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王恩涌考研总结(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9


86、民族特点:(1)内涵特征: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2)外延特征:承传性、变异性。
87、民俗与环境:物质民俗(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运输)、社会民俗(节日、岁时)、礼仪(诞生、成年、婚姻、丧葬)、精神民俗(巫术、宗教、民间禁忌)、口承语言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
88、民居:不仅反映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材料(石材、黄土、竹子、木材、砖瓦)、建筑布局、建筑外形和内部特征。
89、饮食民俗:北方吃面、南方吃米、拉美吃玉米、东欧吃黑麦、中国东方吃猪肉、欧洲吃牛肉。
90、流行文化:(1)足球(soccer):最早出现在英国;(2)服饰:白领、蓝领;(3)快餐:汉堡包、肯德基炸鸡、麦当劳、中国快餐米饭加面条。(4)流行音乐:摇滚乐、摇摆乐、迪斯科、卡拉OK。
91、语言: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变化的地理形式,即研究语言的地区分布,语言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收集语言资料、编制语言地图等的方法,表示各种不同语言分布上的特点,探讨语言对民族、社会发展的意义。
92、语言本质特征:(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2)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3)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4)语言是符号系统;
93、英语的形成和发展:说英语有3、7亿人,加上作为第二语言与官方语言超过10亿人。起源于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带来盎格鲁—萨克逊语,1382年英语圣经出现使其成为全民语言,保留大量法语和拉丁语词汇。作母语的国家: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圭亚那。
94、汉语:使用人数达10亿以上。方言:同一语言衍变而成的地方变体,具有地方特点,是某一地区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中心,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础;(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为代表;(4)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5)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6)赣方言:南昌话;(7)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北方方言相对统一,南方相对分散。
95、世界语言谱系:(1)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2)语族:二级单位,各种语言在演化上又有亲疏远近之分,从而形成次一级的语言群。(3)语支:同一语言中最小的语言群,(4)语种:分类中的最小单位,一个语种就是一种语言。世界共有12个语系40多个语族。
96、世界语言分布:(1)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2)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3)闪—含语系:阿拉伯语、希伯来语;(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6)马来—波利尼西来语系;(7)其它难以确定:美洲印第安语、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地著语言。
97、语言传播特性:外延性、连续性、层序性、复合性、竞争性、演化性、阶层性。
98、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地理集团、行政区划、人口迁移、经济条件。
99、语言扩散及其结果:(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美洲;(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满族、美洲后来移民;(3)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芬兰的瑞典语,日本语在台湾和朝鲜。(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新疆的锡伯语;(5)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英国的英语、客家方言。(6)多语言国家的出现:加拿大双语(魁北克的法语,其他为英语)、瑞士四种官方语言共存。
100、文字: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取得书面形式的体现者,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与语言符号相比,文字符号的特点是形、音、义三结合的。
101、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1)汉字:从大汶口原始文字算起,有5000年历史,汉字字形为方块状,是从词符文字过渡到词素文字的典型。全世界有1/4居民使用。(2)阿拉伯文字:前身是那巴泰文字,3世纪出现阿拉伯词语,4世纪起开始用来表达阿拉伯语,世界有10%居民使用。(3)希腊文字: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末—9世纪初,即腓尼基繁荣时期。(4)拉丁(罗马)文字:产生于公元前8—7世纪,起源于希腊文字。以拉丁文为基础的字母共有70多种。
102、地名景观:在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及发展历史的不同,使地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形成独特的地名文化景观。特点:特殊性、符号性、变异性。
103、地名分类:(1)反映自然环境:淮阴、山西、临沂、鞍山、浙江、酒泉;(2)经济活动:牛街、马市、龙场、天津、驻马店;(3)历史:故乡县、屯留营;(4)少数民族文化:呼和浩特(青色的城)、拉萨(圣地)、塔里木河(脱缰之马)。(5)祥瑞或祈寿意愿:长安、宝鸡、定边。
104、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Idaho 爱达荷意为高山上的亮光,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意为大山岗,Michigan 密歇根意为广阔的水面或大湖。
105、宗教:即以神说教,上行下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意识中关于统治着他们的自然力量的一种歪曲和荒诞的反映,是把人间力量幻想为上帝、神祗、精灵等超人间的力量的实体而加以信仰和崇拜。
106、宗教地理学:研究宗教的产生、传播和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07、宗教分类:(1)起源和演化阶段: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历史宗教、近现代宗教;(2)依流传范围: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3)崇拜神灵的数量与变化:一神论、二神论、多神论。
