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笔记 黄淑娉 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1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三、解释人类学(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P389
(一)
1、格尔兹(06人类学概论简答3:描述格尔茨阐释人类学中“深描”理论对民族志写作的影响)是象征人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文化的分析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他的代表性著作题名《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1983)(08硕简答:请评述“地方性知识”在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爪哇宗教》(1960)等。他的理论主张称为解释人类学。
2、格尔兹(Clifford Geertz)是国际人类学界在社会科学中地位最高的代表之一,他也是著述被引用最多的学者之一。但解释人类学的概念却是与格尔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3、格尔兹说自己是韦伯(Max Weber)的崇奉者
韦伯也研究社会行为,认为科学应理解这种行为,并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行为的展开。理解,即把握意义;解释,即把主观意义组织成概念。
格尔兹继承了韦伯的理解、解释、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的思想,以此作为分析的基础。
4、可从《文化的解释》一书中了解格尔兹的文化概念。他从人类祖先演化的进程,指出:“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类。……与其说文化的作用仅仅在于补充、发展和延伸在逻辑和遗传上先于它的以生物体为基础的能力,不如说它更像是这些能力本身的组成部分。”
5、格尔兹说他作为人类学者,最持久的兴趣一直是对文化的重新定义。
他联系“文化”一词在社会人类学领域因其所指的多义性与研究的模糊性而受到指责,表明“我所坚持的文化概念既不是多所指的,也不是模棱两可的,而是指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
6、格尔兹从解释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浓厚的描述(深描)”。人类学者所做的是民族志,民族志是对深描的追寻,了解他人的理解。
不能把文化看作纯粹的符号系统,脱离分析现象、脱离实际生活的民间逻辑。
7、格尔兹讲了民族志描述的四个特色:第一,它是阐释性的;第二,所阐释的对象是社会话语流;第三,这种阐释在于努力从一去不复返的场合抢救对这种话语的“言说”,把它固定在阅读形式中;第四,微观的描述。
8、格尔兹谈到了关于文化阐释的理论。
文化的阐释就是理解他人的理解。它离不开深描,应对于差异进行精细描述,而不是大笔的抽象。应在个案中进行概括。
9、格尔兹把文化看作由象征符号表达的概念体系,和其他象征人类学者那样也把文化主要当成一个象征的宗教体系,宗教研究在他的研究领域中占重要地位。
(1)格尔兹提出宗教的定义。第一,宗教是一个象征的体系;第二,其目的是确立人类强有力的、普遍的、恒久的情绪与动机;第三,其建立方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第四,给这些观念披上实在性的外衣;第五,使得这些情绪和动机仿佛具有独特的真实性。
(2)他研究了信仰和仪式,指出,正是在仪式(神圣化了的活动)中,“宗教概念是真实的”。人类宗教信念的出现,是以宗教仪式的具体活动为背景的。
(3)他强调宗教研究对人类学家的重要性,一套宗教信仰,就是对社会关系与心理活动的世俗世界的一种注解。探求宗教的社会和心理作用,这种探求是要理解。
(4)格尔兹主张,人类学家的宗教研究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构成宗教本身的象征符号所体现的意义体系进行分析;其次,将这些体系与社会结构过程和心理过程相联系”。
10、格尔兹在《文化的解释》最后一章《深层的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所作的叙述也许可以作为他的解释人类学的一个范例。1958年他在巴厘岛上一个大约500人的村庄做田野调查。
(1)巴厘斗鸡活动使用的鸡是男性的象征。
(2)格尔兹对斗鸡的解释学解释,主要着眼于围绕斗鸡发生的社会性行为,即对围观人群的两种赌博进行分析。
他试图从所赌的金钱在巴厘社会中具有的意义上寻求对这种行为的解释。
(3)使斗鸡深化的不是金钱,而是巴厘的等级地位转移到斗鸡这一象征之中。
(4)格尔兹阐释了文本(text)的观念,认为文本是一个文化描写的系统。文化模式也可作为文本来看待,斗鸡就是一个文本。人类学就是重新阐释文本的观念。
11、格尔兹在《地方性知识》中提倡重视地方性知识,解释对理解的理解,强调从文化持有者的观点感悟他们的概念的世界。该书末章《地方性知识:从比较的观点看事实和法律》一文,将文化阐释的方法用于法律研究,在法学界得到很高的评价。
12、源于认知、象征符号研究的解释人类学,对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 P397
1、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一些研究符号人类学的人类学家批评空洞的符号理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活动。
(1)格尔兹把人类行为看作符号活动
(2)萨林斯在《文化与实践理性》(1976)一书中,他批判西方人类学的功利主义理念。
功利主义人类学习惯于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人类生活,因而“异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少反映“异文化”的现实。萨林斯提出象征理性或意义理性。
但人类学一定要坚持去发现系统。
2、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
(1)提出了实践理论
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1977)、《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实践的逻辑》(1980)等。
