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考研精讲(1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2


    D、5.0
    A、正常的自然现象 C、对人类有危害,应该消除
    B、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不正常现象 D、B 和 C 。 B、群落的影响评价 D、以上都是 。 B、水的透明度下降 D、以上都是 。 C、氧化亚氮 D、二氧化硫
    4、污染生态的短期效应评价是指污染物对 A、生物个体的毒害评价 C、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 5、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特点是 A、水体中纳入了过多的氮、磷等元素 C、浮游植物过量繁殖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臭氧 三、改错题 1、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是内部忍耐的结果。 B、水蒸气
    2、生物的解毒是抗性的基础,解毒能力强的生物一般具有较强的抗性,3、抗性强的生物解 毒能力也强。 4、在生态系统中,污染的最终结果之一是敏感生物消失,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 一。 5、生物对污染物引起的外环境条件改变的适应要比对污染物本身的适应更容易。 6、污染生物指数(BIP) 、Gleason 丰富度指数、Margalef 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ner 多 样性指数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都是值越大,表示污染越轻。 7、敏感生物和抗性生物对污染有不同的响应机制,但都具有污染监测作用。 8、一旦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9、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不协调所产生的。 10、只有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才会成为环境污染物。 11、生物对某些污染物的积累作用是生物迁移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填空题 1、现代人类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有: 2、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类型有: 3、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有: 污染物。 4、在大气中污染物转化以 和 , , , 等。 , 反应为主。 和 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分 , 评价和 污染物, , 。 评价。 污染物,
    5、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分有: 有: , , ,
    6、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 三种方式。 7、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途径主要有: 8、污染的生态效应包括三个层次: 9、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包括三方面: 10、臭氧层消耗物质主要有: 11、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 12、影响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有: 13、pH 性盐类。 7 时,金属呈 、
    , , , 等。
    , , ,
    。 。 。
    ,含量最高的有机温室气体是 、 、 7 时,金属易于
    。 ,以及环境特点等。 物质化合呈不溶
    状态而溶于水,pH
    14、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两类 五、简答题 1、简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 2、污染物在水中的转化有哪些途径? 3、生物降解作用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和
    。
    4、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途径有哪些?其迁移和排出途径是什么? 5、污染的生态效应包括哪些? 6、环境污染的长期效应有哪些? 7、污染生态诊断的依据有哪些? 8、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抗性的利与弊。 六、论述题 1、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3、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有哪些? 4、环境污染的生态分析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5、论述生态系统对污染的净化功能。 6、说明污染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7、论述生态系统综合整治的基本内容。 8、编制生态系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其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 污染物在某一区域环境
    或某一环境要素中逐渐积累,就会造成污染,产生危害,称之为环境污染。 2、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过程。 3、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 为污染物的转化。 4、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迁 移形式,与各种生物种属的生理、生化、遗传和变异作用有关。 5、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 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 缩。 6、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增大的现象。 7、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气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 ,在阳 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产生臭氧(O3)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他 类似的氧化性物质(二次污染物) ;这些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 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8、是指诊断生态系统质量的优劣。即按照一套综合会诊程序和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物理、 化学、生物学以及生态毒理学方法等) ,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说明、评价和预 测。 9、是以生态系统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 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量的和系统的综合分析, 以探索研究生态系统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 科学。 