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袁明课后答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4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的结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充分尊重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的,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都是可以和平相处的。该原则提出后,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指导各国的普遍原则,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尤其促进了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答: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胜利,尤其是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胜利,苏联作为世界大国屹立在欧亚大陆,东欧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政权,它们采取的反帝反殖的立场,这些鼓舞了亚非拉美人民。
(1)二战结束后,亚非拉美地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斗争遍及亚非拉美大陆,东亚和南亚是运动的中心,其次在西亚、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地区形成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这次的民族解放与以往的不同就是斗争目标和方法以及领导力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有消除殖民主义在本国统治的,有消灭本国反动势力的,有的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有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次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殖民主义国家的破坏和西方大国的干涉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2)20世纪40 年代末,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首先在亚洲地区崩溃。在南亚,英国新任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宣告自治独立。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2月,锡兰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在东南亚,1949年印度尼西亚获得独立。在东亚,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获得独


第九章 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1)古巴导弹危机原因及影响
答:(1)1959年1月1日,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巴蒂斯塔独*政权,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权,美国对此极为恼火。1961年1月,美国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并且组织了1600名古巴流亡者发动了武装叛乱,但是没有成功,不甘受挫的肯尼迪政府一面加紧对古巴实行经济和军事压力,一面策划新的军事干涉。苏联与古巴在1960年建立外交关系,并积极扩大苏联在古巴的影响力。1961年猪罗湾事件后,苏联竭力以援助为手段实现对古巴的全面控制。此时的苏联执政者赫鲁晓夫采取对美强硬、与美平起平坐的外交政策,为了对抗美国,苏联企图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陆基弹道导弹,1962年7月,苏联和古巴就部署导弹一事达成协议。随后部署工作迅速开始,在7月下旬导弹运抵古巴。直到9月2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此时,苏联的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在此期间,苏联在公开场合一直否认在古巴拥有任何进攻武器。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中表示:苏联不需要为了击败侵略,为了进行报复性的打击而将自己的武器转移到其他任何国家,例如古巴。1962年8月29日美国发现了苏联设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场。10月14日两架美国U—2飞机从南向北飞过了古巴西部上空,进一步摄得了正在建设中的,可以用来发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的6个导弹发射台。10月16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得知上述情况,对赫鲁晓夫欺骗他的行为非常恼怒,并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关系重大,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对美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要是不猛烈回击,那就会有损他的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激起公众对他的不信任,并使美国如芒在背。肯尼迪决定,要使苏联明白美国不惜一战的决心。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着实让赫鲁晓夫吃了一惊,于是他下令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及苏式轰炸机的速度。
  (2) 古巴导弹危机对美苏关系以及两个阵营的内部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古巴导弹危机推动了美苏的军备竞赛,两国都想建立自己的军事优势。第二,古巴导弹危机又进一步推动了美苏之间的军备控制谈判。第三,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引起了盟国的不信任和猜疑,从而加剧了两个阵营内部本已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2)不结盟运动基础及意义
答:19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分歧和冲突中,第三世界脱颖而出,其重要标志是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国家是亚非拉美国家。不结盟运动代表着广大亚非拉美国家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的要求。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的,其基础主要有:
(1)战后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大量的亚非拉美国家诞生,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基础。
(2)五十年代在亚非拉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对集团政治的中立主义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3)团结起来,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的要求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最后动力。
(4)殖民主义国家的衰弱以及美苏的相互对立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1961年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独立自主的活动原则和反帝反殖的立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国际政治力量正式形成,这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它将吸引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这个世界,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3)19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关系变化
答: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推行全球战略而以北约为中心建立了资本主义阵营,并且建立了世界同盟军事网络。苏联为对抗美国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华沙条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以后,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政策,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加入到了社会主义阵营里,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两大阵营的成立,加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对抗。然而,20世纪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都出现了矛盾,内部关系发生变化。