(2)提出科学实践的原则,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的辨证关系,方法论上的关系主义。提倡理论构建与经验研究的融合、渗透。
(3)美国人类学家华康德(L. D. Wacquant)认为布尔迪厄把社会学看作一种具有显著政治性的科学。实践理论从政治视角来研究所有形式的人类实践。
四、文化的回归与文化批评 P398
1、西方人类学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已开始出现对本土社会文化的研究。
如著名人类学家施奈德(D. Schneider)的《美国人的亲属制度:一种文化解说》(1968)、《美国文化中的亲属制度、社区和地区》(1977)等,萨林斯的《甜蜜的悲哀:西方宇宙观的本土人类学》(1996)。研究者关注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2、马尔库斯(C. E. Marcus)和费彻尔(M. M. Fischer)于1986年发表的《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书,被人类学界公认为“后现代人类学”的代表作。
(1)它提出要探寻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东方学和传统人类学的出路在何方。
本书从民族志描写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表述集聚变迁中的世界现实。
(2)作者回顾了人类学的发展
解释人类学将文化当作意义系统,强调理解本土人的看法,解释观念文化。这反映了从建构文化整体论转移到反思民族志的田野工作和写作上。解释人类学是各种民族志实践和文化概念反思的总称。
(3)作者认为,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仍然把系统描述整个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看作自己的任务,应把注意力从对异文化的描述转移到更富于平衡感的文化观念上来,要使自己的研究成为对西方自己的文化进行的批评。
他们提出了五种民族志框架,即生活史、生命周期、仪式、艺术文体和戏剧性冲突事件,以及几种现代主义民族志实验文本。认为实验的两个趋势:一是对过去表述异文化差异的肤浅与不足做出回应;二是对指责解释人类学只关心文化的主体性而不关心权力、经济学和历史背景的观点做出回应。
(4)马尔库斯和费彻尔关注政治经济学对人类学的影响,尤其重视沃勒斯坦在1974年创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
“任何一个历史或民族志研究计划,只有把自己放在较大的世界政治经济历史框架中,才能获得自身的意义。”
(5)作者论述了人类学回归于文化批评和当代人类学的文化批评方法。文化批评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哲学上的认识论批评;二是经验主义色彩的研究,对社会构造、文化形式以及日常生活框架的分析。
作者提倡两种把异文化民族志与本文化问题联系起来的人类学文化批评方法,一是认识论的批评法,一是泛文化的并置法,二者都运用变熟为生的策略。“民族志作者提出了把其自身社会的成员视为与异文化的成员同样有问题的研究对象。”
(6)两位作者指出,人类学的核心是民族志传统 ,现时代是一个关注社会现实的表述方式时代。
3、《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书是一本出色的人类学著作。它在解释人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类学的路向,提出实验民族志和人类学回归于文化批评等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本书对我国人类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第十三章  苏维埃学派 P402
一、苏维埃学派的形成期
1、民族学的苏维埃学派是随着苏联的十月革命而产生、发展的。
(1)它一方面接受革命前的民族学的遗产;另一方面,对各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特点进行调查研究,最初的任务是做大量的民族识别工作。
列宁格勒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莫斯科苏联各族人民博物馆也开展了调查、搜集和研究工作。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是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详细地描绘出各民族地图。
(2)1926年,莫斯科出版了苏联民族学的领导机关刊物《民族学》杂志(1931年改称《苏维埃民族学》),民族学研究院的博物馆发表了《民族学研究院博物馆汇集》(1933年改称《民族学研究所论文集》)等专门性的民族学杂志和丛刊。1937年成立了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和相应的研究部门。苏维埃民族学最初的20年,“是积蓄人力和资料并解决有关苏联各族人民经济、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的时期”。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开始在民族学中形成和确立。
2、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了“文化圈学派”的影响,俄国民族学的先驱代表人物如B.T.波哥拉兹用“文化圈”学说,写了一本《世界文化分布(民族学基础)》的书,引起苏维埃民族学家哗然。从1929年到3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对西方民族学派理论观点的深刻批判。
(1)苏维埃学派认为西方许多学派往往把民族学与历史学对立起来,把民族学列入地理学、心理学甚至生物学学科的范畴,从而陷入种族主义的泥坑。至于在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方面,除运用考古学文献外,就是民族学文献。
(2)苏维埃学派认为自己是通过每一个族的历史来说明它的文化中每一个因素的历史意义的。而认为进化论派“完全忽略了他们所研究的具体族的历史”。
(3)苏维埃学派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特点。
3、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民族学家集中注意研究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问题。
