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考研定义重点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2-07

一、 城市及城市化

1. 城市、城市化的概念

城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题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为: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

诺瑟姆曲线: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镇化速度慢,较长时间达到30%

加速阶段——30%-60%,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工业发展一部分人口转为第三产业

东西方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最快。

3.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特点

起步晚;处于第二阶段;东西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协调;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依赖于土地与人口资源;城镇居民生活与精神需求大;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4. 全球城市、世界城市、大都市带

全球城市(世界城市):又称世界级城市或国际大都会,指在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基建上面具有良好的条件和优势。

大都市带:是指有众多在地理上较为接近的大都市,且大都市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的区域。它并不仅仅是单个都市区的过分膨胀或多个都市区的简单组合,而是有着质的变化的全新的有机整体。

5. 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6. 城市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体现

城市环境问题:

(1)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数量的激增;经济发展过程中错误观念的影响

城市交通问题:

(1) 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停车问题;交通污染问题

(2) 规划建设——道路建设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道路参与者——道路参与者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泊;交通管制——决策缺乏权威、无完善的反馈体系

城市社会问题:

(1) 就业问题;贫困问题;住宅问题;老龄化问题;种族与社会争端;旧城问题

(2) 生产力水平影响;城市要素变迁;管理水平不足

城市安全问题

(1) 安全防灾;防卫;公共卫生;化学品事故;

(2) 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富差距;防灾体系应变体系不健全;城市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意识薄弱

7. 城市进化理论: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2)“相对集中”时期: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在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然高于郊区。

(3)“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的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的人口增长。

(4)“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

根据城市进化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时期,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级时期。

二、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1.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

背景:

(1) 中世纪后期城市文明奠定的基础(基督教、所有权、契约、财产与责任观)(意大利城市文明和北欧海盗掠夺的财富)

(2) 资产阶级革命架构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3) 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资本运作、技术发展、圈地运动)(人口爆炸、设施短缺、环境污染、居住不佳、管理不完善、福利无保障)

思想基础:

(1)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康帕内拉——太阳城

(2) 理性主义: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笛卡尔的哲学;启蒙时期思想家的思想

(3) 普遍主义:世界受统一的规律支配

(4) 进步论:理想人的终极发展具有逻辑必然

(5) 自由平等的精神

技术基础:

(1) 城市公园运动

(2) 建筑学影响下的城市美化运动

(3) 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动力

(4) 行政与立法的完善是手段

(5) 公司城是实践

2. 主要理论与实践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 思想基础:古典政治经济学、spencer社会科学、达尔文进化论、kropotkin无政府主义、“单一税制”设想、空想社会主义

(2) 概念:【健康、生活、产业的城市】+【规模适度】+【四周永久农田围绕】+【土地公有】+【城市收入来子税收】

(3) 空间形态: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后建造新城,城市通过群体组合形式集聚;农业地带围绕城市

(4) 历史贡献: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城乡结合来解决社会环境问题;先驱启蒙;是城市规划社会研究的先河

2) 卫星城、新城的理论与实践

(1) 起源:本质思想是疏散主义,霍华德《田园城市》,恩温的《拥挤无益》

(2) 背景:战后重建的需要;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政治角逐;《新城法》的颁布

(3) 第一代新城(依靠主城,)

特点:密度低、人口规模小、按照邻里单位建设;功能分区较为严格;环状+放射路网

不足:建筑密度偏小,增加了市政投资,缺乏生活氛围;人口规模偏小,未达到疏散大城市人口的作用;新城中心区缺乏生气和活力

(4) 第二代新城(半独立)

特点:较集中紧凑,人口规模增加;更注重景观;设置安排就业;功能分区混合;淡化邻里;不单吸收城市人口,还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要,城市规模偏小

(5) 第三代新城(独立)

特点:功能明显扩大,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独立性更强;人口规模增加,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岗位增加;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科研、办公等行业;为城市发展预留了大量土地

3) 西谛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土地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城市缺乏公共开敞空间,道路系统死板,建筑轮廓呆板。

