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进行的是C和C+对寄主的混合感染。当两种类型噬菌体同时感染同一寄主细胞时,两者在同一寄主细胞中增殖,同时,各自按照本身的遗传组成指导合成其外壳蛋白质,以便组装成成熟的噬菌体颗粒。也就是说,在寄主细胞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噬菌体染色体和可以包装其染色体的两类型噬菌体的所需蛋白质。
当然,蛋白质包装染色体是随机的,C+染色体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也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从随机事件发生频率上可以理解,C+蛋白质1/2包装了C+染色体,另1/2包装了C型染色体。反之亦然。
而感染决定于噬菌体外壳蛋白特异结构。于是当后者感染寄主细胞时,表现为C+,但其内含染色体为C型。因此,在宿主中增殖、组装以至成为有感染能力的子代噬菌体时,再度感染新的寄主,当然完全是C型噬菌体。
这是一种表型混合的现象。
10.Doerman用T4病毒的两个品系感染 E.coli。一个品系是小噬菌斑(m)、快速溶菌(r)和浑浊噬菌斑(tu)突变型。另一个品系对这三个标记都是野生型(+++)。把这种感染的溶菌产物涂平板,并分类如下:
(1)决定m—r,r—tu和m—tu的连锁距离?
(2)你认为这三个基因的连锁序列怎样?
(3)在这个杂交中,并发系数是多少?它意味着什么?
解: 因为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的基因重组特点是产生交互的重组子,所以,其基因作图可沿用二倍体生物重组作图的方法。
首先,因m r tu和+ + +数目最多,所以为亲本型。与之比较,m + tu和+ r +数目最少,此为双交换类型。与亲型比较,r基因发生改变,所以位于中间。因此,这3个基因的连锁顺序是m r tu。而m r +,+ + tu和m + +,+ r tu为单交换类型。于是,各组互换率是:
即,它们的连锁距离是:
并发系数>1,意味著存在负干扰。
11.基因型ACNRX菌株,作为外源DNA用来转化基因型acnrx的菌株得到下列类型:
AcnRx,acNrX
aCnRx,AcnrX.
aCnrx 请问被转化的基因顺序是什么?
解:
转化通常只是DNA片段。因此,同时被转化的基因肯定是连锁较紧密者。依此可以判定,上述DNA的基因顺序应该是:
NXARC。
12.用一野生型菌株抽提出来的DNA来转化一个不能合成丙氨酸(ala)、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的突变型菌株,产生不同转化类型的菌落,其数如下:
问:(1)这些基因间的图距为多少?
(2)这些基因的顺序如何?
解: 根据转化重组的定义,各基因的重组率可以推求如下:
同理求得:
也就是说,ala—pro,pro—arg,ala—arg间的图距分别为30,37,25。由于细菌的染色体为环形的,因此,推断这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是:
13.利用中断杂交技术,检查了5个Hfr菌株(1,2,3,4,5),想知道这几个菌株把若干不同基因(F,G,O,P,Q,R,S,W,X,Y)转移到一个F-菌株的顺序。结果发现,各个Hfr菌株都以自己特有的顺序转移,如下所示:(各品系只记下最初转移进去的6个基因,)
问:(1)这些Hfr菌株的原始菌株的基因顺序如何?
(2)为了得到一个最高比例的Hfr重组子,在接合后应该在受体中选择哪个供体标记基因?
提示:Hfr品系是环状DNA。
解:
(1) 因为Hfr转入F-的基因顺序,取决于F因子在供体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和方向,所以,原始菌株的基因顺序,可以根据上述各Hfr株系直接推出,如下图所示:
(2) 因为距离原点最近的基因最先转入受体,因此在接合后,在受体中标记供体染色体离原点最远的基因作标记,以便不会漏检重组子。
14.为了检出λ噬菌体的4个基因(co1,mi,c和 s)间的连锁关系,Kaiser做了一个杂交试验,下面是杂交结果的一部分数据:
亲本 子代
(a)co1+×+mi 5162 co1+,6510+mi,311++,341 co1mi
(b)mi+×+s 502 mi+,647+s,65++,56 mi s
(c)c+×+s 566c+,808+s,19++,20cs
(d)c+×+mi 1213c+,1205+mi,84++,75 c mi
问:(1)每个杂交组合的重组频率是多少?