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各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
二、关于原始社会史的研究 P404
1、20世纪30年代起,族源问题成为苏维埃民族学研究的一项中心问题,此外,对原始社会史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得出结论,认为以泰勒、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进化论学派是进步的。
2、苏联民族学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关于原始社会史的论说。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树立起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苏维埃学派的旗帜。
3、苏联民族学家把母系氏族制作为原始社会形态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4、苏维埃民族学家对氏族制度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的二胞族组织作了详细的搜集、研究,发现在各种不同经济结构的不同种系的各个族那里都有二胞族组织。
Π.И.库什涅尔的《社会发展史纲》一书是对原始公式制度史予以马克思主义解释的第一次尝试。1930年底,作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特点的原始历史概念的要点已逐步定形。
5、苏维埃民族学家对原始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可概括如下:
(1)确立了原始社会史属于历史学范畴,批驳了资产阶级学者的原始社会为非历史或史前史的说法。
(2)论述了原始社会的特征和基本面貌。
(3)确认了氏族制时期是全部原始文化发展的主要时期。氏族制又分为前期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和后期的父系氏族制时期。
(4)确认原始公社制向阶级和国家过渡的军事民主主义时期的存在及对其特征的研究。
(5)关于婚姻和家庭形态的发展演变,包括:两合组织和胞族(?)、族外婚与群婚、对偶婚与群婚残余;一夫一妻制的产生、父系大家族、宗族、父系氏族、部落关系。父系大家族的解体和小家族的产生等一系列研究。
(6)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及发展的研究。
(7)关于宗教和造型艺术的产生的研究。
(8)关于经济的发展、男女分工、劳动组织、土地占有、交换的产生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9)私有财产的发生、买卖婚、氏族公社解体、部族的形成、国家的发生等的研究。
(10)早期阶级社会的研究。
(11)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三段分期法。
(12)研究方法:把世界有关原始史资料结合起来使用和研究,从而阐明原始公社制度的产生、发展、繁荣和解体的全过程和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P406
1、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维埃学派对英国功能学派和美国的心理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1)认为它们是反历史主义的,说它们的基本线索是“用生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用心理现象解释人类行为,把人类关系看作是一系列特殊的心理冲动和反应。这就是把历史归结为‘均衡’的‘破坏’和‘重建’”。
(2)苏维埃学派认为功能派的反历史主义是和保存殖民地各族人民落后的社会结构 的企图密切联系的,使落后的习俗和制度为帝国主义垄断组织服务。苏维埃学派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
2、苏维埃学派对本尼迪克特的心理学派的评价,则认为它与种族主义者的主张是一样的,是非历史主义的、反历史主义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认为心理学派是为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等制造理论根据。
3、苏维埃民族学家重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及其分布情况,以及各文化间历史和现状的关联,出版了《世界民族志》(多卷本)和用科学方法绘制的民族分布图,这是苏维埃民族学家对世界民族学的贡献。
4、方法论上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外,在具体运用史料方面,他们大量利用其他史学科目的资料,强调民族学与有关专业的配合。因此,其方法论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和综合方法,这也是苏联民族学的特点。
四、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 P408
(一)经济文化类型(07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论述1: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1、苏维埃民族学家认为,经济文化类型是指一定的经济与文化特点的综合体,它在历史上形成于处在相似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居住在同样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民族中。经济文化类型永远是与每个族的具体社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经济文化类型是动态的。
2、苏联学者认为在资本主义时代以前形成的一切经济文化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狩猎、采集或部分以捕鱼为主;第二类以锄耕(或手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三类以犁耕农业为主。第一类不可能跳出原始公社制度的框架;第二类可能产生早期的阶级关系;第三类剥削程度加深。
