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笔记 黄淑娉 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3、在政治—经济方面是平均主义的。
4、哈里斯还从生态环境的原因来解释不同的婚姻制度。
哈里斯仅用适应地广人稀来解释复杂的婚级制是远远不够的。
5、哈里斯把不同的社会情况归因于技术、环境的不同。
6、哈里斯引用马克•科恩的观点,由于狩猎—采集者占领了所有可以利用的生物带,并且人口压力致使向农业的转变成为不可避免。哈里斯转而批评马克思的理论:“马克思提出的‘生产上的束缚’,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没有阐明狩猎—采集者的转变。是自然和技术,而不是‘生产关系’阻止了狩猎—采集者的生产能力。如果有一种辩证法在起作用,那就是一种人口与资源之间的辩证法——被丢弃的马尔萨斯的辩证法。”我们应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在任何地方表达过,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关系阻止了狩猎—采集者的生产能力。
(二)各种国家以前的村落社会P349
1、哈里斯描述了在国家产生以前村落社会的基础结构。文化唯物主义提出了资源利用的理论,来解释不得捕杀和消耗许多种类的可食森林动物的禁忌。
2、哈里斯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对战争的解释,认为战争可以说明一系列的理论问题。
群队缺少控制人口增长的办法,而战争则是代价最小的。战争加强了男子团体的形成,男子成为家户的核心。培养侵略性产生严酷的男性青春期考验。对剩余产品再分配,组织贸易远征和军事战斗。
3、哈里斯重视人口、技术、经济、环境因素的研究,充分估计这些因素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但问题也就在于他的人口—技术—经济—环境决定论,反对社会内部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
哈里斯所描绘的图景中,没有人的活动、人的意识的作用。
五、P350
1、哈里斯用文化唯物主义的观点评论人类学的一些学派的理论,值得参考。他还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谈辩证唯物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他说“辨证认识论的主要弱点在于它缺乏那些用于辨别因果关系的决定性‘否定’的操作指令”,没说明要有多大差别才能构成否定。
2、美国人类学家埃莉诺•利科克(Eleanor B. Leacock)曾就哈里斯的《人类学理论的兴起》对唯物辩证法的挑战进行过辩论。
(1)利科克认为辩证法是科学的概念,指出哈里斯不承认辨证的观点,不举矛盾为例。
(2)哈里斯主张进化不包含“否定”或“矛盾”而只包含“转化”。哈里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提出质疑,却未能抗拒黑格尔的论断。
(3)哈里斯说马克思主义“明显地和政治纲领紧连在一起”。他标榜文化唯物主义则不带有任何政治含义,是一种纯科学的理论。利科克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对社会未来变革的方向承担责任;而哈里斯所反对的正是这一观点。
(4)关于哈里斯提出的主位文化和客位文化。他企图区分出所研究的社会的成员主观设想的概念与科学工作者观察的判断。
把区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客位观点和主位观点看作认识论则难于使人理解。正如利科克所指出的,哈里斯区分主位和客位资料,是便于把注意力准确地集中到决定人们行动的客位的物质环境。
与斯图尔德的技术—经济—环境决定论相比,哈里斯增加了人口再生产的因素,可以称之为人口—技术—经济—环境决定论。
第十一章 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P353
一、
1、二战以后,尤其到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掀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和思潮。
2、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被认为“发端于法国”,是“发生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领域的一场革命”。通过法国戈德利亚(Maurice Godelier)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展望》(1973)和特雷(Emmanuel Terray)的《马克思主义与“原始”社会》(1972),以及英国布洛克(Maurice Bloch)的《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1983)三本书,可了解他们的观点。
3、戈德利亚
(1)他把结构主义人类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捏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学术旗帜。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任务是以新知识和新学说为基础,建立有关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的部分思想是错误的。如,由于摩尔根关于原始社会的亲属制度进化学说已过时,因而恩格斯以此为依据所提出的家庭起源理论就站不住脚。
(2)戈德利亚着重研究生产方式的结构、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思想和观念在社会关系的产生中的作用等。
4、特雷
(1)在《马克思主义与“原始”社会》一书中研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提出读这本书有三种读法:进化论者的、结构主义者的和马克思主义者的,而他自己则用结构主义和功能论的观点来解释摩尔根的著作。
(2)特雷称赞摩尔根写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说他不仅是社会结构研究的伟大先行者之一,而且是社会人类学的创立者。但特雷认为摩尔根不幸的是又写了《古代社会》,使他从结构主义者变成进化论者。