思想:

(1)“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互动。

(2)肯定了中世纪城市在空间组织上的人文与艺术的成就。

(3)在现代城市土地使用经济型追求的同时也应当强调城市空间的效果

意义:

为近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 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

5)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基本观点及其思想上主要差别;

a) 《 雅典宪章》

主要内容:

(1)城市规划区域观;(2)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3)改善居住环境;(4)工业隔离,保证绿地与开敞空间;(5)保护文物;(6)通过物质空间来处理城市问题

基本思想:

功能理性主义;物质空间决定论;精英主义

b) 《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内容:

(1)不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活力;(2)私人汽车服从于公共交通;(3)城市规划是动态过程;(4)不应照抄不同背景的方案;(5)保护文物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6)强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7)追求建筑、园林、城市的统一;(8)公众参与

基本思想:

社会文化主义;城市系统整合思维;过程循环的思维观;公众规划观

c) 变化:

单个城市——区域;物质规划——综合规划;静态——动态;精英——公众

6) 有机疏散思想

背景:环节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

内涵:

(1) 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衰败地区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先方案,转移到适合的地方

(2) 将腾出的地区按照预订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用途

(3)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4) 将拥挤区域分散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组织互相关联功能的活动

(5) 集中单元之间通过绿化带隔离

意义:对二战和欧美各国对大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改造(特别是通过卫星城来疏散大城市)有重要指导作用

7) 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分析

(1)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大面积绿地与犯罪率的关系;现代城市的大尺度对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的破坏;平民成为旧城改造的牺牲品。

(2) 达维多夫《规划中的倡导与多元主义》: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理论探讨,规划中保证不同的社会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利益的探索。

(3) 新马克思主义——摆脱雅各布斯对城市表象景观的市民式抨击,进入针对这些表象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质的深入分析和批判。《社会公正与城市》《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探索》《城市,阶级与权力》

8) 城市可持续发展

(1)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其核心是:保护和治理。

(2)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是:在一定承载力的基础上的正确发展

(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其内容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1)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迸步相适应;(4)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5)可持续发展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利因素

9) 全球城(Global city)和全球化理论

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互相依存,各种发展资源(信息、技术、资金、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而世界贸易所涉及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

城市城市体系:在新型全球经济重组背景下,产生一些世界城市。跨国经济实体在逐步取代国家的作用,全球出现了新的等级体系结构,分化为:世界级、跨国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城市。

全球城市区域: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以功能性分工强化不同层级都市区在全球网络中的作用,带来了全球范围全新的地域空间现象——全球城市区域,它是“都市区”“大都市带”等区域的战略地位升级。它使全球城市体系由树形结构转变为网络结构。

10) 简述英国大伦敦规划的设计要点

背景:伦敦人口过密,巴罗委员会确定“疏散工业和人口”

理论基础:霍华德“田园城市”,盖迪斯“区域观”,恩温“卫星城”

内涵:

a) 从伦敦密集地区迁出工业和100万人口

b) 划分四个全层,配合放射路网,进行空间管制

c) 降低中心内圈层的密度

成功原因:

a) 严格立法

b) 城市化基本完成,郊区化开始的客观条件

后续工作:

a) 三条对外疏散的长廊地带

b) 长廊顶端的反磁力中心

意义:

a) 吸收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

b) 最早体现了“分区管制”思想

c) 对其他国家大城市疏散产生的深远影响

11) 新城市主义

背景:郊区疯长带来的无序蔓延,导致城市发展的不经济性,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性,对内城的伤害以及对城市结构的瓦解。

基本思想:

(1) 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2) 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3) 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基本任务:

(1) 修复大城市区域现存的市镇中心,恢复强化其核心作用;

(2) 整合重构松散的郊区,使之称为真正的邻里社区及多样化的地区

(3) 保护自然环境

(4) 珍存建筑遗产

TND模式与TOD模式:

