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动物学笔记 杨琰云(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2.1 体形多样化 爬行动物躯体分成五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爬行动物的体形向多样化发展 ——可分成三种类型: 龟鳖型:五部分化明显,躯体扁平,尾长短于体长 蜥蜴型:五部分化明显,尾长长于体长 蛇型:五部分化不明显,四肢退化,尾长短于体长 2.2 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爬行动物的皮肤衍生物有二类: 骨质鳞片:由表皮细胞骨化而成 骨板:为真皮的衍生物 2.3 骨骼 1)骨化程度较高,硬骨比重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 2)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个区域: 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躯椎分化为胸椎和腰椎,颈椎数目增多,荐椎增至 2 枚 第 1,2 节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与枕髁形成可动联接 3)头骨具单一枕髁,着次有颞窝形成 颞窝:为头颅两,眼眶后面的凹陷,是咬肌着生的部位 作用:可增大咬肌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4)开始具有胸廓 爬行动物在颈椎,胸椎和腰椎两侧都有肋骨,而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 和加强呼吸作用. 胸廓是羊膜动物所特有 5)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 2.4 消化系统 1)具齿: 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 脊椎动物的牙齿根椐其着生部位可分 3 种类型: 端生齿:着生在颌骨的端面,是最原始的类型. 侧生齿:着生在颌骨的边缘内侧,如蜥蜴和蛇 槽生齿:着生在颌骨上的齿槽内,最为牢固 2)具发达的口腔腺,口腔腺能润湿食物,帮助吞咽. 毒蛇的口腔腺特化为毒腺 3)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与纤维素消化有关 2.5 呼吸系统 1)肺呈海绵状,有气管,支气管 2)进行咽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3)次生性水生种类在咽和泄殖腔壁上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辅助呼吸.
    2.6 循环系统 1)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和退化的静脉窦组成,心室具有不的分隔 仍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 爬行动物中的高等类群鳄类心室隔膜仅留一个孔,已基本属于完全的双循环. 2)动脉圆锥消失,分为肺 动脉和左,右两根体动脉弓. 2.7 排泄系统 以后肾为排灌器官,排泄物主要为尿酸 2.8 神经系统 1)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 2)延脑发达,在脑和脊髓之间形成弧度弯曲,称为颈弯曲,是高等脊椎动物的特征性标 2.9 感觉器官 1)内耳发达,鼓膜,形成雏形的外耳道,有利于收集陆上声波. 2)具犁鼻器:是蛇和蜥蜴特有的化学感受器,位于口腔顶部. 鳄与龟鳖类犁鼻器退化 3)腹亚科的有红外线感受器——颊窝 2.10 生殖 体内受精,雄性泄殖腔壁具有可膨大伸出的交配器 大多数为卵生,少数胎生 3 分类 现存爬行类约 5700 种,分属四个目,我国尥有 310 种. 3.1 喙头目: 仅存 1 属 1 种,即产于新西兰的楔齿蜥 特征: 体型蜥蜴型 体背中线处有一列棘状鳞片 雄性无交配器 泄殖腔横裂 3.2 龟鳖目 体型蜥型 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鳞片或厚皮 单个雄性器 泄殖孔纵裂 龟鳖目分科 生境 四肢 甲板外披物 特征 龟科 陆生 粗壮,具爪 骨质鳞片 背,腹甲板构成龟壳 棱皮龟科 海产 浆状,无爪 皮革质 背面有七条纵棱
    海龟科 海产 浆状,有爪 骨质鳞片 头不能缩进壳内 鳖科 淡水 趾间具蹼 皮革质 头延长呈管状 3.3 有鳞目 体型: 蜥亚目:蜥蜴型 体表密披骨质鳞片 具端生齿或侧生齿 具成对雄性交配器 泄殖孔横裂 3.4 鳄目 体型蜥蜴型 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 具横膈,槽生齿 泄殖腔纵裂 爬行纲各目比较 体型 皮肤衍生物 泄殖腔孔 特征 喙头目 蜥蜴型 背中线一列棘状鳞片 横裂 头前端呈鸟喙状 龟鳖目 龟鳖型 甲板,角质鳞片 纵裂 胸廓不能活动 有鳞目 蜥亚目:蜥蜴型 角质鳞片 横裂 尾易断,易再生 蛇亚目:蛇型 四肢退化 鳄目 蜥蜴型 方形角质鳞片 纵裂 皮肤革质,尾侧扁