(3)特雷在阐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时研究结构的连接关系,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变,其间存在的过渡形式,并以军事民主制为例。
说明过渡形式或过渡机构就是几种形式共存,其中没有一种形式能占主导地位而排斥其他。
(4)在《马克思主义与“原始社会”》一书中,特雷评述C.梅拉索(Claude Meillassoux)的《古罗人的经纪人类学》时
1)批评作者只根据一种生产方式来理解古罗人社会。
2)他认为应该这样建构一个原始社会经济形态:“首先,必须列出在这些形态中认出的各种生产方式。第二步应是构成生产方式理论;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都将表现为由以这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其中有一种是支配性的某某生产方式组成。”
3)雷伊(P.P.Rey)不同意特雷的几种生产方式并列的静态性而着重动态分析,强调社会矛盾,但他断言阶级概念适用于一切社会。
5、当代法国最著名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阿尔都塞用结构主义观点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总体的性质虽然归根到底由经济因素决定,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却是政治。他的错误在于把社会中具有主要矛盾性质与次要矛盾性质的多种矛盾说成是多元的。
(2)我们认为,只有主导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才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的面貌和性质。
(3)雷伊、特雷等人认为人类一切社会都是阶级社会,法国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类学家不接受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之间的界线。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着重将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理论用来研究原始社会,实质上用以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6、英国人类学家布洛克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一书,阐述了人类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1)说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对原始文化感兴趣,原因在于他们想要建立一部完整的历史……想用事实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仅仅是一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学寻找证据,以证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起作用的某些原则并非永远存在。而这些在布洛克看来是错误的。布洛克认为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人类早期阶段的描述大部分特征不是客观事实。
(2)布洛克在介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人类学有关的部分时,重点评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1857-1858)和《起源》。作者认为,马克思并不相信会有一个固有的适用于全人类的进化图式,而与马克思同时代的人都毫不置疑地持有这种观点。对《起源》一书,主要是提出否定意见。
西方有些人类学家认为恩格斯假定了一个没有各种原则冲突的前阶级阶段,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基于不同阶级冲突的社会理论去解释历史的变迁。
(3)布洛克
1)提出的看法: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有发展顺序,而进化论的进化序列及划分阶段的思想已被西方人类学家所摒弃。
第二,亲属称谓体系并不是过去存在过的婚姻制度的确凿证据,摩尔根和恩格斯依靠这一资料提出的假设是不能够接受的。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感兴趣的氏族社会阶段及其公有制性质,其证据来源于摩尔根的完全站不住脚的假设。
第四,没有理由相信母系制早于父系制。
2)布洛克在引述了这些异议之后,也表述了恩格斯的能够为人类学家所接受或者可以成为探讨基础的论点。
a)国家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假设至今仍受到怀疑,人们只是把这种国家起源学说,作为一种分析国家性质和国家功能的工具来接受。
b)家长奴隶制与以剥削奴隶为基础的奴隶占有制之间的区别,关于前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活动的概念同其他社会结合成一体等观点,也为人类学家们所接受。
c)但在人类早期阶段不存在任何个人财产的思想遭到反对,布洛克说这种观点不是马克思的而是恩格斯的。
(4)布洛克等人强调马克思所设想的进化路线未必就只有一条、而恩格斯提供的却是一种极为严格的直线进化理论。
(5)他们都谈到亚细亚生产方式。布洛克认为可以用马克思使用过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来批判主张直线进化的五阶段论。
在我们看来,该文作者所叙述的热带非洲的情况可以说明这一地区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多样性。
二、我们就其总体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P362
