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学电子教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绕塔里木、准噶尔、阿拉善等地块分布的,也多以逆冲走滑活动为主。
    图 2-15 亚洲东部现代地应力场的空问分带情况(包括我国全境) 1-强烈挤压区;2-中等挤压区;3-引张区;4-逆断层; 5-平移断层;6-正断层及地堑;7-周围板块运动方向 (据 P.Molnar 等,略有补充,1977) 在东部, 华北地区的活断层以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为主。 如沿鄂尔多斯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 边缘断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边缘和内部的一系列 NE 和 NNE 向活断燃。郯庐断裂是东部 地区的一条巨大断裂带,近期具明显的压性右旋走滑活动。华中和华南地区断层活动性较弱,它 们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和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和苏北等断陷盆地的边缘。但是,台湾地区 因是西太平洋岛弧的一部分,区内发育有 NNE 向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逆断层和逆掩断层。 除了上述一些位于地块边缘或与区域主要构造带方向一致的活断层以外, 在大陆内部还广泛 发育有一系列与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相交的横向及共轭式活断层。 这类活断层属剪切性质的, 切 穿各类构造;它们虽长度不很大,但分布广泛,且表现有很强的活动性,往往与地震活动联系密 切,是我国活断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类型。 由上述可知、我国是一个大陆板内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新生代以来,由于板块运动导致活 断层广泛分布,将地壳划分为大小不同的活动断块。受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控制,我国东、西两部 分活断层的类型和方向是明显不同的。 活断层控制了我国地震活动的分佰及其强度,这个问题将在下章中讨论。
    图 2-16 中国活断层分布略图 (据丁国瑜,1984) 第五节 活断层的研究方法 在有活断层分布的地区建设城市和兴建重要建筑物时, 为设防的需要, 就要专门对活断层进 行工程地质研究。其内容包括:活层断的展布、活动特点和监测等。如伴有地震活动,则应进行 地震危险性研究。关于地震与活断层的关系问题,将在下一章中讨论。 对活断层进行研究,首先调查其展布情况,即活断层的位置、方向、长度等。由于活断层的 产生和活动,与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的关系密切,所以要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研究。可根据 已有区域地质、航磁和重力异常资料,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对照,进行初步判释,勾划出所有 可能对场地有影响的活断层。由于活断层都是控制和改造地貌和水系格局的,因此在卫(航)片上 仔细研究构造地貌和水系格局及其演变形迹,可以揭示活断层。断层活动时代愈新和愈强烈,则 显示愈清晰。在松散沉积物掩盖区的隐伏活断层,利用卫(航) 片判释,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 好效果。 近 20 年来,国外采用一种低阳光角航空照片用来专门判定活断层的存在。这种方法是选择 在一定的季节,在早晨或傍晚使阳光以低角度垂直断层走向,由上升盘射向下降盘,以加强活断 层断崖、三角面等的阴影效应。它对于发现位移量较小的活断层也是有效的。 在卫(航)片判释的基础上,要进行区域性踏勘,进一步验证判释成果。一般是根据本章第三 节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鉴别标志来进行,并应进一步详细研究。研究范围视工程建筑 要求而定,如核电站应以场地为中心的 300km,半径范围。 对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的活断层要进行详尽的研究。为了确定活断层近期及现今活动的参 数,如活动时间、错动方向和距离、错动速率和周期等,需进行钻探、坑探、物探和绝对年龄测 定等工作。 坑探是研究活断层必不可少的手段, 藉助它可以获取活断层活动特性的一些参数。 探槽一般 横跨活断层开挖,深 3-4m,如图 2-7 所示。根据由新到老各地层愈来愈大的错动量,以及测 定各地层的绝对年龄,即可估算出该活断层在近期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内错动的次数、错移量、 错动周期和错动速率, 还可根据埋藏于沉积层中的砂土液化、 地震构造裂缝、 软层理揉皱等遗迹,
    以及测定它们的绝对年龄, 通过确定古地震事件的次数来进一步估算活断层的活动参数。 也可通 过考古和古建筑错动的证据,估算活断层在历史时期的某些活动参数。 对于蠕滑型活断层, 可通过跨断层的地面精密水准和精密三角测量、 微震测震以及地下洞室 中跨断层埋设位移计、激光测距仪等监测,以获取某些活动参数。通过这些监测手段,并配合以 其它资料分析,还可预报地震。 第六节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 活断层的地面错动或突发地震, 都会对工程建筑物带来直接损害。 所以在活断层发育地区进 行建筑时, 就必须对场址选择与建筑物型式和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慎重地研究, 以保障建筑物的 安全可靠。 建筑物场址的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大坝和核电站这类重要的永久性建筑物, 失事后果极为严重,更不能在活断层附近选择场地。铁路、渠道、桥隧等线性工程必须要跨越活 断层时,也应尽量使其高角度相交并避开土断层。有些重大工程必须在活断层发育区修建,例如 我国西南川滇一带活断层广泛发育,地震频繁,但该区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就不可避免地要在有 活断层和强烈地震的地区修建水利枢纽。 此时就应在不稳定地块中寻找相对稳定的地段, 即所谓 “安全岛”来作为建筑场地。同时应尽量将重大的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并距离大断裂主断面 数公里以外为宜。 在活断层区的建筑物应采取与之相适宜的建筑型式和结构措施。 一般来说, 活断层上修建的水坝不宜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和拱坝, 宜采用石坝这类散体堆填坝。 因为混凝土坝属刚性结构, 当有少量错动时, 就会破坏坝底面与地基间的联系或使混凝土体被错 裂,以至造成大坝失事。而土石坝是一种柔性结构,坝体又相当宽厚,它的两个部分即使被错开 3-5m,只要采用合理的结构措施,使错动后坝体内不残留开口裂缝,则大坝不会失事。而且修 复也较容易, 只要将错开的心墙部分作灌浆处理即可。 保证错动后坝体不残留开口裂缝的结构措 施,即是在坝基中有活断层的坝体部位堆填砂、砾石和碎石物质,当坝体被错动后瞬时形成的开 口裂缝会立即被缝壁坍塌所封闭。所以在活断层上的土坝应采用多种土质坝(图 2-17)。为了保 证坝体错动而溢水,坝体应留有足够的超高。