紧凑;适宜步行;功能复合;可支付性以及重视环境

批判:新城市主义并未和“田园城市”有何太大创新;公交导向在汽车主导的社会不易实现;新城市主义的规划地区房价较为昂贵

12) 精明增长

背景:无序蔓延: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

目标:

(1) 通过可持续、健康的增长方式,使城市中每个居民受益

(2) 通过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耦合,使增长公平

(3) 精明增长能使新旧城区都有投资机会而发展

方法:

(1) 保持良好的环境

(2) 鼓励市民参与规划

(3) 通过有效的增长模式,加强城市的竞争力,改变中心区衰退

(4) 最大限度利利用以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鼓励“紧凑模式”“垂直加厚”

(5) 打破绝对的功能分区思想,提倡土地混合

三、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序列

1. 城市规划体系里面与法律相关的内容

1) 城市规划管理

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2) 行政复议

即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中请复议。

3) 公共领域

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

行政学和政治学中的公共领域是指那些与市民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围绕着公共部门的核心而展开的公共生活形态。它的特点是非交换性。

4) 协同机制

为实现城市长远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共同行动,各部门之间良好的协作对保证建设项目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一种机制。

5) 三规合一

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即为“三规合一”。

2. 各个层次城市规划主要内容及强制性内容

1)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及强制性内容

(1) 主要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九)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十)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十一)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十二)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2) 强制性内容: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二)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三)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2) 分区规划内容

(一)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

(二)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三)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

(四)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

(五)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3)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三)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四)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五)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六)竖向规划设计。

(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就是“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定点和范围的规定,总平面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许可证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4.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内容

(1) 建设用地的管理

a) 在划拨土地之前,向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经有关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主管部门依据控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其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

b) 以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规,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此建设项目签订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 乡和村庄进行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需要占用的则需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 建设工程的管理

在市镇规划区紧凑工程建设,应当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庄进行的工程项目应当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3) 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

对于未取得许可证的项目,县级以上城乡规划部门可责令停止建设,可以消除影响的,责令改正了无法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无法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并处以罚款

四、 生态与环境 (待补充)

1. 基本概念

1)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格局也称生态安全框架,指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或控制特定地段的某种生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环境体系所能承担的人类数量及人类活动总量,它既包括自然环境提供给人的各类有形的与无形的资源,还包括自然环境容纳和消化人类废弃物的能力。人类对资源的索取超过了环境承载力时会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饥荒,土地肥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等。

3)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4) 生态敏感性分析

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即为在不损失或不蒋迪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银子抗外界压力或外界干扰的能力。

5) 生态足迹

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

6) 生态功能的区划

内容: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资源配置听歌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

目标:

(1) 明确各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内容;

(2) 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反映区域内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的回复能力;

(3) 根据人的活动及环境演变和回复技术,预测区域内未来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4) 根据各区资源环境特点,对工农业合理布局

原则:

(1) 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

(2) 整体性原则;

(3) 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

(4) 注重保护资源,着眼长远利用原则

方法:

顺序划分法;合并法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此特定环境里的非生物因子(例如空气、水及土壤等)与其间的生物之间具交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借由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

3. 生态系统规划内容

是以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以实现城市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平衡协调为目的,为城市居民创造最优城市环境的一种规划类型。

主要内容:

(1) 高质量的环保系统

(2) 高效能的运转系统。

(3) 高水平的管理系统。

(4) 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

(5) 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4. 城市环境规划定义及内涵

定义:是城市政府为使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生活和环境作出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内涵:

(1) 对象为“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2) 任务在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的最佳发展

(3) 依据为永续发展、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

(4) 既有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也有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安排

(5) 其为一定条件下的优化,需要复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1) 根据城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2) 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3)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

(4) 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合理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5)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6)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护措施

(7) 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现状的统筹安排

(8) 制定分歧建设规划

(9) 从政策、法规、行政、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实施细则

(10)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五、 经济与产业

1. 非基本部类

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或非基本)的两种部类。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从属经济部类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通过基本经济部类输出产品和服务,城市从外部不断地获得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城市自身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其中的一部分将由城市自身来提供,于是就促进了从属经济部类。