10、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 所发出的各种信息, 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 价提供依据。 11、污染物经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发生消失或浓度降低的过程称为生物净化。 12、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模拟生态系统特点而建成生产工艺体系即生态工程。 13、应用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而建成的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生态环境工程。 14、生物对各种不良环境具有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为生物的抗性(或耐性) 。 15、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在一定区域与一定期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生 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遭致污染时,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二、选择题
    1、C;2、B;3、A;4、A;5、D;6、D。 三、改错题 1、错。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是是外部排斥和内部忍耐的综合结果。2、错。解毒不是抗性的 全部,抗性强的生物不一定解毒能力强。3、对。4、对。5、错。污染生物指数(BIP)越 大表示污染越重。6、对。7、错。当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会在某一 区域或某一环境要素中逐渐积累,就会造成环境污染。8、对。9、错。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包 括人类活动产生的和自然原因产生的两类。10、对。 四、填空题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变化;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 2、短期效应;长期效应 3、生产性;生活性;放射性 4、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 5、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辐射污染 6、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7、氧化-还原作用;络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8、生物个体污染效应;生物群落污染效应;生态系统污染效应 9、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生态破坏的效应调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 10、氟利昂(CFC) ;哈龙 11、二氧化碳;甲烷 12、生物种的特性;污染物性质;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13、小于;离子状态;大于;碱性 14、生物学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五、简答题 1、主要有三种方式: (1)机械迁移 包括①水的机械迁移作用, 即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作用和被水流搬运迁移; ②大气的机械 迁移作用,即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被气流搬运迁移;③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 (2)物理-化学迁移 ①无机污染物的迁移:一般以简单的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的形式,在环境中通过一系
    列物理化学作用,如溶解-沉淀、氧化-还原作用、吸附与解吸附作用等实现迁移。②有机污 染物的迁移:除上述作用外,还可通过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等作用实现迁移。 物理-化学迁移是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形式,这类迁移的结果决定了污染物在环境 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危害程度。 (3)生物迁移 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迁移形 式,与各种生物种属的生理、生化、遗传和变异作用有关。某些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物有选择 吸收和积累作用, 某些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物有降解能力。 生物通过食物链对某些污染物的积 累和放大作用也是生物迁移的一种表现。 2、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氧化-还原作用 天然水体中有许多无机和有机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溶解氧、Fe3+、Mn4+、Fe2+、S2-及有机化 合物等,这些物质对污染物的转化起重要作用。如环境中重金属在一定氧化-还原条件下, 容易发生价态变化,结果是其化学性质改变,迁移能力也会发生改变。水体中的氧化-还原 类型、速率和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重要溶质和污染物的性质。如在一个厌氧湖泊 中,湖下层的元素以还原态存在:碳还原成 CH4,氮还原成 NH4 等,而表层水由于可被大 气中氧补充,成为氧化性介质,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碳成为 CO2,氮成为 NO3 。显然这种 变化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影响很大。 (2)络合作用 天然水体中有许多无机配位体,如 OH 、Cl 、CO32 、HCO3 和有机配位体如氨基酸、腐 植酸,以及洗涤剂、农药、大分子环状化合物等,它们可以与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 发生络合反应, 改变其性质和存在状态, 影响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 迁移、 反应和生物效应。 (3)生物降解作用 水体中的微生物,特别是底泥中的厌氧微生物,可以使一些污染物发生转化,如把无机汞转 变为有机汞。 3、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和生物体的某些成分结合(络合、螯合) ,不再参加代谢 活动,使污染物失去或减轻毒性;二是污染物在酶的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脱卤、 芳环羟基化和异构化过程, 使毒物的毒性降低, 甚至彻底分解失去毒性; 三是生物通过分泌、 排泄, 把毒物排出体外。 污染物的转化过程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可发生于所有污染物靶生物体 内。
    - - - - - +
