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动物学笔记 杨琰云(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4.消化系统 环毛蚓的消化道自口至肛门为一条直管,由口,咽,食道,砂囊,胃,肠,肛门组成. ▲前肠: 口腔(1-3 节) :无齿,可翻出口外取食. 咽(4-5 节) :肌肉强大,咽肌收缩使咽腔扩大,用以吸进食物.咽头外围有咽头腺,能分泌粘液和蛋白 酶,湿润食物和对蛋白质初步分解. 食道(6-8 节) :食道壁上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中和食物中的腐殖质酸,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砂囊(8-9 节) :囊腔中含有砂粒,能把泥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
    ▲中肠:胃(10-14 节) :血管多而富有腺体.胃前部有一圈胃腺,功能同咽头腺,能分泌 消化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 节起) :从笫 15 节起扩大为肠,属中肠部分的是小肠,肠壁多皱褶,背面有一凹糟,即盲道. 在笫 26 节处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是重要的消化腺,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大部分营 养物质可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 :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肛门排出体外. ▲黄色细胞: 中肠外为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存脂肪和糖原,具有贮存排泄的作用.
    5.循环系统 蚯蚓有高度发达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蚯蚓的血液呈红色,含有血红蛋白,但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6.呼吸 蚯蚓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蚯蚓不时地从背孔排出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皮肤下面富有毛细血管,通过气体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7.排泄系统 蚯蚓以小肾管为排泄器官,小肾管为后肾管型. 蚯蚓的小肾管有 3 种: ▲咽头小肾管:位于笫 2-3 节,肾孔开口于咽上. ▲隔膜小肾管:自环带笫 2 节后,每节一对,肾孔开口于肠内. ▲体壁小肾管:每体节数百条,肾孔开口于体壁 黄色细胞能收集排泄物,有贮存排泄作用,死亡脱落后在体腔液中,由小肾管收集后经肾孔排出体外.
    8.生殖系统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器官: 纳精囊:3 对,为梨形囊状物,为接纳和贮存精子的场所. 卵巢:一对位于笫 12,13 体节内,后面各接一卵漏斗,连接输卵管,在隔膜处合后,以雌孔开口于笫 14 体节中央.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2 对,很小,位于笫 10,11 体节内的精巢囊内. 贮精囊:2 对,与精巢囊相通,充满营养液,精细胞形成后先进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精子后再回到贮精 囊. 精漏斗:2 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输精管. 输精管:2 条,于笫 13 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至笫 18 体节,以雄孔开口于体壁. 前列腺:一对,位于雄孔内侧,分泌粘液,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 生殖:
    ▲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 ▲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 ▲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出,与卵受精. ▲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 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三.分类 1.多毛纲: 全为海产,大多可为鱼类饵料. 特征:以疣足为运动器官;无生殖带;雌雄异体. 2.寡毛纲: 大多陆生,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其中 4/5 为各类蚯蚓. 特征:以刚毛为运动器官;有生殖带;雌雄同体. 3.蛭纲 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或陆地. 特征:身体前,后有吸盘,身体扁平;体腔退化,雌雄同体,有生殖带. 三个纲的特征比较
    运动器官 生殖带 吸盘 多毛纲 疣足 无 无 寡毛纲 刚毛 有 无 蛭纲 无 有 有
    笫七章
    软体动物门
    1.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1.1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头部:着生有口,触角,眼和其它器官.各类软体动物因生活习性不同,其头部的发达程度也不同. 足:着生在身体腹面,头的后方,有丰富的肌肉组织,是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 内脏团:一般在足的背部,是心脏,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所在部位. 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1.2
    ●贝壳 大多数软体动物身体的柔软部分外面都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数目 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结构是相似的,都有三层结构: 1)角质层: 为最外层,薄而透明,具黑色光泽. 主要成分:壳质素 由外套膜边缘内侧分泌而成.随着动物生长,面积逐渐扩大.
