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版讲稿精美笔记版(21)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4


在小说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一个混乱、无序、荒诞的生存环境。这个城市“既无鸽子、又无树木,更无花园,人们只有观察天空才能看出季节的变化。” 城里人们的一切活动全都是用同样狂热和漫
”“
不经心的态度来进行的”,人们在那里感到厌烦,但同时又极力使自己习惯成自然在这个平淡无奇的
“。”城市里,莫明其妙地发生了鼠疫,人们很快被“囚禁”起来,所有的人都“一锅煮”了。起初“城里人还弄不明 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相反,由于封城,许多商店停业,闲着没事干的人群挤满街头,给人一种过节一
“样的虚假景象”。“随着鼠疫的漫延,城里出现了越来越矛盾、越来越混乱的局面。一方面,救护队被组织
 - 265 -
起来,隔离营被建立起来,新的药物在研制,医生们在紧张地忙碌着;另一方面,人们在寻欢作乐,挥金如土,对享乐生活趋之若骛。一方面,物资匾乏、粮食短缺,人人愁眉苦脸;另一方面,商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兴高采烈。一方面,鼠疫使人大量死亡,救护车凄厉的喇叭声响彻夜空;从民宅里不时传来痛苦的呻吟;另一方面,人们却有闲情逸致看电影、听歌剧,终日泡在咖啡馆酒吧里。一方面,街上经常可以看到疯子,人们的精神濒临崩溃;他们在歌剧院里你推我搡,大叫大嚷;另一方面,报纸上却在宣传“全城居民临危不惧”,“是镇定和冷静的典范”,另一方面却发现鼠疫病情已从腹股沟转移到肺 部,使人大量吐血,死亡更快。最后人们带着麻木的表情忙于掩埋尸体,从一人一个棺材到集体挖坑掩埋,一切都是绝望的但突然间,鼠疫神不知鬼不觉地撤退了,过去曾经不起作用的药物和治疗手段都

灵验了城门打开了,人们涌现街头狂欢。
。这时一个疯子用冲锋枪扫射,警察在街上乱跑,人们涌向窗口看热闹―――。这是一幅五彩斑斓的荒诞图画,它表现了加缪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不可认识,人的存在缺乏理性。
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人应如何存在?在小说中,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科塔尔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梦寐以求的是过奢侈生活,口头禅是:“大鱼总是吃小鱼的。”在鼠疫发生之前,他犯过案子,本应被捕入狱。但是鼠疫来了,警察无暇顾及刑事犯。科塔尔精神越来越好。他投机倒把,幸灾乐祸,大发国难财。他还公然说:“我在鼠疫中过得也不坏,我看不出我干嘛要参加进来制止它。”但鼠疫结束后,它却忧心忡忡,担心过去那些法律机构重新建立起来,自己会被抓紧监狱。在鼠疫结束的狂欢声中,“他疯了”——用机枪扫射,最终被警察像狗一样地拖走了。作者通过他的形象否定了极端个人主义者。
帕纳卢神甫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在布道中要求人们虔诚地信奉天主。他认为鼠疫的降临是人们“罪有应得”——对主不虔诚的结果。天主这样做是要通过“这条充满死亡、恐慌、号叫的道路把人们引向真正的安宁和生命的本源他希望自己的布道能使人们“心境平静帕纳卢实际是在宣扬以心平气和的态
。” ”。
度任鼠疫肆虐的思想。虽然他后来也参加了救护工作,但仍被鼠疫夺去了生命作。者对他的选择也是否定的。
 - 266 -
格朗是一个市政府的小职员,资本主义社会的小人物。多年来他干着庸庸碌碌的差事,挣着可怜的工资。他的毫无情趣、平庸无能,使他的妻子离他而去。在黑“ 夜里压抑住的恐怖的号叫声中”,他却荒谬地大谈“然而”、“而且”、“接着”、“ 随后”等这些词汇之间的细微差别。他写的书翻来复去就一句;“在五月的 一个美丽的清晨,一位苗条的女骑士,跨着一匹富丽的枣转叱马,驰骋在布洛涅树林的花径上。”格朗的所作所为具有荒诞感他后来每天抽出两个小时参加救护工作,晚间仍反复修改只有一句话的书。
。他对鼠疫表现出一种中立态度,既不全力投入,也不袖手旁观。作者对这个人物只有同情和怜悯,并未表现出他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朗贝尔和塔鲁的选择都受到了作者的肯定。
朗贝尔是新闻记者,他只是偶然路过奥兰而被关在城中。在鼠疫流行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企图逃离这座城市而去和女友相会,但当他找到逃脱办法时,却放弃了这个念头,加入到救护队伍中来。
塔鲁是个抽象的人道主义者,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着墨不少。他出身于法官家庭,本来生活幸福,无忧无虑。但他看了一次父亲断案的进程,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认为案犯虽然有罪,但也是人,父亲下令砍下他的头,实属罪大恶极。从此他离家出走。他搞政治,专门反对各种形式的“谋杀”。但后来他发现自己是在用“谋杀”来反对“谋杀”:“我已经间接地赞同了千万个人的死亡,甚至促成了这一死 亡,因为我赞成最终导致死亡的一切行动和原
则”。 尽管他和他的“同志”在一起,但仍感到孤独。现在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祸害”和“受害者”两种人,他愿意当受害者,并希望自己成为不信上帝的“圣人”。塔鲁是较早积极参加救护的人之一,但他对人生一 直怀有深沉的忧郁。他在打开城门那一天得了鼠疫,经过
痛苦的挣扎后去世。塔鲁的死带有悲壮的色彩。在鼠疫流行期间,他一直在探索着人生的意义,他的日记充满哲学思辩。
