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河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带答案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1-30

2010-2011年河南师范大学333 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

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相对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

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 活动课程

①定义: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

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

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

验。

②特点:a、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和内

在动力;b、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

和改造,品德与智能得到养成和提高;c、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

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

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

③评价:优点:有利于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缺点:a 夸大儿童个人的经验,过于重视灵活性,缺乏规范性。b 忽略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

逻辑性,影响系统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c 对教师要求过高,不易实施和落实。

3. 学在官府

(1)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奴隶主贵族由

于管理需要,制定法纪规章,由文字记录,并汇集成专书,由官员掌握,这是“学术官守”

的历史现象。

(2)原因: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表现:其一,唯官有书,而

民无书。其二,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其三,唯官有学,而民无学,这就是学在官府。

(3)特点: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

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

也是学校老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④以六艺为主要

内容,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4. 小先生制

(1)所谓“小先生制”,主要是利用上学的儿童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

陶行知把这种识字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小学生称为小先生,顾称小先生制。

(2)陶行知看来,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

制”体现了这一认识。

(3)其主要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

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

5. 苏格拉底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式。后人

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此法由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

成。

(1)讽刺:教师以无知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

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有可能学习。

(2)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3)归纳: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出事物的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就是把事物归纳的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评价(特点):

优点:①不将现成的理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

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结论。②问和答的对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教一方必须独立

思考,不能生吞硬剥背诵别人的结论。

缺点:①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②受教育者必须就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

一定的知识。③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儿童。

6. 新教育运动

(1)新教育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

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作为新教

育的“实验室”。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雷迪,德国教育家利茨和法国教育家德英林等。这

一教育运动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与发展,理论上表现为具有浓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

论出现。

(2)新教育运动思想的主要观点是①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儿童潜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②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重视现代人文科学

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灌输民主,自由和合作

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③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儿童自由、自主地

活动。新运动的教育纲领是“生活教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1)教育是使可能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劳动力的培养和生产必须依靠教

育,教育实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劳动力,推动社会

生产和经济发展。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科学是一种知识

形态的生产力,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通过教育和教学的

紧密配合。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

的数量和延长劳动时间,而是依靠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

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

2. 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贡献。

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

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与中国封建社会

的发展密切相关,孔子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这种影

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

在教育史上,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1)他创办了规模较大的私学,改变“学在官府”。

(2)实行有教无类方针,扩大受教育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3)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4)培养从政君子,强调“学而优则仕”。

(5)编撰《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

(6)强调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并重,实行因材施教。

(7)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1)“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是蔡元培办北大的基本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

教育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上。

(2)他认为大学的性质决定了一真正的大学,应该使各派学说在此占有一席之地。他主张

学术言论,思想自由,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用上。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北大教师队伍

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也为当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术气氛。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原则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确定了大学学术研究

的宗旨,奠定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基本格调。

4.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

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构建活动来接受信息,形成经验结构和心理结构。这一点

越来越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同。

(3)学习内容的间接性。

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学生主要是接受前人的经验,而不是亲自去发现经验,因此所获得的经验

具有间接性。

(4)学习具有连续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表现在前后学习相互关联,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

基础,而后面的学习又是前面学习的补充和发展。

(5)学习目标的全面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形成行为习惯和培养道德品质以

及促进人格发展。

(6)学习过程的互动性。

重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互动,倡导合作学习、交互教学是当前教

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阐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①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是发展变化中未成熟的人。②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③教学过程是

复杂的,④影响学生发展因素是广泛的。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质的规定,决定了教师劳动带有严格的示范性,时时

示范,事事示范。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主要表现在①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②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③教育活动的

自主权。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①学生是变化的,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因此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教师要有及时妥善处

理突发事件、情况的能力,即教育机智。

2. 论述教育过程的性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①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

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主观世

界。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以传递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这是区别于其他活动最突出,

最基本的特点。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表现在。a 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

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b 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c 生产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

生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①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认识活动,而是社会群体性的,有组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它离不

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离不开人们的共同生活。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

尤其是在个体初期的学习和认识,如对语言的学习。②教学还应与交往,沟通为重要手段和

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启迪学生,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

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进行交往,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殖目标

的过程。其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进行认识和交往是教学的基本活动,而促进学生身

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交往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 试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定义:教育心理学,即把教育科学与活动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之上,提高了教育