1、关于原始社会阶段存在与否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道路是由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再由阶级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阶级社会则存在三大奴役形式。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提出的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中第一次详尽地阐述了他们的唯物史观,同时也论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面貌。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即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3)他们所阐述的资本主义以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第一种是部落所有制,即原始社会的所有制形式。
(4)从19世纪50年代到《古代社会》发表的70年代后期,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社会的研究比以前大大地深入了一步,以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为标志。他们着力探讨原始公社所有制形式。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8-1859)里,马克思指出:“家庭的原初形式是一种氏族家族(Geschlechts familie),在它解体的过程中才出现私有家庭。”
(5)马克思1853年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指出:“历史却表明,公有制是原始形式(如印度人、斯拉夫人、古克尔特人等等)。”
马克思于1868年致信恩格斯说:“我提出的欧洲各地的亚细亚的或印度的所有制形式都是原始形式。”
(6)马克思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和《复信草稿》中,明确地指出了原始公社的不同形式。
他不仅明确了“最初是实行土地共同所有制的集体耕种的氏族公社,氏族公社依照氏族分支的数目而分为或多或少的家庭公社”,而且指出了农村公社是氏族公社的后继阶段。马克思总结了农村公社区别于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最突出的是二重性。农村公社确立了地域联系;土地公有私人耕种,集体劳动逐渐为个体劳动和分散经营代替。马克思用“原生的”社会形态指原始社会,“次生的”社会形态包括建立在奴隶制上和农奴制上的一系列阶级社会,明确指出:“农业公社既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社会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
(7)恩格斯的《起源》是以马克思所摘录的包括《古代社会》等五本著作的《人类学笔记》为根据写成的,恩格斯与马克思的观点没有原则性的分歧。
(8)原始社会的存在,为史前考古学遗迹、历史文献和世界民族志资料所证实。
(9)所谓直线进化论的提法不准确,有些人类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就是直线进化论,即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毫无例外地依次经历五个社会发展阶段。实际上,五种生产方式有普遍意义,不等于否认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发展形式上的多样性。
2、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际学术界展开辩论,讨论中形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论和五阶段两派对立的观点,
(1)持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观点的:J.谢诺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进化来的最普遍的方式。”F.托凯认为,周代的社会经济“使中国产生了一种介于原始社会和古典社会之间的过渡社会阶段”。Л.C.瓦西里耶夫认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全面地分析了三种主要原始公社(即亚细亚的、古典的、日耳曼的)的内部结构特点和存在条件,并指出这些公社从原生(前阶级)形态到次生(阶级)形态的发展会导致不同结果”。
包括戈德利亚、瓦西里耶夫在内的不少学者,有一个共同的意见,即认为原始社会崩溃时,可能有三种模式:奴隶占有制、封建制或这两种发展趋向的结合。
(2)B.H.尼基福罗夫在《东方和世界史》中,论证了“五阶段”分期。
(3)在我国,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的社会史论战中是一个重要问题。
学者们一致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共同的规律,但在理解上有分歧。
一致认为原始公社制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社会形态。
(4)我们认为,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一阶段不容置疑,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涵、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经历了几种形态,可以进行讨论。
(5)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亚细亚生产方式以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存在着双重的土地所有制,即农村公社的公有制和凌驾于村社之上的以专制君主为代表的国有制,国家是的所有者,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公社和社员只有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从农村公社具有由公有向私有过渡性质的意义上说,它是次生形态的原始公社,是在阶级社会里保留了源于原始社会的农村公社形式。