    4、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有三条途径: (1)呼吸吸收 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动物呼吸道后,顺气管进入肺部,其中,部分污染物如石棉、苯并芘等 能在肺部长期停留,很容易致病。 (2)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是动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途径, 肠道粘膜是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部位之一。 整个消化道 对污染物都有吸收能力,但主要部位是胃和小肠。 (3)皮肤及其他途径吸收 皮肤是动物体防止吸收污染物的重要防线。 污染物经皮肤吸收一般有两个阶段, 第一是污染 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表皮, 表皮的角质层是最重要的屏障; 第二是污染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 真皮。 迁移和排除途径是: 动物可以以粪便的和尿的形式从消化道直接将污染物排出, 或通过胆汁 向消化道排出。另外,还可以通过乳汁、呼气、毛发等将污染物排出。 5、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个体污染效应。指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表现在生物个体层次上的一些有形指标 的反应,是对生理生化过程影响的必然结果。常用的指标包括植物的株高、生物量及根茎叶 的形态指标和动物的体长、体重等指标。 (2)生物群落污染效应。指环境污染在生物种群以上层次上的反应。如污染物对物种的分 布和生态型分化的影响;对植被的组成、结构与演替等的影响。 (3)生态系统污染效应。指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结构以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系统动态进化过程的影响。 6、 (1)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包括已有的遗传基因库的减少和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的降低。 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生物对未来环境适应性的降低并可能导致灭绝,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 所依托的生物资源的丧失。 (2)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当大量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或长期作用于生态系统时,有可能 造成生态系统中某些种类的大量死亡甚至消失,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3)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长期响应有两个方面,即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和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降低。 污染往往导致生境的单一化, 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简 单化、 食物网简化、 食物链不完整; 系统的物质循环路径减少或不畅通、 能量供给渠道减少、 供给程度降低、信息传递受阻等。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污染直接影响物种的生存和
    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②污染大大降低了初级生产,从而使依 托强大初级生产才能建立起来的各级消费类群缺乏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支持, 整个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趋于简化。 7、 (1)生物对污染的适应 所有污染地区, 即便是严重的污染区域, 都发现有存活的生物, 有的依然能够完成生长发育, 甚至完成繁衍过程,说明生物对污染环境具有适应性。生物对污染的适应包括两方面:一是 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外环境)及生物生理(内环境)条件的变化的适应;二是生物 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任何生物要在污染条件下生存和 发展,都必须适应来自这两方面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生物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改 变以及生理变化是容易适应的,而对污染物本身是很难适应的。 (2)污染条件下的生物进化 在长期污染条件下,生物对污染的生态效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不能适应污染的生物,种群衰 退,物种消亡,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二是能够适应的生物,在强大的污染作用下,将产 生快速分化并形成了旨在提高污染适应性的进化取向。 对于一个物种,当受到污染后,种群必然立刻对污染的选择作用发生响应,结果是种群内对 污染适应程度不同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发生调整,伴随抗性个体比例的升高,种群的遗 传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种遗传变化通过世代的不断积累,将提高种群对污染的适应水平, 种群也发生了针对污染适应的进化分化。 污染引起的种群分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种群中敏感个体消失,种群规模变小。达到适 应污染阈值最低要求的个体, 不断扩大在种群中的比例; 二是抗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扩大, 并通过种群内的基因重组,不断提高抗性水平,同时外来基因的流入,提高了种群的整体遗 传多样性水平。 8、 对于生物本身来说,抗性是他们在逆境中得以生存和延续的保证,是污染环境中生物多 样性得以保持的基础。 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的价值观来判断,生物对环境的抗性有利也有弊。例如,微生物获得的 对污染物的抗性,可以用于处理污水,净化土壤。有些陆生植物具有的吸收、富集空气有毒 有害气体的能力,可以用于净化空气;有些陆生和水生植物具有的吸收、富集重金属的能力 可以用于净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甚至用于回收贵重金属。这是其利。 但是,农田杂草和害虫对农药的抗性、病原微生物对医药的抗性,使得人类不得不另选新的 农药和抗生素,才能达到除害防病的目的。这是其不利的一面。
    六、论述题 1、 (1)注意污染生态效应的多样性 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有的呈线性关系,有的呈非线性 关系。通常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有时滞效应、反馈效应、复合污染生态效应等。 (2)注意污染生态效应分析的全面性 污染生态效应的发生, 通常具有三个基本阶段: 污染物的释放-污染物在有关宿主体内迁移 转化-在适当条件下产生污染危害的影响。所以,污染生态效应分析,通常应包括污染物质 的产生和释放机理、 污染物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在形态与转化规律、 污染物质在不同环 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及污染物质作用于生物体的毒害机理等内容。 在污染物的产生和释放机理方面,要特别考虑污染物的释放规模、释放通量、释放趋势以及 污染物的自然释放和人为释放之间的质与量的关系。在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规律方面, 除考虑到污染物存在形态的多样性之外, 应特别注意污染物的转化伴随着迁移, 迁移中又存 在着转化。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是同时存在的。在污染生态效应分析过程中,应以生态环境 影响为基础,寻求污染生态效应的客观表达形式,进而了解污染生态效应控制的途径、方法 与措施。 (3)注意污染生态效应的综合性 污染生态效应往往是多种污染物与环境参数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即复合污染生态效应, 包 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加和作用,独立作用等。