里厄医生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即人在荒谬世界中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里厄作为医生十分关心穷人的疾苦,他为小职员格朗看病不收费,精心治疗看门人米歇尔。他是第一个敢于直言本城发生鼠疫的人发现疫情后,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和亲属的安危,而是积极

 - 267 -
组织力量进行医疗和救护工作在鼠疫流行期间,他不顾疲劳连续作战,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
。、忍受着妻子去世的痛苦,仍然为减轻患者的病痛而努力工作。他以忘我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人,使他们也加入了与鼠疫斗争的行列。里厄是一个人道主义的英雄,同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体现者。在鼠疫流行期间,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反抗者”——对鼠疫进行坚决的斗争。但同时他的所有努力又是“一连串没完没了的失败。”小说特别写到,鼠疫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新研制出的血清起了作用(它虽然后来在某些人身上起了作用,但在这之前在许多人身上不起作用),也不是因为人们团结一致与它斗争的结果,鼠疫的结束就象它的开始一样令人难以认识和把握。里厄医生尽管意识到他要失败,却并没有放弃斗争,就如同西绪弗斯永远徒劳地搬石头一样。就在这种对无望的希望的追求中,里厄显示了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里厄的形象还表现了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的内涵。存在主义者认为,“本人自由”是人的生存基 础之一,强调人有选择的绝对自由,如果根据别人的意志行动,就失去了“自我”,没有真正的“存在”。里 厄周围有各式各样的人,在鼠疫流行期间他们各自进行了不同的选择。里厄对他们的选择一概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他自己与鼠疫进行着斗争,别人是否也去斗争或干其它什么事情,一概与他无关。他与别人的对话,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只不过是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丝毫不去评点别人的是非,也不对别人进行教导和规劝。里厄、格朗等人都知道科贝尔进行违法活动,但是他们听其自然,谁也不去告发。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里厄的形象说明,人可以在荒谬的世界中进行积极的选择,以显示其价值。
《鼠疫》中的“鼠疫”以及人们与它进行的斗争,具有深刻的寓意性和哲理性。加缪在1942年11月11日的日记中,曾把横行一时的德国法西斯比作“老鼠”。 他还曾说过:“我希望人们在几种意义阅读《鼠 疫,》但它最明显的内容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抵抗”。小说中的人物面对鼠疫的灾难所表现的恐惧、焦虑、痛苦、挣扎、斗争和法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与感受确有相通之处。推而广之,它也代表着人类在巨大灾难面前的种种表现。与它进行斗争的奥兰市市民就是一个西给福斯式的集合体。全篇的这种象征主义的手法,形成了本篇作品的显著的艺术特色。
《鼠疫》也体现了加缪创作的一般特点。作者善于把故事的描写同哲学观点的阐述结合在一起,把
 - 268 -
文学作品当作表现哲学观点的场所。在小说中,作者从三方面去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第一,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一种哲学思想(处世哲学)的体现者,如里厄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者,塔鲁是抽象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等等。第二,在叙述中,经常加进大段议论直接表述作者自己的哲学观点。第三,人物在对话中经常讨论哲学问题。哲学讨论在《鼠疫》中并不显得枯燥乏味,它与人物和情节融为一体,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地表现事件和人物,语言鲜明、准确、质朴、毫无藻饰,是《鼠疫》的又一艺术特点。如小说中对历史上几次鼠疫的描写:
医生一直在凭窗眺望。窗外春光明媚,而室内还回荡着“鼠疫两”字的声音。这一个词不但具有科学的含义,而且带有一连串特别的景象,它们和这里的情调很不调和:这座灰黄色的城市,这时还不太热闹,只能说是嘈杂,还算不上喧哗;它的气氛既欢乐,又忧郁——如果这二者可以并存的话,但总的来说,则是欢乐的。那样安宁无争和平静环境颇容易使人忘却以往的灾情旧景:雅典受袭击时连鸟儿都飞得无影无踪;中国受灾的城市里尽是默不作声的垂死的病人;马赛的苦役犯把血淋淋的尸体堆入洞穴里;普罗旺斯省为了阻挡鼠疫的狂飙而筑起了高墙;雅法城里丑恶的乞丐;君士坦丁堡的医院里,硬地上潮湿而腐烂的床铺;用钩子把病人拖出来的景象;黑死病猖獗时到处都是戴口罩的医生,就象过着狂欢节一样;米兰墓地里成堆的尚未断气的人;惊恐的伦敦城里一车车的死尸,以及日日夜夜、四处不停地传来的呼号声。―里厄医生一边望着海湾,一边想起卢克来修所描述的、雅典人染上疫病后准备焚尸而在海边架起的柴堆。晚上运来了尸体,但是柴堆上的位置已经不够,为了争夺安放自己亲人的尸体的位置,活人举起火把,相互厮打,宁愿头破血流,也不肯抛掉亲人的尸体。这种情景可以想像:燃烧着的柴堆在死气沉沉的水边发出熊熊的火光,在火把的搏斗中火星四溅,恶臭的浓烟冉冉升向黑夜的长空。人们就怕---―――(引自《鼠疫》第 37-38页,顾方济等,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版。)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尽量让事实说话,文字朴实无华,却写出了鼠疫的可怕景象,有极强的表现
