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论:呼吸放能----吸收离子----分泌到导管-----水势差----吸水
2、蒸腾拉力—-由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动力,是被动吸水,不需消耗呼吸代谢能量,更重要
根系吸水方式有两种:主动吸水、被动吸水
四 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因素
(1)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
重力水: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降的水分,有害无益
毛细管水:主要吸收的水
吸湿水:束缚水,植物不能吸收
(2)土壤温度
(3)土壤通气状况
(4)土壤溶液浓度:“烧苗”现象
五、与吸水有关的名词
1 萎焉:
暂时萎焉: 蒸腾太大,降低蒸腾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
永久萎焉:土壤缺乏可利用水,降低蒸腾不能消除水分亏缺,只有浇水,才能恢复原状
2 永久萎焉系数
3 土壤最大持水量
4 土壤田间持水量
植物可利用水 = 田间持水量 – 永久萎蔫系数
第四节 蒸 腾 作 用
一、定义
蒸腾作用— 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的表面从体内扩散到大气的过程。
植物散失水分的两种方式:
吐水:液体方式
蒸腾:气体方式,主要形式
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是植物对水分吸收与运输的主要动力。
能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及有机物的吸收与传导。
能调节植物个体、群体的温度。
可调节田间小气侯环境。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
1 蒸腾速率—- 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上蒸腾的水量,一般用g/dm².h表示(或蒸腾强度、蒸腾率)。
2 蒸腾比率-— 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蒸腾失水量的比率,即植物每消耗1㎏水所形成干物质的克数(或称蒸腾效率)。
3 蒸腾系数—- 植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或称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四、植物蒸腾的部位
1 幼嫩植物:地面上所有表面
2 成年植物:皮孔、叶片(角质、气孔)
⑴ 气孔蒸腾— 气孔散失(约占95%),主要方式
⑵ 角质蒸腾— 角质层散失(约占5-10%)
⑶ 皮孔蒸腾— 茎上皮孔散失 (约占0.1%)
五、气孔蒸腾
(一)气孔蒸腾的两个步骤 :
⑴气孔下腔、胞间隙、叶肉细胞表面进行,使水成为水蒸汽
⑵水蒸汽经过气孔散出
(二)气孔运动
小孔扩散律—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呈正比。
边缘效应
1.组成气孔保卫细胞的特点
胞壁厚薄不均匀
体积小,调节灵敏
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保卫细胞间及其与表皮细胞间有许多胞间连丝
有淀粉磷酸化酶和PEP羧化酶
2 气孔的结构及其开闭
⑴ 双子叶植物气孔运动:
保卫细胞肾形,内壁厚,内有横向微纤丝,细胞吸水,外壁伸长向外移动,将内壁向外拉开,气孔张开。
⑵ 单子叶植物的气孔运动:
保卫细胞哑铃形,中间部分壁厚,两头薄,有辐射状微纤(图)。细胞吸水,两头膨大,气孔张开。
气孔张开原因:保卫细胞吸水
气孔运动
3、气孔运动机理
(1)淀粉—糖相互转化学说
白天(光)CO2↓
PH ↑6.1~7.3
淀粉 + 磷酸 → 淀粉磷酸化酶 → G1P → G + P
夜晚(暗)CO2 ↑
PH ↓ 2.9~6.1
水势↑细胞失水 气孔关闭 水势↓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2)无机离子学说:受重视
光→保卫细胞光合磷酸化产生ATP →活化质膜上H+-ATP酶→H+泵至膜外→胞外K+进入胞内(同时Cl-进入) →水势下降→吸水→气孔张开
(3)苹果酸生成学说:20世纪70年代