(1)资本主义阵营的变化。19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突出出来。50年代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大增。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发展却相对衰弱。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军事力量也逐渐强大起来,英国、FaGuo先后拥有了核武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与军事相关的工业、科学技术也获得发展,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对比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政治上,则表现出了复杂的矛盾。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欧和日本在外交政策上表现出了对美的独立性的倾向,西欧国家尤其是FaGuo对美的DIZHI尤为明显。1966年FaGuo退出北约。欧共体、日本的发展在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美形成了挑战,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2)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在斯大林问题和意识形态上出现分歧,这种分歧导致60年代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撤走了在中国所有的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塔城和伊犁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颠覆活动。在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过程中,阿尔巴尼亚站在了中国一边,苏联领导人对此极为不满,撤走了在阿尔巴尼亚的苏联专家,驱逐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与阿尔及利亚断绝了外交关系。罗马尼亚在中苏的论战中采取的独立自主的立场,并在实行工业一体化中坚决DIZHI赫鲁晓夫的政策,也使苏联与罗马比亚的关系出现变化。
总之,两大阵营在20世纪60年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大变化。


第十章 两极体系的瓦解与走向多极化世界
(1)197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调整
答: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面临严重的困难。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在全球范围内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充当起了“国际宪兵”的角色。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编织世界军事同盟网络,实行全球性的军事部署,到处伸拳插足,介入地区性争端,干涉别国内政。这种对外政策实际超出了美国应有的能力,特别是侵越战争更是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国的经济不堪重负,进行全球战略的大调整,成为美国最迫切的任务。尼克松上台之后,从美国的实际出发,开始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确立了美国新的全球战略,提出了“伙伴关系”、“实力”、“谈判”的三原则,对外政策具体涉及四个方面:
(1)改善与西欧、日本的关系。改变过去美国处理与盟国的关系的做法,即改变美国支配一切和负责一切的做法,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2)结束与越南的战争,从越南撤军。美国民众厌恶战争的情绪高涨,结束战争和撤军成为美国的当务之急。(3)改善美中关系。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此时不利于美国,借中苏关系恶化之机,谋求与中国对话,可以有效地制衡苏联。(4)从实力出发,与苏联进行谈判。尼克松一面强调发展美国的军事力量,一面宣示愿意与苏联在対德问题和军备问题上进行谈判。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使国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成为二战后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化的分水岭。
(2)1980年代后期苏联外交政策调整
答: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尤其是经济困难尤为突出。几个五年计划实施下来,苏联的经济处于停滞和无效的阶段,严重影响了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经济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工业消费品质量很差数量很少,粮食和副食品严重匮乏。对外与美国继续冷战和军备竞赛,在许多地区同美国继续对抗,严重拖累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被称为“新思维”的观念,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作出了调整。具体内容有:
(1)缓和苏美关系,推进两国的军备控制谈判,是苏联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1985年3月苏美开始进行军备控制谈判,并在1987年的12月两国签署了中导条约,规定了双方的中程导弹的数量。
(2)在欧洲问题上缓和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提出构建“欧洲大厦”,推动欧洲外交。在苏美进行谈判期间,东西方领导人频繁接触,在欧洲的相关问题上达成协议。1986年欧安会第三次续会在维也纳进行,苏联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安全和裁军问题上与相关国家进行了磋商,并签署了《维也纳最后文件》。
(3)减轻同美国在第三世界中的对抗。长期以来,苏美在热点地区一直进行对抗,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主张在这些地区上改善与美国的关系,1988年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作出了与美改善关系的行动。在安哥拉问题上与美达成协议,两伊战争中苏联支持美国,并在中东问题上苏美达成了谅解。
(4)戈尔巴乔夫在东欧国家实施“自由选择”的原则,对东欧各国的政治动荡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5) 实现苏中关系正常化。20世纪60年代末苏中关系恶化,中美建交,美国利用中国制衡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改变这一对苏联不利的局面,开始缓和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在1989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作出的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缓和了苏美、苏中关系,但是其“新思维”主导下的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为什么说世界走向多极化
答: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世界还处于美苏两极格局的统治下,但是经济上已经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有:
(1)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的经济地位受到消弱。1944年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然而,到了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瓦解了。此时美苏争霸激烈,苏联攻势强烈,美国不得不转攻为守。
(2)西欧实力增强。1967年欧洲共同体形成。1973年—1986年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国,在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欧共体启动了政治一体化,建立了政治合作机制。通过联合,西欧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对外政策也日益协调一致,对美更具有独立性,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主张。
(3)日本经济实力日趋增强,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科技领域内迅速发展并且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实力的强盛使日本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对美独立倾向日趋明显。改对美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转而实行“多边自主外交”,做政治大国。
(4)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982年,中国制定了更为明确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85年,中国同世界上13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渐加强。
(5)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第一次南北对话的开始,南南合作的加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建立等,这些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在联合国和其他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发展的态势,多极化趋势形成。


更正
为什么说世界走向多极化
答: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世界还处于美苏两极格局的统治下,但是经济上已经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有:
(1)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的经济地位受到消弱。1944年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然而,到了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瓦解了。此时美苏争霸激烈,苏联攻势强烈,美国不得不转攻为守。
(2)西欧实力增强。1967年欧洲共同体形成。1973年—1986年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国,在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欧共体启动了政治一体化,建立了政治合作机制。通过联合,西欧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对外政策也日益协调一致,对美更具有独立性,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主张。