所以,污染生态效应评价应从复合污染生 态效应分析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评价。 (4)注意生态系统抗冲击能力的有限性 所有生态系统对各种污染物的冲击能力都有一定的阈值。 只有污染程度超出这个阈值时, 才 能使生态环境发生质量变异,产生污染生态效应。污染生态效应可以表现为多种类型,生态 环境变异的极端状况,即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完全崩溃。 2、 主要内容包括:污染物的毒害效应,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 结构的变化等。 (1)污染物的毒害效应 对生态系统中已经存在或者将存在的污染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分析, 在此基础上推测污染物的毒性。 也可通过生态毒理学实验, 直接确定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的急 性与慢性毒性效应。 (2)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污染导致遗传多样性的降低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在污染条件下,敏感生物个体消失,其具 有的特异性(遗传多样性)也随之消失,从而是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二是污染引起 种群规模小,随机的遗传漂变,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三是污染引起种群数量减少,以 至于达到了种群遗传学瓶颈,即使种群最后实现了完全的适应,并恢复到原来的种群数量, 由于建立者效应,从而造成遗传来源单一,遗传变异性的来源大大降低。 (3)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原因如前所述。机理为:①污染物的直接毒害阻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②污染引起生境 改变,使物种丧失生存的环境;③由于富集和放大作用毒害食物链后端的生物。 (4)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 包括物种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物种结构的改变,会导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改 变,也会改变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3、 (1)污染物浓度与富集 一般来说,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越高,生物体对污染物的积累越多。 (2)不同器官富集的差异 生物体的不同部位(器官)富集毒物的量是不同的。如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点是生命活动 旺盛的部位(吸收根和绿叶)含量高,营养物质的储存器官(籽粒、块根、块茎)含量较低。 (3)毒物性质与富集 毒物性质也是决定植物体内分配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农药为例,渗透力强的种类,有较强的 穿透力,能穿透表皮并转移到内部组织,而渗透力弱的种类,则多停留在植物表明上。 (4)污染物浓度与富集系数 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与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呈显著相关, 但富集系数与环境中毒物浓度 没有显著相关。 实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富集系数不依赖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 污染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富集系数均有较大变化。 (5)环境因子与生物富集 温度、盐度、pH 和光照等环境因子,能明显影响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积累。如较高的温 度,能促进巨蛎对镉的吸收。 (6)生物因素 能影响生物个体对污染物吸收的因素很多,如年龄、体重、不同发育阶段、性别等。 (7)食物链与生物富集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污染物在生态系统迁移和转化的重要途径。 有关污染物沿着食物链转移和
    扩大的过程是一个复杂问题,目前的研究能够证明的是:多数污染物能够沿着食物链转移, 部分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沿着食物链扩大。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决定于三个 条件,即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是能够被生物吸收的,是不易被生物体在代谢 过程中所分解。如 DDT。 4、 (1)生物典型受害症状分析 通过肉眼观察生物体受污染后发生的形态变化,如植物叶片伤害症状、动物器官畸形等,来 判断污染程度,进行环境污染的监测。 特点是直接、直观、真实,简便、易行、经济;但不易定量,比较粗放,灵敏度较低,不能 预测污染。 (2)生物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生物受污染时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远比形态可见症状反应灵敏、迅速。因此更适宜做 环境监测。如植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臭氧等敏感;通过测定鱼的呼吸 频率、血液成分变化等来监测水污染状况。 特点是较灵敏,可以对微污染进行监测,方便定量;但往往需要特定仪器、药品,对操作人 员要求高,花费较大。 (3)生物细胞遗传学指标分析 目前常采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来筛选化学诱变因子,监测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 化学物质。常采用的方法有:微核测定法、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体交换率、非预定 DNA 合成等。 高等植物被认为是进行环境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效应的好材料, 如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很适合 用于检测遗传毒性物质; 通过观察动物中的蝌蚪肠细胞、 蟾蜍血液细胞等的染色体畸变情况、 微核率等指标来监测大气和水污染。 特点同(2) 。 (4)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环境污染的最终结果之一是敏感生物消亡,抗性生物生长旺盛,群落结构单一。根据生物群 落中种群密度的变化及一些种类的消失与出现情况,对污染进行监测。 特点是直观、直接、真实,较简便,但不易定量,比较粗放,灵敏度较低,不能预测污染。 (5)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群落多样性指数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多样性指数高,表 明多样性高,污染较轻,反之,较重。