淀粉→ -糖酵解- → PEP + -HCO3-→ OAA → Mal → 降低水势→气孔开
气孔开闭的机理
总结
由于糖、 Mal 、 K+、 Cl- 等进入液泡,使保卫细胞水势下降,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近年蚕豆叶片研究表明:气孔运动可能有不同的渗透调节阶段,气孔张开主要吸收较多的K+,气孔关闭则与蔗糖浓度下降有关。
4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Ø 光照:光强、光质(红光、蓝光效果好)
Ø 温度: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增高而增大
Ø CO2浓度:低浓度,气孔开放
Ø 水分:缺水,气孔变小
Ø 化学物质:ABA、敌草隆
v气孔“午休”现象—-夏天中午高温强光下气孔暂时关闭现象。
v原因:蒸腾太快,水分供应不足
温度过高,呼吸增强,光合减弱,CO2增高
叶周围湿度小,保卫细胞弹性减小
六 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取决于水蒸气向外扩散力和扩散途径阻力
Ø叶子扩散阻力——水蒸汽由叶组织内部细胞表面通过叶表面扩散到大气中,或大气中CO2通过叶表面进入叶绿体时所受到的阻力。由叶表面空气边界阻力ra、气孔阻力rs、细胞间隙阻力ri等组成,对CO2而言,还有叶肉细胞阻力rm。
Ø叶子导度——叶子表面透过水蒸汽或CO2的能力称~,是叶子扩散阻力的倒数。
㈠ 内部因素
v气孔频度和气孔大小
v 气孔下腔容积的大小
v 气孔开度调节:主要
v 气孔结构
v 叶片内部面积的大小
㈡ 外 部 因 素
Ø光
Ø温度
Ø 水分
Ø大气湿度
Ø 风速:微风、强风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 、水分运输的途经和速度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
水分 → 根毛 → 根的皮层 →根中柱 → 根导管 → 茎导管 → 叶脉导管 → 叶肉细胞 →气孔腔
(一) 经过活细胞的运输(短距离)
通过共质体,阻力大,速度慢10-3cm/h
v 从根毛到根部导管通过内皮层凯氏带
v 从叶脉到叶肉细胞
(二)经过死细胞的运输(长距离)
通过质外体,阻力小,速度快,多为3~45m/h
v 通过根、茎的导管、管胞等运输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一)根压
(二)蒸腾拉力
H.Dixon: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内聚力学说)
内聚力:物质相同分子间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
张力(0.5~3MPa):远小于内聚力(20MPa),且水与胞壁有大的附着力,使水柱连续不断
争论焦点: 是否有活细胞参与?
木质部里有气泡会使水柱中断?
三、水分运输的方向
* 从下往上:快
* 侧向运输:经微管射线作辐射运输;通过导管壁孔作切向运输
* 从上而下:
第六节 合理灌溉生理基础
植物与水分的关系:
吸水》散失 吸水 = 散失 吸水《散失
一 、作物的需水规律
不同种类、生育期需水量不同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二、合理灌溉指标:
1、土壤指标
2、植物指标:
*形态指标:叶色、萎焉状态、生长势
*生理指标:叶的水势、细胞液渗透势、气孔开度、脯氨酸、甜菜碱、脱落酸积累
三、灌溉中的要点
v一次灌溉量不能过大
v两次灌溉时间间隔不能过长
v注意灌溉水质与水温
v注意灌溉方法:喷灌、滴灌、漫灌
四、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Ø改善作物各种生理作用,尤其是光合作用
Ø改善栽培环境: 满足生理需水、生态需水
思考题
Ø植物细胞和土壤溶液水势的组成有何异同点?
Ø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Ø植物体内水分存在形式及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关系。
Ø试述气孔运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Ø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和蒸腾作用?