的科学化水平。基本观点如下。(1)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

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只有认识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2)教育内容心理学化,即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合乎规律。裴斯泰

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依据这些

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要素主义”的理论。

(3)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与自然活动的规律相协

调,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教学依据人的认识过程进行,从模糊

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

的概念。在此原则下,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的独立

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

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创下了新时代。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

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 19 世纪欧美

的一些国家教育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4. 试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①学校角度:第一,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第二,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

习环境。第三,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

②家庭角度:家长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创造性的发展。

③社会角度: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榜样。

(2)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创造型教师。一要转变教师

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形成理解和鼓励学生创造,。二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

策略。三是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3)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①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②,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

养成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干的,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者进行

移植。③,加大“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④给

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体会。

(4)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

①保护好奇心,②消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创与多样性。

(5)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方法。

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开设创造性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开发创造性的有效途

径。在创造课程的教学中,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促

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创造技法有:a 头脑风暴法,b 系统探求法,c 联想类比法,d 组合创新

法,e 对立思考法,f 转换思考法。

2011 年

一、名词解释

1.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

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受教育者是

社会现实中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教育者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的素材。而是学习活动

的主体,受教育者不仅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个人的需要,兴趣,情感和希望带入教育过

程,而且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有自己的判断,选择,建构和评价。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受

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发展,均依赖于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

2.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

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制是由三个

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3. 有教无类

(1)孔子从“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前提出发,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

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

(2)“有教无类”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打破了贵贱、贫

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有利于中

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3)开放性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一,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二,扩大教育对

象。三,打破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五,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

下移。六,对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苏湖教法

(1)苏湖教学法是宋代胡瑗改变传统教法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2)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其内容是在学校内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

实行分斋教学制度。

(3)经义斋主要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为治兵,治民,水利,

历算等学科,旨在培养具有专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4)胡瑗创立的分斋教学制度,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

学校中实行分科教学。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取得与儒家经学同等的地位,治事

斋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开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5. 自由教育

(1)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指对自由公民所实施的,强调通

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和。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

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

(2)其教育内容为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自由知识,也称自由学科,即七艺,包括音乐,

文法,修辞,几何,算术,天文,辩证法。自由教育成为西方经典的教育模式之一,对西方

教育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6. 五步探究教学法

根据杜威的科学的实验主义探究方法和反省思维方式,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①疑难的情

境。②确定疑难所在。③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④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⑤验

证这个假设。

优点:这种教学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思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与主智主义的传统

教育理论有本质区别。

缺点:该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略了系统知识的传授。狭化了认知的途径,泛化了问题意识。

在实践中也存在了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人类社会能从愚昧和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化教化的前提

是文化传递。教育特别是文化教育,一直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

符合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利益的要求,也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客观规律。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更在于它的更新与创造。一方面教育把人类已有的精

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他们能不断创造文化;另一方面教育通过广泛的文化

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补充、更新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2.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有哪些?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1)教育过程应以“统觉”原理为基础。

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领域,吸收、融合、同化新观

念,并构成观念体系,即“统觉团”,这一过程就是统觉。

(2)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并赋予统觉以主动性。

注意和兴趣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常见的,他认为通过兴趣状态下的“专心”和“审思”

这两种心理活动的交替出现,统觉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儿童意识的统一性才得到保证。

(3)设置广泛课程,培养儿童多方面兴趣。

他强调培养儿童多方面兴趣,通过教学发展多方面兴趣,获得系统的知识概念,从而实

现教学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培养德性。

(4)儿童的管理、教学和训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赫尔巴特依据伦理学和心理学,把儿童教育过程划分为管理、教学和训育三个方面,而

且每一方面都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倾向。①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儿童心理的顺序,基于统觉,

他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即 a 明了 b 联合 c 系统 d 方法、②训育和管理是直接在儿童的心理

上发生作用,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

3. 综合中学运动的特征有哪些?

(1)20 世纪 60 到 70 年代,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中学教育方面。

(2)《巴特勒法案》实施后,英国形成了由文法学校,技术学校和现代中学组成的中等教

育结构,但各种中学质量、标准差异较大,英国工党执政后,政府按照中学的模式,积极改

组中等教育结构,综合中学得到迅速发展。到 1975 年,综合中学已成为英国中等教育的主

要类型。

4. 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有哪些?

(1)活动定向阶段:

这是心智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学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对活

动进行定向。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这个阶段是借助于实物或实物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这是完备的心智活动的源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