    图 2-17 建于活断层上的多种土质坝剖面 ①-粘土心墙;②-粉土质砂;③-由砂到砾石的过渡带,由河床砂、砾或碎石组成; ④-碾压的逐步过渡的堆石带;⑤-挖石(据美国加里福尼亚水资源部)
    图 2-18 根据地基特殊条件而设计的新神户车站高架桥结构(据池田俊彦,1971) 建于活断层上的桥梁, 同样可采取适应于该地质条件的结构措施。 例如日本山阳新干线的新 神户车站建于一高架桥上,恰好位于六甲山活断层之上。断层带为宽达 8m 的断层粘土,一侧为 花岗岩,另一侧为更新世洪积砂砾石层。断层活动使全新世沉积层错动达 70cm。高架桥基础主 要砌置于砂砾石层和断层粘土之上,部分在断层另一侧的花岗岩上(见图 2-19)。采取的结构措 施有: ①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 ②花岗岩一侧基础之下挖除 1mm 厚的岩体, 并置换以砂层, 使整个基础底面的反力差减小; ③将中央高架桥与两侧站台设计为相互分离的独立结构, 其连接 处允许产生扭转和水平变位;④按花岗岩一侧年平均上升 1mm,使用年限为 50 年时最大上升 达 5cm 计算,中央高架桥本身设计为允许变形的。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活断层的基本概念、 基本特征、 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 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重点是有关活断层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特别是有关“近期”的定义的理解; 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 (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 3.5 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2、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 地质方面
    ● ● ●
    最新沉积物的错断 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 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 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
    ■ 地貌方面
    ● ●
    (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
    (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
    ● ● ●
    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错开:走滑型活断层 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较大 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 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 考古 地震记载 水准测量、三角测量
    ■ 水文地质方面
    ● ●
    ■ 历史资料方面
    ● ● ●
    ■ 地形变监测资料
    ●
    强化练习 1、活断层的定义
    2、活断层的特征及分类 3、活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4、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 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 3.5 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2、 (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的产物 (2)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 (3)活断层按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和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 3、
    ■ 地质方面 ● 最新沉积物的错断 ● 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 ● 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 地貌方面 ● 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 ● 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 (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 (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 ● 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错开:走滑型活断层 ● 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较大 ● 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 水文地质方面 ● 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
    ● 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 历史资料方面 ● 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 ● 考古 ● 地震记载 ■ 地形变监测资料 ● 水准测量、三角测量
