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选择题
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
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论断,他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二是形象性;三是情感性。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席勒第一次“审美教育”的概论。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答: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这种观点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审美需要具有哪两个显著特征?
答: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这种追求具有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三、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什么作用?
答: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回顾
答:审美发生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多说法。
1、游戏说,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2、生物本能说。代表人物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3、巫术说。出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的《金枝》。
4、劳动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卡*毕歇尔和普列汉诺夫。
五、悲剧的特点是什么?
答: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有:
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六、崇高的特征是什么?
答:首先,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其次,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再次,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最后,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康德。“数学崇高”与“力学崇高”都是康德所说的。
七、喜剧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答:1、马克思曾用“喜剧”来指一种社会历史阶段,他说“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
2、喜剧一般是以形式与内容悖离为主要特点的,只有当本质与外在现象、内容与形式的自相矛盾、倒错背理被揭开时,喜剧才真正形成。鲁迅说“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以与现象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4、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5、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康德名言)。
八、丑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答:1、作为审美形态,丑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存在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下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2、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情绪感受与现实的反感不同,客观存在包含着人对生存实践的体悟和观照。
3、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九、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直观性;2、非功利性;3、超越性。
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在哪里?
答: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物。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4、判别一个物体是否是艺术品,要看它有没有审美动机和审美价值。
十一、审美经验中理解的特点是什么?
答:1、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
2、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特点,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
十二、艺术品的层次结构有哪些?
答:1、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
2、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等。
3、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前面两个层次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4、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十三、历史上对艺术都有哪些定义?
答:1、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有两种,一是游戏说,主要倡导者是席勒;二是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2、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的有四种,一是模仿说――亚里士多德;二是表现说,与此相反的是康德的“天才”说;三是有意味的形式说,代表人物是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四是符号说,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的。
3、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二种:一是载道说(或教化说),由唐代韩愈提出;二是娱乐说,由清初李渔提出。
十四、意象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1、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
2、兴象。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
3、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4、抽象。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十五、艺术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答:1、艺术首要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3、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十六、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划分艺术类型的标准大致依据三种标准:第一,是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是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是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十七、艺术的鉴赏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1、观。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形式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2、品。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对艺术品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将接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深化,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实现。
3、悟。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十八、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美育与宗教的对比
答:1、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第二、简答题
一、什么是美学?
答:黑格尔认为,美学是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艺术,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艺术的美,有一种哲学的品格和高度,因而有很多美学家认为美学就等同于艺术哲学。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三、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科学性质和定位是什么?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这句话是我们对美学的科学性质和定位的基本概括,它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四、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答: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五、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答:讲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实际上是讲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地位问题。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之上,处于不断的生活实践之中。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但不是全部,而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答:在人生实践中,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层次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人生境界的多质多层次性也导致了审美境界的丰富多样和多层次性。
七、么是审美需要?
答: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八、什么是审美理想?
答: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九、什么是审美趣味?
答: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趣味有两个特征:一是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二是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十、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首先,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因此,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
十一、什么是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答:首先,审美活动与其他的价值活动一样,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中,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其次,审美活动同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十二、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是什么?
答:审美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他所看重的绝不是对象的物质功利和有限的实际用途,而是对象的精神意义,是对象令人精神愉悦的特性。
十三、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答: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审美活动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它揭开遮蔽在日常世界之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迫使人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把生活的真正意义深深地嵌入人的心灵。
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第三,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人暂时摆脱了种种现实的功利关系,进入理想的、超越的存在状态,人的本质力量不再受到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因而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达到全面、充分的自由与和谐。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名言)。
十四、怎样理解审美体验?
答: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和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十五、审美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
答:1、在优美这种审美形态中,自然感性形式往往具有对称、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活、心灵的共鸣,并且,激发人们产生对于人生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
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和优美不同,它体现的是人生存在实践的另一种样态。首先,如果优美体现的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么,崇高则体现的是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样态。其次,崇高是对人的理性存在的弘扬,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反思和体悟。它揭示的是生存的深层意义,是理性的人,在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后,对无限性的追索和超越。总之,崇高是一种冲突的和谐,对立的和谐。
十六、悲剧的内涵是什么?