(6)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明确指出氏族公社早于农村公社,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社会包括奴隶制社会和农奴制社会。
随着有关资料特别是人类学资料的积累日益增多,对原始公社的发展过程游乐明确的认识,农村公社便被恰当地定位在原始社会末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便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这第一个社会形态。
(7)举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的两个实例。佤族例说明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即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农村公社原生形态;傣族例说明留存在农奴制社会的农村公社,即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次生形态。
以地缘联系为特点的农村公社时期的部落是地区部落。
(8)从以上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其一,无论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农村公社的原生形态还是次生形态,都说明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其二,企图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是徒劳的。
三、回到本章前面讨论的问题。如果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类学家,拒绝接受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之间的接线,这样的研究结果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的。
第十二章 西方人类学的当代思潮 P375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方人类学出现了新的趋向,研究社会群体的兴趣减弱了,强调个人经验、人的意识和主观分析。
战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加重,对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现象无法解释。存在主义的存在概念,即认为个人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物的依据的理论仍然迎合人们的苦闷心理的需要。
一、认知人类学(Cognitive Anthropology)
1、认知人类学可溯源于萨皮尔的著作。萨皮尔(Edward Spair)是语言学家,又是人类学家。
霍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是萨皮尔的学生和同事,从事语言学和人类学研究。他俩共同提出了“萨皮尔—霍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他们认为某种土著人的思想模式受到其语言的文法和语义结构所限定;语言不仅是交往的媒介,而且形成认知以及使每个社会各具独特的宇宙观;“真实的世界”在最大程度上无意识地建立在群体的语言习惯之上。
2、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人类学和语言学领域一些研究者开始研究人的认知过程。
(1)人类学者借鉴了语言学家派克的观点,提出要以文化负荷者的观点去了解文化和记录文化,要把文化负荷者的观点和人类学研究者的观点区分开来。
通过某个民族自己的观点来认识他们心中的世界,从对民族志材料的逻辑分析中推导出某个文化内在的思维规则,而不是根据事先确定的人类学范畴来收集资料。
(2)由于认知人类学所使用的基本方法,是文化内涵事物的分类,因而也称为民俗分类(Folk Classification)或民俗分类学(Folk Taxonomy)。同时也称为“新民族志”(New Ethnography),或者“民族科学”(Ethnoscience)。也使用“民族语义学”(Ethno Semantics)。
3、受结构语言学方法论影响,有些人类学者用成分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所谓“成分分析”就是语义学范畴的系列研究。
(1)康克林(H. C. Conklin)对菲律宾的哈努诺人(Hanunǒo)进行了调查,1955年发表了《哈努诺的色彩分类》的论文。这一文化内部分析是对色彩系统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得出的结果。
(2)古德纳夫(W. H. Goodenough)是认知人类学的先驱人物,1956年他发表了《成分分析一文,对“新民族志”和认知人类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与弗莱克、华莱士等都用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某些民族的亲属称谓制度进行逻辑分析。
“成分分析”这个词是古德纳夫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成分分析是一种描述意义学的方法,也是一种对其他文化进行可靠描述的方法;成分分析只论述意义的问题,其组合和相互指令的限定性质和方式。他以康克玛拉普人(Könkämä Lapp)的血缘亲属的亲属称谓为例,列出了24种称谓。
古德纳夫将这24种称谓归纳为彼此交互相关的11项。
分析集中在区别这些关系的标准以及区别这些关系中称谓的标准。古德纳夫据此归纳出几个区别的变数。
古德纳夫将各套相关的称谓的意义成分相结合,排列出了若干表格,并进一步指出24个称谓的辈分和性别。
如拉普人的血亲称谓的语义学范畴的结构图表。
古德纳夫认为,为了比较的目的,语义学范畴的结构图与描述同样有用;成分分析导向概念模式的建构,而模式是一个使用范式,这是每个拉普人一生中要花费很多工夫来学习理解的。