力。
《局外人》分析
《局外人》是加缪存在主义的典型作品。小说的主人公默而索是阿尔及利亚一家法国公司的小职
 - 269 -
员,因无力抚养母亲而把她送进了养老院,一个人过着独居生活。母亲去世了,他在灵堂里和送葬时都表现得无动于衷。他与女友玛丽同居,但对爱情感到无所谓。公司老板提供给他一个优惠的职位,他觉得去不去都可以。邻居雷蒙要他帮助写信侮辱自己的女友,他不问是非就照办。一个星期天,默而索和雷蒙去郊游,碰到雷蒙女友的弟弟及其一帮人。默而索糊里糊涂地开枪杀了人并被捕入狱。后来他逐渐习惯了监狱的生活,一天能睡 16—18小时,对于自己是否会被处死他感到无所谓。他想到只要在行刑时,“有很多看热闹的人,他们用仇恨的叫喊来欢迎我,也就行了”。
默而索是个存在主义者的形象。这个人物的基本特征是奉行一种消极冷漠的人生哲学,以“无所谓”、“毫无意义”。“ 我不知道”的口吻对待一切。小说的开头是默而索到郊区为母亲送葬的情节。默而索在小说 中曾有几次宣称自己是爱母亲的,但对母亲的去世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不知道母亲的年龄,不想看母亲的遗容,而是坐在停尸房里和看门的老头闲聊、抽烟、喝咖啡。母亲的朋友来守灵,他注意的是束着腰带的老太太肚子显得很大,几个老头嘬腮帮子发出了怪声,母亲的一个好友抽抽搭搭哭了很久,这非但没有引起他的悲戚的感情,反而使他厌烦透顶。守灵结束了,默而索如释重负,他又喝了一杯牛奶咖啡,心里感觉好极了。
爱情本来是最能令人激动的人类情感之一,而默而索对爱情也同样表示冷漠。女友玛丽问他是否愿意和她结婚,默而索说怎样都行;玛丽问他是否爱自己,默而索说这种话毫无意义,问他如果结婚的建议出自另一个女人,他是否接受,默而索回答“当然”。
默而索的冷漠在杀人、坐牢、判刑这类关系到他自己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前达到了顶峰。他杀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事实上,那个引起他拔刀相助的朋友雷蒙,在他看来“做不做他的朋友,怎么都行他
。 ”。向对方开枪纯属偶然。他见那个阿拉伯人把手放进兜里,他也本能地把手里放进兜里,这时,他如果转身就走,一切就都结束了,可他偏偏往前走了一步,其理由是躲避太阳照射,而他明明知道往前走一步是不可能躲过太阳的。这时阿拉伯人认为他要行凶,就拔出刀来,于是他只好开了第一枪,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向尸体连开四枪。无论是在监狱中和辩护律师的谈话,还是在法庭上他的自我辩护,默而索一概采取超然的态度,他反复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与其“说是真正的悔恨,不如说是某种厌烦,“我从来不
 - 270 -
会对某件事真正感到悔恨”。 对于上诉,他反复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是“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并且谁都知道,活着是不值得的”。
默尔索之所以对外界抱冷漠态度,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是荒谬的”。对于世界的荒谬性的描写 贯穿小说的始终,而最精彩的章节是对法庭审判的描写。在审判时,法官们对杀人一事并没有提多少问题,却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默而索为母亲送葬上,并就此提出了一大堆鸡毛蒜皮的问题。诸如为什么不知道母亲的年龄,为什么抽烟、喝牛奶咖啡,是否哭了,为什么没哭等等。针对默尔索是否哭了,法庭传来了一位证人法官问他是否看见默尔索哭了,证人说“没有,因为他当时心里难过,“不能看见先生
。” 干了些什么”。 于是辩护律师又问,你是否看见默尔索没哭,证人同样回答“没有”。众人听后哄堂大笑。如果说就母亲去世提问题是为了想证明默而索心肠狠毒,杀人势在必然,倒还情有可原,但法官们谁也没有指出这一关键问题,于是这场官司就本末倒置了。正如辩护律师指出的,他不知道在这场官司中,默尔索是被控埋了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众人听后又是一阵大笑。
“”。
当作家把世界的荒谬—一揭示出来后,就不难理解默而索的冷漠了。他的一切言行正是以对世界的荒谬性的清醒认识为思想基础的。他不承认现实的合理性,不承认人类感情的合理性,他不与荒谬同流合污。芸芸众生无论是思想,感情还是行动都深深卷入世俗事物之中,或为其喜,或为其悲。而默而索反其道而行之,对一切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达到了一种彻悟的境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看上去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对一切都有充分的把握,我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即将来到的死亡,完全了如指掌。”正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比旁人清醒,他认识到了常人所没有认识到的世界的荒谬性,所以他认为“我过去是 幸福的,现在还是幸福的”。
冷漠对于荒谬的现实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因为它藐视一切,使得荒谬的世界对它无可奈何。在小说中,默尔索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一切表现都让人感到气愤和无可奈何。人类的感情不能打动他,生死被他置之度外,上帝也不在他眼里,辩护律师、公诉人神甫都被他气得发疯。
、在法庭上,面对暴跳如雷的法官,默尔索明确感到,“我这一罪行在他身上引起的憎恨比起我的冷漠使他们感到的憎恨来,几 乎相形见绌”。 清醒带来冷漠,冷漠意味着藐视,藐视则意味着精神上的胜利,这便是作家赋予这位“局外