    特点是简明的数值概念, 它可以直接反映环境的质量。 但需要专业人员对生物种类和数量进 行调查,然后计算。 (6)生物生长量变化分析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可以作为这一技术的材料。在水污染的生物监测中,一些藻类最适合 用该方法。 特点是直观,方便定量;但测量相对较麻烦。 (7)生态系统综合分析 通过对某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的典型生物指标和环境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来监测污染程度。 特点是综合、全面,但工作量较大,不便定量,需要专业人员。 上述几种方法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在实践中常常需要同时运用若干种方法,相互验证。 5、 (1)大气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功能 大气能够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 经过物理作用 (如扩散、 稀释、 降水冲刷等) 和化学作用 (氧 化还原等) ,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除,从而使受污染的生态系统得到净化。风能 够使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上迁移、扩散、稀释。一般来说,风速越大,污染物输送距离越长, 浓度降的越低。大气降水可以使大气中的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减少三分之二或更多。 降水净化大气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许多污染物颗粒充当了降水凝结核随降水降落到地面, 并且 在雨滴等下降过程中,可以碰撞、捕获一部分颗粒污染物。一般而言,降水越强,持续时间 越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降低作用就越强。 (2)水体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功能 水体对环境污染的净化表现为水的自净功能。 包括稀释、 扩散、 沉淀、 氧化还原、分解化合、 吸附凝聚等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以及生物吸收、降解等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物理自净、化 学自净和生物自净。 ①物理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由于稀释、扩散、沉淀等物理作用,浓度降低,水体得到一定 净化。②化学自净。水中污染物以简单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迁移,发生了化学性质、价 态的转化,使水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不但改变了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和毒性,也改变了 水环境化学反应条件。③生物自净。污染物可以被生物吸收、分解、转化和富集等,从而降 低了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谈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以细菌为主,在溶氧充足时,能将水 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水中重金属可以被溶解和沉淀。水体中有丰富的胶体,能 强烈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影响重金属的迁移,水中多样的无机和有机配位体,通过络合、 螯合作用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氧化还原作用能改变重金属的价态、 活性和毒性效应。
    (3)土壤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功能 ①物理净化。 由于土壤组成成分的复杂性, 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将会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及有机 物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反应, 如过滤、 阻隔、 吸附等过程, 使大部分的污染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降低了污染物浓度。②物理化学净化。土壤中的各类胶态物质有很强的表面吸附能力,可以 与污染物之间进行离子交换。③化学净化。污染物可以与土壤中的物质发生凝聚与沉淀、氧 化还原、络合-螯合、酸碱中和、同晶置换、水解、分解和化合反应,或者发生由太阳能和 紫外线等能流引发的光化学分解等,使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性、难解离性物质,减轻毒性,或 分解为无毒物或营养物。④生物净化。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以及土壤动物、藻类等,可以 分解转化污染物,降低或解除污染物毒性。 (4)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功能 ①植物的净化功能。植物对气态污染物如 SO2、NOx 等有很强的粘附与吸收能力,能够维持 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还能杀菌, 积累和降解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 此外,植物还可以去除飘尘、防治噪音、阻碍和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传播等。②动物的净化功 能。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在体内酶的作用下,使其转 化、分解。③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微生物能够通过离子交换、沉淀作用和络合作用来吸收污 染物,并且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物进行生化分解,通过矿化作用和转化作用,改变有机物 的结构,降低其生物毒性或使其毒性完全丧失,实现其对环境的净化作用。 6、 (1)整体性原理 整体论认为, 生态系统是通过协同进化而形成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而生态工程研 究和处理的对象, 是作为有机整体的、 由异质性生态系统组成的更高层次水平的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三类性质不同的系统复合组成的,这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体现了人和自然、生产和生活、资源和环境、自然和社会共轭互补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实 际研究、 设计和建立污染生态工程的过程中, 必须以整体观点为指导, 统筹兼顾、 综合处理, 既要在系统水平上, 对整体的各个组分深入地研究, 更要揭示出复杂系统有机整体的性质与 功能, 才能协调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关系, 以保障生态系统持久稳定的 发展。 (2)协调与平衡原理 自然界中任何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一定时期内均具有相对稳定而协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生 态系统的结构是完成其功能的框架和渠道,决定功能及其大小,也是系统整体性的基础。生 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组分通过相生相克、转化、补偿、反馈等相互作用,结构与功

相关话题/生态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生态学双语专业英语单词列表
    K-对策者 K-strategistis n维超体积资源空间 n-dimensional hyper-volume n维生态位 n-dimensional niche Raunkiaer定律 Law of Frequency r-对策者 r-strategistis 奥陶纪 Ordovician period 白垩土草地 chalk grassland 斑块 patch 斑块性 patchiness 斑块性种群 patchy po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中科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年生态学调剂信息