(3)弗莱克(Charles O. Frake)在1962年发表了《认知系统的民族志研究》,概述了一个民族学主位方法的基本设想和方法。华莱士(A. F. C. Wallace)于1962年发表了《文化与认知》,1965年发表了《成分分析的心理有效性的问题》。P380他用“认知图”说明个人社会角色的认知轮廓和特有的文化行为。这些人类学者都采用从意义的对立出发,来弄清楚某一世界的分类体系。
(4)斯特蒂文特(W. C. Sturtevant)在1964年发表的《民族科学研究》一文中指出,民族志的目标便是发现制约某一社会的观念模式,该社会对其物质和社会宇宙分类的特定途径。
但是他承认:“结果之一是,实际结果更加远离了完全的民族志的理想目的。……需要发表数千页的材料。”
4、认知人类学的代表人物说认知人类学是一种方法论,其实认知人类学也有明确的理论观点。
古德纳夫提出了用认知人类学的观点给文化下的定义,成为认知人类学的重要基础,“一个社会的文化包括一个人为了以社会其他成员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活动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一切。”
5、当今的认知人类学,在吸收以往思潮的同时,又进一步与认知心理学等相邻学科靠拢。
(1)泰勒(Stephen A. Tyler)认为,“认知人类学寻求解答两个问题:对于一些文化的人民来说,哪些物质现象是有意义的;以及他们如何组织这些现象。”
(2)德宾(Marshall Durbin)强调认知人类学的关键概念是规则。
(3)认知人类学者越来越与结构主义者一样,其最终目标都是发现普遍的精神原则。方法相同之处,都是受结构语言学方法论的影响,都是使用语言学的模式来分析文化。结构主义者寻找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存在于人们思想之中的模式。认知主义者通过对文化的某一领域的词汇分析,寻找某一群人的认知结构,即存在于某一文化的成员心中的模式、规则或结构。
认知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就是:真正的文化仅存在于文化负荷者心中。
二、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 P384
1、象征(符号)人类学研究民族社会中的符号现象,着重研究意义——象征。象征人类学视文化为象征系统,这个象征系统提供了建构和重构实体的基础。
尼达姆(Rodney Needham)把象征意义的解释寓于蔷薇花中。
2、人们将象征人类学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代表社会地位和生命经历的各种仪式进行解释、赋予意义的研究。
应用符号的方法与杜尔干所论述的社会对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强迫力有密切关联。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对象征人类学都有直接的影响。
3、象征人类学有两种研究倾向:一种是由列维—斯特劳斯所代表的,以结构人类学、结构语言学、认知人类学为中心的“抽象的系统学派”,重点放在神话研究中象征的分类和理论方面;另一种以V.特纳(08硕简答:简要评述特纳的“仪式”理论。)为首,是由微观社会学、社会语言学、民俗学、文艺批评等领域所共同具有的“象征和社会的动力学派”,重视庆祝和祭祀及其具体过程。
4、利奇接受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方法,他重新解释他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
(1)在《文化与交流》一书中,他阐述了理性主义的人类学者与经验主义者不同,他们着重研究的不是“社会结构”而是“社会的观念结构”。他研究文化的各种非言语方面。他认为“讨论规范衣着的法规,与谈论规范语言表达的法则,具有同样的意义。”
(2)利奇分析了割体仪式,认为男女性割礼、修头等成年礼或洁身礼仪式是新的社会地位的标志,这里包含时间界限和社会界限。
利奇发挥了列维—斯特劳斯关于动物分类和人的分类的观点,认为图腾制度的观念形态主要属于一种社会分类系统,并试图用隐喻法和转喻法破译其中的奥秘。
5、奥特纳(S. Ortner)在《关键的特征》一文中,说明有些人类学者由文化意义系统的研究转而表述意义的象征单元,研究关键的象征,或称核心象征、主导象征。
奥特纳根据与文化的思维和行动密切联系之象征作用的不同方式,提出可分为概括性的特征和阐发性的特征。概括性的象征能够激励情感。阐发性的特征,其价值在于能够把人的经验加以分类,它包括根本的隐喻和关键的脚本,前者为理性经验的秩序化提供了范畴,后者为行为的经验组织化提供了策略。关键性在文化中应具有普遍的具体体现。
所谓关键性,指的是它涉及文化意义之系统的内在结构,而这一系统的功能则决定了人们在特定文化中的生活方式。
6、特纳(Victor Turner)专门研究宗教与仪式。(06人类学概论论述1:运用人类学关于宗教和仪式的理论,评论中国民间信仰的复兴和创新。)他发表了《象征的研究》(1975),《象征之林》(1976),以及《恩登布人狩猎仪式的象征主义主题》。他由于研究以礼仪为中心的礼仪符号而体会到象征作用的力量,因而把研究焦点置于动态象征性上。
占卜具有一种社会调节机制的功能。占卜师必须考虑到恩登布社会的特定结构和一套道德价值和规范,而这两者都在占卜的象征体系中表示出来。
7、R. M.基辛在《象征人类学》一文中指出:“我们的任务不应限于解释文化的含意,我们应该提问是谁创造并限定了文化的含意,而且为了什么目的。文化必须在历史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处于和被置于一种因果关系之中。”
相关话题/文化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纲要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提纲 目录 第一章简论 .................................................................1 第二章地理概况 .............................................................1 第三章历史发展 .............................................................2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修改错误+新内容+标注+标点调整)
