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经济学综合之逄锦聚政治经济学(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第一、由于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资本积累而实现的,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则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的,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第二、由于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速度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它可以使个别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的规模日益增大,它们可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打败众多的中小资本,从而加快资本集中的速度;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结果,使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就为采用先进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获得巨额剩余价值,从而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和积聚。
    3、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出的特有的人口规律。
    (2)相对过剩人口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资本家可以及时找到可供剥削的劳动力
    第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3)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基本形式
    第一,流动的过剩人口。
    第二,潜在的过剩人口。
    第三,停滞的过剩人口。
    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财富和贫困两极的积累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没有保障,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人陷入依靠救济生活的贫困境地。
    马克思所阐明的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同资产阶级的财富和无产阶级的贫困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即:随着资本的积累,在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2)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却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反过来给无产阶级带来严重的后果。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鲜明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质,揭示出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条件
    要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要有大批有人身自由而又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他们只有靠出卖劳动力才能谋生。
    第二,少数人手中积累起大量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财富,用以雇佣工人和购买生产资料。如果仅靠小生产者两极分化而发展资本主义,那将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内容和实质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是指新兴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迫使他们变成无产者,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大批廉价的劳动力。
    第二,从国内外掠夺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累货币资本。
    资本原始积累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都存在过,尽管采取的形式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借助于非经济手段,迫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并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
    2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技术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水平,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
    (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剥夺者被剥夺
    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和尖锐起来,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第一、劳动资料、劳动过程、劳动产品日益社会化。第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各生产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协作关系日益密切。第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不仅形成了统一国内市场,而且还突破了民族的界限,形成和发展了世界市场。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以利于社会对生产进行统一调节和管理,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劳动产品实行统一的分配。但是,在资本主义积累的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加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由私人主宰和支配,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更加尖锐化。在客观上必然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适合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也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条件。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为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而产生的,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起来。现代化大生产的锻炼,培养了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无产阶级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使他们富于反抗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在总结资本积累的后果时指出:“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学习目的与要求]
    资本是通过在生产与流通活动中不断运动实现增殖的。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单个资本的运动过程,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重点把握资本循环的阶段、职能形式、职能、连续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的速度、影响因素、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主要基本点如下:
    ▲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职能。
    ▲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
    ▲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时间。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
    ▲可变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学习内容提要]
    一、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和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服务的交通运输业的资本。产业资本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生产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是:
           A
        G—W   …P…W’—G,
              Pm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产业资本家要进行生产,首先要以货币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劳动力和
                              A
  …生产资料,其公式是:G—W
                             Pm
                  A
从形式上看,G—W     是一般商品流通过程;但从实质上看,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Pm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源泉和物质条件,而且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必须在性质上相适应,在数量上保持恰当比例。正是由于货币所购买的物质内容的特殊性使购买阶段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产业资本家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便离开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其公式是:         A
                          W  …P…W’
                              Pm
    从形式上看,W…P…W’,是一般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但从实质上看,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实现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是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吸收劳动力提供的剩余劳动,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生产阶段既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所以,生产阶段在资本循环过程中是决定性阶段。
    第三阶段——销售阶段
    生产过程结束,资本家即以商品所有者的身份重新回到市场上销售自己的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其公式是:
    W’一G’
    从形式上看,W’一G’,也是一般商品流通过程,把商品转化为货币。但从实质上看,它也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资本家销售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它包含着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存在形式。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职能形式,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产业资本只有顺利地依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地变换三种职能形式,才能正常地进行循环运动。所以,产业资本循环应是三个阶段的统一。产业资本必须依次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并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由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处在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处在生产过程,因此,产业资本循环也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产业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了实现资本的不断增殖,产业资本循环必须反复地进行。其循环运动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G—W…P…W’一G’•G--W…P…W’一G’……
    从产业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看,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进行着各自的循环运动。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生产资本循环
    G—W…P…W’一G’•G--W…P…W’一G’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货币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是从货币资本开始,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实现资本价值增殖,又回到货币资本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
    G--W…P…W’一G’
    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①货币资本循环最明显地表明了价值增殖是资本运动的目的和动机。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终点的货币在数量上大于起点的货币量。所以它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②货币资本循环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在货币资本循环中,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流通阶段的中间环节,因此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价值增殖是在流通过程产生的,好像是货币本身具有的能力。
    生产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是从生产资本出发,依次经过生产、销售和购买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回到生产资本形式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
    P…W’一G’G一W…P
     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①它克服了货币资本循环的片面性,揭示了剩余价值来自生产过程而不是来自流通过程。②生产资本循环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由于生产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这就产生了另一个片面性,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了不断扩大再生产,是为生产而生产。
    商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是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依次通过销售、购买、生产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又回到商品资本形式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
    W’一G’G一W…P…W,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①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资本,而商品资本又是生产过程的结果。②商品资本的全部出售,全部被社会所消费,是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因此,商品资本的循环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内在联系。③商品资本循环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因为在这一循环形式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流通过程,是商品价值的实现和商品的被消费,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片面性。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够全面地把握产业资本运动的本质。
    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②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二、资本的周转
  1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及其与资本循环的关系
  资本周转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两者都是考察资本的运动过程,但两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资本循环研究资本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各阶段要完成的职能以及资本运动的连续性问题;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资本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资本周转速度。所谓资本周转速度就是指预付资本运动的快慢,它可以用预付资本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来表示;也可以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预付资本周转的次数来表示。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价值每周转一次所持续的时间,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n
    资本周转公式表明,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周转次数就越少,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也就是说,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含义
    固定资本是以机器、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固定资本的特点是:它的使用价值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从投入使用直到报废的较长时间内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反复执行相同的职能;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转移。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以原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重新购买。与此相联系,它的价值是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性收回。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会将这部分价值重新创造出来,成为新产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并随着产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两者的区别归纳起来有: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价值是分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流动资本价值则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②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③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固定资本是一次性预付,多次收回,回收期长;流动资本是一次性预付,一次性收回,回收期短。④物质更新方法不同。固定资本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不需要不断购买或更新;而流动资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在实物形式上不断更新。
    (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首先,划分的依据不同。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依据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其次,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再次,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4)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固定资本的磨损有两种:有形磨损即物质磨损和无形磨损即精神磨损。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而为它的更新提取补偿基金的办法,叫做固定资本的折旧。所提取的补偿基金叫做折旧费。每年提取的折旧费等于固定资本原价值除以它的平均使用年限。每年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做折旧率。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预付资本总周转的计算公式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年=————————————————————————
总周转次数        预付资本总额
(2)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资本总周转速度也越快。反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也越慢。
    4、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是资本处在生产阶段的时间,也就是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直接生产阶段开始到生产出产品为止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及停工时间。
    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的性质;二是生产技术水平。
    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是劳动过程的中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是为了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事先贮存一定数量的原材料的时间。
    停工时间是正常检修机器设备或工人必要休息而停止工作的时间。
    (2)流通时间
    流通时间是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它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两部分。购买时间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销售时间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影响资本流通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商品生产地点与销售市场距离的远近;二是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的好坏;三是市场供求状况。此外,产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企业的形象以及售后的服务状况,等等,都会对流通时间的长短、周转速度的快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5、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有着重大影响
    第一,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流动资本。
    第二,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是资本家在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v代表预付可变资本,那么,M’=M/V=m’n。

相关话题/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