 - 271 -
人的意义 。

《局外人的》内容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的不满和抗议。这部小说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人的生存状态中的不合理的现象有积极的意义,但作品中所表现的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又有消极作用。
《局外人》在艺术上体现了加缪创作的一般特点。加缪的作品有极强的思想性,作者善于把故事情节叙述同哲学观点的阐释结合起来,在文学中表达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主要人物本身就是一种哲学观点的体现者。这即是加缪创作的特点,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在《局外人中》,加缪存在主义的观点则集中体现在主人公默尔索的言谈举止上。在这部作品中,由于要适用于表现主人公冷漠的特点,所以作者基本上没有用大段的议论来阐述哲学观点,而在加缪其它作品中,例如《鼠疫,》则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用白描手法客观表现事件和人物,语言鲜明、准确,毫无藻饰,使加缪小说艺术上的又一特点。在《局外人中,除了上述特点外,作者还有意识地间或使用极其简约甚至有些单调枯燥的语言叙事,而
》这种语言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这种冷漠的没有感情色彩的叙事语言被称作“零度写作”。
萨特生平与创作
萨特出生于巴黎,父亲是海军军官,在他一岁多时去世。萨特的童年是在外祖父母家度过的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教授,家中拥有大量藏书,使儿童时代的萨特受到了良好教育,也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知识。1915年,他考入亨利中学,学习成绩优异,期间他接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影响。1924年于 1928年萨特在具有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蓝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他在全国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并结识了一同应试、获得第二名的西蒙娜.德波.伏娃。此后的岁月中,波伏娃成为萨特的终身伴侣与战友,是萨特后 50年生活和思想历程中的见证人。1933年萨特赴德留学,悉心研读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这就是一切从人、人的意识出发来研究人和这个世界,把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但当
 - 272 -
时萨特关注的人”仅仅局限在学术研究中与此同时他开始了文学创作。
“。二战爆发后,萨特应征入伍,次 年在洛林地区被德军俘虏,随后在战俘营中度过了 10个月的铁窗生涯。战争与现实使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战前的个人主义和纯粹个人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开始用文学干预生活。1941年获释后他继续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40年代是萨特创作的黄金时期,有大量作品问世。1945年与他人合作创办了《现代杂志》,评论当时国内外重大事件,并从此成为职业作家。1980年 4月15日,萨特病逝于巴黎,数万群众特别是青年人为他送葬,表达深切的悼念之情。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社、 会活动家,20世纪世界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数十年多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中,他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政治评论和文学作品的创作。他在政治上倾向进步与革命,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左翼;在哲学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思想上,肯定人的价值,努力探索人在荒诞世界里的出路与归宿,主张人道主义思想。萨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
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萨特积极投身社会政治斗争。40年代他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组织抗敌团体,为法共地下刊物撰稿。50年代他曾公开谴责和抗议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60年代他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立场,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1964年,萨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受,并解释说:“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 70年代萨特又积极支持工作罢工和学生运动。可以说,萨特以其一生始终坚持的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成为一名嫉恶如仇的平民斗士。
