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黄色=白色-蓝色=红色+绿色
紫色=白色-绿色=红色+蓝色
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注:加色法中混合后所产生的颜色的明度是增加的,而减色法中混合后得出的颜色的明度是减少的。
(二)颜色混合定律
颜色混合定律(格拉斯曼定律)主要涉及光的混合:
1、人的视觉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2、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个成分的比例连续变化,混合色的外观也在连续变化。由这一定律又导出两个定律:
补色律: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对应的补色。如果将一种颜色与其补色混合,便产生白色或灰色;
中间色定律: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便产生中间颜色;
3、颜色外观相同的光,不管其光谱成分是否一样,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这一定律导出:
代替律:若颜色A=颜色B,颜色C=颜色D,则A+C=B+D。
4、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的总和(亮度相加定律)。
(三)混合颜色刺激的方法
1、混色轮
2、色光混合
(四)色度坐标与色度图
1、颜色相加原理
颜色相加原理就是混合色的三刺激值为各组成分色的三刺激值之和。
2、颜色方程
(C)=R(R)+G(G)+B(B)
3、色度坐标与色度图
用三原色在总量中的比例表示颜色,就是色度坐标。
麦克斯韦颜色三角形。
四、颜色的测量和标定系统
(一)CIE标准表色系统
1、1931 CIE-RGB 表色系统
2、1931 CIE-XYZ 系统
这个系统是色度学实际应用工具,几乎关于颜色的一切测量、标准以及其他方面的延伸都以此为出发点,因而是颜色视觉研究的有力工具。
3、CIE 1964 补充色度学系统
4、CIE 1960 均匀颜色空间-CIE 1964 均匀颜色空间
(二)颜色的测量和色度计算
1、三刺激值的测量和色度坐标的计算
2、主波长与纯度
(三)孟赛尔表色系统
这个系统用一个三维空间的类似球体的模型表示表面色的三种基本特性。中央轴代表明度等级,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彩度)。
五、颜色知觉
(一)客观颜色的知觉问题
1、照度因素
2、反射率因素
3、客观颜色
(二)颜色常性的测量
1、布伦斯维克、邵勒斯比率
(1)布伦斯维克比率=(R-S)/(A-S)
(2)邵勒斯比率=(lgR-lgS)/(lgA-lgS)
2、颜色实验的一些方法
(1)用减光屏或孔幕观察
(2)用有色镜、烟熏镜或节光器减少照度
(3)照度透视
(4)改变表面的入射角
(三)麦考勒效应
麦考勒效应是指受测验图形条纹方向决定的颜色互补效应,是一种随方向而变的颜色后效。
第二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听觉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声波,作用于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后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声波的特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它是由一定介质传播的疏密波。听觉研究中接触到的声音可分为纯音和复合音。
1、纯音
纯音是单一频率的声音,是单纯的正弦波形式。
2、复合音
复合音是由多个不同频率所组成的声音。任何复合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频率不同的纯音。按照组成复合音的各纯音的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合音进一步分为三种:音乐声,噪音和语言声。
(1)音乐声:组成音乐声的各纯音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倍数关系,是有周期性的振动,具有可重复波形。
(2)噪音:组成噪音的各纯音频率之间没有整数倍的关系,是非周期性的,具有不规则的波形。
(3)语言声:是乐音与噪音的复合音。元音是有周期性的,辅音是非周期的。
(二)声音的发生率控制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系统的电发声设备。有各种规格型号的信号发生器,包括高低频信号发生器、噪音信号发生器,同时还有各式录音机记录语言声和电信号。
(三)声音的测量
1、测量的单位
(1)频率:是单位时间(秒)周波的数目
(2)强度:声音的强度可以用能量单位或压力单位来表示,现在国际上通用将1000赫兹的听觉阈限的强度0.0002微巴定为基准,其余所测量的声压与这个基准比值的对数取为贝尔单位,贝尔的十分之一为分贝尔(dB),因此声压级的计算公式写作:
NdB=10lg(I/I0) I为能量单位
NdB=20lg(P/P0) P为压力单位
(3)相位:对于某些复杂的声音,除考虑频率及强度还必须考虑合成复杂声波的不同相位。
2、用于测量声音的仪器
对于声音频率的测量可以用频率计;对于声音强度的测量一般用声级计。除上述仪器外,还有示波仪,声谱仪,声图仪和语图仪等声学仪器,可用于对声音的波形、频率、音色、音长等复杂成分进行分析和测量。
二、听觉现象及其测定
(一)音高
1、音高的测量
音高又称音调,是对频率属性的反映,是一个心理量。引起因高感觉的频率在16Hz到22000Hz之间。音高的单位是美,规定1000赫兹、60分贝的音高为1000美。
2、音高与强度的关系
音高在一个轻微的程度上依赖于声音的强度。在说明一个声音的音高时,最好以一个标准的响度水平做参考,一个常用的标准就是40分贝的影响水平。
3、音高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持续时间以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影响音高。表现在刺激频率的临界时间。
