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7-11



㈣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按质量保证要求分析测定,获得可靠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污染水平的数 据。

㈤建立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选择评价标准,对监测 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利用评价模式,计算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㈥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疾病发病率与环境质量 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与环境质量状况的相关性。

㈦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 要以监测数据为基础, 结合室内模拟实验, 选取符合地区特征的 环境参数,建立符合地区环境特征的计算模式。

㈧环境污染趋势预测研究:运用模式计算,结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及污染治理水平。 预测地区未来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

㈨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 通过环境质量评价确定影响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

染物, 根据环境污染的特征和污染预测结果, 提出区域环境保护的近期治理、 远期规划布局 及综合防治方案。

18、请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答:⑴总论;⑵建设项目概况;⑶工程分析;⑷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⑸环境

影响预测; ⑹环境影响评价; 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评述和各种措施的投资估算; ⑻环境影 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⑼环境监测制度建议;⑽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环境规划

一 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

合理安排。

2、环境承载力 :是用来环境规划的重要科学概念,是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 在某一个时期, 某种状态或条件下, 某地区的环境所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发展变量: 是人类生活活动与经济载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变量。限制变量:是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表示, 是环境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限制因子包括: 环境类限制因子、资源类限制因子、 工程 类限制因子、心理类限制因子。

3、(重点)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 种重要环境资源。它是一个变量,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 量)。

4、水环境容量 :是指水体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 水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5、自净容量:是指水体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等对水体中污染物所具有的降解或无害 化能力,即表征为自净容量。

6、大气环境容量 :是指大气在一定的环境功能条件下,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师大允 许负荷量。

7、土壤环境容量 :是指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土壤环境标准时,    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数量。

8、环境线性规划:是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去解决或规 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问题, 即将环境规划目标值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 线性优化模型表达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求解。

二 简答

1、请简述区域清洁生产的概念、目标要求及内容。

答:㈠清洁生产的概念:是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总结。    它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

污染物的产生量, 同时要求污染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 它不仅考虑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 而 且对区域产品结构、原料和能源替代,生产运营和现场管理,技术操作,产品消费,直至产 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等诸多环节统筹考虑,其目的就在于使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㈡清洁生产的目标要求:①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 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

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②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

进工业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减少工业生产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㈢清洁生产的内容: ①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生产无毒、

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

爆、强噪声及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实行物料的再循环(厂内、 厂外)。②清洁的产品: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产品在使用过程事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    产品易于回收、复用和再

生;进行合理包装;    产品 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易于处路并易降解。
第八、九章

1、当代人们关心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室效应”的发展,臭氧层破

坏,有毒化学品和有害废物的急剧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等。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的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

化碳,甲烷,氯氟烃化合物,四氯化碳,    CO等;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3、 温室效应:CO2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    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随着

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促使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    造成地球表面的能

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4、    酸雨: 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

面上。

5、 活性物种:大气平流层中存在阒一些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使    0与03转换成02而本

身不被破坏。这些微量气体组成如    NOx ClOx、HOx等被称为活性物种。

6、    生物多样性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 的综合体,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遗传多样性 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 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 植 物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系统是生物及其所生存环境所 构成的综合体,所有物种都是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7、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答: ㈠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    以保护生态系统

内生物的繁衍与,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㈡    迁地保护 仅对单一目标物种

可能得到保存, 它主要适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动植物种的紧迫拯救。 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包 括:利用植物园的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基地与繁育中心; 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包括:利用动 物园的迁地保护、 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基地与繁育中心。 ㈢ 离体保护遗传种质资源的收集与 保存①作物品种及其亲缘种的收集和保存;②家养动物品种的收集与保存。

8、危险废物: 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 植物和环境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指一种固体废物或几种混合物, 按其数量、浓度,或其物理、化学、传染性可能生成或者导致死亡率上升,或者引起严重的 难以治愈,或者致残、不能恢复性疾病增长的物质。

1、人口预测 :是指根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有人口状况及可以预测到的未来某个时间人 口的状况。
第十章 能源与环境

1、    能源: 是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像太阳能、风力、水力、蒸汽、 化石燃料及核能、潮汐能等均可称为能源。

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通常把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之比称。

3、 一次能源 / 二次能源: 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而将 需要依靠其他能源来抽取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6、矿物燃料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 煤按固定碳与挥发物比值分为: 泥炭、 褐煤、烟煤、无烟煤。非矿物燃料能源:包括水力、潮汐能、核裂变、核聚变、地热能、太 阳能、生物能。

8、    热污染: 从锅炉燃烧过程的烟气的排放带走一部分热量使大气,增温,另外大部分从汽 轮机出来的热蒸汽冷却器冷却后形成水, 冷凝水用示打回锅炉重复使用, 而冷却器中的冷却 水则增温外排,注入河流或其他水体,形成热污染。

9、    热辐射 :热污染的一另一种形式,高温炉及高温设备散发出大量的热能,由烟囱排入大气 中大量的热能, 造成周围环境的热辐射, 严重污染周围的空气, 甚至改变周围的小气候条件。
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

1、 自然资源 :指的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分为不可再新资 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化石燃料等, 可更新资源, 指水、 土地、 植物、 动物等资源。
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

1、协调发展: 是指在以人类为核心和主体的全球生态经济系统中,人类通过它不断理性化 的行为和规范,以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 协调人类的持久生存, 世代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当前与长远关系, 从而实现全人类寻求的总体 目标的最优化。

2、三同化: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实行“三同步”发展战略,既可照顾眼前利益,又可兼 顾长远利益,即可照顾局部利益,又可兼顾整体利益,是一种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持续、 稳定、协调地发展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和否定。

3、可持续 发展 :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 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具体地说, 就是寻求一条人口、 经济、社会、 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

4、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 :I 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 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 消费; II 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应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 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 态的完整性、 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III 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5为了开阔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做好    :I必须提高环境意识:①树立新的环境首先观念:把尊

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基础作为人类首先准则;②确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    II

要实施一系列持续发展政策: ①人口问题: 要保持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之间的平衡, 将人口 增长率维持在经济与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 ②工业发展: 要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 的工业发展道路,实施清洁生产;③能源问题:提高能源效率是当今能源政策的核心,    节能

是缓和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④农业生产:应推广生态农业,    实施合理

利用土地的政策,合理灌溉与用水政策,    科学施肥与农药的政策; ⑤城市发展:建立合理的

城市结构,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镇;以城市发    展的空间规划及生态规划为基

相关话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