第一章 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考研接受高质量生源调剂生通知
为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生源质量,改善生源结构,我校拟接收少量高质量生源调剂生。高质量生源计划单列,用于接收第一志愿未报考我校的高质量生源调剂生。一、申请调剂的基本条件1.高质量生源调剂生指本科以普通全日制的学习形式毕业于高水平大学且报考高水平大学的考生。2.符合调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032汉语文化学院专业学位类调剂方案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珠海)调剂方案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第一志愿为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北京)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的考生。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和我校复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人数 050108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院内调剂公告
我院2019年会展与节事管理专业(科学学位)、酒店管理学专业(科学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旅游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接收院内调剂。一、调剂专业、名额和要求 调剂专业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学院简介信阳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招生始于1988年,时为政法系(现政法学院)一专业,2004年历史学专业从政法系析出,独立建制为历史文化学系,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河南首家),2006年招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08年撤系设院,为历史文化学院。自2010年,文化产业管理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考研调剂公告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招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调剂公告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目前接受调剂请有意调剂的考生点击此链接(https://www.wjx.top/jq/34719407.aspx)填写个人信息。最终调剂名额以本单位公布的复试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欧洲文化入门串讲资料
《欧洲文化入门》串讲资料 1、There are many elements constituting(组成) European Culture. 2、There are two major elements: Greco-Roman element and Judeo-Christian element. 3、The richness(丰富性) of European Culture was created by Greco-Roman element and Judeo-Christian element. 第一章 1、T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国文化常识集萃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原始文化第2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第3章 古代尼罗河流域文化第4章 古希伯来文化第5章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第6章 爱琴海文化第7章 古罗马文化第8章 中古欧洲文化第9章 中古阿拉伯文化第10章 中古东亚和南亚文化第11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第12章 17、18世纪欧洲文化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文化常识集萃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中国文化简论第2章 地理概况第3章 历史发展第4章 姓氏与名、字、号第5章 汉 字第6章 学术思想第7章 宗教信仰第8章 古代教育第9章 科举制度第10章 典籍藏书第11章 科技成就第12章 传统建筑第13章 古典文学第14章 各类艺术第15章 精美器物第16章 风俗习惯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模块一 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 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 第1章 英国简介(1) 第2章 英国简介(2) 第3章 英国政府 第4章 政治、阶级和社会 第5章 英国经济 第6章 英国文学 第7章 英国教育体系 第8章 英国的外交关系 第9章 英国媒体 第10章 英国的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851中国通史[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6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说明:不能提供本校真题。2.指定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