罗伯-格里耶生平与创作
罗伯-格里耶 1922年生于法国西部重要港口城市布勒斯特,他之所以踏上文学创作的生涯,实系偶然。青年时代,他在巴黎农艺学院求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在农学院毕业,取得农艺师的称号,随后在全国统计院谋生,1949年进入生物学研究机构工作。50年代初,在法属殖民地果品柑橘学院担任农艺师,先后在摩洛哥、几内亚和拉丁美洲等地从事热带果木种植栽培的研究工作。1951年,他得病于非洲,在归国途中,突然萌发了从事文艺创作的念头。他的第一部小说《橡皮》,就是在从非洲返航的轮船上开始构思创、作的。自1955年起在法国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专心致力于文艺创作。罗
 - 273 -
伯-格里耶的文学创作是尝试性的、全新的,他主张对传统小说的扬弃,多少受到当时出现的一些存在主义小说的刺激,也不无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但当评论界列举西门农、卡夫卡格、 雷厄姆格林等人
.的名字时,作家却否认这些声名显赫的教父式人物对他有什么影响。他只是自由自在地、不受约束地追求自己的创作道路。
《橡皮》是罗伯-格里耶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 1953年。其内容主要写一个侦探案件:在一个木材业发达的省城,恐怖集团按预定计划要暗杀一个经济学教授杜邦。但暗杀不成,杜邦负伤未死,并放出消息说,他因重伤死在医院。从巴黎来的特派员瓦拉斯受理这个案件。瓦拉斯在城里东奔西跑了一天,于暗杀事件的第二天傍晚来到杜邦家,糊里糊涂地打死了正好暗地回家取重要文件的杜邦。作品借用侦探故事以揶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善于制造“真实的幻觉”。在小说结构上,作者摈弃了按时间顺序发展情节的 线索,让场景重复出现,但随着时间的不同,细节也有所变动,从而表现了各种人物的心理状态这部
。小说有别于传统小说的人物支配情景,而是从物看到人,因为罗伯-格里耶认为人是在物质世界包围之中,时刻受其影响。作者为了避免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在每一场戏出现后,借用橡皮把情节的线索擦去,以破坏小说虚构的连贯性,以免读者受作者思想的支配,因而可以根据自己的角度和体验,去选择不同的情节,去探索其中的意义。这部小说在当时并没引起文坛的普遍重视,但评论家们认为,它是“物本主义小说的发” 端,因而在新小说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意义
“。
在罗伯-格里耶出任午夜出版社顾问的同年,他发表了第二部小说《窥视者》。这部书获得1955年度的“批评家奖”,从而使作者罗伯-格里耶名声大振。
1957年,他的第三部作品《嫉妒》诞生了,这部作品较之前两部,新小说的特征更为明显。作品中的一切事情都是在一个内心蕴藏着某种激情的人的目光下进地的。这双窥视的眼睛在观察、分析、记记录,在猜测、推理、想象一桩似是而非的奸情。最终,这桩奸情是实有其事还是无中生有,读者仍然无从知晓。尽管小说的主题是心理分析的一种更新,却由之达到了一种失去人性的小说的境地罗。 伯-格里耶的文学主张并非一下子就成熟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已经发表的三部作品与我对于未来小说的理论观点之间,只有泛泛的一致。” 准确些说,这三部小说正好画出罗伯-格里耶探索的轨迹,或者说它们是按
 - 274 -
照时间的顺序,渐渐地与那种“未来小说的观点”趋于一致的。《橡皮》与《窥视者》中的人物还是有名有 姓的,而《嫉妒》中的主角却只剩下一个“A”,甚至成了一个影子(叙述者)。如果说前两者还以比较完 整的情节的话,到了《嫉妒》中,情节便完全解体了,而且呈现现了一种很平滑的回旋结构。作品的客观性与喑示性也在《嫉妒》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连书名也是一语双关的。
《在迷宫里》(1959)是罗伯-格里耶 50年代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描写一个从军中逃走的士兵退隐后的历险生涯。他在一座埋在积雪下面的城市迷了路,在一个街口转角处偶然地被一梭子扫射过来的子弹打死。这部小说把程序摊进到荒诞的地步。其描写之极其细致入微和无比精确一点也不能把关于主人的心理、关于他想走出“迷宫”的愿望或他害怕倒毙在城内的恐惧告诉我们。罗伯-格里耶为了打破读者追求“真实”和意义的阅读幻觉,在前言中告诫道:“这个叙述是一种虚构,不是一种见证。本小说中涉及的是 纯粹物质意义上的现实,也就是说它没有任何寓意。读者在这里要看到的仅仅是书中写到的事物、动作语、 言和事件,不必费心在自己的生或自己的死中给它们加上既不多也不少的含义,”(罗柏-格里耶《在迷宫里.前言》)这种写作方式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观的打击是致命的,小说不再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自我指使的语言游戏,是写作过程不断的自我反射;不是语言表征现实,而是语言构造了现实,现实在这里遵循的不是自然的逻辑,而是写作的逻辑。

相关话题/外国文学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中文版
    外国文学史笔记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串讲资料
