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活地狱》(四十三回)通过这些浸透着血和泪的描写,暴露了封建衙门内的种种罪恶。
艺术特色:广泛使用讽刺和夸张手法。经常把生活中落后、丑恶的现象集中起来,通过一件事情,大加渲染。由于作者不能深入发掘事物的本质,从而不能把握人物行动的内在规律,加之写作的匆促,对事物缺少冷静、细致的观察,影响到对丑恶现象的深刻、彻底的揭露。
吴趼人(名沃尧,原字茧人) 当时创作最多的一个作家,《九命奇冤》、《恨海》、《痛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
小说通过九死一生(是作者的影子)在二十年中耳闻目见的无数怪现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
- 反映了广泛的社会内容,重点还是暴露官场的黑暗。
- 着力鞭打了洋场才子和斗方名士。
- 揭发和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社会风尚的败坏。
- 书中出现了蔡侣笙、九死一生、吴继之等几个正面人物。在这些形象身上,寄托了作者改良主义的理想。他们对现实不满,但又不敢触及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官场中的根本问题。他们正直、贤良,有一定的才能;但又恪守封建道德。通过这些描写,正反映了作者改良主义理想的破产。
艺术上,结构比较完整。但由于题材庞杂,缺少剪裁,因此还不够谨严。吴趼人大量运用讽刺手法,但只是浮光掠影地摹写一连串丑恶现象。
第三节 老残游记及其他
刘鹗(字铁云)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作。
思想内容:反映晚清某些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见解和一些反动的政治主张,写出了现实的黑暗,揭示了统治阶级的罪恶。但由于作者站在封建统治阶级洋务派的立场上来观察问题,作品就表现了明显的反动倾向。塑造的正面形象本身缺乏动人力量,显得苍白无力。
艺术成就:描写细腻,文笔生动。在人物描写上,两个“清官”的形象比较生动。此外,作品中还出现了长段的心理描写,这在我国已往的小说中是少有的。但小说的情节缺少提炼,结构松散,人物之间和情节之间还缺乏内在联系。
还有大批改良主义性质的小说,较好的有《官场维新记》、《苦社会》等。
第四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
- 章炳麟、秋瑾等革命作家
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文学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进步的文学潮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章炳麟(字太炎) 一个有广博学问、猛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文学成就:1、主要是散文。《客帝》、《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序》,昌言民族民主革命,对打击改良派、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政论文,一般感情强烈,思想敏锐,内容充实,组织严密,虽词不迫切,而含意独厚,以广博学问结合革命思想作政论的。不满意汉文和唐宋文,而以魏晋文相号召。2、作诗不多,“独为五言”。早期所作少数小诗,发抒怀抱,歌颂革命,如《狼中赠邹容》。
秋瑾(字睿卿,一字竞雄,又称鉴湖女侠)
思想: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要求妇女的独立解放。创办《中国女报》,在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提倡男女平权,呼喊妇女自求解放,大胆地与庸俗昏昧的封建势力宣战。
文学成就:充满英勇战斗、自我牺牲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革命与文学统一起来。
1、最多的是诗。A.部分较早的诗,以歌吟离情别绪,春柳秋菊为多,在一种孤独感中流露了坚贞不拔,追求理想的精神。(《杞人忧》);B.后来诗风一变而为慷慨高歌,基于爱国思想的豪情壮志,乃如冲出闸门的洪流,直奔千里,不可约束。如:《宝刀歌》、《宝剑歌》、《剑歌》、《宝剑诗》、《红毛刀歌》、《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革命宣言,准备为革命献身的精神。C.为了宣传革命,她力求诗的通俗化、自由化,以利于传播歌唱。(《同胞苦》、《支那逐魔歌》、《勉女权歌》)。
2、她的词也有前后期的变化:前期词多写节序花鸟,内容较单薄。后期词表现了一个革命家爽朗豪迈的风格,但作品较少。
3、文体上的革新创作,用白话文宣传革命和妇女解放。(《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敬告姊妹们》)反对封建压迫,呼喊妇女独立解放,代表了晚清进步散文的发展方向。
4、还写了一部通俗文艺作品弹词《精卫石》鲜明刻画出她追求革命和妇女解放的英雄形象。
邹容(字蔚丹)《革命军》——“天清地白,霹雳一声”
思想内容:热情地歌颂革命,揭露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和割地卖国行径,也指出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歧视和压迫,抨击了造成人民奴隶根性的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教育理想和建立共和国的具体政治纲领。
艺术:思想尖锐,感情奔放,语言明晰流畅,使散文通俗化前进了一大步。
陈天华(字星台,号恩黄) 《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
《猛回头》是利用民间说唱形式写成的唱本,《警世钟》则是带有说唱气息的白话散文,文词都浅露流畅,适合通俗宣传,特别强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阴谋,并指出清王朝的卖国投降,实际是早已替帝国主义统治了中国。《狮子吼》是一部未完成的章回小说。
第二节 柳亚子和其他南社诗人
南社随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出现了文学团体“南社”。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它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种压迫和专制统治。命名为“南社”,意谓“操南音不忘本”,亦即表示反清革命。1910年开始出版《南社》,分文录、诗录和词录三部分,在1923年,共出版22集。1917年,又出版《南社小说集》一册。“南社”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文学为革命服务的目的性更明确了,文学的战斗性和群众性也大大地加强了。