(2)画出co1, mi, c,和s四个基因的连锁图。
解:(1)每个杂交组合的重组频率是:
(a)、0.053;(b)、0.096;(c)、0.028;(d)、0.062;
15.用 P1进行普遍性转导,供体菌是pur+nad+pdx-,受体菌是pur-nad-pdx+。转导后选择具有pur+的转导子,然后在100个pur+转导子中检定其它供体菌基因有否也转导过来。所得结果如下表:
问:
①pur和nad的共转导(cotransduction)频率是多少?
②pur和pdx的共转导频率是多少?
③哪个非选择性座位最靠近pur?
④nad和pdx在pur的同一边,还是在它的两侧?
⑤根据你得出的基因顺序,解释实验中得到的基因型的相对比例。
解:
①pur和nad的共转导(cotransduction)频率是25%。
②pur和pdx的共转导频率是49%。
③pdx最靠近pur。
④nad和pdx在pur的同一边。
⑤基因顺序:pur-pdx-nad。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9、测量101只成熟的矮脚鸡的体重,得下列结果:
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注:用公式
解:
题目给出变量x的各观测值及其相应频率是:
F1 = 8
F2 = 17
F3 = 52
F4 = 15
F5 = 9
于是平均数为:
而方差为:
10、测量矮脚鸡和芦花鸡的成熟公鸡和它们的杂种的体重,得到下列的平均体重和表型方差:
计算显性程度以及广义和狭义遗传率。
解:
根据题意,两亲本之矮脚鸡(设为P1)和芦花鸡(设为P2)为纯型合子,故不提供基因型方差。因此可以借助不分离世代(P1,P2和F1)求得环境方差:
于是可求得广义遗传率为:
而狭yi遗传率可代入借助回交世代方差的估算公式求得:
在上述两项估算中知:
因为
所以,根据定义,有:
11、设亲本植株AA的高度是20,aa的高度是10,F1植株Aa的高度是17。计算F2植株的平均高度和方差。
问:你所求得的平均数跟用公式求得的平均数不同,这是为什么?
你所求得的方差跟用公式求得的方差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
解:
F2植株的平均高度为:
方差为:
12、假定有两对基因,每对各有两个等位基因,Aa和Bb,以相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纯合子aabb高30cm,问:
(1)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F1的高度是多少?
(2)在F1×F1杂交后,F2中什么样的基因型表现40cm的高度?
(3)这些40cm高的植株在F2中占多少比例?
解:根据题意知,A和B,a和b,基因效应值相等,
作用相加。于是,
(1)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可以认为无显性,即F1AaBb个体的性状值等于中亲值:
(2)F2中表现40cm高度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
(3)40cm高度的植株(AAbb,AaBb,aaBB)在F2中共占3/8。
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9.有一玉米植株,它的一条第9染色体有缺失,另一条第9染色体正常,这植株对第9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生色素的显性基因C,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等位基因c,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如以这样一种杂合体玉米植株作为父本,以cc植株作为母本,在杂交后代中,有10%的有色籽粒出现。你如何解释这种结果?
解:由于在20%的小孢子母细胞里发生了缺失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之间的交换,结果使每一对姊妹染色体单体都各有一条缺失的染色单体(交换是在C基因以外发生的)。
11.在玉米中,蜡质基因和淡绿色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是连锁的,然而发现在某一品种中,这两个基因是独立分配的。
(1)你认为可以用那一种染色体畸变来解释这个结果?
(2)那一种染色体畸变将产生相反的效应,即干扰基因之间预期的独立分配?
解:(1)易位
(2)易位
14.有一个三倍体,它的染色体数是3n=33。假定减数分裂时,或形成三价体,其中两条分向一极,一条分向另一极,或形成二价体与一价体,二价体分离正常,一价体随机地分向一极,问可产生多少可育的配子?
解:
15.同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已知得到平衡配子(2n和n)的机会仅为 ,问这数值是怎么求得的?
又如假定只有平衡的配子是有受精功能的,且假定受精过程是随机的,问得到不平衡合子(unbalanced zygotes)的机会是多少?