3、在上述三种类型的每一种内,又可分出特定地理气候地带发展起来的具体的经济文化类型。比如热带、温带、寒带类型等,但地理气候条件是附属的,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每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切博克萨罗夫把上述各种类型又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4、从苏联学者对经济文化类型的研究中,
(1)我们可以体察到下列几点:一是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可以显示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二是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便于各文化间的比较研究;三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演变,经济文化类型也随之演变,从而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第一位的,是决定经济文化类型的。
(2)我们认为“经济文化类型”与“文化圈”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经济文化类型”的唯物主义以及它能够解释的文化现象,显然优于“文化圈”理论。
(二)苏联民族学家还划分了历史民族区或称历史文化区
1、这是一个由于共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长期交往和相互影响而在居民中形成相似文化生活(民族的)特点的人们居住区。
2、苏联民族学家认为历史民族区有大有小,在一些大区下还可以分成许多小区或地方性历史文化区。
3、苏维埃民族学家认为在每一个历史民族区内的各族居民有相类似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甚至除语言外,很难看出这一地区民族之间的界线。
(三)上述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的关系以及两者与民族、语言、种族共同体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1、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以及向世界各地的传播,可能涉及操不同语言的民族。在一个民族的各个支系之间通常也存在很大的经济文化差别。
2、至于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与人种的关系,切博克萨罗夫等认为,应具体地、历史地分析。
将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与某个种族联系起来则是没有根据的。
3、总之
(1)对经济文化类型的研究,一般可以解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不同民族在文化方面出现异同的原因。
而对历史民族区的划分,则可解释分布在相邻地区内的不同民族,由于共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期密切交往而有相类似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都是历史上形成的。“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定标准比较明确,易于操作,而“历史民族区”的划分标准似乎太简单、不易操作。
“历史民族区”的划定标准过于简单了,不能涵盖不同地理地貌、不同经济,但又密切交往的毗邻民族地区。

五、关于民族定义和民族共同体分类 P413
1、确定民族共同体的定义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
2、从20世纪30年代末,至六七十年代,苏联民族学家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ЭTHOC(“民族”)理论。苏联民族学者认为,ЭTHOC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从民族机体和社会机体的关系着眼,可区分出民族体(ЭТИИКОС)和民族社会机体(ЭСО)。民族体相当于我们泛称的民族,即广义的民族。民族社会机体,指一个国家范围内民族共同体。
3、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前,流行民族共同体分为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即部落、部族、民族。与此相应的社会阶段是:部落为原始社会的民族共同体;部族则是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的民族共同体;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才产生了新型的共同体——民族,它又分为两种历史类型,即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但对这种三段式分类,在1964年开始了公开争论。
4、苏联民族学家认为,斯大林所说的начия属于民族社会机体。它仅仅是этнос中的现代类型的民族社会机体,而不是我们过去理解的广义民族。苏联民族学界的этнос理论表明他们在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5、现根据M.B.克留科夫的文章,我们可看到当时一些学者的争论观点:
(1)C.A.托卡列夫认为应该区分本质上不同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的民族共同体。
(2)科兹洛夫建议依据社会形态属性划分民族类型。
(3)另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内部社会联系的性质是民族共同体分类的基本标准。”
(4)H.H.切博克萨罗夫和C.A.阿鲁秋夫提出民族内部信息联系的密切程度,是划分民族共同体历史类型的重要标准。
(5)另一些民族学家认为,社会主义部族和民族的区别可以按人口多少来区分。
(6)克留科夫在《再论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类型》一文中,自己把民族共同体历史类型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民族共同体;第二个阶段相当于奴隶制时代;第三阶段是随着封建制的发展,民族共同体过程的停滞;第四阶段,封建制的危机使民族联系加速发展,这便是现代民族;最后,他还预见了随着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发展,将会出现第五个阶段。