     一、调剂条件1.符合国家2019年学术型硕士理学A区分数线,总分310分;2.应届本科毕业生须获得学士学位证书;3.原则上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生态学专业的考生;4.外语要求:CET-4考试成绩425分;二、调剂程序1.调剂网开通过后,符合调剂要求的调剂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三峡大学植物学、保护生态学专业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学校:三峡大学专业: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保护生态学年级:2019招生状态:正在招生中招生人数:2联系方式:583860991@qq.com个人简介:王传华,男,三峡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生物资源与工程学科主任,中国生态学会会员。2010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中国海洋大学普通动物学与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2000-2012)
    青岛海洋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416 科目名称 动物学 一、 名词:(20分,每题2分) 1、 物种 2、胞饮 3、生物发生律 4、多态现象 5、同律分节 6、颞窝 7、性逆转 8、尿囊 9、同源器官 10、反刍 二、 填空(20分,每空0.5分) 1、 动物的四大组织为:____,___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19年复旦大学726生态学考研大纲
    726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1、熟练掌握生态学导论(如生态学的概念、尺度、研究方法等)、种群生态学(如种群分布、种群动态与增长、生活史等)、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与草食作用、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群落生态学(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种间关系与群落结构、群落演替、干扰与稳定性等)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重庆交通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考试大纲
    重庆交通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环境生态学》考试大纲考试总体要求:1、 了解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历史和动态。2、 掌握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一般作用特征,限制因子、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了解光、温、水和土壤因子等主要生态影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生态学考研复试大纲
    生态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 参考教材1)《普通生态学》,尚玉昌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生态学》,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2. 试卷结构(题型)及比例(总计100分)1)名词解释(20%)2)选择(20%)3)判断(20%)4)问答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929海洋生态学考研初试大纲
    《海洋生态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 参考教材《海洋生态学》(第三版),沈国英,黄凌风,郭风,施并章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2. 试卷结构(题型)及比例(总计100分)1)判断(20%)2)选择(20%)3)名词解释(20%)4)问答题(40%)二、考试大纲1、考试大纲的性质海洋生态学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集美大学816普通生态学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16]考试科目名称:普通生态学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面相应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年804普通生态学考研大纲
    《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2011年,生态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一级学科。普通生态学是生态学专业的学位课和土壤学、森林培育学、环境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是报考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考试大纲,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山东大学2019年630生态学考研大纲
    630-生态学一、考试性质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是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714生态学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考试检测考生是否掌握了生态学基础理论;是否能够运用生态学知识解释生态环境问题,是否能够运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开展生态学相关课题的科学研究;选拔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研究工作潜能、毕业后能从事生态环境开发与利用等相关专业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8年辽宁大学855生态学考研大纲
    2018年辽宁大学855生态学考研大纲公布如下2018年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生态学》考试大纲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以来,它已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获悉,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公布,内容如下:命题方式:招生单位自命题 科目类别:初试满分:150由中国海洋大学等学校联合命题。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参考书目如下:刘凌云、郑光美编著,《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7-2018年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生态学
    2017年9月,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版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名中,发布了98个一级学科排行榜,下面分别公布2017-2018年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的前20%(4星级以上)名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