108、世界主要民族宗教:(1)犹太教:远祖生活在阿拉伯半岛,摩西被认为是创始人,严奉一神,《圣经》,二战遭希特勒屠杀,周六为安息日,禁忌有水中无鳞动物不可吃,地上不爬不吃、动物中只吃既分蹄又倒嚼的种类。全球共有1500万人,美国有600万人,以色列有300万,欧洲有400万。(2)印度教:信仰者占印度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BC2000吠陀教,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后分为三个流派是毗湿奴教、湿婆教、性力教,主要教节有湿婆节、好利节、乘东节。(3)道教:中国本土宗教,崇拜鬼神,求仙并追求长生不老,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谶纬学说为神学理论。另一思想为天道相承、因果相报。(4)儒教:以孔子为崇拜对象,经典有四书、五经,祭天地、拜孔子,敬祖先,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神道教: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以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明治维新后神道教居于国教地位,二战后实行政教分离,成为民间宗教。
109、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古迦毗罗卫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教义有无常、无我、苦、惑、业,最高境界为涅盘槃。教徒约2、5亿,传入我国的称北乘佛教,在西藏称喇嘛教。(2)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等,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圣经有旧约全书、新约全书。教徒约10亿。(3)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于阿拉伯半岛创建,教义有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古兰经为根本经典。大约公元7世纪前后,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我国,称穆斯林,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分布在西北、西南。
110、宗教传播:移民、传播、领土竞争、宗教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和平共处、竞争、排斥)。
111、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1)神权政治:宗教成为政府统治和施加政治力量的工具;(2)政府与宗教:宗教为政府提供仪式服务,是精神统治工具,受到政府的保护;(3)民族与宗教: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上归属上的合与分,进而改变政治地理的格局。
112、宗教组织:是宗教存在的必要前提不但执行对地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友之间感情上的联系、宗教仪式的参与,而且往往成为传教、布道的重要推动力。天主教的组织称为教会,是严密,佛教却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教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传播多数在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活动。
113、宗教风俗与禁忌: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印度教禁吃牛肉,基督教周六、周日休息,犹太教早婚多子,天主教不允许堕胎,伊斯兰教世界妇女禁止在宗教生活外,不许读书、经商、参加清真寺活动。
114、宗教景观:(1)基督教堂:教堂是神的住所,圣坛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A、罗马式(巴西利卡):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B、拜占庭式: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C、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形、飞券、修长的立柱。(2)伊斯兰清真寺:使用巴西利卡式,形如我国的四合院。(3)佛教寺庙:如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佛塔,缅甸仰光大金塔,我国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
115、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1)影响其源地:宗教是对地理环境的歪曲的反映;(2)影响其起源;(3)影响其礼仪;(4)影响其习俗;(5)影响宗教节日;(6)影响其传播。
116、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生态环境;(2)影响地域文化;(3)影响政治地图;(4)影响人文景观;(5)影响人口的增长、分布及迁移;(6)影响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7)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功能。
117、宗教的建筑意义:(1)宗教建筑的结构与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了不同的建筑思想灵魂和理想景观;(2)宗教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振形成有机整体;(3)宗教建筑对一般建筑的引导作用;(4)宗教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118、我国宗教发展特点:(1)传统宗教延绵不断;(2)多样性与包容—消化吸收能力;(3)统治阶级始终支配宗教;(4)三重结构的交叉与脱节;(5)现实性与功利性。   现状:(1)宗教整体发展加快,尤其是个别宗教,且宗教影响在上升,(2)各大宗教在努力适应社会主义,促进两个文明发展;(3)在转轨时期宗教领域有一些混乱现象;(4)境外敌对势力加强宗教渗透;(5)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相互交织,社会矛盾突出;(6)邪教和迷信活动及各种伪科学影响正常宗教。
119、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0、世界各国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1)按居民点达到的人口数;(2)规定各级行政中心;(3)规定首都或某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4)按居民点的人口数及其非农业人口比例;(5)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
121、我国城镇建建制的设置:(1)城市:A、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镇;B、人口不足,但是省级国家级机关所在地,或是重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可设市的建制。(2)镇:A、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B、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或超过10%;C、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可按上一条放宽;D、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地确有必要。
122、门槛人口:在中心地研究中也称入门人口,就是中心地建立某种物质和服务供应实施,要有最低地限度人入门人口,低于此最低限度人口则无利润可得。
123、城市体系: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体系。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系统。有人也称城市体系。