    4、 ● 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 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 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 置在断层的下盘。
    ● 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第三章
    本章概述 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重难点 注意对震级、 烈度等基本概念的区分和掌握, 对静力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第三章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概 述 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称为地震(earthquake)。地震按其发 生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此外,还有因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和核爆炸 等导致的诱发地震。南地壳运动引起的构造地震,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 一类地震。世界上 90%以上的地震均属此类。它一般分布在活动构造带中,当地壳运动所积累 的应变能一旦超过了地壳岩体的强度极限时, 岩体就会发生破裂, 应变能突然释放而表现为弹性 波的形式,使地壳振动而发生地震。本章即是研究这类地震。 在地壳内部振动的发源地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 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 源深度。按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 (>300km)。震源深度最大可达 700km。统计资料说明,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表以下数十公里以 内的地壳中。破坏性地震一般均为浅源地震。地面上地震所波及到的范围叫震城,它的边界往往 不易确定。震域的大小与地震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及震源的深度有关。释放的能量愈大、震源 愈浅,则震域愈大。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绝大多数是不为人们所感知的小地震,人 们能感知的地震约 80000 次;而破坏性地震约 1000 次,其中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有十几次。强烈 地震可在顷刻之间使较大地域内酿成严重灾害。地震灾害可分为两类,即一次灾害和次生灾害。 前者为地震波导致建筑物的直接破坏和地基、斜坡的振动破坏(地裂、地陷、砂土液化、滑坡、 崩塌等);后者是由上一类灾害所造成的灾害,如火灾、有毒气体扩散、危俭物爆炸、海啸等。 地震灾害是全球性的重大自然灾害。 据联合国统计,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 达 260 多万,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 58%。地震灾害在城市中表现尤为突出。如 1923 年日本关东 M7.8 大地震,东京市民死亡约 10 万人,失踪 4.3 万余人,房屋毁坏 60 万间。1976 年我国唐山 M7.9 大地震,使该市市区夷为废墟,死亡 24 万余人,是本世纪最惨重的地震灾害。 有的强烈地震,其破坏范围可波及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如 1960 年 5 月 22 日智利海边 M8.9
    大震, 造成巨大海啸, 海水震荡传播到太平洋各地, 月 23 日海浪冲至夏威夷希洛湾, 5 掀起 10m 多高的浪涛,摧毁了岸上各种设施,死伤 200 余人。5 月 24 日海啸到达日本东海岸,浪高 3.4 -6.5m,伤亡数百人,沉船 109 艘。可见,地震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 大陆地震区,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的特点,因而酿成的灾害尤为严重。 据记载,世界上最惨重的震例几乎都发生在我国。我国已有 3000 多年较可靠的地震记载历史, 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地震仪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 50 年代即系统整理了丰富的地震史料, 编制全国地震区划图,并制定了建筑抗震规定。自 1996 年邢台地震之后,更重视和加强了地震 地质和地震预测、预报的研究,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科研队伍。丰硕的研究成果,充实了地震学、 地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知识宝库。 地震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它是区域稳定性分析的极重要因素。 工程地质着重于研 究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的地震效应、地震区建筑场地的选择,以 及防震抗震措施的工程地质论证等,为不同地震区的城市和各类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节 地震地质及地震波基础 一、地震与活断层的关系 地震的发生与活动构造关系密切。 全球震中地理分布的实际资料表明, 破坏性地震在地球上 是有规律地沿一定深度集中分布在特定的部位,总体呈带状展布。可以划分出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及大陆裂谷系地震带四大地震活动带(图 3-1)。各地 震带与全球各板块的交接部位完全一致, 说明板块交接部位近期构造运动是最活跃的。 环太平洋 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最为强烈,全世界大约 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以及几乎所有的深 源地震都集中在这个带上。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 80%,其次是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它所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 15%。除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外,几乎所有的中 源地震和大的浅源地震都发生在此带内。