4、音高于被试个体的关系
音高感觉的个体差异很大。
5、音高的差别阈限
(二)响度
1、响度的范围和测量
响度主要是由声波的强度(振幅)所决定的心理量,反映了刺激的强烈程度,其单位是宋。规定1000赫兹的纯音其强度为40分贝时所产生的响度为1宋。响度主要是声压的函数,但也与频率和波形有关。
2、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响度感觉相同,其物理刺激(声压线)强度却随着频率的不同而异。等响曲线。
3、响度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一个恒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响度感觉在200或300毫秒内增大。
4、响度的差别阈限
响度的差别阈限因刺激的强度与频率不同而变化。
5、响度与听力
不同被试的听力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同时听力也随年龄因素而变化。
(三)声音的掩盖
声音的掩盖是一种听觉现象,即一个声音的存在使另一个声音的强度阈限提高的现象。
1、纯音对纯音的掩盖
2、噪音对纯音的掩盖
3、非同时性掩盖
4、其他掩盖
(四)疲劳和适应
1、疲劳
听觉疲劳指达到一定强度的声波连续作用于听觉器官以后,引起对其他频率的声波感受性降低的现象。通常是把阈限提高的量作为疲劳的指标,称为“暂时阈移”(TTS)。
(1)疲劳声的强度
疲劳声的强度越大,TTS越大。
(2)疲劳声作用时间
一般地,TTS按声音作用时间的对数增加。
(3)被影响声的频率
通常在高频显著,而疲劳声在低频时作用大于高频。
(4)听力的恢复过程
在疲劳声作用停止两分钟之内,TTS有不规则的变化,这表明存在不止一种类型的恢复过程。
(5)研究疲劳的意义
2、听适应
听觉适应在感觉上的表现是声音的响度在刺激作用最初几分钟内有所下降,随后比较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适应发展最快是在声音作用后1-2分钟,恢复也很快。听适应与听疲劳是有区别的。听适应的测定方法为响度平衡法。
(五)声音的相互作用
1、音色
音色随陪音及附加振动成分数目的多少而不同。
2、拍音(升沉)
两个声音的频率相近而同时呈现,便产生拍音(升沉现象)
3、差音与和音
当两种不同频率(一般相差28赫兹以上)的声音同时作用于听觉器官时,还感觉到两种频率之差或两种频率是和的第三种声音,又称联音。
三、听空间知觉
(一)声音方向定位线索
1、双耳的时间差异
2、双耳的强度差异
3、连续乐音场合下的双耳相位差
4、视觉对听觉方位判断的影响
(二)听觉空间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三)距离知觉
四、语音知觉
(一)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语音的成分有元音、辅音和特殊的语音,如汉语的声调。组成语音的元素有音调、音强、音色和音长。
1、元音分析
2、辅音分析
3、语音四要素
(1)声调,是发生时声带振动济贫所高低变化产生。
(2)音高,主要决定于语音的频率。
(3)音强,音的响度不一定跟它的强度成正比。
(4)音长
4、语音的统计特性
(二)语音知觉实验
1、清晰度
2、语音可懂度
(三)语音知觉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1、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
2、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四)语音知觉的生理机制与语音知觉理论
1、语音知觉的感受野
2、大脑半球的专门化呈不对称性
3、语音知觉理论有动觉论和听觉论
第八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研究的复杂性
一、知觉研究中变量的复杂性
二、形状知觉的理论
形状知觉的早期理论是由冯特和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和以魏台默、考夫卡和苛勒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20世纪中期兴起了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轮廓、图形与背景
一、轮廓
1、什么是轮廓
轮廓是形状的外形线,它是由明度或色彩级差的突然变化所引起的。虽然轮廓对于形状非常重要,但是轮廓不等于形状。
2、主观轮廓
在没有明度差别的情况下,中枢因素有时也会加强并完善轮廓,这称为主观轮廓。关于它的形成,很大学者认为它是在一定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假设的结果。凯尼查指出,视野中某种不完整因素的出现,乃是主观轮廓形成的必要条件,它们有一种完整起来、转变成简单、稳定的正规图形的倾向,这种知觉倾向称为趋合。
3、轮廓的掩蔽与加强
(1)轮廓掩蔽
是指知觉中一个刺激所处状态可以因另外一个刺激的影响而不被知觉的现象。
(2)轮廓加强
是指知觉中的一个刺激所处状态,可以因另外一个刺激的影响而使得知觉强度增加的现象,与轮廓掩蔽相反。
二、图形与背景
1、图形和背景的区别
2、形成图形与背景的重要因素
(1)接近组合
(2)相同或相似组合
(3)良好图形组合
(4)定势和过去经验
3、知觉组织中的变化
第三节 图形的识别
一、图形识别阈限
1、减弱刺激强度的方法
主要有:(1)使用边缘视觉;(2)减低照明强度;(3)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4)移去刺激使用的图形而以图形的记忆痕迹作为基础等。
2、研究图形识别阈限的方法及反应变量
(1)形状的言语描述
一般作为反应变量,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2)其他物理因素
(3)速示器实验
(4)信息论的研究方法
主要用于对图形“良好性”的客观测量,是对刺激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图形识别的过程分析
1、基本特征分析