    功能:保护贝壳的中,内层不被碳酸溶解. 2)棱柱层: 也称为壳层,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的大部分. 主要成分:棱柱形碳酸钙晶体 由外套膜边缘背面的细胞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加. 3)珍珠层: 也称壳底,为最里层,有珍珠光泽. 主要成分:呈水平排列的碳酸钙薄片. 由整个外套膜外表面分泌而成.随着生长厚度不断增加. 珍珠即在珍珠层内形成.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反应. ●外套膜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是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 肌肉纤维组成. 外套膜向下包裹了整个内脏团和足部,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器官: 1)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2)外套膜围成的外套腔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 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 有消化,排泄,生殖器官的开口. 3)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1.3 真体腔极度退化 由于结缔组织的侵入,真体腔极度退化,缩小为围心腔,生殖管腔和排泄管腔. 除真体腔外,初生体腔同时存在,初生体腔内充满血液,因此称为血窦. 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外部形态
    1.4 2
    2.1
    躯体侧扁,具左右两爿贝壳,前端稍钝,后端稍尖,背面有韧带相互铰合,腹缘分离. 韧带富有弹性,有能使贝壳左右张开的功能.贝壳的闭合主要靠前,后闭壳肌的控制. 贝壳的前背方,各有一略为隆起的壳顶,在壳的外表面有以壳顶为圆心的同心圆线,即为生长线. 贝壳后端有一个不闭合的裂缝,内有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背面的为出水孔,腹面的为入水孔. 外套膜
    2.2
    河蚌的外套膜紧贴在贝壳的内面,是在左右两侧裹着软体的两片薄膜. 在生活状态下,外套膜的缘膜相互紧贴,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外套腔.外套膜的后缘加厚突出, 左右相合形成出水孔和入水孔. 在外套腔内,水流从入水孔进入,从后方流向前方,将食物带入口中.水流经过外套腔内的鳃时,营呼 吸作用,呼吸水流从鳃出来后经出水孔排出.同时将排泄物带出体外. 消化系统
    2.3
    由口,唇瓣,食道,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组成. 口:位于身体前端,前闭壳肌的下方. 唇瓣:二对,呈角形,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
    外触唇:与外套膜相连,在背方形成上唇. 内触唇:与内脏团相连,形成下唇. 食道:短而宽,下接膨大的胃 胃:河蚌的胃有两种特殊结构:胃盾,晶杆 胃盾:胃上皮具有一种会脱落的厚皮,用以保护胃的分泌细胞 晶杆:胃的后方有一晶杆囊,能分泌物质形成胶质晶杆. 晶杆由粘蛋白组成,吸附有丰富的酶.晶杆囊壁的纤毛摆动能使晶杆旋转,起搅拌和混合食物的作用. 在胃酸的作用下晶杆能释放出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也有人认为晶杆的作用是贮存食物. 肝脏:在胃的周围有一对大型肝脏,为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酶,也能吞噬食物微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肠:胃后为细长的肠道,盘曲在内脏团中,后端折向背方,形成直肠.直肠进入围心腔,穿过心脏,以 肛门开口于出水管旁. 特点:肠壁无肌肉,不能蠕动 肠道无消化腺,只能吸收已消化的营养物质. 河蚌不能主动捕食,依靠水流带入微小的有机颗粒,小形动物和藻类为食物. 呼吸系统
    2.4
    河蚌以瓣鳃为呼吸器官.鳃是外套膜内侧皮肤的折叠形成的. 河蚌的鳃由内,外两对鳃瓣组成,分列在内脏团的两侧. 每一鳃瓣由 2 片鳃小瓣组成.鳃小瓣之间以瓣间隔相连. 鳃小瓣由许多纵向排列的鳃丝和横向排列的丝间隔连接而成.丝间隔和鳃丝之间的小孔为鳃水孔 . 2 爿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水流从入水孔进入外套腔后,经鳃水孔进入鳃水管,向上流入鳃上腔,从出水孔排出体外.因在的隔上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水流经过时进行气体交换. 循环系统
    2.5
    河蚌为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窦组成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具一心室,二心房. 排泄系统
    2.6
    河蚌的排泄系统由二部分组成: 1) 肾脏:位于围心腔的两侧,分腺体部和管状部 腺体部(肾体) :为海绵状厚壁组织,黑褐色,以有纤毛的肾口与围心腔相通.肾通过肾口接受围心腔里 的排泄物,也能接受从流经肾体的血液中渗出的排泄废物,进面的膀胱部. 管状部(膀胱) :为薄壁的管状物,位于肾脏背面.管腔内有纤毛.膀胱以肾孔开口于鳃上腔. 2) 围心腺(凯佰尔氏腺) :位于围心腔前端,为赤褐色分支状腺体.围心腺内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排泄物从血管中渗出,聚集在围心腔内,再经肾脏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
    2.7
    河蚌为分散中心式神经系统 由三对神经节:腹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组成.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相连. 生殖系统
    2.8
    河蚌为雌雄异体,但在外形 上无区别.