    图 3-1
    世界地震分布简图(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4)
    1-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活;3-大洋海岭地震活动带;4-太阳裂谷 系地震活动带 按板块构造的理论,在坚硬岩石圈之下的上地幔物质处于塑流状态,称为软流圈。由于软流 圈在海岭两侧热对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使海岭处承受拉力而使其中央峡谷的薄弱洋壳被拉开, 地
    幔物质涌出冷凝成新的洋壳。新生的洋壳薄而脆弱,又不断被拉开,地幔物质也就不断涌出使洋 壳不断增生。洋壳就不断地向两侧大陆方向漂移,因而大陆边缘处洋壳、陆壳两板块间发生水平 挤压,并使洋壳俯冲到大陆壳之下。由于洋壳在海岭增生,在大陆边缘俯冲而消减这种不断进行 着的地壳运动(图 3-2),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地震活动带。包括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 岛弧、 琉球群岛和我国台湾岛在内的环西太平洋地震带, 就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的 接触带。太平洋板块自 NEE 方向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形成了新层面呈 45-50o 西倾的巨大活 动断裂带。沿此带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浅源、中源及深源地震(图 3-3)。
    图 3-2
    洋底扩张增生及洋壳边缘俯冲消减模式图(据 Hobbs 等,1960)
    图 3-3
    环太平洋地震带震源深度分布的典型剖面图(据 B.古登堡)
    大陆内部的地震分布也与板块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上一章中所论述的我国西部和东部地区活 断层的分布,即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活断层分布地段地震活动 强烈。 二、地震产生的条件 根据对大陆板内地震分布与活断层关系的分析得知, 强烈地震的发生, 必须具备一定的介质 条件、结构条件和构造应力场条件。 1.介质条件 一般认为, 硬脆性的介质材料能积聚很大的弹性应变能, 而当应变能一旦超过了岩体的极限 强度时,就会导致突然的脆性破裂,大量释放应变能而产生强烈地震。而软塑性的介质材料在应 力作用下多以塑性形变来调节,应变能逐渐释放,所以不可能产生强震。我国地震地质界认为, 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明显强于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华北地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以硬脆 性的花岗质岩石为主;而华南地区的基底岩石大多为较软弱的浅变质岩系。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地下数十公里的地壳范围内, 对这一深度介质性质的研究, 目前只 能限于采用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所获得的地壳内部各项参数, 去综合分析震源附近地壳介质可 能具有的力学属性及其与破裂的关系。 近年来的初步研究表明, 由一定介质性质决定的地壳中的 低阻层、低速层、高热流带和其它地球物理异常的区域,可能与地震活动有一定联系。如苏联东 部的贝加尔裂谷带在 15-20km 的深度有一个电阻率仅每米几欧姆的导电层,美国得克萨斯州 西部 21.3-23.3km 深处的电阻率为每米 3.5-20 ,它们均为地震活动带。我国南北地震带北 段贺兰山一带的地壳内普遍存在的两个低阻层中的一个位于 20-30km 深处,呈带状分布,与 地震带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 2.结构条件
    国内外的震例表明, 只有在活断层的一定部位才能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的实际构造部位虽然 很复杂,但都是在活断层上地应力高度集中的部位。这些部位是: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 分枝点和错列点; 它们被称为活动断裂的锁固段或互锁段。 锁固段的岩体强度高, 两盘互相粘结, 应力集中,能积聚很大的应变能。当应力增长到超过锁固段岩体的强度、极限时,即会突然破裂 而发生地震。活动断裂的锁固段即成为控制地震发生的震源。光测弹性的破裂模拟实验结果,证 实了活动断裂一些特殊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图 3-3)。
    图 3-3
    断裂端点、拐点和交汇点处的应力集中
    3.构造应力场条件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 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 由于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之间 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继承性,所以在研究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发生、发展演化和形成机制时,需要联 系早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特别是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应力场特征。 强震一般都发生在新构造 差异活动强烈的地段, 因而对新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判断现代构 造应力场的特征。 目前对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主要限于寻找区域最大、最小主应力的方向,而应力大小、 活动速率等定量指标问题则极少涉及。 根据介质断裂特征和构造应力状态的不同,可将地震分为四类: (1)单一主震型 (2)主震-余震型 即均匀介质且无应力高度集中。主震前后均无断裂存在和发生,故无前震 即均匀介质内主震前未发生断裂,地壳外力逐渐施加,当应力集中到一定 即不均匀介质内,在主震前发生小破裂即前震,主震后有应力降;由 和余震,即使有亦很小。 程度后突发主震;主震后仍有应力集中,余震系列较多。1976 年唐山 M7.9 地震即属这种类型。 (3)前震-主震-余震型 (4)群震型 于应力调整,有较多余震出现。大多数地震属此类型。 即在介质极不均匀而局部应力集中非常显著的情况下,一系列强度不大的中小 地震连续出现,没有主震。