认为图形知觉是由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直线、曲线、边、角等特征及其不同组合而产生的。这一观点得到感受野实验和稳定网像实验的支持。
2、综合性分析
在图形知觉时不仅分析上述特征,而且由其意义和期望对知觉分析进行控制和影响(综合性分析),这样可以使基本特征的某些方面更加清晰。
三、空间频率分析
通常把正弦条纹一黑一白的变化称为线对,空间单位长度上线对的数目,定义为空间频率。大量实验证明:(1)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若干个独立的空间频率通道,视觉系统对空间频率具有检测能力;(2)大脑具有对分别呈现于两眼的图形按傅立叶分析进行综合的能力。
第四节 深度与运动知觉
一、深度知觉线索
(一)深度知觉实验的一般问题
(二)深度知觉线索
1、非视觉线索
(1)调节--聚焦
(2)辐合
指双眼视轴辐合。邮票实验和立体镜实验
2、物理条件
通过经验和学习,刺激物本身的物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深度和距离的线索,主要有:
(1)熟悉的物体大小;(2)物体的遮挡;(3)光亮和阴影的分布;(4)颜色分布;(5)空气透视;(6)线条透视;(7)运动级差
3、双眼视觉线索
(1)双眼视野范围
(2)双眼的视觉方向--中央眼的方向
(3)视野单像区
(4)复视
(5)双眼视差
二、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一)关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
1、三针实验
2、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实验
(二)影响实体敏感性的因素
1、光度效果
2、标准参照物与变异刺激之间的横向距离
3、单眼和双眼因素
4、纵向深度与横侧面深度敏感性不同
三、大小与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
1、知觉的大小依赖于深度线索
大小常性实验
2、知觉的大小受感知到的距离的影响
3、知觉的大小受辐合角大小的影响
4、哀墨特定律
对于像的判断的大小,是与距离成正比的。
5、大小常性的测量
(1)布伦斯维克比率
(2)邵勒斯比率
(二)大小对距离判断的影响
大小知觉和距离知觉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四、视运动知觉
(一)真动知觉
产生真动知觉的条件有:(1)物体运动的速度;(2)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3)学习与经验等主观条件。
(二)似真运动
又称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刺激物本身没有活动,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1、似动的种类
2、似动的客观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
(1)客观条件
两个刺激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相似程度和刺激强度等都是似动产生的客观条件。
(2)主观条件方面
主要影响因素有练习因素、个人经验、定势(暗示)以及个体差异。
3、似动理论
(1)眼动说
(2)脑场说
(三)视运动后像
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观察到运动后像:观察某一运动物体一段时间以后将视线转移到另一不动的物体上,则感到这个不动的物体动起来了。
第五节 错觉和后效
一、错觉
1、几何图形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的种类很多,按照几何特点分,可以分为长度错觉、大小错觉、方向错觉;按照测验成分受背景成分影响的方式分,可以分为同化错觉和对比错觉。
2、几种主要的错觉学说
(1)眼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错觉是由眼球沿直线运动造成的。通常横向运动比纵向运动容易,因此高估纵向长度。
(2)感情移入说
利普斯主张,即使观看相当简单的图形,观察者也是带着情绪进行反应。
(3)场的因素
根据格式塔理论,错觉只不过是整个场对于其中一部分发生作用的结果。
(4)透视画法理论(常性无用说)
线条图形容易暗示三度空间,从而造成错觉。
(5)对比混合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觉的产生来自不能很好地把图形中的测验成分从背景中分化出来。
(6)错觉的层级理论
错觉的层级理论认为错觉是视觉系统正常加工和处理外界图象信息的结果。
3、形状错觉的测量
主要用心理物理学方法。
4、对错觉进行定量研究的优点
主要优点是:(1)可以暴露出细小的错觉;(2)为理论解释提供确切的事实;(3)可以具体分析产生错觉的刺激条件。
5、影响错觉的非刺激性因素
错觉量的大小,还受到观察者的态度和练习等因素的影响。
二、图形后效
所谓后效,是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一定时间后所产生的一种效应。图形后效是指图形作用于视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1、图形后效及影响因素
苛勒-瓦拉赫后效。
2、关于后效的解释
(1)饱和理论
(2)统计学说理论
以上两种理论均缺乏实验依据。
第九章 学习
第一节 学习实验的一般问题
一、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泛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学习活动;狭义的学习是指潜在的新行为模式在机体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中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由于练习条件而造成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理论背景