2. 规模效益

指企业在达到某种规效时可以取得的最佳效益。根据增长极核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由于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效应,这些城市的发展呈现循环和累积的不断过程,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

3. 集聚效益

企业或经济活动的区位相互接近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企业向某一特定地区集中,会产生集聚的过程。这种集中使一个城市或地区内的企业数目增大,生产规模也相应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总量的增加、分工协作的加强和辅助产业的发展,其结果不仅创造了大规模的外部经济,而且也提高了地区的产业发展。

4. 外部性

是指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对社会或者其他个人部门造成了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这种外部效应有时产生有利影响(教育和安全提高社会生产力),有时会产生不利影响(污染和犯罪降低社会生产力)。

我们可以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把外部效应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部经济通常是指有益外部性商品的生产。 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正效应(如教育和安全)。外部不经济通常是指有害外部性的商品。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如污染和犯罪)。

六、 城市性质与人口

1. 城市性质的含义

城市性质指的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的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

2.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1) 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

即宏观区位,可以分为国际性、全国性、地方性;在明确城市在其地位:中心城市、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工业基地等

(2) 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按照定量的方法决定其主导产业:职工数、产值、产量所占比重等

(3) 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

除经济职能之外的职能:历史文化属性、风景旅游属性、军事方雨属性等等

(4)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城市性质是最能反映城市特征的职能能,是其综合概括;城市性质要从区域的视角进行界定。

3. 城市类型划分

(1) 行政中心职能:首都、省会、地区中心城市、县城、片区中心乡镇

(2) 经济职能:综合性中心城市、某种经济职能(工业、商贸、交通)

(3) 其他特殊职能:科研教育、历史文化、风景旅游疗养、边贸、经济特区

4. 城市人口的含义

城市人口指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期生活居住在城市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参与者,又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依赖城市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由三部分构成: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赞助人口。

5. 城市人口的构成

(1) 年龄结构:六组:托儿组、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成年组、老年组

(2) 职业结构:

a)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

b) 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

c) 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产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勘探;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与其他;教育;卫生、社保、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 家庭结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核心家庭是主要的家庭组成。

(4) 空间分布结构:市中心和旧城中心人口密度高,承递减趋势。

6. 城市总体规划人口预测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7. 城市首位度

是用于测量城市的区域主导性的指标,反映区域城镇规模序列中的顶头优势性,也表明区域中各种资源的集中程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它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

七、 历史与文化

1. 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截至2013年9月,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22座。

2. 历史街区

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3. 历史街区分区保护的构成及原则

(1) 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分:

绝对保护区(列为国家、省、市级的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等本身范围);

建设控制区(在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以外划一道保护范围);

环境协调区(在建设控制区外围再划分一道,以求保护对象和现代建筑空间的合理的空间与景观过渡)

(2) 历史街区保护区划分

【第一级】沿街(沿河)风貌保护地段:原则为,普遍保护沿街沿河风貌,保护整体空间环境,逐步改善居住环境

【第二级】历史街区:街区内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沿河沿路建筑,古宅院、庙、观、祠堂、园林,这一级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三级】平江历史风貌保护区:整个大的街区,其具有传统民俗、民族特色,但是与历史街区特色不相符合的地区

八、 城市用地的评价与分类

1. 城市用地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功能和用途的用地总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广义的城市用地还包括城市规划区内非建设用地。

2. 规划区

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3. 用地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是指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和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而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用地的总和。

4.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所考虑的内容

据可能作为城市发展用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其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理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供依据。城市用地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自然条件主要指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则包括各种历史因素(如文化古迹、城市现状)、政策因素(如保护耕地等)。

5.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几个名词解释

1) 地基承载力

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地基满足变形和强度的条件下,单位面积所受力的最大荷载。

2) 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对地面上的冲沟可将松土清除,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压)实;因其土质结构松散,承载力低,如用作地基,可采取加宽基础处理。

3) 地震烈度

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来表示; 地震影响的大小用烈度来表示;地震烈度不但和地震能量有关而且和震中距离、震源深度、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4) 滑坡崩塌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5) 逆温层结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6) 主导风向