陈去病(字巢南) “尤嗜文章,于诗歌叙记迄碑铭论著咸有述作”。诗作的最多。他的诗大抵歌颂宋明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和游侠剑客,借以抒发革命怀抱,感慨生平。写革命壮游,如《将游东瀛赋以自策》、《图南一首赋别》、《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等,尤足表现其高歌慷慨、雄心勃勃的革命气派。他的诗一般“去华反朴,屏绝雕谗”,拘守旧风格较严,苍健有力,而鲜明生动不足。
高旭(字天梅) 吸取了“诗界革命”的进步因素,作了不少通俗诗歌,鼓动革命,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国史纪念歌十六首》等。他的长篇歌行,更浩浩荡荡,充满奔放的革命热情,如《海上大风潮起作歌》、《登富士山放歌》、《路亡国亡歌》。高旭的诗,一般摆脱约束,开阔奔放,直抒革命怀抱。但缺乏洗伐凝炼,芜词累句所在难免。柳亚子(名弃疾)
1、对当时的各色腐朽诗派,是有冲击的力量和勇气的,如《论诗六绝句》。又有《……论诗三截句》,推尊夏完淳、顾炎武和龚自珍,特别颂扬了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舣到白头。)
2、 追怀民族英雄,悼念革命烈士,揭露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抒发革命的怀抱和理想,表现了旺盛的革命热情和意志,清新朴实,流转自如,这是龚自珍的影响。辛亥革命失败后,他批判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妥协,革命意志依然是昂扬的,作《孤愤》。
苏曼殊(原名玄瑛,字子谷)
1、翻译过拜伦诗和法国雨果小说《悲惨世界》。
2、诗风格别致,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七绝二首、《过蒲田》、《淀江道中口占》。歌吟生活的和谐喜悦,诗中有画,饶有意趣。但更多的却是流露着个人感伤的微吟轻叹。辛亥革命后,益发颓唐自伤,孤吟欲绝。
3、小说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仅二章,未完)、《绛纱记》、《碎簪记》等六篇,都以爱情为题材。带有比较浓厚的悲观厌世色彩,而文词清丽自然,情节曲折生动。对辛亥革命后盛行于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有一定的影响。
南社的著名作家还有马君武、周实、宁调元等。
第三节 孽海花及其他
曾朴(字孟朴) 《孽海花》
思想内容:1、书中人物,无不有所影射。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要线索,通过当时京城内外官僚名士、封建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气,展现了清末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情况,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窳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2、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的风尚,揭露了官僚名士们的生活。3、指出科举制度是专制君主用来使“一般国民,有头无魂,有血无气”,以便“维持他们专制政体的工具”。4、比起其他谴责小说来思想水平要高,表现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种种罪恶的时候,有时能把批判的矛头一直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揭示出“朝中歌舞升平,而海外失地失藩”的现实,批判了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封建统治者所表现的种种丑态,特别对卖国贼李鸿章作了猛烈的抨击,描画了他对外屈膝、对内镇压的洋奴嘴脸。5、不仅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敌英雄,还表现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肯定并宣扬了“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歌颂了孙中山、陈千秋等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拯救祖国的希望。
艺术成就:
1、结构特色:以作者的话说:“《孽海花》和《儒林外史》虽然同是联缀多数短篇成长篇的方式,然组织法彼此不同。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琏。我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交西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譬如植物学里说的花序。《儒林外史》等,是上升花序或下降花序。从头开去,谢一朵,再开一朵,开到末一朵为止。我是散形花序,从中心干部一层一层的推展出各种形色来,互相连结,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2、擅长于刻划作态的名士。(李纯客)
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小说起于1908年左右,辛亥革命后开始兴盛。它反映了当时封建阶级和买办势力对文学创作的要求,是和半殖民地的上海社会风尚相适应的。它本身并非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由于这些作者的文学主张、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大抵相同,因而形成的一种文学流派。其中较著名的有包天笑、周瘦鹃、陈蝶仙、徐枕亚等。大都是既编辑又创作,有的更兼翻译。文学主张是趣味第一,主要描写婚姻问题,但他们所写的婚姻问题决非为了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不合理;而是玩弄爱情,虽然在少数作品中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就它们总的倾向看是很腐朽的。“鸳鸯蝴蝶派”中的有些作家在翻译外国作品上,倒是做出了一定成绩。
黑幕小说1917年左右大批出现,宗旨是揭露所谓社会各方面的黑暗,实际是不加批判地记录各种犯罪作恶的材料。它们“丑诋私敌,等于谤书;又或有谩骂之志,而无抒写之才”(《中国小说史略》),因此可说是谴责小说的堕落。
第五章 近代戏曲
第一节 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