    第十五章 鸟纲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脊椎动物.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 高等脊椎动物. 鸟类与爬行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被称为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 1 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 3)头骨具单一枕髁 4)排泄物为尿酸 2 鸟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2.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 37.5-44.6 度)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入了更高的水平.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体温的能力. ▲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 扩大了颁布区域范围
    2.2 具有迅速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 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 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 向之间. ——鸟类根椐不同的迁徙习性可分成以下类型: 1)留鸟:终年栖居在一地而不迁徙的鸟类,如麻雀,喜雀. 2)候鸟:随季节不同,气候的冷暖而改变栖息地的鸟类. ▲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如大雁,野鸭等. ▲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越冬的鸟类,如家燕,杜鹃等. 3)旅鸟:在南北迁徙过程中旅经某地暂时停下栖息的种类,如灰鹤等. 4)迷鸟:迂狂风或受气候影响偶而出现在某地的鸟类,如埃及雁等. 2.3 心脏分为二心房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 心脏结构的完善和循环效率的提高保证了能有较高的新高而恒定的体温. 2.4 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 ,保证了后代的成活率 3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3.1 外形 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廓,以活活飞行阻力. 鸟类的羽毛有三种类型—— ●正羽:披覆在体表的大型羽片 ▲飞羽:着生在翅膀上的正羽,对飞翔起决定性作用 ▲尾羽:着生在尾部的飞羽,相当于舵,起平衡作用 正羽的结构:羽小枝上有钩和槽,相邻羽小枝的钩槽相连,使羽片编织成结实而富有弹性 的薄片. ●绒羽:密生在正羽下面,羽柄短,顶端发出细长的丝状羽枝,羽小枝上无钩,槽. ●纤羽:又称毛羽——夹着在其它羽毛之间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 3.2 皮肤 1)皮肤薄而轻,缺乏皮肤腺 因体表披羽,羽毛是保护身体的笫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功能相对减弱. 薄而松软的皮肤有利于皮肤的活动和肌肉的收缩 皮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润泽羽毛. 2)具有多种表皮衍生物 羽毛和角质喙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 后肢趾端的爪和后肢片表面的角质鳞片均为皮肤衍生物. 为减少飞行时羽毛间的磨擦,不使肌肉收缩受到限制,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 ▲羽区:有羽毛着生的区域 ▲裸区:各羽区之间不着生羽毛的区域
    ●不会飞翔的鸟类无裸区 3.3 骨骼 1)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气质骨) ,以减轻体重. 2)骨骼有愈合现象,以增加牢度 ●头骨:愈合成一个完整的头颅 ●综茬骨:一部分胸椎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与组成腰带的骨骼(髂骨, 坐骨,耻骨)愈合成开放性的骨盒,成为后肢强有力的支柱,以适应后肢支持体重. ●尾综骨:最后几节尾骨愈合而成,以支撑大型尾羽,有利于飞行中保持平衡. ●胫跗骨和跗庶骨:后肢的胫骨和部分跗骨愈合成胫跗骨,部分跗骨和部分跖骨愈合跗跖 骨并延长,在鸟类起飞和降落时增加缓冲力. 3)部分骨骼特化: ●胸骨特化成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 失去飞翔能力的走禽如鸵鸟无龙骨突 ●前肢特化成翼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特化成鸟喙. 鸟喙为鸟类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的特有结构 3.4 肌肉 1)与飞翔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 2)背部肌肉退化 由于胸部,腰部的脊椎骨愈合不能活动,使背部肌肉退化 3)皮下肌肉发达 在皮肤下面有一些小的肌肉束分布,皮下肌肉收缩可控制羽毛的运动. 4)腿部有适合于树栖握枝的肌肉装置:贯趾曲肌和腓骨中肌 3.5 消化系统 1)没有牙齿,减轻体重 2)直肠短,不贮存粪便 3)消化能力特别强 ●具嗉囊贮存食物 ●胃有二部分: ▲腺胃:分泌消化液 ▲肌胃:内含砂粒,磨料及消化食物 3.6 呼吸系统 1)鸟类的肺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的彼此互相吻合的网状管道系统. 气管——→支气管——→肺 肺:中支气管(初级支气管)到达肺的后部,与后气囊相连 中支气管在肺内分支出几组次级支气管(背,侧,腹支气管) 次级支气管再分支形成平行的副支气管(三级支气管) 副支气管分出许多微支气管 微支气管为毛细血管所包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部有 9 个气囊 ●前气囊:
    ▲颈气囊一个 ▲锁间气囊:一对 ▲前胸气囊:一对 ●后气囊: ▲中胸气囊:一对 ▲后胸气囊:一对 3)进行双重呼吸(自己整理) 3.6 呼吸系统 气囊的功能: 1)参于双重呼吸 2)减轻体重,增加浮力 3)增加体内压力,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 4)调节体温 3.7 循环系统 1)心脏分为四腔:二心房,二心室,为空位的双循环 2)静脉窦完全消失 3)具左体动脉弓 4)心脏大:重量约占体重的 0.4~1.5%,在脊椎动物中占首位 5)心跳速率快,血压高,血液循环速度快 ——以上的结构和功能保证鸟类高水平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8 泄殖系统 1)排泄物为尿酸,可以固体状态排出. 2)不具膀胱,不贮存尿液 3)鸟类右侧卵巢及输卵管退化 4)生殖腺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输卵管不仅是生殖细胞的输出管道,其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功能: 蛋白质分泌部:管壁细胞能分泌蛋白质,形成蛋白. 峡部:形成内壳膜和外壳膜 子宫:分泌物质形成蛋壳 全部卵生 3.9 神经系统 1)大脑纹体高度发达,是鸟类的"智慧"中枢,使鸟类具有复杂的本能波动和学习能力. 2)小脑发达,分化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卷,与类飞翔时运动的协调和平衡有关. 3)视叶发达,嗅叶退化 3.10 感觉器官 1)视觉发达,为适应快速飞行时的定向要求,有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 结构上的变化: ●具瞬膜:为眼睑内侧的能开闭的半透明膜 功能:在飞行中眼睑张开时,可防止异物伤害眼球 ●具巩膜骨:为巩膜前面的一组小骨片组成的环
    功能:防止眼球变形 ●具栉膜:为眼球后房内的一种丰富色素和毛细血管的梳状结构,从脉胳膜中伸入玻璃体 中 . 功能:供给视网膜氧气和营养,调节眼球内部压力,使鸟类增加对移动物体的识别能力. ●特殊的双调节机制:不仅能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 和规网膜之间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称为双重调节. 2)听觉 有了雏形的外耳 3)嗅觉退化 4 鸟类的繁殖行为 鸟类是高等的脊椎动物在繁殖时会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如占椐巢区,筑巢,孵卵, 育雏等,以此减少不良环境对胚胎和雏鸟的影响,提高子代成活率. 5 分类 5.1 分类依椐 现代鸟类约有 9000 多种,主要根椐以下特征进行分类: 1)胸骨形状:有无龙骨突 2)喙的形状 3)趾的排列 鸟类一般具四趾,按趾的排列次序可成以下类型: 常态足:3 趾向前,1 趾向后 前趾足:4 趾向前 对趾足:笫 2,3 趾向前,笫 1,4 趾向后 并趾足:向前的 3 趾基部愈合 4)翅型 5)尾型和尾羽数目 6)蹼型:一般水鸟都有蹼 蹼足:前三趾间全有蹼相连,如鸭,雁等 全蹼足:四趾间均有蹼,如鸬鹚 凹蹼足:蹼的中间凹陷,如海鸥 半蹼足:只有近基部有蹼,如鹤,鹳 瓣蹼足:趾的两侧有叶状瓣膜,如辟鹈 6)雏鸟类型:根椐雏鸟出壳时的状态可为二种类型 早成鸟:雏鸟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睁开,能随亲鸟自己觅食. 晚成鸟:雏鸟出壳时无羽毛,不能独立生活. 7)羽毛的颜色 5.2 总目分类 现代鸟类可分成三个总目 1)平胸总目:是现存体形最大,适于奔跑生活的原始类群 ●翅退化 ●不具龙骨突
    ●无裸区 ●羽枝不具羽小钩,不形成羽片 ●足仅有 2-3 个趾 2)企鹅总目:是不会飞翔,善于潜水生活的大,中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 征: ●前肢鳍状,不能飞翔 ●身披鳞片状羽毛 ●趾间具蹼 ●具龙骨突 ●骨沉重,不充气 ●无裸区 ●腿短且移至躯体后方 3)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有 35 个目,8500 多种. ●翼发达,善于飞翔 ●具龙骨突 ●骨骼充气 ●有裸区,羽区之分 ●羽毛发育良好,构成羽片 突胸总目:根椐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突胸总目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 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游禽(Natatores) 适应游泳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多后肢后移;趾间具蹼膜;形成游泳器官,尾脂腺 发达. 包括鹈形目,雁形目,鸥形目,目等. ●涉禽(Grallatores) 适于涉水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具有喙长,颈长,后肢长的三长特征,尾脂腺发达. 