    雌雄生殖腺都位于内脏团中,呈葡萄串状,形态相似. 生殖腺成就时,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乳白色繁殖时,成熟卵不排出体外,从雌蚌的鳃上腔进入外鳃腔 内.精子从雄蚌出水孔排出,随水流经雌蚌的入水孔进入雌体的外套腔,再到达外鳃瓣的鳃水管内,与 卵结合受精.受精卵即在外鳃腔内继续发育成钩介幼虫.钩介幼虫从母体逸出,迂到鱼类便用足丝钩附 在鱼的鳃或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寄生生活后完成幼体发育,变成幼蚌,脱离寄主,落入水中继续发育. 3 分类
    (现存软体动物约有 13 万余种) 根椐体制的对称与否,贝壳,鳃及运动器官的特征,分为 7 个纲: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足纲, 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现将后面 5 个常见的纲介绍如下: 多板纲:各种石鳖
    3.1
    ●具 8 块贝壳,呈覆瓦状排列 ●足宽大,吸附力强. ● 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外套沟,在沟的两侧各有一列鳃. 腹足纲:田螺等
    3.2
    ●具一螺旋形的贝壳 ●头部明显,具眼和触角 ●内脏团旋转,不对称 ●足发达,块状 ●鳃一个,栉状 掘足纲:角贝等
    3.3
    ●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贝壳两端开口 ●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 ●足柱形,能挖掘泥沙 瓣鳃纲:各种贝类,蚌类等
    3.4
    ●具两片贝壳 ●头部退化 ●足斧状 ●具瓣鳃 3.5 头足纲:乌贼,鹦鹉螺等 ●有或无贝壳 ●头部发达,具一对发达的眼睛 ●鳃羽状 ●足特化为腕足和口漏斗,腕足排列在口的周围 分为二个亚纲: 有壳亚纲(四鳃亚纲) 无壳亚纲(二鳃亚纲) 有壳亚纲:鹦鹉螺 ●有外壳,螺壳内分隔成许多小室
    ●腕足数十个,不具吸盘 ●鳃 2 对 (鹦鹉螺有活化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无壳亚纲: ●不具外壳,有的种类有内壳 ●腕足 8-10 个,具吸盘 ●鳃 1 对 主要纲的分类鉴别特征比较 体制 贝壳 头部 足 鳃 代表动物 多板纲 两侧对称 8 片 不明显 柱状 6-数十对 各种石鳖 腹足纲 不对称 1 个 明显 块状 1 对 田螺,鲍 掘足纲 两侧对称 1 个 不明显 柱状 无 鱼,宝贝 瓣鳃纲 两侧对称 2 片 退化 斧状 2 对 角贝 头足纲 两侧对称 发达 腕状 珠蚌,扇贝,蛏,牡蛎 有壳亚纲无壳亚纲 1 个 无吸盘 2 对 鹦鹉螺 无或有内壳 有吸盘 1 对 乌贼,章鱼,长蛸
    笫八章 1 1.1
    节肢动物门
    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部
    例如:昆虫纲(蝗虫) :头,胸,腹三部分 甲壳纲(虾) :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蛛形纲(蜘蛛) :头胸部,腹部 多足纲(蜈蚣) :头部,躯干部 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 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 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附肢分节
    1.2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节肢 按节分布,数量多 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划一 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 无肌肉附着 有大量肌肉附着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1.3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1.4
    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几丁质是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C32H54N4O21) 几丁质以网格状结构包埋在蛋白质的基质中. 几丁质的物理性质是柔软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几丁质与蛋白质一起组成节肢动物体壁的主要成分. 体壁的坚硬程度不是由于几丁质的存在, 而是由于蛋 白质在酶作用下的鞣化和硬化. 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具有蜕皮现象. 呼吸系统多样性
    1.5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 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 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 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呼吸系统虽然形式多样性,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 ┌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 └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 呼吸机制有两类: ┌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
    1.6 1.6.1
    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 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 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腔. 开管式循环系统
    1.6.2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 心脏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 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 ┌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 ,循环系统复杂如虾.