    图 3-4 清夫)
    地震主要类型频率曲线图
    a-主震-余震型;b-前震-主震-余震型;前震中有 C 和 D 两种类型;C-群发地震型(据茂木 上述的后三类地震频率-时问曲线如图 3-4 所示。 前震分 C、 两种类型。 型或称连续型, D C 即地震活动性缓慢增加直至主震发生。D 型或称不连续型,地震活动性增加比较急剧,但是临主 震之前活动性显著降低了。地震工作者可以利用前震来预报主震。1975 年辽宁海城 M7.3 地震 就是藉助于大量前震资料预报成功的。 而前两类地震就不可能利用前震来预报主震, 只能根据其 它前兆现象来预报。 三、地震波 地震破坏力来自于震源所发出的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两种。体 波是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而面波是由体波形成的次生波,即体波经过反射、折射而沿地面传 播的波。 体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两种。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质点振动与波前 进的方阳一致,一疏一密地向前推进,其振幅小、周期短、速度快。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 切波,质点振动与波前进的方向垂直,传播时介质体积不变但形状改变,其振幅大、周期长、速 度慢, 且仅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根据弹性理论, 纵波和横波的传撩速度可分别按下列二式计算:
    (3-1)
    (3-2) 式中:VP,VS 分别为纵波速度及横波速度;E、ρ、μ 分别为介质的弹性模量、密度及泊松 比。 一般情况下,当 μ=0.22 时, VP =1.67VS。显然,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所以仪器记录 的地震波谱上,总是纵波先于横波到达。故纵波也叫初波(primary wave),横波也叫次波
    (secondary wave)。 面波也可分为瑞利波(R 波)和勒夫波(Q 波)两种。瑞利波传播时在地面上滚动,质点在波传 播方向上和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xz 面)内作椭圆运动,长轴垂直地面,而在 Y 轴方向上没有 振动(图 3-5a)。 勒夫波传播时在地面上作蛇形运动, 质点在地面上垂直于波前进方向(y 轴)作水 平振动(图 3-5b)。面波的振幅最大,波长和周期最长,统称为 L 波:(long wave)。面波的传播 速度较体波慢,一般情况下,瑞利波速 VR = 0.914VS。
    图 3-5
    面波质点振动示意图
    a-瑞利波;b-勒夫波
    图 3-6
    地震波记录图
    综上所述, 各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 横波次之, 面波最慢。 所以在地震记录图(即 地震波谱)上,最先记录到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最后才是面波。图 3-6 即为典型的地震记录 图。纵波到达与横波到达之间的时间差(走时差),随地震台距震中愈远而愈大,故可用以测定震 中距。并可利用多个地震台的波谱资料,进一步确定震中位置和估算震源深度。 一般情况下,当横波和面波到达时,地面振动最为强烈,故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最大。 四、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 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称为震源机制。 它可以通过多个地震台的地震记录图 来确定。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称为震源参数。震源参 数包括震源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震源断层两盘错动的方向、幅度,震源断层面的长度、 宽度,断层破裂的扩展速度,震源主应力状态,错动时释放的应力等。它可以通过震源机制断层 面解、 宏观地震测量及微震活动空间分析等途径来求得。 震源机制和震源参数的资料对区域地壳 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 1.震源机制 根据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浅源地震 P 波初动与震源体初动方向之间的关系较明确而简 单,即 P 波初动具明显的象限分布特点。图 3-7 所示即为 1948 年日本福井地震时,通过各地 地震仪记录资料所得的 P 波初动象限分布图。震源断层发动地震时,不同地区 P 波初动方向呈 现压缩和拉伸有观律的分布。这种现象可用震源错动的单力偶和双力偶模式来解释。

相关话题/地质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地质大学《数字信号处理》教案
    数字信号处理教案目录 第1章 概 论... 1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3 第3章Z变换及其性质... 5 第4章 连续时间信号采样与量化误差... 7 第5章变换域分析... 9 第6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 11 第7章 快速傅立叶变换... 13 第8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实现... 14 第9章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16 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数字信号处理》习题
    数字信号处理教案目录 第1章 概 论... 1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3 第3章Z变换及其性质... 5 第4章 连续时间信号采样与量化误差... 7 第5章变换域分析... 9 第6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 11 第7章 快速傅立叶变换... 13 第8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实现... 14 第9章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16 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考研真题答案
