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民意代表、选民或纳税人、顾客、公务员、消费者与供给者、政府机关、市场竞争者、管制者、捐赠者等主体都有可能成为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和使用者。
政府采购的一般准则 透明、一贯性、公众的信任、公平对待厂商、提升经济与最大化购买价值、促进竞争、监督保证品质与无瑕疵等。
政府采购的方式1. 分散采购2. 集中采购3. 联合采购
采购制度、方法与决策 1采购制度要对订定组织内部采购的各方面责任、采购财货与劳务的方法、规格说明书的格式、销售厂商与承包商的规定、行为道德标准、内部控制、存货管理等予以合理规范。 2采购方法包括竞标、比价、议价与非竞争性协商四种方法。
采购人员的伦理 对采购人员要特别注重其操守品德和诚实守信,对于采购人员的伦理要求有:避免利益结合、行为公开、不得接受酬金和好处费、利益回避等。
政府审计的范围 1财务管理审计和合法性审计 2效率性和经济性审计 3计划绩效审计
政府审计的类型 a以审计的时间为标准: 1事前审计2事后审计
b以审计主体为标准:1内部审计2外部审计
政府审计的程序 1调查阶段 2审查阶段 3报告阶段
第10章 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2它是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可协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的能力2节省管理者决策的时间、成本及精力3便于管理者推动例外管理4充分发挥管理功能5使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更为有效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阶段:集中数据处理(1954—1965)第二阶段:面向管理的数据处理(1965—1980)第三阶段:分布式终端用户计算(1980—1985)第四阶段:交互网络(1990—)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三个阶段:1分析阶段 2整合阶段 3建制阶段
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 所谓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主要有:
1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
2能够支持整个决策过程
3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
4能够提供充分的弹性使决策者可表达主观的认定
5能够提供决策者使用“假如……如何”权变关系的功能
6容易使用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框架(三个次级系统)
1语言系统 2知识系统 3问题处理系统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电子化政府的特质:倡导科技领先,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更有效率。
我国政府信息化事业刚刚起步,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 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滞后
- 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
- 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
- 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的愿景和发展方向
- 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 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信息的低度使用问题
- 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 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与管理的整合问题
- 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问题
电子化政府在中国的发展或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前景取决于八个方面:
1 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推进其加值利用
2 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
3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
4 制定设计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
5 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
6 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提升行政服务的水准
7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8 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第11章 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1绩效评估 2 绩效衡量 3绩效追踪
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评估与衡量的一般性指标
学者芬维克认为绩效衡量包括三个层面: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学者弗莱恩又加上公平(equity)指标,成为4E。
(标杆管理的程序)比较适合公共管理者的模式:
1决定哪个单位或是流程将会是比较的标的物;
2找出衡量成本、品质以及效率的指标;
3针对每个标杆,找出表现最好的其他单位;
4衡量这些表现最好的单位之表现;
5衡量或界定自己的组织与最好的表现者之绩效落差;
6决定缩短落差的行动方案;7执行方案并追踪考核。
绩效管理制度共同的问题在于:
1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的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衡量。
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规模大小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它们之间的绩效并作比较,并不公平。
3如何订定和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然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
4负责订定绩效指标的人的能力不易评价。
5绩效管理的衡量有赖于可靠的信息,如收集的信息错误或不够全面,就无法真实反映机关的实际绩效。
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 国会计总署确认了七项成功进行绩效改进的做法:
1 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2 高层的支持和承诺
3 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
4 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
5 制定绩效目标与绩效规划
6 利用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
7 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
第12章 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危机具有六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1威胁性 2时间的紧迫性 3发展具有阶段性
4不确定性 5新闻性 6效果性
危机的负面影响
1导致资源的损失 2导致发展计划的打断
3影响投资的气候和环境 4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是指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透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面的危机管理,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构成因素有八个方面:
1政治承诺、政治领导与政治支持
2全危机的管理
3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
4全过程的危机管理
5全面风险的危机管理
6整合的危机管理
7建立在充分资源支持基础上的危机管理
8以绩效为基础的危机管理
一个全面的危机管理战略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
1把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
3制定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
4为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和财政资源支持;
5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6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的沟通机制;
