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规划事业法制化的发展。1.城市规划事业发展一停滞一复苏一大发展的历程;2.由城市规划编制条例——城市规划法。(1)规划法制基本空白阶段(2)法制的行政指令化阶段(1970年代末一1980年代末)(3)城市规划法制的真正开端(1980年代末至今)(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发展。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总体演变。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城市规划的程序、内容有所变化,形成了新的规划系列。2.城镇体系规划地位的确立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现。4.法定图则的探索。5.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出现
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特征:1.由技术型规划逐步走向综合型规划。2.由单个城市规划视角逐步走向区域规划视角。 3.由终极蓝图逐步走向动态规划。4.由计划型刚性规划逐步走向市场型弹性规划。5.由精英型规划逐步走向社会性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古都类型,传统城市风貌类型,风景名胜类型,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类型,近代史迹类型,特殊职能类型,一般古迹类型。
——绘图说明从古到今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等城市在规划方面的变化(找不到答案)
——阐述改革开放后新兴城市深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特点:不断摸索建立诗莹市场的新机制;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引导城市的持续发展;不断地提高规划目标标准,保持适度超前,满足了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需求;规划与建设注重目标策略的研究,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质量确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阐述外国古代各个城市和建设成就及典型城市布局特点。
古埃及的城市
成就: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高地,水源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阿玛纳城3.最早运用棋盘式道路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典型城市:孟菲斯古城;卡洪城——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阿玛纳城——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中南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成就:1 地方特色建筑形式和城市布局形式(乌尔城)。2。建筑的全方位防御。3。主权和神权的统一,城市公共中心的出现。4.城市建设中体现宇宙的观念,城市与宇宙观的结合。5.能够建造大型的建筑群,(综合性,大体量)
典型城市:乌尔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巴比伦和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东方贸易中心。
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
成就:起重技术,城市空间的有序组织,高超的供水技术,印加人的道路建设。
典型城市: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
古希腊的城市
城市建设:主要特征:规整、划一。城市中心为广场,广场普遍设置敞廊。
典型城市:普南城——整体作了规划,整体感强。亚历山大城——它是古代世界最大最美的城市,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路网完整发达。
古罗马的城市
城市建设:
伊达拉里亚时期——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的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规划、分区明确;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
罗马共和时期——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罗马营寨城——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古罗马城——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共和广场与帝国广场。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城——原为营寨城、不规则卵形、著名的潘萨府邸。
罗马帝国时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五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
——阐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及理想城市方案。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历史的总结,其中有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建筑物选址都作了很多研究,提出“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
——阐述希波丹姆及其成就。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这种机械型式遵循几何数的和谐,从秩序美的角度出发,采用几何形状,以棋盘路为城市的骨架,在后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把城市分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阐述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设计特征。
1.城市基础: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9世纪以后西欧围绕封建庄园城堡发展:以古罗马老城发展;交通要塞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
2.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
3.城市形态:(1)城市中心:以教堂为中心;以市政厅、教堂、广场为中心(2)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方格网布局;以老城区为主的是环状加放射状布局(3)中世纪城市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城市选址好;城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城市轮廓线(以教堂为视觉中心);城市内建筑在材质、形体、线条、形式上都很丰富,公建(教堂)和平民建筑形成良好的对比效果。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具有鲜明的特色。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1.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一书。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考虑城市的选址与选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便利、美观);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饿土壤着手,对合理选择城址机器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街道从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2.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城市由中心建筑、广场和八角形外缘组成,从中心向外辐射出十六条街道,其中一条带有高架水道墙,城市内还有一条环形街道,沿环形道路散布着市场、教堂和其它职能机构。城市中心是大教堂、宫殿和广场,广场也作为城市商人的交易市场。这种安排很接近古罗马时代公共集会的广场,但是更具有内聚力。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设计导致欧洲出现星状外形、设置外凸棱堡防御城墙的城市,这种棱堡防御城墙可以从侧面射击攻城的敌人,提高了自十五世纪以来,因攻坚火器的广泛使用,城墙在防御方面需要加强的能力。
3.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政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特点。
1.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2.城市建设突破中世纪城市以宗教建筑为中心的束缚,大型的世俗性公共建筑取代教堂构成城市的主体,如:市政厅(City Hall)、行会(Guild)建筑及其前面的城市广场占据了城市中心,成为主要景观。 3.城市的防务仍然是着重被强调的,在扩展的城市外缘普遍模仿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设计建造结构复杂的棱堡式的城墙。4.强调运动感和景深(用轴线串联)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特点。
早期的有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规整,轴线对称,三面建筑物有宽大的敞廊,同时敞廊也统一,协调了周边建筑的风格。罗马市政广场:米开朗基罗对广场上人视觉感觉研究比较深,并采用错觉加强视觉感受,(入口的大台阶),元老院的主体突出采用底座等手法,地面铺地的向心性。威尼斯圣马克广场:历时几个世纪形成称为最精致的广场之一,首先它是多个空间,不同尺度的组合,形成渗通、联通的空间(如钟塔的设立);竖向空间和水平空间的对比,竖向钟塔和水平线条建筑对比;并能和海上岛屿中的小教堂形成呼应。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546年,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教堂上部形式较尖的穹窿,改变了传统半圆的样式,显得挺拔有力
——阐述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特点。
巴黎城市改建,建筑活动集中地表现路易十四和国家的强大,封闭广场用来彰显个人的丰功伟绩;凡尔赛有着强烈的轴线,对称的平面,十字形水渠以及用列树装饰的道路造成无限深远的透视,反映法国的王权、财富和人超越自然地思想。这个时期,无处不体现王权至上和唯理主义的思想。
——阐述近代殖民地城市的特征。
1.平面简单,方格网布局2.城市绿地,公共中心,子系统无统筹安排3.城市只考虑两维空间4.对城市的人口无预测5.城市规划布局对当地历史、文脉无关系6.城市体现了强烈的阶级对立性
——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对社会当前的局面不满,是想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城市变革,他们普遍带了封建小生产者的利益反对资本主义,他们都希望公有制社会。他们不是基于城市建筑和城市问题,而是基于社会的社会活动家,他们自知不可能回到过去的社会,因此,则把社会问题和城市问题结合。
——绘图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阐述戛涅的工业城市理论
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他们各得其所,这些基本要(工厂、城镇、医院)都互相分隔以便于日后各自的扩建。
——阐述马塔的带型城市理论。
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的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
——阐述盖迪斯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学科的贡献。
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一书牢固的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显示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假
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首次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提出组合城市概念,从而提出城市规划即城市地区的规划,把城市和农村规划纳入进来,既包括若干城镇和他们四周的影响范围-----区域规划
——阐述有机疏散理论。
简言之,从城市主体——人的行为入手.将其日常行为组织成“在活动中相互关联的功能性的集中点”,以使目前密集的城市得以必要和健康的疏散,是所谓“有机疏散”论的基本内容。
——阐述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他的理论被称之为城市集中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分散主义不同)
城市规划的观点:(1)城市中心地区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提高建筑密度解决拥挤问题(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4)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铁路和人车分离的高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