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类型有两种:
- 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
- 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五)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 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
- 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
- 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
- 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六)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
- 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
-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 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 革新是继承的目的
- 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 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一)艺术的民族性
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
(二)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三)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多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差别性,而民族精神的差别性必然造成民族艺术的多元性。
-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
(一)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
1、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相互影响
- 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
1、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性
- 民族交往的可能性
(四)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
第一步,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地“拿来”
第二步,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第三步,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
-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一)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
(二)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特征是:
- 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 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三)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四)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该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2、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艺术并与本民族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洋为中用,创造出新的更高级的社会主义艺术,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理解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的主体性,掌握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东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法国印象派画家》片断;2、《齐白石》片断;3、电视《西游记》片断;4、电视《三国演义》片断5、电影《长征》片断 5、《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片断6、《西方艺术大师》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 试论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流派,举例说明(字数:1200)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 艺术家与社会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名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
- 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艺术家所处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思想、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艺术主体,意象、艺术形象等等;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的永久生命力在于不可替代的独创性。艺术创作体现艺术家的修养和智慧,按照“学问要博,生活要广,认识要深,感情要真,立意要新,想象要丰富锐敏,意象要饱含意蕴,形象要栩栩传神”的审美要求和标准进行创作。必须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高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
-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的基本观点的总和。
审美理想: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审美和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
- 深厚的文化素养
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
(1)一般文化,知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一些基础知识。(2)姐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3)专业文化。
- 丰富的生活积累
- 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1)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
(2)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3)独特的记忆力
-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二)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第二节 艺术创作活动
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做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一、艺术创作过程
- 生活体验
- 艺术构思 1、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 2、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 意象物化 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
构思艺术意象和意象物化都要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包含:文学语言、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艺术想象的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以及各种艺术媒介。
艺术语言符号的运用有规律可循:
- 特定艺术语言和特定艺术类别互制律。
- 艺术语言和艺术思维的互彰律。
- 内部艺术语言和外部艺术语言转化律。
- 自觉运用艺术语言与非自觉运用艺术语言的同一律。
- 诸种艺术语言交递运用律。
二、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 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
-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 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分为:1、误差无意识 2、病患无意识
3、梦幻无意识 4、本能无意识 5、习惯无意识 6、集体无意识:
(1)人类生理进化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2)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三)艺术灵感:久思不解的关键问题突然因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在无意中产生一种顿悟。
灵感可分为两种:1、在形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 2、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
艺术灵感的产生条件:
- 业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 在艺术家头脑中要储存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等以供回顾和寻找。
- 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只要一触机,便会立即爆发艺术灵感。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逻辑规律
1、形象思维的特征:(1)形象性 (2)想象性 (3)情感性 (4)艺术个性
(5)审美性
2、形象思维的逻辑性
(1)形象思维的思维形式:a、基形意象 b、完形意象 c、群形意象
d、易形意象
(2)形象思维的逻辑规律:
I、和谐律 A、意象的整体画面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布局合理、结构完整。
B、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和易形意象之间的联接要高度和谐与统一。
II、融合律
A、艺术意象和中心思想的高度融合。
B、形象和神融为一体。
C、情和景水乳交融。
iii、理想律;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按照作者的审美理想进行思维活动。
(五)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
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特点是严格地遵循着艺术美的规律来进行的。
1、按照艺术意象理想化的规律进行互相转化。
2、遵循着艺术意象中深层内涵的意蕴以外现的艺术形象的独特的神韵表现出来的原则进行转化。
第三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创作中的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一)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主要的和基本的创作方法。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1)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要求运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地叙述和描绘,冷静、细腻地刻画人物和事件,构成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1)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
(2)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
(3)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常运用奇妙的幻想、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离奇的情节,甚至超越时空,构成奇幻特色,形成浪漫主义的外部特征。
(二)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创作方法多样,其他几种较有影响的创作方法:
- 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只要原则是要求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强调复古。也称“新古典主义”。
鲜明特征是:崇尚理性、排斥感情,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
- 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法国,后波及欧洲。基本原则是采取“纯”客观的态度,从事实出发再现客观事物,强调描绘的实录性和详尽性,不要求典型化。
-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文艺新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后期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以反传统为宗旨。
重要艺术特征:主观性、内向性。
后现代主义: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艺术,西方后工业社会现实矛盾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艺术思潮,是多国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艺术商品化的产物。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反讽、拼贴、荒诞、调侃、亵渎、嘲弄化模仿、矛盾叙述、中断等手法,直观地表现出当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分解状态。
二、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2、这些艺术家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艺术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
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作品风格相近的艺术家自觉地组织起来,成立一定的组织,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不自觉的艺术流派,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艺术家及他们直接或间接的追随者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艺术流派多种多样,可分为:
1、以艺术倾向、艺术风格、创作方法等命名的有:写实派、浪漫派、象征派、印象派、古典派、唯美派、荒诞派等等。
2、以艺术大师的名字命名的有:梅派、德国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等等。
3、以艺术流派产生的地区命名的有:中国的桐城派、岭南画派、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画派、法国的左岸派电影等等。
(二)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1、新的艺术思想 2、群体性潮流
(三)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区别:艺术流派是艺术主张、创作倾向、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艺术风格成于个人,是艺术家独特艺术个性的集中表现。一个大的艺术思潮中包含着多个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是互为前提条件而具统一性的。
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特定的创作方法体现了特定的艺术思潮、流派的审美文化精神;某一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往往要推崇与之相应的一定的创作方法;而创作方法也因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而得以迅速发展;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创作方法则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具有普适性。各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用创作方法;各创作方法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
研究艺术流派、思潮与创作方法有现实意义:
- 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
- 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
- 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相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从近代艺术思潮、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发展经验、教训,艺术的创作方法需要把握两点:
-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吸取新的时代的社会生活养料和时代精神的乳汁;
- 要善于不断吸取其他诸流派艺术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中之精华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本体和原则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更优化。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根源,掌握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浙派艺术大师》片断;2、《法国野兽主义马蒂斯》片断;3、《中国傩舞》片断;4、《古希腊雕塑》片断5、戏曲电影《牡丹亭》片断(昆曲) 6、《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成果,艺术家精神生产的成果。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两个相互滲透、融会合一的因素:外在的物质形式方面和内在的精神内容方面。
一、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包容的辩证关系。
二、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 艺术作品由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结构、艺术语言、体裁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要领会作品的含义,产生联想、想象、体会,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共同创造完成的。
(二)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1、题材 概念有两种含义:(1)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
(2)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
素材与题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成的。
2、主题 作品的主题往往被称为作品的灵魂。是统帅,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思想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1)作品的题材 (2)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艺术作品的形式
(一)结构 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二)艺术语言 在艺术作品中起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艺术语言与结构密切配合,在结构的框架中,艺术语言承担描绘、叙述、抒情等塑造艺术
形象、传达艺术内容的任务。艺术作品的完成,由艺术语言给以实现。
艺术语言有两个基本功能: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 2、审美功能
四、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 意蕴指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
艺术作品的意蕴分四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2、包含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之中
3、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4、文化意义
(二)艺术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意境是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三)艺术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由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民族等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而形成的。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往往相互联系、相互滲透,呈现出十分错综复杂的现象。刘勰曾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
二、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艺术作品的格调
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格调高的作品:1、在作品中能看出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力。2、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二)艺术作品的品位
品位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品位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绘画作品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或上中下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