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谈谈对五四后“启蒙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变的理解。(35分)分析:考察“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主要从转变的背景入手,可以以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为讨论对象。答题要点可以看王光东的论著《现代乡土民间》中对郭沫若的论述以及《三十年》中的论述;二、简述曹禺话剧创作的历程,并阐述其基本特点。 35分)分析:详见陈平原论著《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之间》,钱理群《三十年》曹禺部分。(注意: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个人每年都会涉及至少其中一位。初试是必考的,比如2012年第一题,复试也必考。要加大复习力度);三、谈谈你对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35分)分析:这一题典型的体现了上海大学对于80年代重写文学史被重新发掘出来的作家及流派的重视(详细见洪子成教材上对于重写文学史的论述);四、试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作品为例,说说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点。 35分)分析:答题要点既可以是陈思和教材上对与《一地鸡毛》的分析(这一题和2012年的最后一题都凸显了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王光东论著《朴素之约》和《现代浪漫民间》上对于新写实小说的解读以及蔡翔论著《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这一题也凸显了导师论文和论著的极端重要性);
分析:此题要求我们加大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的认识和理解。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二、谈“七月派”创作特色,结合具体作品。 35分)分析:这一题再一次凸显了80年代重写文学史被重新发掘的作家及流派的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新月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中国诗歌会,朦胧诗等等,建议做专题复习)三、从《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中任选一部,选择一角度对其论述。 35分)分析:十七年文学是重中之重,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每年必考的知识点。蔡翔是研究十七年文学的(参考书籍---蔡翔《革命叙述:中国1949-1966年文学文化研究》,李扬《50-70年代中国经典作品再解读》,十七年的作品看李杨这本书上的即可,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四、王蒙的《布礼》等作品被称为“意识流”,具体谈其作品和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 35分)分析:考察80年代重写文学史被重新发掘的作家以及流派;
分析:《三十年》重点分析的诗歌流派之一(其余还有九叶诗派,七月诗派,现代诗派)分析:详见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袁进和唐小兵的论文以及蔡翔论著革命叙述:中国1949-1966年文学文化研究》上对于“爱情”和“性”在十七年文学中所起作用的论述,蔡翔在文章中讨论了赵树理和张爱玲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地位;现代通俗文学大发源地和消费市场主要在上海(这一题凸显了对产生于上海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考察。如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海派,左联,中国诗歌会,七月诗派等等。需要重点复习)三, 以张承志《北方的河》为例,谈80年代理想主义;35分)分析:此题只意味着一点---导师论文和论著的极端重要性(蔡翔论著《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通篇都在谈张承志,而且蔡翔自己就是知青,所以他自己说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知青文学,这一阶段的文学年年考,同学自己掂量着.详见我给的蔡翔论文《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读张承志《北方的河》)分析:此题也只意味着一点---导师论文的极端重要性(详见我给的蔡翔论文《高加林和刘巧珍——《人生》人物谈,而且陈思和《教程》有一节就是谈路遥的《人生》,教材上这一节结尾一句话就是这一题的出题点,是教材观点与导师观点的连接处)
一, 以具体作家为例,谈新感觉派小说艺术特色;35分)
分析:还是考察80年代重写文学史中被重新挖掘的作家和流派,所以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二, 以《子夜》为例,谈茅盾小说艺术特色;35分)分析:同上,一是依旧考察80年代重写文学史;二是考察了产生于上海的作家,写上海的作家及作品;三是凸显了鲁郭茅巴老曹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家的极端重视,如以鲁郭茅巴老曹为一脉的现实主义,以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芦焚等为另一脉的抒情小说,前者即陈思和所谓的“启蒙的文学”,后者是“文学的启蒙”(这一提法详见陈思和《教程》,注意---这本教材是需要背下来的);四是考察了“现代性”这一理论的运用。《子夜》中吴老太爷一进城就被吓死了,他是被什么吓死了---他是被“现代性”吓死了。即封建传统文明在西方现代文明侵入下的无奈消亡与退守。这符合五四彻底反传统的思想(关于现代性,参阅马歇尔伯曼的书《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张颐武的论著《现代性中国》,李欧梵《中国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五是考察了海派这一极其重要的文学现象,可参阅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中对于《子夜》的解读,由此可以引发对于张爱玲以及在其影响下的王安忆的解读,从而形成专题;分析:主要还是考察韩少功,余华,莫言,苏童,王安忆,张承志,张炜等这些80-90年代一流作家在新世纪的后续创作,以及对译网络文学的考察(而网络文学恰好与2011年的作文题目“网络与生活”形成关联)
一, 以郭沫若五四时期诗歌为例,谈中国浪漫主义文学;30分)分析:再一次凸显导师论文好其著作的重要性(详见王光东《现代浪漫民间》,我当初是把王光东的《现代浪漫民间》和《朴素之约》当作教材使用的。王光东和蔡翔是出题人,王光东的硕士论文写的就是郭沫若)分析:再次凸显导师文章及论文的极端重要性,参阅我给的论文---蔡翔《什么在影响我们对八十年代的记忆》四, 以韩少功,莫言,贾平凹,王安忆等一部作品为例,谈其艺术特色。(任选一个作家及其一部作品)45分此题一是凸显导师的喜好,蔡翔喜欢80年代文学尤其是知青文学,此题所列作家全是知青作家;第二,凸显了陈思和《教程》的极端重要性。另外,导师多作品的重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从现在起一直到考研那天,作品的阅读不可中断。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指定教材很少,这就意味着你必须看这三本教材至少5倍的书才行。不是你读完了这三本指定教材就完了。
分析:因为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导师里有位周展安的老师是清华大学汪晖的博士,而汪晖是研究鲁迅的。所以2012年现当代文学复试在笔试和面试环节都加大了对鲁迅的考察力度。本题可参考钱理群《与鲁迅相遇》,汪晖《反抗绝望》,王富仁《鲁迅: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竹内好《鲁迅》。分析:因为2012年现当代文学考研初试当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30分及以上的只有3人,所以复试笔试才会考察这样死记硬背的题目,实属罕见。这就要求将教材看熟,在平时复习中,要将文学史形成框架。当然,这个框架不一定就是按照时间或者约定俗成的模式来,自己可以设定一个知识元素作为辐散点,如以爱情为中心。
第二个是矛盾的农村题材小说
第三个和第四个都是文本细读,第三是十七年小说中任选一部进行文本分析,
第四是在贾平凹和王安忆还有莫言小说中选一部进行解读
1. 结合鲁迅新文化运动时期作品,谈鲁迅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2,结合《子夜》创作过程,谈子夜与30年代社会性质讨论的关系(具体论述不记得了,只有论述《子夜》和社会或者革命文学的关系)以及论述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影响
3,谈赵树理方向及其创作的看法
4,关于新世纪文学
1. 第一题:请以小说集《仿徨》为中心,结合新文化运动退潮的历史条件,通过解读《仿徨》中的具体作品,分析鲁迅在1920年代前半期的思想特点。 2. 第二题: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瞿秋白在《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中则说"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要想推行所谓白话文,这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中的一般文化革命的任务,自然不是狭隘的文学革命。这个文化革命也和1927年的革命一样,是失败了,是没有完成他的任务,产生了一个非驴非马的新式白话。这五四式的白话仍旧是士大夫的专利,和以前的文言一样,现在的新式大夫和平民小百姓之间仍旧„没有共同的语言‟,请对这两段话进行评述。
3.《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选一部来讲创作背景和动机,评述三个人物形象,十七年文学特征和评价。
4.当代那几个作家选两个谈新历史小说。(要求要写叙事视角和叙事特点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