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其对工业布局和居住通风有较大影响。工业用地一般在主导风向下风向,和最小风频上风向

7) 风玫瑰

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6. 城市用地评价分类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1) 一类用地

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

(2) 二类用地

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

(3) 三类用地

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说来用地条件极差

7. 四区划定

(1) 《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九条 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提出空间管制原则;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b) 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c) 在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8. 城市中心区空间增长边界

是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分界线,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而产生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也是城市在某一时期进行空间拓展的边界线。它既可以是有意识地保护城市所处区域内的自然资资源和生态环竟作为控制城市发展的”刚性”边界;也可以是合理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再开发成为引导城市增长的”弹性”边界。

9. 空间管制

10. 城市用地划分标准(中类)

R1

一类居住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M2

二类工业用地

R3

三类居住用地

M3

三类工业用地

A1

行政办公用地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

W2

二类物流仓储用地

A3

教育科研用地

W3

三类物流仓储用地

A4

体育用地

S1

城市道路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A6

社会福利用地

S3

交通枢纽用地

A7

文物古迹用地

S4

交通场站用地

A8

外事用地

S9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A9

宗教设施用地

U1

供应设施用地

B1

商业设施用地

U2

环境设施用地

B2

商务设施用地

U3

安全设施用地

B3

娱乐康体设施用地

U9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B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G1

公园绿地

B9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G2

防护绿地

   

G3

广场用地

       

九、 控制性详细规划

1. 用地区划

将城市范围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用途区,并规定每一用途区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一种方法

2. 土地兼容性

(1) 指不同土地性质在同一土地中共处的可能性

(2) 同一土地使用性质的多样选择与置换的可能性

3. 各类规划指标的概念及内涵

(1) 容积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其下限保证开发商的利益,上限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基础设施超负荷和环境质量下降

(2) 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地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3) 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4) 建筑限高: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为了客服经济利益驱动而盲目追求建筑高度,造成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并根据建筑物所处不同区位及其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影响程度,规划需要对建筑建造提出一个许可的最大限制高度

(5) 建筑后退:指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畸形控制。

(6) 建筑间距: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4. 法定图则

(1) “图”——规划图纸与相应表格;“则”——条文规定;“规定”——规划的依据与程序

(2) 法定图则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与过程,有关各方达成共识而形成的相互之间共同

遵守的“规划实施图则”,其本质为“公共契约”。

(3) 主要由“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组成

5. 五线

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边界线

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边界线

一十、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1. 道路交通规划布局原则

2.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及其基本要求

影响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基本要求:

(1) 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各分区的分界线;通道和景观组织的骨架)

(2)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符合周围用地;分布均衡、流线通畅;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适当;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3)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朝向、风道、噪音、历史保护、管线)

3. 城市综合交通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4. 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内容

(1) 主要任务:根据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设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

(2) 主要内容: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1) 总体规划:

a) 确定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的设防标准

b) 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

c) 规划设置比在疏散通道与疏散场地

d) 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e) 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

2) 详细规划:

a) 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

b) 确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设施的规模、数量、位置、配套内容、抗力等级,明确平战结合的用途

c) 确定规划范围内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

d) 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

e) 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线系统的布局,制定防护、维护措施

5. 管线综合的内容

(1) 主要任务: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和城市个专业工程系统规划,检验个专业工程管线分布的合理程度,提出对专业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正意见,调整并确定各种工程管线在城市道路上的水平排列位置和竖向标高;确认或调整城市道路横断面;提出各种工程管线的基本埋深和覆土要求。

(2) 主要内容: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1) 总体规划

a) 确定各种管线的干管走向,在道路路段上的大致水平排列位置

b) 分析各种工程管线分布的合理性,避免各种管道过于集中在某一城市干道上

c) 确定必须而有条件的关键点的工程管线具体位置

d) 提出对各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改建议

2) 详细规划

a) 检查规划范围内各主要工程详细规划的矛盾

b) 确定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分布位置

c) 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道路横断面和管线排列位置

d) 初定道路交叉口等控制点工程管线的标高

e) 提出工程管线基本埋深和覆土要求

f) 提出对各专业工程详细规划的修正意见

一十一、 城市规划政策

1. 产城一体

指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对产业与城市在空间、用地和功能上的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形成的共生共融、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