6、Ю.B.勃罗姆列伊集各家之说,对民族定义和民族共同体体系问题进行了重新分析和归类,从而与斯大林的定义有了明显差别。
(1)区分了“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学共同体”
(2)把民族共同体划分成“基本民族单位”、“微观民族单位”、“宏观民族单位”
(3)他又区分了“民族社会机体”与“民族体”
(4)他还规定了民族共同体类型必须根据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形态给以不同的名称。
(5)在谈到民族共同体分类时。进一步解释,历史共同体(实际上是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类型一般仅限于三种基本单位(部落、部族、民族)。
(6)对部落、部族、民族的区别
1)部落单位随着氏族联系的削弱,而逐渐变为地区共同体。有权利的特性及民族文化特性。
2)把部族民族社会机体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社会因素不是婚姻亲属关系,而是像具有其全部特征的国家这样的政治力量。
3)民族内部的一体化主要是由经济联系来保证的。
(7)关于民族定义
1)勃罗姆列伊认为民族是由于历史过程而产生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一定的文化整体。
2)勃罗姆列伊的狭义的民族定义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其中包括语言)特点和心理特点,并意识到自己的统一和与其他这类构成体的区别的人们的总体。
(8)勃罗姆列伊在谈到民族心理时说,文化和心理无疑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两者都具有社会意识这一共同领域。
(9)勃罗姆列伊还特别谈到内婚是民族的“稳定器”。
7、但是勃罗姆列伊有些观点仍不够完备
第一,民族社会机体和民族应属不同的范畴,所以不能都用社会经济形态来区分。
第二,民族是由部落发展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它还有血缘姻亲关系的纽带,勃罗姆列伊只强调了经济联系的一面。
勃罗姆列伊认为,共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自我意识形成的客观依据。而共同的民族自我意识主要是民族成员的共同起源的联系,勃罗姆列伊忽视了共同起源这个重要方面。
第三,勃罗姆列伊认为民族认同范围之所以变化不定,是由于民族本身具有不同的等级结构,划分了许多民族等级单位,反而把事情搞复杂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联系的增长,导致它在民族过程中的作用急剧加强,因为民族文化交流主要是在经济联系过程中实现的。

六、20世纪70年代末至苏联解体前,苏联民族学家关注的理论问题 P420
1、苏联民族学自1978年以后至苏联解体前这段时期,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人类居住的全球领域,时间上从远古至现代的全部人类活动。
2、苏联民族学还十分注意苏联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以及这一新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本国和对世界所起的作用。苏联民族学家还撰写了《当代世界民族过程》一书。
3、继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原始时代及阶级和国家出现的理论;苏联民族学研究包括民族共同体的全部层次,甚至正在发生的民族过程。
4、苏联民族学也重视对民族人口及聚居变化的研究,以及教育程度和就业等关系的研究。
苏联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和涉及的理论问题是宽广的,成果也是巨大的。

七、苏联的解体与民族学危机 P422
1、苏联的解体对苏联民族学带来了危机,首先是传统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及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大变革;其次是面临难民和族际冲突以及研究经费的不足。特别是在“没有统一的民族政策、没有科学的概念和调节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种种机制的情况下”,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反对犹太人和对高加索地区人民的杀戮,以及各少数民族对讲俄语居民的排斥。
2、深层的原因
各民族极易把沙皇所属的大俄罗斯民族看成是压迫别的民族的民族。
3、十月革命后,由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方面经验不足,因此有些政策措施不免过于简单化,强调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多少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忽视了小民族的狭隘民族主义意识;强调了大民族帮助落后的小民族,与此同时,却没有使双方成为平等的成员关系,在帮助与被帮助中真正建立起兄弟之情;且任何一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等倾向,如分配不公等都是伤害民族感情的因素。在国家预算中,比例调适不当。
4、按照民族—国家的划分的建设,
(1)使民族—国家内部的各族间的矛盾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民族—国家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以及多种矛盾的交织,更趋复杂化。

相关话题/文化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纲要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提纲 目录 第一章简论 .................................................................1 第二章地理概况 .............................................................1 第三章历史发展 .............................................................2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修改错误+新内容+标注+标点调整)