124、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1)等级规模法则:1913年奥尔巴哈指出,通常人口规模居第2位的城市其人口为人口为居第1位城市人口的一半,第3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下类推。(2)首位城市法则:首位城市比其他城市大许多倍,不一定国家首都都是首位城市,地区中心也可以成为首位城市,一国也可有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法则比较明显。(3)农村聚落体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村庄和集镇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125、城市区位:(1)从防卫出发:河流—巴黎、海洋—波士顿、东京、制高点和隘口—奥地利萨尔斯堡、雅典、潼关、娘子关;(2)交通:水运——在河流附近或沿河分布、河口处;陆运——丝绸之路、铁路、公路;海上交通——世界最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126、城市与自然环境:(1)地质环境:特别突出的是地震;(2)地形:平坦而地势稍高的地形是比较理想的;(3)气候:多雨地区考虑到防洪和排水,寒冷地区注意取暖、防冻,热岛效应问题等。(4)水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数量充足、质量符合要求的水,还要注意排除污水;(5)城市的生物环境:城市绿地建设。
127、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1)集聚力:即向心力,驱使居民和某些居民部门向市中心集聚,具有交通方便、社会条件优势如知名度。(2)离散力:向相反方向,驱使其转向郊区。城市中心经济效益下降、声望下降等,郊区高质量住宅区吸引加速城市的分散。
128、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芝加哥大学伯吉斯提出,分5个同心圆地带: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家庭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2)扇形模型:美国霍伊特提出高租金住宅区从市中心商业区开始,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另一远处高租金住宅区延伸,最后彼此相联成一个扇形。(3)多核模型:美国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城市不断向外扩大,并出现新的郊区有自己的核心。原因是城市的多样化功能不断出现。
129、城市景观:即城市的总体景象,指城市的景象、形态等组成的城市地区的特色。(1)最明显的是城市建筑高度:帝国大厦102层381米,国际贸易中心110层411米;(2)与著名建筑物相联系,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如伦敦的塔桥、巴黎的铁塔和凯旋门、莫斯科的红场与克里姆林宫、悉尼的歌剧院;(3)是城市的格局,如华盛顿体现了美国的国家意识即民主和法制;(4)是城市与环境协调所形成的风格:如杭州西湖、威尼斯的小桥。
130、城市感知:城市的景观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不同的。从城市景观来说,给人感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路、界、节点、区和路标。
131、集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性聚落。(1)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2)集市:乡村地区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132、按形态对乡村聚落进行分类:(1)密集型农村聚落:多出现在人口密集的旱作农业地区。街道式村落、城市绿地的环形村落、棋盘式的村落。(2)分散型农村聚落:分布在地形条件不好或特殊的生产地区如水稻地区的村落、西欧孤立的农场。(3)半聚集型农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和法国式的村落。
133、活动型村落:没有固定地点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暂居地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居住地,多分布在草原半干旱区、牧区、少数山区。
134、特殊类型:(1)美国单户型: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区,常见一种分散的聚落景观,其社会基础是土地的私有制。(2)集体农场型:在前苏联、东欧和以色列,由于土地公有,政府组织下在地广人稀地区建立的居民点,我国东北、新疆、甘肃、云南等地。(3)经营性农场:非自然形成的村落,与集体农场相比,生活服务设施较差,经营性较强,居民的社会组织程度较低。
135、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发展、形成条件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136、旅游的构成要素:(1)旅游主体——旅游者;(2)旅游客体——旅游产品;(3)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137、旅游客源地:产生旅游者的地域。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是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欧洲和北美是世界传统的客源地,亚太地区是一个新兴的客源地。 
138、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包括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肯尼亚、阿尔卑斯山等地。
139、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1)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2)相对应:西欧对地中海、北美对加勒比海、东北亚对东南亚等。(3)分散与集中:如北京的客源分散。
140、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1)田中喜一分类法:心情、身体、精神和经济动机。(2)麦金托什分类法:身体健康、文化、交际、地位与声望。
141、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性别:男子多把动机付诸实施,女性多犹豫、迟滞、稳重;(2)年龄:年轻人产生动机易、实施快;中年人求实求稳;老年人喜爱清静而交通方便、怀古或访友需要。(3)身体健康:影响动机的产生及强度。(4)经济能力:(5)余暇时间;(6)心理因素:个人的爱好、兴趣、专业、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7)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及治安等。
142、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感知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上;(2)最大效益原则:A、最小的旅游时间比;B、最大的信息收集量:最有名的、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资源;(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