2. 建设新型社区

(1) 意义:

a) 有助于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大中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b) 通过农村社区各种服务功能的健全,吸引农民到社区集中居住,可以节省大量土地。再

c) 次,建好农村新型社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利于吸引农村外出高素质劳动力回流,对发展现代农业大有裨益。

(2) 原则:

a) 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

b)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c)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d)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

(3) 方法:

a) 增强城乡一体和双轮驱动意识。

b) 抓好农村新型社区的布局规划。

c) 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d)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

e) 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组织建设。

3.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及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城市规划决策科学化;加强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建设;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和公共参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进行规划;

(3) 城市规划应发挥防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职能

(4) 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新时期城市规划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含义与策略

(1) 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 背景

a) 不断深入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土地和人力低成本、丰富的各类资源成为“世界工厂”,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促使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迁移;各项资源存量的日趋下降导致以往大面积、大规模的以资源采掘为主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开始衰败,中国已出现了数批“资源枯竭型”城镇。

b) 其次,随着国内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与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未来能否继续保有上述优势尚未可知。

c) 再者,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需求。一方面,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国内经济贸易正遭遇全球经济动荡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大,

d) 持续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遗留了众多历史性问题:三农问题动力不足;大部分城镇位于产业末端,内耗严重;能源资源消耗剧烈;由于发展带来的污染严重

e) 根据国外经验,新型城镇化必须尽快从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向城镇化质量转变,必须尽快从城市维度向城乡维度转变

(3) 目标

平等城镇化目标、幸福城镇化目标、转型城镇化目标、绿色城镇化目标、健康城镇化目标和集约城镇化目标。

(4) 策略

a)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与一体化”的统筹协调策略

b) “三产三低三提升、三业三化三集中”的转型升级策略

c) “资源节约集约、环境友好安全”的生态文明策略

d) “集聚增长、混合利用、紧凑开发”的集聚紧凑策略

5. 健康城镇化

(1) 健康城镇化是指基本上不存在城市病和农村病的城镇化;而相反,病态城镇化则是指造成严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城镇化。

(2) 健康城镇化的思路:

a) 一是要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并逐步定居为核心推进城镇化。

b) 二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

c) 三是要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城镇化。

6. 试述城市规划中城乡统筹问题的背景,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领域及内容。

背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基础设旋建设水平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差距;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差距;政策和制度的差距。

内涵:城乡统筹,其内涵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的内容:产业统筹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土地利用统筹;居民点体系统筹;环境保护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体制改革统筹

7. 试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中应关注的城市社会问题,为什么?

(1) 贫富分化问题:

a) 随着市场转型的深入,不平等的程度随之扩大”,城市社会中富裕、中产、贫困阶层开始逐步分化,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随之体现。通过我国基尼指数可反映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b) 贫富分化成为城市社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往往会危及到市民对社会公正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2) 流动人口问题:

a)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及农村改革释放出的剩余劳动力,共同形成了所谓的“推拉效应”,大量农民工涌入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加上近年来地区间人才交流的日益频繁,流动人口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b) 大量的流动人口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由于人口的剧增,造成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紧张;由于收入水平低下,形成城市贫困阶层,加剧城市贫困现象;大量流浪乞讨人员给市民生活带来各种冲击,形成城市社会发展中的新景观,以及由于盲目流动而成为无业游民,增加社会治安压力等

(3) 就业问题:

a) 城市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对人们的就业产生重大影响,也折射出经济转型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及人才竞争带来的巨大冲击。

b) 从对失业现象的原因分析表明,除就需要就业人群主观方面的:竞争激烈、学历不够、眼高手低等。产业转型、体制落后、以及区域人才统筹不足是就业问题形成的客观原因。

(4) 社会责任感问题:

a) 而“城市过分拥挤隐藏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即削弱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原本就十分有限的城市社会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对城市中各种资源的争夺与竞争也日趋明显,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日趋下降。