    │呼吸系统复杂(分 散在全身各部分) ,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 └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 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
    1.7 1.7.1
    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甲壳纲的触角腺,绿腺,蜘形纲的基节腺等.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肾口二次性封闭,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 ——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马氏管型
    1.7.2
    昆虫,蜘蛛等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 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尿酸等 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2 节肢动物分类
    根椐身体的分部,附肢和呼吸器官的类型,现存节肢动物可分为 2 亚门,6 纲: 原节肢动物亚门
    2.1
    特征:身体不分节,仅有体表环纹.附肢不分节 有爪纲(原气管纲) :栉蚕:附肢末端具爪,以气管呼吸. 真节肢动物亚门
    2.2
    特征: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分为 5 纲:1)肢口纲 2)蛛形纲 3)甲壳纲 4)多足纲 5)昆虫纲
    1)肢口纲:鲎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尾部末节延长为尾剑. 无触角,具头胸甲 头胸部有一对螯肢和脚须 4 对步足,足围口而生. 以书鳃为呼吸器官
    2)蜘形纲:蜘蛛,蝎,蜱螨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无触角 头胸部笫 1,2 对附肢为螯 肢和脚须 具 4 对足 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3)甲壳纲:虾,蟹,水蚤等 特征: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 触角 2 对,足至少 5 对
    大多具头胸甲 以鳃呼吸
    4)多足纲:蜈蚣,马陆 特征: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 触角 1 对 躯干部每一体节 1-2 对足 用气管呼吸
    5)昆虫纲:蝴蝶,甲虫,蚊蝇等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具 1 对触角 胸部有 3 对足,大多有 2 对翅 腹部附肢退化 3 3.1 昆虫纲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腹三部分,有 3 对足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1.1
    头部有 1 对触角,3 对口器附肢,一对复眼和若干单眼 ▲触角: 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具触觉,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 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 触角的形态多样,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大多数昆虫有 1 对复眼,2-3 个单眼 ●单眼:结构简单,在一角膜下面有许多视网膜细胞,周围有色素细胞包围. 功能:只能感光,不能成象 ●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不同的昆虫组成复眼的小眼的数目也不同. 功能:能识别物体的形象,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 ——小眼的结构:每个小眼由角膜,晶锥,视觉细胞,视杆和色素细胞组成. 复眼可分为集光和感光二部分: ●集光部:通过和集合光线 ┌角膜:为特化的表皮,无色透明,呈平凹或平凹形为集光器的笫一透镜. └晶锥:透明的锥状体,由四个晶锥细胞组成,为集光器的笫二透镜. ●感光部: ┌视杆:由视觉细胞分泌形成,7 个视杆集合成视觉柱.视觉细胞与神经相连,能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 └色素细胞:围在角膜和视杆周围,起隔离光线作用,防止小眼间的光线干扰. ▲ 口器:由头部的 3 对附肢上颚,下颚,下唇和上唇,舌(属于头壳)组成.
    ●咀嚼式口器:最原始的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 上唇:1 片 下颚:1 对 上颚:1 对 下唇:1 片 舌
    ●剌吸式口器:口器的各部分呈针状, 针管适合吸取液体食物. ●虹吸式口器:大部分结构退化,下颚的一部分延长道成管状食物道.不用时盘曲如发条,取食时伸直. 为鳞翅目所特有.适合吸取花蜜.为鳞翅目所特有的口器. ●嚼吸式口器:保留一对上颚,其他部分延长成针状,既能吮吸花蜜,又能咀嚼花粉,为蜜蜂所特有的口 器. ●舐吸式口器:上,下颚退化,下唇延长成喙,端部为唇瓣,上唇和舌组成食物道,为蝇类特有的口器. ●口器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胸部是运动中心
    3.1.2
    昆虫胸部由三节组成: 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着生一对足. 中胸和后胸往往有一对翅. ▲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五部分组成. 跗节又可分为若干节. ——足是重要的运动器官.由于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不同,足的形状和功能有很大变化. ▲翅: 一般 2 对,由中,后胸背部体壁向外扩展而成. 翅是昆虫的飞翔工具,有翅昆虫常有惊人的飞行速度和能力. 翅的有无,质地,形状和数目等都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如膜翅目:翅膜质,薄而透明,如各种蜂. 鞘翅目:前翅骨质坚硬,如天牛,甲虫等. 鳞翅目:翅面上有鳞片,如蝶,蛾. 半翅目:前翅基部骨质,端部膜质,如各种蝽蟓. 双翅目: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棍. 腹部是营养和繁殖中心
    3.1.3
    腹部集中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是昆虫的营养和繁殖中心. 腹部一般由 10-11 节组成. 成虫腹部无运动器官,附肢大部分退化,部分特化为外生殖器,如雄性的抱握器,雌性的产卵器. 部分昆虫腹部末端附肢形成尾须,是一种触觉器官. 昆虫的体壁
    3.2
    昆虫体壁由三部分组成: 1)表皮:为上皮细胞向外分泌物构成的非细胞结构,分三层: 上表皮:位于表皮的最外层,很薄,透明,含有蜡质,不含几丁质,可防止水分蒸发和其它水溶性物质的 侵入. 外表皮:位于上表皮内面,主要由几丁质和鞣化蛋白组成,质地坚硬. 内表皮:为表皮的最里层,化学组成与外表皮相同,但内表皮的蛋白质尚未鞣化,所以质地柔软,有弹性. 2)上皮层: 为体壁的细胞层,由多角形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面.