Ø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动力。
Ø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永久萎焉与暂时萎焉。
Ø合理灌溉在节水农业中意义?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代谢过程:吸收、转运、同化
【重、难点提示】7学时讲授
必需元素的种类、生理作用;
植物细胞及根系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原理、过程与特点;
氮素同化尤其是硝酸盐的还原过程。
第一节 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 植物体内的元素
(一)元素组成
植物材料--(105℃)→水分95—5%+干物质5—95%→(600℃)→有机物90%(挥发CHON)+灰分10%残留
灰分元素——构成灰分的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及部分 P、S 非金属元素。因其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矿质,又称矿质元素。
灰分——植物体充分燃烧后,有机物中的C、H、O、N、部分S挥发掉,剩下的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为灰分。
(二) 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
现知植物体内元素最少有60种
C-45%、O-45%、H-6.0%、N-1.5% 、S-0.1%
灰分元素含量因不同植物种类、器官、 年龄、环境变化较大
(三) 植物矿质元素分类
1、根据含量划分
大量元素(n ×10-2%以上)
C、H、O、N、P、K、Mg﹑Ca﹑S、 Si
微量元素(n ×10-3%-n ×10-5%)
Fe﹑Mn﹑B﹑Zn﹑Cu﹑Mo﹑Cl 、 Ni、Na
超微量元素(n×10-6%-n ×10-12%):Hg﹑Ag﹑Se﹑Ra﹑Au
2、按必需性划分
必需元素(19种)
C、H、O ——来自H2O、CO2
N、P、K、Ca、Mg、S、 Si ——大量元素,来自土壤
Fe、Mn、B、Zn、Cu 、Mo 、Cl Ni、Na——微量元素
非必需元素 Al、 Hg﹑Ag﹑Se﹑Ra﹑Au
有利元素:指对植物的生长有利,并能部分代替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轻其缺乏症状,如Na、 Se、 Si、 Co
二、必需元素的确定与研究方法
1、必需元素的确定标准(国际植物营养协会规定)
⑴ 缺少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 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⑵ 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缺乏症
⑶ 该元素的作用是直接的
主要研究方法:溶液培养法(水培法)、砂培法
2.矿质元素的研究方法
- 原子示踪法;
- 原子吸收光谱法;
③人工培养法:水培法、砂培法、气培法(将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注意:药品纯度、培养液PH值、浓度、通气、光、温
④ 大田栽培法
三、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
必需元素的作用:
*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和代谢产物
*是各种生理代谢的调节者,参与酶活动
*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 体的稳定、电荷的平衡
根据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分组
第一组:作为碳水化合物部分的营养:N、S
第二组:能量贮存及结构完整性的营养:P、Si、B
第三组:保留离子状态的营养 K、Ca、Mg、 Mn、Cl 、Na
第四组:参与氧化还原的营养 Fe、Zn、Cu 、Mo 、Ni、
大量元素
1 氮(占干重1~2%)
(1)吸收形式*: 氨态氮NH4+、硝态氮NO3- 、 有机氮
(2)存在形式:有机态氮
(3)生理功能:是蛋白质、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激素、维生素等的组分,称生命元素
(4)缺乏症:植株矮小、叶黄缺绿,茎细,老叶先表现,是可再利用或再循环元素。
注意:在一般田间条件下,NO3—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因 NH4+十分容易被消化细菌氧化为NO3—,只有在通气不良、PH较低的土壤中,由于消化作用受到抑制, NH4+才会积累而被植物吸收