(3)日本经济实力日趋增强,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科技领域内迅速发展并且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实力的强盛使日本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对美独立倾向日趋明显。改对美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转而实行“多边自主外交”,做政治大国。
(4)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982年,中国制定了更为明确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85年,中国同世界上13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渐加强。
(5)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第一次南北对话的开始,南南合作的加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建立等,这些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在联合国和其他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发展的态势,多极化趋势形成。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笔记
    第一编 近代国际关系 (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一八七一年 第一章 17 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 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 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时间:1618 年1648 年 导火线:哈布斯王室压迫捷克新教徒,剥夺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国际关系史(1618-2004)试题精粹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 国际关系史试题精粹国际关系史(1618-2004)试题精粹 名词专题部分 战 争: 1.三十年战争、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3.北方大战、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5.七年战争、6.美国独立战争、7.克里米亚战争、8.普丹战争、9.普奥战争、10.普法战争、11.中日甲午战争、12.美西战争、13.英布战争、14.日俄战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山东大学2019年823国际关系史考研大纲
    823国际关系史一、考试目的选拔具备扎实的国际关系史知识功底和很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优秀考生攻读国际关系专业与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学位,并从事相关研究。二、考试要求考生应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进程,掌握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理解国际体系的结构与变迁、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及其作用,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孤立主义 天定命运 1812美英战争 美西战争 三国干涉还辽 光荣孤立 门户开放 布列斯特和约 简答题 中国山东问题 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美国独立对国关体系的影响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后冷战时期印度崛起的制约因素 论述题 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2018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简答题 1.简述西班牙王室继承战争及其意义 2.一战后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主要文件及基本内容 3.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对外政策的目标及措施 叙述题 1.简述1943年开罗会议及其意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1949建国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发展脉络及阶段性特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专业考研真题
    2018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塔列朗 美西战争 租借法案 华沙条约组织 六方会谈 简答题 试简述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印关系恶化的原因 2014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围绕克里米亚问题的博弈 简述大国在希腊独立问题上的折冲 简述日俄战争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克里米亚战争 罗特拉法案 英美特殊关系 新欧洲巴黎宪章 日美防卫安全指针 简答题 大陆封锁体系的内容和影响 中国多边外交主义政策形成形式和影响 二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论述题 威廉二世的外交理念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战后第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山东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2018年山东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大陆封锁体系 意土战争 神圣同盟 第四点计划 道威斯计划 简答题 简述英美特殊关系 简述东方问题的外交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阵营的形成 论述题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对战后国际秩序重大的历史意义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扩张活动,试述日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考研名词解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考研之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锦集
    一.国际性.............................................................................................. 34 1.1 雅尔塔会议.............................................................................. 34 1.2 雅尔塔协定.............................................................................. 3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
  • 【国关、国政】国际关系史·精品课程讲义(北大、人大、复、外院)
    第一课:战后初期国际形势概况:雅尔塔体系形成及美苏战时合作 延续............................................................................................................ 3 一. 二战国际形势的新变化..........................................................3 二. 二战后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雅尔塔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
  • 南开大学2010年国际关系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1 1756年外交革命2 铁幕演说3 东方问题4 第四次中东战争5 东方战线6 绥靖政策7 柏林墙倒塌8 古巴导弹危机9 新东方政策10 《里斯本条约》11 G2012 不结盟运动(13 实在是想不起来了)二,论述题(第一题必答,二三题任选其一)1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外交学院2010年802国际关系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808政治学综合(含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简答题:1. 简述汉斯·摩根索现实主义原则并说明其现实影响2. 比较新自由主义与社会结构主义的异同3.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的影响4. 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5.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人性论的基础6. 柏拉图关于政体分类的演变7. 亚里士多德关于“人天生是政治动物,既要学会统治,也要学会被统治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0*3=30 梅特涅 日俄战争 不结盟运动二,简答题 20*2=40 1,简述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对欧洲安全形势的影响 。 2,试述两次“朝核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三,论述 40*2=80 1,试比较分析19世纪英国霸权和当今的美国的霸权。 2,试分析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乌得勒支和约2、蒙巴顿方案3、灵活反应战略4、人道主义干涉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1、30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2、新大西洋主义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目的。三、论述(每题35分,共70分)1、二战后欧洲为什么以及怎样从民族国家并立、对立到联合、融合发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