    3)基膜: 为上皮细胞层的内衬,是上皮细胞向内分泌物质形成的无定形颗粒层,肌肉着生在基膜上. 昆虫的内脏系统(蝗虫)
    3.3
    1)消化系统:由前,中,后肠三部分组成. 前,后肠来源于外胚层,结构与体壁相同. 中肠来源于内胚层,肠壁由柱形上皮细胞组成.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主要作用是暂时贮存食物. 中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中肠前端有 2-6 个胃盲囊,是中肠前的向外突起,以增加消化吸 收面积. 围食膜:位于中肠肠腔内,可将食物颗粒与肠细胞隔开. 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是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
    2)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 气门:是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常有一些附属器官如气门瓣,过滤器等结构可调节气门的开闭,对体内水 分蒸发和气体流通起调节作用. 气门共 10 对:中胸气门,后胸气门,8 对腹部气门 气管:是体壁向内的凹陷,并逐级向体内分支,形成气管网.部分气管扩大成气囊用以贮存空气,减轻体 重,增大呼吸量.气管内膜作螺旋加厚,形成螺旋丝能气管扩张和增加弹性. 微气管:气管逐级向体内分支,当气管分支到直径为 2-5 微米时,进入一星形的端细胞,伸出直径 1 微 米以下的微气管. 微气管末端封闭,伸入到呼吸组织,直接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3)循环系统 为开管式循环系统 昆虫的血淋巴不携带氧气,只运输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 昆虫的循环系统为一简单的直管 触角,翅和足的常有辅助性的器官辅搏器
    4)排泄器官 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排泄物为尿酸. 马氏管是从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伸出的细长的盲管,浸浴在血淋巴中,血淋巴中的含氮废物以可溶性盐 的形式进入马氏管腔,再以尿酸结晶析出,进入后肠,随粪便排出. 不同的昆虫马氏数目不同.
    5)生殖系统 昆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 对)—→侧输卵管(2 条)—→中输卵管—→阴道—→产卵孔 阴道背面常有授精囊为雌性附腺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阴茎—→雄性生殖孔 在射精管前端或输精管基部常有雄性附腺,能分泌粘液,稀释精子. 昆虫的生物学
    3.4
    1)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 ▲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卵胎生: 受精卵不产出体外, 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 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 受精卵与母体不发生营养关系. ● 单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蚜虫. ▲多胚生殖: 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多幼虫,如小茧蜂 ▲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
    2)变态 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变 态. 变态有二种类型: ●完全变态: 卵 卵期 孵化 一龄幼虫 一龄历期 蜕皮 二龄幼虫~五龄幼虫 二龄历期 化蛹 蛹 羽化 成虫 蛹期
    历期:完成某一于所需的时间 ●不完全变态: 卵 孵化 幼体 几次蜕皮 成虫 在从卵到成发育过程中不出现蛹的阶段 ——不完全变态有二种类型: ▲渐变态:如蝗虫 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同,个体大小不同,性器官尚未成熟,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幼体称若虫 ▲半变态:如蜻蜓,蜉蝣 幼体生活习性与成体不同 幼体水生,以鳃呼吸,称作稚虫,成体陆生.

相关话题/普通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