解:对于每一个同源组来说,不论是形成三价体还是形成二价体与一价体,结果都是两条染色体分到一极,一条染色体分到另一极,比例各占1/2,即1/2(2)+1/2(1)。只有n个同源组的两个染色体或一个染色体都进入同一个子细胞,这样的配子才是平衡可育的。根据概率的乘法原理,形成2n配子的概率为 ,形成n配子的概率也为 ,因此得到平衡配子(2n和n)的机会为 。
得到不平衡合子(2n ′ n或n ′ 2n)的机会为:
17.有一种四倍体植物,它的两个植株的基因型是(a)AAAa(b) Aaaa。假定(1)A基因在着丝粒附近,(2)各个染色体形成的姊妹染色单体各移向一极。问每个植株产生的各种双倍体配子比例如何?
解:基因位点离着丝粒的远近,对同源四倍体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有很大影响。当基因位点离着丝粒较近,以至基因位点与着丝粒之间不能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时,则该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就表现为染色体分离。
假定同源四倍休的基因型是AAAa,A—a位点距着丝粒很近,其间不能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在减数第一分裂时有三种分离方式,不管哪种分离方式都是减数分离,所产生的二分子在减数第二分裂时都是均衡分离。结果AAAa基因型最后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 :Aa = 12 :12 = 1 :1,不可能产生aa基因型的配子(图)。
图 同源四倍体AAAa基因型的染色体分离示意图
同理推导Aaaa的染色体随机分离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 :aa = 1 :1。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3.何以多倍体可以阻止基因突变的显现?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在这方面有什么不同?
解:多倍体有剂量效应和补偿效应,以同源多倍体为甚,异源多倍体类似二倍体。
6.在一牛群中,外貌正常的双亲产生一头矮生的雄犊。这种矮生究竟是由于突变的直接结果,是由于隐性矮生基因的“携带者”的偶尔交配后发生的分离,还是由于非遗传(环境)的影响?你怎样决定?
解: (1) 如果是突变的直接结果,只有显性突变才在当代表现,并且是杂合体。用这头矮牛与正常牛交配。其后代矮牛与正常牛呈1;1。
(2) 如果是隐性矮生基因携带者交配而分离的隐性纯合体,则矮牛与正常牛交配,后代全部正常:矮牛(aa)♂′正常牛(AA)♀?正常牛(Aa)。
(3) 如果是环境影响,必须是小牛或怀孕母牛饲养在异常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并且当改变小牛的饲养条件后,这一性状应有改变。
9.原子弹在日本长崎和广岛爆炸后,最初的一个遗传学研究是调查受到过辐射的个体,了解他们的子女性比情况。为什么?
解: (1) 因为射线对Y染色体有较大影响,结果女孩子会生的较多。
(2) 射线如果引起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那么就会在男孩子中表现出来。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3.何以多倍体可以阻止基因突变的显现?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在这方面有什么不同?
解:多倍体有剂量效应和补偿效应,以同源多倍体为甚,异源多倍体类似二倍体。
6.在一牛群中,外貌正常的双亲产生一头矮生的雄犊。这种矮生究竟是由于突变的直接结果,是由于隐性矮生基因的“携带者”的偶尔交配后发生的分离,还是由于非遗传(环境)的影响?你怎样决定?
解: (1) 如果是突变的直接结果,只有显性突变才在当代表现,并且是杂合体。用这头矮牛与正常牛交配。其后代矮牛与正常牛呈1;1。
(2) 如果是隐性矮生基因携带者交配而分离的隐性纯合体,则矮牛与正常牛交配,后代全部正常:矮牛(aa)♂′正常牛(AA)♀?正常牛(Aa)。
(3) 如果是环境影响,必须是小牛或怀孕母牛饲养在异常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并且当改变小牛的饲养条件后,这一性状应有改变。
9.原子弹在日本长崎和广岛爆炸后,最初的一个遗传学研究是调查受到过辐射的个体,了解他们的子女性比情况。为什么?
解:
(1) 因为射线对Y染色体有较大影响,结果女孩子会生的较多。
(2) 射线如果引起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那么就会在男孩子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