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考研复习资料(图文)(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2-24



3、洛阳分区较长安明确,布局较合理,宫廷宫区居中轴线上

4、洛阳宫廷室占地比例较长安为低,有利于城市经济建设发展。

这四点表明东汉洛阳扩建规划较之西安长安规划已有所改进,既克服长安规划中心不明显,分区失调,结构松弛宫地用地过多等缺点,也发展了营国制度传统的优点,为中期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启示了前进方向。

小结:1、建立封建社会中央集权都城规模形制,城市体制与政治体制有了很大区别。

2、自秦朝开始,改革了奴隶社会以来以王城为中心的布局,建立了以首都为中心的京畿制度。

3、结合封建社会政治任务,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建设城市。

4、城市性质,主要以政治为中心,自东汉洛阳有了变化。

5、规划布局中廓可建可不建,城与廓形式多样,分区明确,宫城区是城市的中心,主体有一定的轴线关系。

6、功能分区,利用地形上各有特点。

十、三国至隋唐的城市

1、社会经济概况

A、城市破坏严重

B、迁徙频繁

D、佛教

E、南方出现了大城市

F、出现了革命

G、南北城市差异缩小,很多朝代城市重心南移。

2、曹魏邺城规划

A、规划布局严整,为方形

B、分区明确

C、园林较多,宫廷禁苑所占比例较大

D、城市规划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较大

继承了统治的规划手法,加强了南北轴线关系,延长了中轴线使功能建筑的主导地位加强,加强了政治主导作用;分区布置更建筑布置更为合理,规划方法运用了营国制度这种井田方格网系统——井田制。

意义: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严格的功能分别,改变了闾时与宫市杂交的局面,实现了由无须到有序的改变,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曹魏邺城规划对古代规划主流发展的贡献。

曹操为了他的政治目的,营建了他的魏王城,——邺城。分析邺城规划,布局新颖,结构严谨,既体现了立足于当时现实的革新精神,又发展了营国制度传统的特色。

很明显,宫是全盘规划的中心,因此将正殿一组主体建筑群布置在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左祖右社,,完全是按营国制度传统方式来建设这套主体规划结构的,利用东西干道,划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城南为市里区,城北为宫廷区及权量府邸区。功能分区极为明确,不仅有利于保卫宫禁且富有严谨的封建礼制秩序。

就邺城规划的几点特征看,它是继承东汉城市建设主流,从当时实际出发,以大胆革新精神发展了营国制度的精华,为中期封建社会称是建设树立了样板,这是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贡献,它对后世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4、    北魏洛阳城市的改建、扩建

设计人:李冲

李冲虽以《考工记》中营国制度的王城规划制度为整体蓝本,却没有为这套制度所左右,他借鉴前代及当时城健康继承营国传统的经验,根据北魏政治经济形势要求和具体条件,系统而灵活的发展了传统精华,合理的解决了个都的规划问题。

城市洛河向南发展,城市重心随之南移,工程集中设在内城中央偏西北处,运用传统一宫为中心的布局克服了汉魏南北宫制缺点,按“左祖右社”之制和延伸南北主干道铜驻街直抵南寰丘的办法,以加强南北轴线的主导作用。

洛都分区布置井井有条,宫廷区是洛都的中心区,置内城中央地带。

外廓除南区设辟雍灵台及郊台外,主要做市里及手工业区,城廓功能分工甚为明确,市里的分区则分阶级按职业来组织。

洛都虽然规模宏大城市分区结构也较复杂,但总体规划秩序及其严谨,以宫城为中心,其它各区则按照功能分等第围绕中心,由内面外,依法部署,构成一个有统一整体,洛都建设在这方面的成就显然与发展营国制度将就规划秩序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在规划上,洛都是运用营国制度井田方格网系统进行设计的,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北魏洛阳洛阳已将基本网格面积由一尺扩大到一井,一井之田放三百步,即占地一厘。

评价:

北魏洛阳规划是营国制度传统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能合乎我国城市发展历史实际的。

规划特点:

A、    多重城廓

B、    明确城市主轴线,其他对称布局

C、    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格局

D、    封闭的里坊制

E、    集中市制,(大市、小市、四中市共三市)

5、    后代城市建设的不同点:

A、    封装的坊里制度

到处都是高大的坊墙,死气沉沉

一般一个坊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城市居住区

朱雀大街两侧的坊不能南北开门,拍冲了王气,只南东西开门

老百姓只能把门开在坊里

B、    集中市制

东西两市,每市分为九块用地,用于不同用途,中间一块用于管理

唐朝未期在坊内有了小的市 ,方便百姓

大街都一百多米宽

三、规划思想

1、大——超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新——新选址,新规划,新建设

3、宗教,社教思想——主用奇数,中心对称

天像三,六,九的数字概念在运用, 对称,风水,八卦等观念时规划也有影响

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新建 ,这种传统的平整方式,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且有所发展,直接影响长安规划的是曹魏邺城,邺城之后,北魏墩文帝关于洛阳改建规划,更直接影响隋唐长安,长安城平面方正,每边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狙右礼等都是《周礼-孝王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至于市在宫南,则洛阳已是这样布局,洛阳背面是冷山,城市向南发展,因此市在宫南,“前朝后市”(市在南面,似乎与“前朝后市”不符,但北魏洛阳亦如此。