1.艾宾浩斯的《论记忆》;
2.内省心理学家试图通过内部观察来研究心理;
3.桑代克和巴甫洛夫对动物学习的研究;
4.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
5.格式塔心理学的动物学习研究;
6.托尔曼的认知主义动物学习论;
7.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8.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
第二节 学习实验简介
一、条件反射实验
(一)经典条件反射
泛化、分化、消退和抑制
(二)操作条件反射
强化时程表
(三)生物反馈
(四)程序教学
(五)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
逐步强化法、消退法、系统脱敏法
二、认知性学习实验
(一)顿悟实验
这类实验说明了格式塔主义者对于学习的观点,即学习是抓住问题的内部联系,而不是依靠尝试错误。
(二)认知地图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说明,老鼠的学习主要是认识达到目标的符号及其意义,即获得位置的认知图,而不是获得一套特殊的动作反应。迂回实验也是证明位置学习优越性的实验。潜伏实验则更证明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三)人类迷宫学习实验
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
三、文字学习
(一)系列学习
这种学习是为了学会事物之间的顺序关系。
(二)对偶学习
把两件事物配对进行学习。
(三)学习迁移
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的现象,叫做学习的迁移。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迁移实验设计:相继练习法、前后测验法
(四)前摄作用与倒摄作用
(五)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材料的意义性、材料的鲜明性、材料的系列位置、材料的难易程度、学习方法、被试因素等。
第三节 学习实验设计程序及学习曲线
一、学习实验设计程序
(一)学习实验中的变量
1.自变量
(1)学习材料: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
(2)材料呈现方法
A.全部呈现法
B.提示法或预料法
C.对偶联合法
预期法和检验法
D.记忆广度法
(3)学习方法
A.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B.整体学习与分段学习
C.学习程度--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
D.学习时间分配
(4)被试因素
(5)时间间隔
2.反应变量
再学习法、再认法、回忆法(包括自由回忆法)和重建法
3.无关变量
(二)学习实验的目的和设计
二、学习曲线
(一)学习曲线的绘制方法
1.个体学习曲线
累积曲线
2.集体学习曲线
梅尔顿曲线、文生曲线
(二)学习曲线的形式
(三)高原现象
第十章 记忆
第一节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瞬时记忆
部分报告法
瞬时记忆的特点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广度
短时记忆的编码特点--以听觉编码为主
三、长时记忆
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和实验
长时记忆的编码特点--以语义编码为主
表象
第二节 知识的运用
一、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Tulving于1972年提出了信息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两种形式: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情节记忆接收和储存的信息都是按发生的时间,以及事件之间的时空关系排列的。语义记忆接收和储存的是各种知识,与时间地点无关。
二、语义记忆的网络理论
语义记忆是由词与词(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交织而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知识的提取就是这个网络作用的结果。
Collins和Quillian(1969)提出,在长时记忆中,概念被分层次地组织成有逻辑性的种属关系。
三、语义记忆的集合理论
语义记忆是由许多集合构成的系统,即概念在语义记忆中是以信息集合来表征的。
Meyer的预测相交模型。
四、语义记忆的特征比较理论 Smith,Shoben,Rips,1974年提出。论点:语义记忆中的任一项目的涵义是由语义特征集合来表征,根据作用不同,这些特征分为定义性特征和描述性特征。
在比较时,首先判断所有特征相同程度,如果基本相同,就反应“相同”;如果基本不同,就反应“不同”;如果中度相同,则进一步比较定义性特征,从而做出判断。
第三节 启动效应和内隐学习
一、启动效应
1、启动效应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启动效应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它与正迁移类似,但后者总是在总体效果上进行测量的,而启动效应的测量单位却十分具体。
启动效应分为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
相关话题/实验心理学
华师大心理学系实验心理学授课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 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 自变量 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 实验方法 第一节 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2018实验心理学考研复习计划