143、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收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的。其形成条件有两点:(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2)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4、旅游资源的特征:(1)在空间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2)在时间上具有变化性;(3)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4)认知性和非旅游功能性。
145、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1)体验性评价:对旅游资源的质量体验而作出的评价;(2)技术性评价:对旅游资源进行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性进行技术分析。(3)综合性评价:选取多项恰当的因子和开发条件,并综合考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对旅游资源较为评价的一种方法。
146、旅游地分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渡假区、主题公园。
147、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经济方面:A、旅游业的经济特征:无形的出口产品、零散的综合产品,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B、旅游与经济发展:取决于开发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地理区位;C、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D、劳动密集性的行业;E、旅游税收:增加外汇收入和各种税收;F、调整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G、消极影响:旅游过度超前发展,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可以引起通货膨胀、抬升土地价格。(2)环境方面:A、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独立关系、冲突关系、共生关系;B、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植物、动物、水质量、大气质量、地质;C、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a风景区:建筑污染、带状发展和蔓延、基础设施超负荷、与本地居民隔离、交通堵塞;b、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良好、造型美观、位置适中的宾馆是城市环境的一种财富,但造成城市用地紧张。(3)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A、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担心自己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会受到冲击;B、示范效应: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对落后地区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可以提高当地人生活水平,一些有争议的都市价值观和腐朽的东西传播开来。C、社会道德:色情、犯罪、赌博被认为是旅游业带来的灾难。D、宗教:宗教圣地为迎合旅游业而发展,失去其宗教意义,把旅游接待看作一种重要的收入来源。D、语言:语言的使用直接反映该国的文化力量,是衡量国际旅游业的社会影响的尺度,但威胁着旅游地语言的纯洁性。E、健康:有助于公共健康设施的改善,也可能引起健康标准的倒退,旅游者把疾病带到所到之处或受旅游地疾病的影响。(4)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A、促进文化的变更和交流;B、引起传统文化形式(工艺品)的复兴或倒退。
148、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49、环境感觉:地理环境作用于人们的分析器官所引起的认识过程,反映地理环境的个别属性。
150、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过程,反映地理环境的总体属性以及个别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话题/人文地理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考研复习讲义资料
    人文地理 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王恩涌版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考试重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03
  •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主题、词汇、要点
    人文地理学(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一章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涵及主要特征。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势?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9
  •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赵荣等编著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人文地理学考研部分院校信息
    人文地理旅游规划方向考研 这是我花了两天时间打出来的东西,希望对大家有点作用!我是 09考研,大二时我就知道我会考研了,而当时很多过来人对我说,战线拉得太长了,会容易放弃,所以那个时候,我只是看看各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发展状况等等,我几乎看过所有开设人文地理的学校的招生简章!所以,也许我比一些想要考研的人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
  •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 历年考研真题2002-2017年
    目录 2001年 1 2002年 2 2003年 3 2004年 4 2005年 5 2006年 6 2007年 7 2008年 8 2009年 9 2010年 10 2011年 11 2012年 12 2013年 13 2014 14 2015年 15 2016年 16 2017年 17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广州大学地理学院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白吕纳、赫特纳、施吕特尔、索尔(苏尔)、麦金德、森普尔、斯匹克曼、亨丁顿 (人名自己看书了解其学说,一般在选择题和填空题出) 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扩散:指在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2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50分第四纪 河漫滩 粘性矿物 演替系列 还有一个记不得了二计算降水变差系数cv,并确定该地是哪个区域三画图做出某区域城市化前和城市化后流量变化曲线,说明差异。四分析推理1北方秋雪和南方冬雪对生态系统破坏大为什么?2阅读《桃花源记》部分内容,从地质地貌气候植被方面进行分析,并确定该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人文地理学上传的附件6d4a8a10ba36ade6c28f62f78811bb57.rar(338.96KB)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