2 磷
(1)吸收形式:HPO4= , H2PO4-(多)
(2)存在形式:多为有机物,
(3)生理功能:
核酸、磷脂、核苷酸及其衍生物(ATP、FMN、FAD、NAD、NADP、COA等)的组分---代谢元素,利于糖运输、细胞分裂、分生组织的增长
(4)缺乏症:分枝少,矮小、叶暗绿,有时茎紫红(糖运输受阻),为可再利用元素。施P多易缺锌(磷酸盐与锌结合,阻碍锌吸收)。
3 钾:(含量最高金属元素,占1%)
(1)吸收形式和存在形式:K+
(2)生理功能:酶的辅基或活化剂、增加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抗旱)、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促进气孔的开放。
(3)缺乏症:茎杆易倒伏,叶干枯或叶缘焦枯、坏死,老叶开始,可再利用元素。
4 硫(占干重0.2%)
(1)吸收形式:SO4=
(2)存在形式:多为有机物,少SO4=
(3)生理功能:是含硫氨基酸、COA、硫胺素、生物素、铁硫蛋白、谷胱甘肽的组分。
(4)缺乏症:幼叶先开始发黄,不可再利用元素
5 钙(占干重0.5%)
(1)吸收形式:Ca++
(2)存在形式:Ca++、难溶盐、结合态
(3)生理功能:酶活化剂、细胞壁形成、解毒(与草酸形成草酸钙)、稳定膜结构、延缓衰老、抗病(有助于愈伤组织形成)第二信使作用(钙调素)。
(4)缺乏症:幼叶先皱缩变形、呈钩形、顶芽溃烂坏死,为不可再利用元素。
6 镁
(1)吸收形式:Mg++
(2)存在形式:Mg++、有机化合物
(3)生理功能:酶的活化剂、叶绿素的组分、与RNA、DNA、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4)缺乏症:老叶先开始缺绿,为可再利用元素。
7 硅(禾本科植物必需)
(1)吸收、运输形式:硅酸 H4SiO4
(2)存在形式:非结晶水 SiO2.nH2O化合物
(3)生理功能:形成细胞加厚物质,禾本科植物茎叶的表皮细胞内含量高,可增强抗病虫及抗倒伏的能力。适量可促进作物生长、增产。
(4)缺乏症:蒸腾加快,生长受阻、易感病、易倒伏。
微量元素
8 铁
(1)吸收形式:氧化态铁(Fe++、Fe+++)
(2)存在形式:固定状态,不易移动
(3)生理功能:酶或辅酶的组分;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电子传递;与固氮有关(根瘤菌血红蛋白含铁)。
(4)缺乏症:幼叶叶脉间缺绿,华北果树的“黄叶病”(碱性土或石灰质土易缺乏)
9 硼
(1)吸收形式:BO3=
(2)存在形式:不溶态存在
(3)生理功能:参与糖运转与代谢,生殖(花粉形成、花粉管萌发及受精密切相关),抑制有毒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促进根系发育(豆科植物根瘤形成)。
(4)缺乏症:受精不良、子粒减少,根粗短、叶皱缩;茎根尖生长点停止生长、腐烂死亡。
湖北甘蓝型油菜“花而不实”,华北棉花“蕾而不花
黑龙江小麦不结实,, 甜菜干腐病,花菜褐腐病,马铃薯卷叶病。
10 铜
(1)吸收形式:Cu+, Cu++
(2)存在形式:Cu+、Cu++化合物
(3)生理功能:某些氧化的组分、叶绿体中质体青的组分、与固氮酶活性有关。
(4)缺乏症:幼叶先缺绿,干枯、萎焉。
11 锌
(1)吸收形式:Zn++
(2)存在形式:Zn++化合物
(3)生理功能:某些酶组分,与生长素合成有关,是许多酶活化剂。
(4)缺乏症:华北苹果、桃等果树“小叶症”、“丛枝症”,禾谷类“白苗症”,云南省玉米“花白叶病”。
12 锰
(1)吸收形式:Mn++
(2)存在形式:Mn++化合物
(3)生理功能:许多酶活化剂,参与光合作用水光解、叶绿素合成。
(4)缺乏症:先幼叶缺绿,过多毒害细胞。
13 钼
(1)吸收形式:MoO4=
(2)存在形式:Mo+5 、 Mo+6相互转化
(3)生理功能:与固氮、硝酸还原有关。
(4)缺乏症:类似缺氮症状
14 氯
(1)吸收、存在形式:Cl-
(2)生理功能:与水光解、细胞分裂有关,参与细胞渗透势组成、维持各种生理平衡
(3)缺乏症:叶小、叶尖干枯、根尖棒状
15 镍
(1)生理功能:是脲酶、固氮菌脱氢酶组分
(2)缺乏症:叶尖坏死
16 钠
生理功能:催化C4 植物、CAM植物PEP再生,对C3植物有益,可部分替代K+作用,提高细胞液渗透势。
总 结
(1)吸收形式:
金属元素以离子形式(K+ ),非金属元素以酸根形式( BO3=、 SO4=)
(2)存在形式:有机物、无机物、结合态
(3)生理功能:细胞结构物质组成成分,酶的组分或活化剂,与某一代谢有关。
可再循环元素:N、P、Mg、K、Zn,病症从老叶开始
不可再循环元素:Ca、B、Cu、S、Fe,病症从幼叶始
引起缺绿症:Fe、Mg、Mn、Cu、S、N
四 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一)化学分析法:分析土壤、植物
(二)病症诊断法:
注意:不同植物缺乏症不同
各元素间相互作用
病症表现不典型
同时缺乏几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