    第一章 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考研接受高质量生源调剂生通知
    为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生源质量,改善生源结构,我校拟接收少量高质量生源调剂生。高质量生源计划单列,用于接收第一志愿未报考我校的高质量生源调剂生。一、申请调剂的基本条件1.高质量生源调剂生指本科以普通全日制的学习形式毕业于高水平大学且报考高水平大学的考生。2.符合调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032汉语文化学院专业学位类调剂方案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珠海)调剂方案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第一志愿为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北京)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的考生。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和我校复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人数 050108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院内调剂公告
    我院2019年会展与节事管理专业(科学学位)、酒店管理学专业(科学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旅游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接收院内调剂。一、调剂专业、名额和要求 调剂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学院简介信阳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招生始于1988年,时为政法系(现政法学院)一专业,2004年历史学专业从政法系析出,独立建制为历史文化学系,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河南首家),2006年招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08年撤系设院,为历史文化学院。自2010年,文化产业管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考研调剂公告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招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调剂公告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目前接受调剂请有意调剂的考生点击此链接(https://www.wjx.top/jq/34719407.aspx)填写个人信息。最终调剂名额以本单位公布的复试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欧洲文化入门串讲资料
    《欧洲文化入门》串讲资料 1、There are many elements constituting(组成) European Culture. 2、There are two major elements: Greco-Roman element and Judeo-Christian element. 3、The richness(丰富性) of European Culture was created by Greco-Roman element and Judeo-Christian element. 第一章 1、T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国文化常识集萃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原始文化第2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第3章 古代尼罗河流域文化第4章 古希伯来文化第5章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第6章 爱琴海文化第7章 古罗马文化第8章 中古欧洲文化第9章 中古阿拉伯文化第10章 中古东亚和南亚文化第11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第12章 17、18世纪欧洲文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文化常识集萃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中国文化简论第2章 地理概况第3章 历史发展第4章 姓氏与名、字、号第5章 汉 字第6章 学术思想第7章 宗教信仰第8章 古代教育第9章 科举制度第10章 典籍藏书第11章 科技成就第12章 传统建筑第13章 古典文学第14章 各类艺术第15章 精美器物第16章 风俗习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模块一 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 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  第1章 英国简介(1)  第2章 英国简介(2)  第3章 英国政府  第4章 政治、阶级和社会  第5章 英国经济  第6章 英国文学  第7章 英国教育体系  第8章 英国的外交关系  第9章 英国媒体  第10章 英国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20年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851中国通史[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6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说明:不能提供本校真题。2.指定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