包括鸻形目,鹳形目,鹤形目等. ●猛禽 适于捕猎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具有嘴爪锐利带钩,飞翔能力强,羽色多不鲜艳,善 于捕猎等特征. 包括隼形目,鸮形目等. ●攀禽 适于在树干,树枝,土壁,石壁上攀缘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的足趾往往发生特化以 适应特殊的生活方式,如对趾足,异趾足,并趾足,前趾足等. 包括鹦形目,形目,夜莺目,佛法僧目,雨燕目等. ●陆禽 适于陆地生活,取食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后肢强壮,善于迈步行走;喙较短,钝, 善于啄食;翅短圆(鸠鸽除外)退化,飞翔能力较差. 包括鸡形目,鸠鸽目等. ●鸣禽(Passeres) 善于鸣啭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的鸣叫器官鸣管和鸣肌复杂,鸣声多变,具离趾足.跗跖 后部的鳞片愈合成一块完整的鳞板.大多巧于营巢,幼鸟为晚成鸟. 雀形目属于鸣禽.
    第十五章 哺乳纲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 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哺乳动物是由具有某些两栖动物特征的原始爬行动物发展而来的,哺乳类在躯体结构上还 保留着与两栖类相似的特征:
    两栖类,哺乳类 爬行类,鸟类 头骨 双枕髁 单枕髁 皮肤腺 丰富 缺乏 排泄物 尿素 尿酸 1 胎生,哺乳及其意义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 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 1.1 胎盘 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 哺乳动物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相愈合,并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绒毛)嵌入母体的子宫内 膜,胚胎与母体之间坂这层膜所隔开,胎儿,母体的两套血液循环下不相通,营养物质, 呼吸气体和代谢废物靠弥散作用进行交换 ——有二种类型: 1)蜕膜胎盘 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紧密,愈合在一起,分娩时绒毛膜连带子宫内膜一 起脱出体外,生成大量出血,如人. 2)无蜕膜胎盘 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不紧密,胎儿出生时胎盘与子宫内膜容易分离,分 娩时子宫内膜不受伤害,无大量出血现象.如牛,羊. ●胎生为胚胎发育提供了营养,保护及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胎儿是不良影响减 少到最小程度. 1.2 哺乳 哺乳类的幼体产出后,依靠母体的乳腺分泌的乳汁供给发育所需的营养. 以哺乳能使后代能在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的保护下迅速成长,大大提高了哺乳类后代的 成活率. 2 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 2.1 体形 1)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向前转,四肢位于身体的腹侧下方,使躯体离开地面, 大大了身体的支撑和弹跳能力. 2)体形多样化 兽形:四肢发达,有尾,适合奔跑,陆生.
    鲸形:躯体流线型.鱼形,四肢退化,呈浆状,水生. 蝙蝠型:前肢特化成翼,具皮膜,能飞翔. 适应辐射: 来源于同一祖先的动物在扩大生存范围和占领分布区是过程中,因遭迂到不同的环境条件 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适应器官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2.2 皮肤 1)表皮角质层发达,真皮加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末稍,能感受温度,压力和 疼觉. 2)皮下脂肪层发达,有隔热保温作用. 3)披毛: 表披毛是哺乳动物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毛发的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与爬行类的角质鳞片及鸟类的羽毛是同源物. 具有保温,保护和触觉作用 4)皮肤腺特别发达 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生长层 ,有皮脂,汗腺,味腺和乳腺 4 种类型: ┌皮脂腺:分泌皮脂以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干燥和浸润. │汗腺:分泌汗液,通过出汗可调节体温,排灌部分尿素. │味腺:为汗腺和皮脂腺的变形,能分泌特殊物质以吸引异性,识别同种个体或用以自卫. └乳腺:为变态的汗腺,由若干乳腺集中心一定区域称为乳区 哺乳类的乳腺根椐乳头的有无及开口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无乳头型:乳腺似汗腺,无乳头,如鸭嘴兽 │真乳头型:如乳腺管都于乳头表面,如灵长类 └假乳头型:乳头内有一空隙,称乳管,娟乳腺管开口于乳腺管基部,如牛.
 


相关话题/普通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