(5) 文化整合问题:

a) 在城市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城市中各种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也异常剧烈、频繁,尤其是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形成于相对原始、封闭的生活方式的乡村文化与建立在物质、技术发达,高度现代化基础之上的城市文化之间的相互排斥,及由此形成的城乡文化壁垒随处可见。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区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增多,表现为南北文化差异与融合,中外文化影响

8. 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并列出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 含义:城市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城市环境容量,使城市环境丧失了自净能力,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积聚,城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城市环境特征的改变对原有功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或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危害或影响的现象,统称为城市环境污染。

(2) 从被污染的客体上来说可分为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体污染等;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等。

(3) 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水体遭受污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纳污负荷分配不合理:二是因为负荷超过水体的自能力(环境容量)。因此应针对这两个原困采取相应对策。

a) 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一方面要科学利用水环境容量.另一方面要结合调整工业布局和下水管网建设,调整污染负荷的分布。

b) 提倡节约用水。计划用水以及加强废水的回用。

c) 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两大污染源人手.强化处理技术和手段。

d) 合理制定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大力发展城市水域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e) 学习国外先进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切实提高我国饮用水水质。

f)

9. 老龄化的含义、背景、意义、策略

(1) 含义:老龄化是总结长期向年龄较大的人口年龄分布的变化

(2) 背景:

a) 少子化如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

b)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c)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3) 影响:

a) 由于产业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有利于刺激技术和管理进步;

b) 劳动人口减少,造成企业有可能迁去劳动力较高的国家。

c) 产业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

d) 社会资源偏向成年人福利及医疗开支;国家负担过高

(4) 策略:

a) 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b)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 提高老人退休年龄

10. 流动人口的含义、背景、特点、策略

(1) 含义: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2) 原因:

a)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流动人口产生的基础

b) 国家对户籍的放开是流动人口产生的制度动因

c) 推一拉是当前我国流动人口产生的根本动因

(3) 现状特点:

a) 人口流动规模大,空间分布集中

b) 在职业结构上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加工业

c) 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强烈,持续居住时间长

d) 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学历结构以中小学为主

e)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分散

(4) 策略

a) 逐步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与户籍制度

b) 实现基础设施共享

c) 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

11. 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 含义

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基本上没有工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

(2) 产生原因:

a) 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b) 城市经济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大

c) 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吸引农民工向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迁移

d) 农民有了自由流动的条件。

(3) 策略

a) 采取积极稳妥的城镇化政策,大力培育发展中小城镇

b) 逐步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土地政策,厘清农民工和土地的关系

c) 积极探索农民工住房模式,寻找多元化的解决途径

d) 逐步分离户籍与其附属待遇关系,尽快建立基本保障制度

e) 深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加强针对性的规划指导

12. 城中村问题及策略

(1) 含义:“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城市周边的村庄列入城市规划管理范围,而又在特定的时期内存留城乡二元体制的状况。

(2) 产生原因:

a) 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体制是“城中村”产生的本质原因——地籍与户籍

b) 可观的租金收益是“城中村”存在的经济根源

c) 村落的历史渊源、传统风俗是城中村存在的又一因素

(3) 现状问题:

a) 管理体制和政治选举还保留农村模式

b) 租金是村集体组织和居民的主要收入

c) 道德价值的差异性和村民思想观念落后

d) 社会治安欠佳

e) 身份没有明确,地位尴尬

f) 建筑混乱,卫生条件差

(4) 对策:

a)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城中村”实行综合管理

b)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

c) 加强立法。依法推进改造

d) 妥善安置村民,给予合理的补偿

e) 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高素质,培养技能

f) 对城市的空间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一十二、 其他名词解释:

1. 人口平均增长率:

人口平均增长率=(年限√ ̄期末人口数/期初人口数-1)x 100%

2. 城市经济区

城市经济区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是地域分工、统筹的结果。

3.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日照间距系数=D/H,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4. 郊区化

由于急速膨胀的城市人口超过市区地域的负荷容量,致使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紧张,交通拥挤,居住和环境条件恶化;而郊区空间开阔,高速公路、地下铁道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设施,为移居提供了方便。而特大城市因人口和各种职能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

5. 物质形态规划

以城市物质环境布置为主要内容,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体的空间布局规划。

6. 城市环境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是与城市整体互相关联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坏境和自然环境。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和过度膨胀会导致地域环境和城市内部坏境的恶化。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相关话题/规划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8云南大学902城市规划原理考研真题
    选择题: 城市性质定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居住区布置形式的是?、为减少城市**空间容量,处理**的顺序为? 名词解释: 1.城镇体系 2.慢行交通 3.城市意象 4.城市职能 5.容积率 6.(忘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2-03
  • 2018云南大学841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考研真题回忆版
    名称解释 土地利用布局 耕地复种指数, 一宗地,土地所有权, 简答题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 国有土地流转的形式及其特征 土地征收的定义及特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31
  • 2011年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不含规划)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1年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不含规划)考研试题回忆版
    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2011 填空题 1.密檐塔在我国最早的实例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密檐塔的平面处理除了此塔为12边形外,隋唐多为【正方】形;辽金多为【八角】形。 2.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 3.佛教寺院中钟楼的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26
  • 合肥工业大学规划建筑学2009-2016考研真题详细答案解析(图文)
    合肥工业大学规划建筑学2009-2016考研真题详细答案解析(图文)
    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建筑设计原理部分 2016年 一.名词解释(3*5分) 1.拓扑关系指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等关系。如:点与点的邻接关系、点与面的包含关系、线与面的相离关系、面与面的重合关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24
  • 合肥工业大学近8年真题规划原理部分考点频率分布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24
  •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快题历年数据分析
    年份 07 08 09 10 11 12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24
  • 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历年真题加快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24
  • 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的特征 ★城市的定义 ★城市的形成 ★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 问题一:何为城市?城市的印象? 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商贾云集、灯红酒绿、工业密布、建设迅猛、科技 高端 城市农村1、城市的特征 高密度的聚集 异质性的生产生活方式 明确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24
  • 2007合肥工业大学规划设计基础理论考研试题带详细答案
    2007合肥工业大学规划设计基础理论考研试题带详细答案
    合肥工业大学2017硕士研究生初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规划设计基础理论[共150分]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学 建筑设计原理部分(50分) 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边界效应 边界效应由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指人们喜爱逗留在区域的边缘,而区域开敞的中间地带是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24
  • 华中师范大学311教育学寒假规划
    作者: 南成一南 时间: 2020-1-12 13:51 标题: 华中311教育学寒假规划 学妹学弟们放假回家了就要好好开始准备啦作者: 南成一南 时间: 2020-1-12 13:56 311教育学统考是从2007年开始,坚持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二载了,按道理来讲,12年考这几本相同的书,能考的知识点肯定早就考完啦。但是恰恰相反,学长分析了历年真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复习吐血经验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本科规划专业,就一普通二本学校,我是来给大家涨信心的。个人觉得考研不是想象那么难,我以此来勉励大家,出身不怕,怕就怕想都不敢想去考。当然考也要有经验技巧,不是盲目的努力就能成功,考研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也需要一定运气吧。哈工大的城规专业竞争还是挺激烈的,可以查查观历年的的录取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03
  • 中山大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考研经验分享
    作者: 林小入 时间: 2019-12-31 11:49 标题: 城乡规划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2019届的考生,考的是中山大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从2020年开始,这个专业没有了,只有工科的城乡规划学。两个专业的初试的考试科目一样,复试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是笔试,城乡规划学是快题,面试都在一起的。所以下面我写的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01
  • 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 一. 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 我国通常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它包含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六大工程系统。 2.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27
  • 城市规划道理考研名词解释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25
  • 城市规划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