人广泛知晓的青年诗人。最有代表性的是组诗《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均收入《天山牧歌》)
闻捷诗歌的特色:“献给新中国和新生活的颂歌”是闻捷诗歌的主题,但是他写的是内地读者所不熟悉的生活,这种新鲜题材来自于他在边疆的生活,其中对于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描写是受到读者欢迎和喜欢的原因。闻捷对于这些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关注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充满着趣味和积极乐趣。这符合于时代艺术要求的创作旨意,也是闻捷作品未游历于时代的高明之处。然而为了避免让自己成为所谓的“爱情至上主义者”,闻捷刻意的替诗作中的爱情男女主人公安上“闪光点”这些曾被高度赞美为“表现了革命青年的理想高尚情操”等闻捷的诗在今天看来,恰恰是真情实感的败笔。
2李瑛、公刘、邵燕祥
李瑛手法上值得肯定,善于细致刻画。
公刘
邵燕祥50年代表现建设者、歌唱建设者的诗人代表。作为记者的邵燕祥,走遍全国进行报道和诗歌创作。
六 十七年的小说
农村题材的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及“赵树理方向”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有意识的培养起来的样板,贯彻了毛泽东文艺方向进行创作。1948年赵树理在文坛已有了很高的地位,“赵树理方向”形式上通俗易懂,内容上为农民所喜闻乐见,追求大众化,不能以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高高在上”的看待生活,或是用启蒙的姿态写农民。而是站在农民之中写生活、写农民。
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作家”是从深层上透露了这一批精英知识分子在思想情感上与农民的不一致,站在高处看农民。
*从1949年以后的创作看赵树理,短篇小说《登记》是为了配合新中国《婚姻法》的出台,响应号召进行的创作,以其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彻底中国传统的叙述方式,展示着乡村生活中的故事。长篇小说《三里湾》是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主要反映的是初期“互助组”阶段。)短篇小说《锻炼锻炼》作品的魅力来自于对农民心理情感的描写,幽默的笔法写了“吃不饱”和“小腿疼”,对这些好吃懒做的人批评之余,隐含透漏出农村妇女在那个时代的几分辛酸。
赵树理对农村生活、农村情感的了解程度是深刻的,体验是真切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真实的细节,是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欢迎的原因。然而,他缺乏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的悲悯和同情,并不是本着宽大的情怀去创作。他嘲笑着那些在农村生活中被嘲笑的一群,只能在政治方向上跟从……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辅导-中国当代文学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3
相关话题/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整理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整理笔记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带来 a. 50年代诗歌创作的普遍范式颂歌 b. 目的:为满足表现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 c. 内容:一是对于时代工农兵群众的歌颂;二是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歌颂。 d. 颂歌rd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28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0168.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3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4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9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写作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4395.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5种电子书、1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2018年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9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0231.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3种电子书、2种题库、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6289.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 第1章 文学的转折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TK/959.html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808)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808)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3小时高清视频】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994.html封面内容简介视频讲解教师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绪论[视频讲解] 第1章 文学的转折[视频讲解] 第2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视频讲解] 第3章 矛盾和冲突[视频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6134.html说明:本圣才课程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3D电子书、1种3D题库。使用圣才课程密码激活后,圣才课程里的所有视频、3D电子书(题库)及资料均可使用。【网授课程】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网授精讲班绪 论 00: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南昌大学628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18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当代文学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9人 ,副教授8人。主要研究方向:01中国近现代文学演变 02中国现当代文学 03现当代中外文学关系 04世界华文文学 05中国当代文学 06当代文化研究与批评学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中国文学的近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西南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ppt复习讲义526页(图文)
百度云下载地址链接:http://pan.baidu.com/s/1c3IXjS 密码:cyio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14中国当代文学参考考研复习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 当代 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 赵树理 的《三里湾》、柳青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14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习参考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绪 论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 以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形成不同阶段的文学特点 第一阶段:1949年1966年 史称十七年文学。延续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的方针和政策。 实用理性和狂热的政治激情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普遍应用。自觉强调文学创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14《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14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6134.html 说明:本圣才课程免费下载,共包括2种3D电子书、1种3D题库。使用圣才课程密码激活后,圣才课程里的所有视频、3D电子书(题库)及资料均可使用。 【网授课程】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网授精讲班绪 论 00:06:36第1章 文学的“转折” 00:27:19第2章 文学环境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