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吉林大学预防综合考研真题
劳动卫生2002
1.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2.简述慢性苯中毒的毒作用表现。
3.矽肺的病理改变。
4.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5.简述我国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的种类和名称。
环境卫生2002
1.大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慢性危害和远期影响有哪些?
2.何谓可吸入性颗粒?其毒性及危害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述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4.制定地面水水质的卫生标准的方法。
5.列举2种室内装修带来的常见污染物,并说明其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02
1.蛋白质的评价指标。
2.影响钙吸收因素有哪些?
3.纤维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4.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什么?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5.试述食物卫生标准制定程序。
卫生统计学2002
1.能否说假设检验的P值越小,比较的两个总体指标间差异越大?
2.卡方检验主要用于解决哪些问题?
3.多元分析中,标准偏回归系数与复相关有何区别?
4.对同一资料,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结果不一
致时,宜以何者为准?
流行病学2002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
2.请说明在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特征时,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含义是什么?3.某疾病与某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需采用哪几种判定标准?
4.请试述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
2002年吉林大学预防综合考研真题部分答案及解析
劳动卫生2002
1.职业病的特点。
答:职业病的特点:①病因明确,具有特异性;②病因大多可以检测;③不同接触人群的发病特征不同;④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发现晚则疗效差;⑤大多数的职业病目前缺乏特效疗法。
2.慢性苯中毒的毒作用表现。
答:慢性苯中毒的毒作用表现有:
①神经系统:多数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有的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心动过速或过缓,皮肤划痕反应阳性,定位定向障碍等。
②造血系统: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值增加。血液涂片可见白细胞有较多毒性颗粒、空泡和破碎细胞等。电镜检查可见血小板形态异常。中度中毒者可见红细胞计数偏低或减少;重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细胞都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严重中毒者骨髓造血系统明显受损甚至出现再障,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少数转归为白血病。
③其他:皮肤脱脂干燥、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等。
3.矽肺的病理改变。
答:主要是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①结节型矽肺:典型病变为矽结节,其横断面似葱头状,外周是多层紧密排列呈同心圆状的胶原纤维,中心或偏侧为一闭塞的小血管或小支气管。
②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型矽肺:在肺泡、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相互连接呈放射状、星芒状,肺泡容积缩小。
③矽性蛋白沉积型矽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之为矽性蛋白,随后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④团块型矽肺:由上述类型矽肺进一步发展,病灶融合而成。矽结节增多增大融合,其间继发纤维化病变,融合扩展而形成团块状。多数矽肺病例,由于长期吸入混合性粉尘,兼有结节型和弥漫间质纤维化型病变,难分主次,称混合型矽肺。
4.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答:①热射病: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所致。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C以上,开始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最为严重。
②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③热衰竭: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不能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一般起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5.我国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肿瘤的种类和名称。
答:我国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肿瘤有: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
(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
环境卫生2002
1.大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慢性危害和远期影响有哪些?
答:慢性影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引起变态反应。
远期影响:心血管疾病、肺癌。
2.何谓可吸入性颗粒?其毒性及危害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可吸入颗粒物IP又称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µ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入人体呼吸道而命名之,又因其能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叫飘尘。
(2)影响因素:①颗粒物的粒径;②颗粒物的成分;③呼吸道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④其他如某些病理生理因素等。
3.简述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答:(1)发病机理
①对骨组织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②对牙齿的影响: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而产生不规则的球形结构,牙齿硬度减弱,质脆易碎,常发生早期脱落。
③对其他组织的影响:影响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等;
④抑制酶的活性。
(2)临床表现
①氟斑牙:釉面光泽度改变、釉面着色、釉面缺损、牙磨损等;
②氟骨症:疼痛、肢体变形、神经衰弱症候群等;硬化型以骨质硬化为主,表现为广泛性骨质增生等;混合型在骨质硬化的同时因骨质疏松软化而引起脊柱及四肢变形。X线表现为骨结构改变如密度增高或密度减低;骨周改变表现为软组织的钙化有骨棘形成;关节改变如关节软骨退变坏死,关节囊骨化等。
③非骨相氟中毒:神经系统损害;骨骼肌损害;肾脏、肝脏及其他损害。
(3)预防措施
根本预防措施是减少氟的摄入量。①饮水型氟中毒:改换水源;饮水除氟;②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改良炉灶;减少食物氟污染;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③饮茶砖型氟中毒:研制低氟砖茶和降低砖茶中氟含量,并在饮砖茶病区增加其他低氟茶种代替砖茶。
4.制定地面水水质的卫生标准的方法。
答:(1)制定原则
①防止通过地表水传播疾病;
②防止通过地表水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
③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
④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
(2)研究方法
①实验研究:包括有害物质的毒性研究、在水体中的稳定性测定、对地表水感官性状影响的测定、对地表水自净过程影响的测定。
②流行病学调查:对地表水中有害物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从宏观上了解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5.列举2种室内装修带来的常见污染物,并说明其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
答:(1)甲醛:
危害:①甲醛有刺激性,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喉干燥发痒、皮肤干燥发痒、喷嚏咳嗽、声音嘶哑等;②甲醛还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癜;③长期接触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肝脏损伤及呼气性肺功能障碍等;④甲醛是人类确定致癌物:甲醛暴露可引起职业人群鼻咽癌。
(2)挥发性有机物:
危害:①确定危害:嗅味不舒适、感觉性刺激;②怀疑危害: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毒性作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02
1.蛋白质的评价指标。
答:蛋白质的评价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和蛋白质利用率。
(1)蛋白质含量
一般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氮含量,再乘以由氨换算成蛋白质的换算系数6.25,就可以得到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2)蛋白质消化率
反应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以及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蛋白质真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100%。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
(3)蛋白质利用率
①生物价:BV=储留氮/吸收氮×100%。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②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净利用率=储留氮/食物氮×100%。反映食物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包括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更为安全。
③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动物体重增加/摄入食物蛋白质。是用处于生长阶段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
④氨基酸评分=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100。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之间的关系。⑤经消化
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
2.影响钙吸收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钙吸收因素有:
①机体因素:特殊生理状态:孕期、哺乳期等。
②膳食因素: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有:VitD;乳糖;某些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抑制钙吸收的因素:植物性食物;膳食纤维;脂肪酸;一些碱性药物如黄连素、四环素等。
③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
3.纤维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答: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减少对肠道的不良刺激,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具体而言:
①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
②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③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治糖尿病的便秘。
④高纤维饮食可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转运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减慢,亦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高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
⑤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痔疮等疾病。
4.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什么?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
答:(1)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①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②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有毒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有毒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该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③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胃肠道症状为主。④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①发病的季节性特点:与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关。②发病的地区性特点;③食物中毒原因不同年份分布不同;④病死率较低;⑤发生场所多见于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①加强卫生宣传教育;②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③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
5.试述食物卫生标准制定程序。
答: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具体步骤:①确定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MNL;②确定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③确定每日总膳食中的容许含量;④确定每种食物中的最大容许量;⑤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卫生统计学2002
1.能否说假设检验的P值越小,比较的两个总体指标间差异越大?
答:不能。P值很小只是说犯一类错误的机会远小于α,所以在报告检验结论时,如果P<α,宜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写明P的数值或相应的不等式。而不能把很小的P值误解为总体参数间差异很大。
2.卡方检验主要用于解决哪些问题?
答:①比较两个或多个独立样本频率或独立样本频率分布;②比较配对设计两样本频率分布;③单样本分布的拟合优度。
3.多元分析中,标准偏回归系数与复相关有何区别?
答:抱歉,此题暂不提供答案。
4.对同一资料,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结果不一致时,宜以何者为准?
答:对于同一组资料,如果数据满足参数检验条件,则参数检验所得结果效能更高,应以参数检验结果为准;但如果数据不服从参数检验条件,则非参数检验效能更高,此时应以非参数检验结果为准。
流行病学2002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
答:(1)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2)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④病因推断的原则;⑤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2.请说明在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特征时,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含义是什么?答:应从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来描述。
①短期波动:一般指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疾病流行或疫情暴发,是疾病的特殊存在方式。
②季节性:指疾病在一定季节呈现发病率增高的现象。
③周期性:指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
④长期趋势: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3.某疾病与某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需采用哪几种判定标准?
答:因果关系推断标准:①关联的时序性;②关联的强度;③关联的可重复性;④剂量-反应关系;⑤实验证据;⑥关联的特异性;⑦生物学和理性;⑧关联的一致性。其中,①必须满足,②~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⑥~⑧可作为参考。
4.请试述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
答: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的特征;②对比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④社会心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
全文下载地址链接:
wenku.baidu.com/view/dd17965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