    北师大《外国文学史》串讲资料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1.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地端(即希腊半岛)、爱琴海中数百个 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外国文学史考研复习220个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考研复习220个知识点 1、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地端(即希腊半岛)、爱琴海中数百个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和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含中国文学 文学概论 外国文学史等)(2000-2014)
    兰州大学2000年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 招生专业: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 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 一、填空(25分) 1、〈诗集传〉的作者是 ____  。 2、〈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    〉。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______ 。 4、司马迁在报认任安书〉中论述其作〈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扬州大学文学院622外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2外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2外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2外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2外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2外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ldq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外国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总结
    奥林波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英雄传说在世代相传中,形成了许多系统,主要有:赫拉克勒斯建立12件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
  •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自然派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体裁以小说为主。 2、 批判现实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中国传媒大学810外国文学史真题考点分布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名词解释4道,每题10分;简答题3道,每题20分;论述题2道,每题25分。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12)谈谈你对两希文学传统的理解。(09)简述圣经文学的特征。第一,《旧约》和《新约》都具有浓郁的希伯来民族特征,展示了希伯来民族历史的宏伟画卷,但同时也是地中海沿岸各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0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共3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外国文学史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外国文学史上传的附件fc67bff1f0c3833582675ef97a575f6b.rar(663.78KB)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外国文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外国文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外国文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外国文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试题文学院专业课真题 外国文学史 名字解释(每题5分):  1 《草叶集》 2 套话 3 东方文学  简答题(每题15分):  1 莫里哀的《伪君子》 对古典主义的运用和突破  2 高尔基的《母亲》对奠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30分):  论述哈代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外国文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文系外国文学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伊阿宋清新诗派玛卡梅百喻经诗艺日本战后派俄国自然派席勒式非个人化(艾略特)陌生化二,问答1,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比较欧洲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三,论述西方现代文学中有哪些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