    岩石学历年试卷答案名词解释: 一、沉积岩1. 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石化的作用。2. 长石砂岩:碎屑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其中Q75%, 长石25%, 岩屑长石。3. 重力流:沉积物与流体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吴信才讲义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吴信才讲义 第一章 绪论 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获得空前发展,信息资源得到爆炸式扩张。多尺度、多类型、多时态的地理信息是人类研究和解决土地、环境、人口、灾害、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时所必需的重要信息资源,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列车。信息时代人类对信息资源采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地质学笔记整理
    第四纪地质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 绪论(略) 表1 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据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2009.表格中数据为下界年龄) 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①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普通地质学分析题答案整理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答:主要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能反映物质状态和界面,如纵波波速在液态中减小,横波波速在塑态中减小,在液态中为0。 划分方案: 分 层 全球平均深度(km) 主要物态 其 它 地 壳 上 地 壳 0-15 固 态 岩 石 圈 构 造 圈 下 地 壳 -18 地 幔 上 地 幔 盖 层 -80 低速层 -220 塑性为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概念及问答题考研复习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础 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一、实验室概况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的直属二级单位。实验室瞄准国家军民融合战略,面向现代战争、GF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以促进JS学与地质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为路径,为保障能打仗打胜仗、国家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学考试试题库
    一、填空题:(400.5) 填空题: 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3)选择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 的影响 (5)提出有关建筑物的类型 规模 结构和施工方法合理建议; (6)为拟定改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答: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答:构造地质学(广义):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及其成因机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河北地质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各位考生: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已经公布,根据国家复试分数线,我校以下专业缺额,欢迎有调剂意向的考生按如下要求与我们联系。一、接收调剂专业 序号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9年考研部分专业拟预调剂信息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成绩已经公布,我单位参考往年国家复试分数线,对今年报考我单位的考生初试成绩进行了初步评估,预计以下专业拟接收部分调剂生。单位代码:82806 单位名称: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即日起接收预调剂申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接收预调剂的专业1、外国语学院2019年拟在两个专业接收调剂生:即学硕外国语言文学和专硕翻译(全日制和非全日制)。2、待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我院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即日起接收调剂预报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接收调剂的专业1.能源学院2019年接收调剂专业为地质工程(085217)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5219)(含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2.待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9年在5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别为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通信与工程专业招生,现准备接收调剂生源。有调剂愿望的考生,可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开通后登录并填写调剂信息,请各位考生认真填写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