7加强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增强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意识;
8促进危机管理的多边合作和国际合作
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阶段)1危机的疏缓2危机的准备3危机的应对4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
第13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民营化的意涵 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
民营化的类型 学者萨瓦斯认为民营化有三种基本类型:1.撤资。此种移转型之民营化可经由出售、无偿转移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 2.委托。其形式包括签约外包、特许权、补助、抵用券、强制。 3.替代。其形式包括功能不足之替代、退离之替代、放松管制之替代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民营化虽然存在成本降低、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等优点
民营化在现实上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有:1关于公共责任的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正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
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主要功能在于:1.发展公共政策;2.监督市场;3.监督政府;4.直接提供公共服务;5.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6.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管理的互动 非营利组织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也提出了一些挑战:1.公共行政与管理意涵的扩大;2.公共管理的价值;3.对公共服务的强调;4.设计更民主、开放的公共组织;5.参与机制的建立。
目标管理的基本形态 目标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并非一个孤立的途径和方法,其基本形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目标设定 2预算 3自主 4反馈 5奖赏
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 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包括:对于动荡环境不易使用、存在信任问题、目标模糊不易量化、公共目标的制定是政治过程、可能忽视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全面质量管理的意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一般而言,全面质量管理都是以战略、远景、作业三者为主,有其具体特征。它与传统的管理的确有许多不同之处。
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 根据“联邦质量协会”的规定,政府的服务品质主要包括:绩效、专业特色、可信度、持久性、一致性、及时性、变动性。
顾客导向的意涵所谓的顾客导向,意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
具体而言,顾客导向的意涵为:1.实行“站在顾客立场思考”;2.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3.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 4.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第14章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
行政控制机制包括 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多种方法。
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的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
3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
4质询和询问;
5视察和检查;
6建议、批评和意见;
7受理申诉和检举;
8罢黜职务等。
公民参与责任的维护
公民参与可以反映公民的需求与偏好,提高政府的代表能力和回应力;使公共管理者知晓公民对公共组织绩效的评估意见;向公民提供信息以有助于公民判断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
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现存的主要机制包括: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利益集团等。
公民参与取决于许多条件,一个有效的公民参与系统,必须包含几个相互影响的要素,如公民主体性,知情的公民,参与途径等。
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最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公共福利;
2. 忠实执行法律;
3. 承担公共责任;
4. 为社会树立典范;
5. 追求专业的卓越;
6. 促进民主。
公共管理伦理的实现 具体而言,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实现,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
1.政治承诺;
2.立法框架;
3.负责任的机制;
4.行为准则;
5.职业的社会化;
6.公共服务的条件;
7.建立协调伦理活动的组织;
8.公共参与和监督。
第15章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1政府角色膨胀;
2. 财政状况恶化;
3. 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4. 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
5. 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包括:
1重视成本效益关系;
2强调顾客导向;
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
4授予权能;5创新与改革等
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有:
1. 创造新任务 2. 主动发掘机会
3. 勇于承担风险 4. 行政首长的支持
5. 建立外部联盟、组织内部团队 6. 善用舆论压力
7. 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 8. 组织文化的塑造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
1990年之前中国政府改革的反思
从80年代后中国共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经过几轮政府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其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误区或缺陷:1. 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2. 政府改革视角的偏狭;3. 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 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络; 5. 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
21世纪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政府再造,需要确立新的治理典范和方式,其中包括:
1. 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政府治理典范的变革。
2. 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
3. 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
4. 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
5. 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6. 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7. 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
8. 从人治到法治。
法治政府的含义包括:崇尚秩序并反对无政府状态,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要求体现实质正义,核心在于政府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