312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的是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总分300分。其中心理学导论占100分,发展与教育实验心理学占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占70分,实验心理学占60分。心理学导论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部分的内容,因此实验心理学是除普通心理学之外分值比重最大的学科,且实验心理学属于方法学科,整个研究生阶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3)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另一种是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绝对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1)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2)
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含义: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实验的基本原则:准确--速度性权衡;反应时的开端: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提出人差方程:B-A=1.233秒历史研究:赫尔姆霍兹,成功测定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为(26m/s),人的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1)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5 题, 每题 5 分 ) 1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 、听觉掩蔽 3 、推理的选择任务 4 、排除实验 5 、错觉性结合试验 二、简答: (5 题, 每题 8 分 ) 1 、信号检测有哪些试验,他们的区别。 2 、短时记忆储存的编码是听觉编码的实验证据。 3 、负启动效应的实验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5’×4,共20分) 1.实验的内部效度 2. 75%差别阈限 3. Donders减数法 4.速度-准确性权衡 二、简述题(10’×3,共30分) 1.试将心理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变量加以归纳和解释。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普通心理学 研究方向: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5’×5,共25分) 1.多因素实验设计2.实验设计中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外部效度4.自变量5.反应时 二、简答(15’×,共30分) 1.心理学实验方法相对于其它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它的优点是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与统计
实验心理学与统计一、名词解释:4分/题1、实验者效应 ,2、匹配法(matching method),3、启动效应,4、诱动现象,5、听觉适应,6、差异系数,7、分层随机抽样。二、简答题:6分/题1、如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2、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3、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4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与心理统计答案
实验心理学与心理统计一.名词1.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S102.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答案
实验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物理学:它探讨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测量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函数关系,以及指定达到正确测量的实验方法。S1672.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决定似动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图案出现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距。S4443.实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答案
实验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平均误差法: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S1772.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