答: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悲剧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悲悯、悲哀,而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
十七、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是什么?
答: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作出的,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能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十八、荒诞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
答:1、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的产物。荒诞的本义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它的形式是怪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谬不真。荒诞感是指主体对荒诞的感受与经历,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对人的存在与意义的直观和体验。荒诞感是复杂的,但其基本的感受必定是孤独、恶心、烦、畏、绝望等,因而其生理、心理的表现也是独特的。
2、荒诞的特点: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另外,荒诞的审美意象的象征性。荒诞表达的是生存意义的虚无化。最后,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十九、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答: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性质。随着艺术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哲学欣赏,它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十、什么是审美经验的直观性?
答:1、直观性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2、审美活动不同于科学、道德等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活动。所谓“感性直观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而不是通过抽象思维,直接而非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自己的感性外观(即感官可以把握,感觉的外显形式)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性。
3、当我们进行艺术欣赏或者审美活动时,常常并不仅仅只是获得了感官的愉悦,而是同时得到了深刻的思想启迪,感悟到了宇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表明审美经验同时也是一种本质直观活动。
二十一、什么是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
答: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一是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二是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
不过,把审美经验说成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却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审美经验就其自身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功利性的,但由于审美经验归根到底乃是人生实践的一种形式,在现实的生存活动中,它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的人生经验发生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必然会浸染上一定的功利色彩。
二十二、什么是超越性?
答:1、在日常用语中,“超越”指的是“自我提高”、“自我进步”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思想境界。在哲学研究当中,“超越”则有着更加复杂的含义。
2、超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从个别之物向普遍之物超越,二是指从经验之物向超验之物的超越。
3、在审美研究中,当我们谈论审美经验的超越性时,既包含了该词的日常语义,又涵盖了该词的哲学用法。
4、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审美经验还能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第三,审美经验还能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二十三、审美感知的特点是什么?
答:1、审美感知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构成要素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的。
2、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它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作出自己的选择。
3、审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4、审美感知的整体性特点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人的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元素的相加,而是以整体的方式不定期把握对象的;另一方面则是指知觉活动总是倾向于通过修正和改造感觉材料来把握对象的完整形式。
二十四、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1、想象是一咱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不定期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2、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比如“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等等,就是这个现象。
3、类似联想是指用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一种联想。“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就是这个现象。
4、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十五、审美感知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答:在整个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直接与现实相联系的感知无疑处于起点位置,因而对于其他心理要素来说,感知都构成了它们的基础。首先,想象活动是对于思维表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因而显然需要感知活动先来提供一定的表象材料。第二,审美感知与审美情感、审美理解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情感实际上成了人们进行审美感知的选择尺度。理解的因素必然也会介入到审美感知中来,否则情感和想象就可能把感知引向任意的方向。
二十六、想象与情感在审美经验中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
第一,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第二,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第三,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二十七、什么是审美经验动态过程中的呈现阶段?
答: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审美感知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二十八、什么是审美经验动态过程中的评价阶段?
答:审美活动从呈现阶段到构成阶段,和最后的评价阶段,主体理解力起着关键作用。主体要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
二十九、什么是意象?
答: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
三十、什么是意象的物化和物态化?
答:1,意象的物化是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用画笔、颜料等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固定在画布上。
2,意象的物态化是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和形态呈现出来,如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语言、节奏、旋律等形式符号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
三十一、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哪些?
答:主要是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三十二、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在哪里?
答:意境一词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境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境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我之境,一种是无我之境。
1,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境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从意象走向意境,是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形而下的外观走向形而上的感悟;意境不能离开意象而独立存在,但又必须超越意象方能达到;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具有普遍性。
3,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