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4-01

5、细胞内膜上的呼吸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既        和        。

6、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        。

7、植物细胞中具有特异的质体细胞器主要分为       、       、        。

8、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        、        、        。

9、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并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                    。

10、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       、        和      、   。

11、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        和          。

12、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形成的细胞器是            。

13、引导蛋白到线粒体中去的具有定向信息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      。

14、叶绿体中每      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      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15、氧是在植物细胞中            部位上所进行的                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选择题

1. 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线粒体其中内膜的标志酶是(    )。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酸化酶    C、腺苷酸激酶    D、柠檬合成酶

2.下列哪些可称为细胞器(    )

A、核      B、线粒体      C、微管      D、内吞小泡 

3.下列那些组分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相关(    )。

A、环状DNA       B、自身转录RNA     C、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D、以上全是。

4.内共生假说认为叶绿体的祖先为一种(    )。

A、革兰氏阴性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蓝藻       D、内吞小泡

四、判断题

1、在真核细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中。(    )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转译蛋白质的体系。(    )

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

4、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

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2、简述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及其异同。

六、论述题

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

 

第七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2、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二、填空题

1、詹姆斯绿B。2、内膜、外膜、膜间隙、基质。3、细胞色素氧化酶、单胺氧化酶、腺苷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4、电子传递链(呼吸链),ATP合成酶完成。5、既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6、克山病。7、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8、叶绿体膜、基质、类囊体。9、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10、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11、光反应和暗反应。12、线粒体和叶绿体。13、导肽。14、3 、2。15、叶绿体的类囊体,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

三、选择题

1.A;  2、B;  3、D;  4、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和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光合磷酸化可分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不同点: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其产物除ATP外,还有NADPH(绿色植物)或NADH(光合细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只有其产物ATP的产生。

相同点:接受光产生电子,都生成ATP.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内容: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

2、主要论据: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⑵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⑶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⑷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⑸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⑹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本章要点:本章要求掌握核孔复合物、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核定位信号、端粒等基本概念,核膜、核孔复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染色质、染色体的类型、化学组成、核小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染色质的超微结构特点。了解染色体包装的多级螺旋、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核型分析及分带的原理、巨大染色体的形成机制,掌握核仁的超微结构及功能,了解核基质的组成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     2、染色质     3、常染色质       4、异染色质      5、核小体   6、核孔    7、核仁组织区     8、基因组     9、核纤层      10、亲核蛋白     11、核基质     12、核型     13、带型    14、核定位信号    15、端粒

 

二、填空题

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              颗粒,且常常与            相连通。

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体具有严格的               选择性。

3、           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多种,其中         与            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

5、细胞核中的             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              、            。

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           、             、            等

三类序列。

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             和               。

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            、           、            、               四种类型。

1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            、             、            三个结构域。

1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          、             、              三个区域,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            。

1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             、              、             三部分。

1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             、                   。

1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           、            、             、

              。

1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        和     ,异染色质又可分为             和            。

1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          、           、            。

1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             、                。

1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为             、              、              、                。

19、核孔复合物是            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有        、               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则通过核孔复合体的               进入核内。

 

三、选择题

1、DNA的二级结构中,天然状态下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是(    )。

A、A型   B、Z型    C、B型    D、O型

2、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是(    )。

A、染色体   B、染色质   C、核仁    D、核纤层

3、每个核小体基本单位包括多少个碱基是(    )。

A 、100bp   B、 200bp   C、300bp    D、 400bp

4、下列不是DNA二级结构类型的是(    )。

A、A型     B、B型    C、c型      D、Z型

5、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

A、核基质      B、核基质、核孔复合物      C、核纤层、核基质

D、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

6、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上看,核纤层蛋白属于(     )。

A、微管    B、微丝    C、中间纤维   D、核蛋白骨架

7、细胞核被膜常常与胞质中的(     )相连通。

A、光面内质网    B、粗面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8、下面有关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B、rDNA定位于核仁区内

C、细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组织核仁               D、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

9、下列(      )组蛋白在进化上最不保守。

A、H1     B、H2A    C、H3     D、H4

10、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

A、DNA    B、核小体   C、螺线管    D、超螺线管

11、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      )。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12、异染色质是(      )。

A、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   B、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

C、松散和转录活跃的       D、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

四、判断题

1、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

2、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 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    )

3、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包含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    )

4、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面向胞质的一层为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为核外膜。(     )

5、在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    )

6、目前认为核定位信号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水量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常含有Pro。(    )

7、非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Arg)和赖氨酸(Lys)等碱性氨基酸。

8、现在认为gp210的作用主要是将核孔复合物锚定在孔膜区。

9、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1-5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的微卫星序列。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却是高度保守的。

五、简答题

1、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3、简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六、论述题

1、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2、试述核小体的结构要点及其实验证据。

3、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

4、核孔复合物的主动运输具有严格的双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

2、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物质染色的,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常伸展为非光镜所能看到的网状细纤丝。

3、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组分。

4、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

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

6、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的局部融合之处形成的环状开口,是核、质间物质相互交流的渠道,并有一定的选择性。   

7、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

8、基因组: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  

9、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

10、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11、核基质: 广义的概念是由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组成;狭义的概念是指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个纤维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体系,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它不包含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成分,但这些网络状结构与核纤层及核孔复合体、染色质等有结构与功能联系。 

12、核型:即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

13、带型:染色体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

14、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

15、端粒: 位于每条染色体端部,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高度保守。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锚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DNA复制等,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起着细胞计时器的作用.

二、填空题

1、核糖体,粗面内质网;2、双向;3、核定位序列(信号);4、gp210,p62;5、核仁组织区 

6、DNA复制起始序列(或自主复制DNA序列)、着丝粒DNA序列、端粒DNA序列。7、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8、活性染色质,非活性染色质;9、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0、动粒结构域、中央结构域、配对结构域;11、内板、中间间隙、外板,纤维冠;12、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13、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14、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15、常染色质,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16、B型DNA(经典的Watson-Crick结构)、A型DNA、Z型DNA。17、灯刷染色体,多线染色体;18、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19、核质交换,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三、选择题

1、C;2、C;3、B;4、C;5、D;6、C;7、B;8、D;9、A;10、B;11、B;12、B 。

四、判断题

1、×;2、√;3、√;4、×;5、×;6、√;7、×;8、√;9、√。

五、简答题

1、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及由非组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状的核基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是细胞内基因复制和RNA转录的中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2、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和染色质染色质。常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异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 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相关话题/细胞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