清初北京已是昆曲、高腔、梆子腔争胜的场所。乾隆末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进北京。二簧是弋阳腔同安徽的某种曲调结合起来的四平调又和湖北黄州一带民歌结合的产物;西皮起于湖北,是脱胎于西北梆子腔的新调。经过安徽、湖北两省艺人长期的努力,把西皮和二簧戏结合在一起,使二簧戏出现了一个新面目。到北京以后,它更在原有基础上,吸取其他剧种的优点,形成了京剧。到了近代,再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努力,京剧更加发展,并逐渐流行到全国各地,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向兄弟剧种和说唱文学吸收了大量的剧目,许多传奇、杂剧的名著也被改编上演,同时还接受了清代内廷“雅部”串演长篇历史传说故事的影响,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取材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水浒传》、《说岳》、《英烈传》等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故事最多。反映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戏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优秀的剧本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歌颂了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并且塑造了人民爱戴的英雄形象,讽刺和抨击了那些为人民所憎恶的各种反面人物。著名的有:《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取材于水浒后传)、《群英会》(演三国赤壁之战)、《四进士》、《玉堂春》、《三击掌》、《宇宙锋》、《连升店》。
- 传奇、杂剧和乱弹剧本
《黄萧养回头》(新广东武生)、《轩亭冤》(萧山湘灵子)、《开国奇冤》(华伟生)、《海侨春》(南荃居士)、《警黄钟》(洪楝园)、《爱国魂》(川南筱波山人)、《新罗马》(梁启超)等。
第三节 戏剧的革新及话剧的萌芽
汪笑侬(本名德克俊,又名舜,号仰天)《哭祖庙》、《将相和》、《党人碑》、《博浪椎》、《受禅台》、《骂王朗》、《长乐老》、《缕金箱》、《獬豸梦》、《瓜种兰因》、《立宪镜》、《博览会》。
川剧改良公会和陕西易俗社是两个具有明确宗旨,并聚集了相当数量作家的戏曲改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当时政治的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
黄吉安 近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1、歌颂民族英雄的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如《金牌诏》里的岳飞,《柴市节》里的文天祥,《林则徐》里的林则徐等。2、写得最深刻的仍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闹齐廷》、《杜十娘》、《舂陵台》。
话剧的萌芽:传统戏曲中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话剧因素,但是我国的话剧(注:话剧,初名新剧,后又称文明新戏,简称文明戏,话剧是后来固定下来的名称。)却是在外国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中日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青年曾经介绍过欧洲的话剧。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柳社”的成立和宣统二年(1910)“进化团”的出现,都在革命宣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新的戏剧形式也受到群众欢迎。辛亥革命前后,话剧团体很多,成为辛亥革命文化队伍的一部分。革命失败后,由于政治的低潮、缺乏正确的领导等原因,话剧渐渐衰落,“五四”运动之后才又渐渐发展起来。话剧初期的剧本多为翻译改编的外国作品,最有影响的是曾孝谷根据林琴南翻译的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改编的七幕剧,充满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感情。当时也有不少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但多为幕表戏(注:幕表戏,就是没有剧本只靠一张幕表(提纲)演戏。),或只有简单粗糙的台词,所以没有什么作品流传。
第六章 近代民间文学
第一节 近代民歌
反帝反封建主题
第二节 传说故事
(1)太平天国故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写太平军在英勇机智的战斗中打击敌人和消灭敌人的;一类是写太平军与人民的亲密关系和人民对太平军由衷的爱戴的;一类是写太平天国失败后,人民对太平军的深切怀念,以及人民的不屈服和复仇情绪的。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人民以喜悦的心情,描述太平军胜利的进军,狠狠地嘲笑了清朝官兵的昏愦无能。
2、洗刷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太平军的污蔑,赞扬了太平军的良好纪律和他们为人民办事,坚决打击地主恶霸的立场。
3、艺术上,风格平实朴素,多数作品如叙家常,很少有幻想的情节和过分夸张的描写,极其平凡的故事中却包含了劳动人民对太平军无限深厚的感情。
(2)义和团故事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多数写火热的战斗场面,并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表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还有一小部分是童话,没有正面描写义和团的斗争,但曲折揭露了外国传教士、洋毛子军官对中国人民财富的掠夺和他们贪得无厌的本性,故事结尾又都狠狠地惩罚了这些外来侵略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 艺术上突兀绚烂,表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义和团故事中英雄人物形象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写照,有它的现实基础;但又常常通过夸张和幻想赋予英雄人物形象以超人的力量和才能。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剧终~~
加油亲爱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