1)    规划特点:a)、城市布局违规正的平面,轴线明确,南北东西两道路均对城门交叉口处是太庙。

b)、外城中有内城,把皇族居住之所与政权中心,市民居住之处分开。

c)、市坊分立

d)、坊里设围墙,老百姓只能坊内开门

e)、棋盘式布局

2)、道路系统

a)、方整、形成网络。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形成广场。

b)、道路宽窄不等,分级明确。

c)、道路设计合理,道路材料防水,边沟都做了设计,道路两边有绿化。

3)、坊里

a)、面积很大,一般为400m为以坊里单位

b)、坊里形式不同

c)、坊里周围建围墙,百姓只能坊里开门

d)、坊里府邸面积很大,可向大街开门

e)、寺庙较多且规模较大

4)、市、肆  市中有肆和行,同种性质的店铺集中在一起称行

5)水系绿化:城市水系主要为饮用,也起运输供应作用,城内街道两旁绿化也很好且有许多离宫別苑。

6)、规划思想:

a)、城市规模大,且有超前性

b)、城市为平地新建

c)、宗教理智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d)、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这两个城市是我国古代城市中重要的代表性都城,他们的规划布局对以后的都城有很大的影响,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更与我们了解古代城市发展的脉络关系。

一、    城市的总体布局比较

隋唐长安城的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三重围墙,宫城居偏北,紧靠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围墙分割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规划思想。

宋东京城的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也是三套城墙,宫城居中,利用原唐节度使的卫城扩建,中为内城,也多次扩建,第三套城墙,宫是后周扩建的罗城 ,无集中的官府区,为宫廷服务的手工业作坊称为内诸司,其余称为外诸司,分散在城内各处。

隋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来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

东京城是逐步扩建而成,力求形成城市轴线,但整个城市并未以此轴线形成对称的布局。

二、    道路系统比较

隋唐长安城道路系统的主要特征:

1、    城市总体布局的中轴线对称,成规整的方格网棋盘式。

2、    道路宽度扩大,为古代城市中少见,其朱雀大街宽达150m,最小的顺城道路也宽达39m

3、    道路明确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两个系统(东京城的道路系统)

4、    道路纯系交通性道路,两边是坊里或市的坊墙和坊门。

东京城的道路系统的主要特征:
1、在逐步扩建中虽也形成一条轴线, 整个城市道路系统虽然基本是方格网形,但并不对称及规整,如东南方的汴河大街顺河流成斜形。

2、道路宽度比长安小很多,主要的街道也不过宽40——50M

3、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4、道路也有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但并无坊里并无另一种道路系统,而是与干道相接联系居住庭院落的巷道。

共同点:通向城门的街道是城市的主要干道,城门是连接点,城外是城市的对外交通道路。

三、    居住坊里与造孽的比较:

隋唐长安城的坊里特征,一为严格管制,二为面积较大,在建城时已划定,然后逐步填满,宋东京的居住区与隋唐长安城不同中,是由造孽联系的一群院落,是逐步发展的特征,内城住下在城外扩展

四、    商肆比较:

隋长安城有集中设置的东市和西市,布置在中央干道朱雀大街的两侧,东市称都会市,西市称得人市。

宋东京的商肆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在一些街道上密集布置店铺,城内还有瓦子,晓市,夜市及定期的庙会集市。

隋长安的街景非常单调,就是坊墙,坊门,而与东京繁华的街道生活和街景形式形成强烈对比。

隋唐东都洛阳城:

严谨布局,都城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之典范,对于地理形势的考虑比长安城灵活,集中的市制(南北西方三市颁布均匀,便于百姓生活,坊里小于长安城,规模更为合适,仍为三重门,旁三门。

规划特点:

A、    非对称布局,宫城居西北占高地在空间上控制全城,轴线以西,且不设城墙

B、    中轴线北起茫山,南对龙门,这条轴线以东为市场,以西为皇家苑囿,不对称但均衡

C、    与自然融合,水的利用,洛河穿过城市中心

D、    道路为方格网系统,并不对称

E、    坊里形式:坊有坊墙,坊内有较多服务性建筑

隋唐时代的一般州县城市及商业城市:

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一为南方海港广州,一为长江与运河交汇处和扬州,一个运河到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此外益州,洪州也是商业中心

1、    扬州

A、    区位,长江与古代云雀析交汇点

B、    商旅中心, 转动,集散

C、    江淮,盐的集散地

D、    海上丝绸之路(扬州——泉州——马六甲海峡——、斯里兰卡)

相关话题/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