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群嘲假博士时 不要忘了真博士们的艰辛(图文)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2-17

  开年第一周,两位博士的境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位是涉嫌学术不端的北影博士翟天临,另一位是在失联15天后被发现尸体的中科大博士刘春杨。

  据中新网报道,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2月16日在官方微博中正式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对其作出退出博士后工作站的决定。因在直播中反问“知网是什么东西?”而被网友质疑博士质量的翟天临,在短短的一周内被扒出论文重复率超标、疑似抄袭等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刘春杨的身亡事件。2019年1月31日凌晨4时30分,他独自离开中科大宿舍,之后失联。2月14日,刘春杨遗体被找到,警方表示死因仍待核查。刘春杨的姐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此前,弟弟的博士毕业时间已经延期到2019年。

  一、翟天临们的学术不端

  博士生“涉学术不端”问题在中国高校并非罕见,不端行为的边界也并不仅局限于剽窃、抄袭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曾在发表的《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对于科学不端行为的认定主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通过梳理科学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发现,涉及第一类“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是比较常见的“涉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等。此前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博士生叶肖鑫涉学术不端被撤稿,是近年来这类问题中一起较为典型的案例。

  据新华网报道,2016年3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毕业生叶肖鑫被导师唐国翌教授举报论文存在学术问题。学校随即组织对其博士生期间发表的16篇论文进行全面核查,发现存在自我抄袭、图片重复利用、编造实验结果等问题。2017年4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撤销叶肖鑫博士学位。2017年6月,深研院停止了唐国翌教授招收研究生资格,并撤销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

  从典型案例来看,除了抄袭、编造等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的行为,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还反映出许多现实层面的问题。上海某高校博士毕业生王立山在校期间曾因迫于博士毕业压力,擅自标注他人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伪造通讯作者电子邮箱等方式对同行评审进行造假。这起论文造假事件是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因伪造同行评审撤销中国学者64篇论文的一个缩影,这些造假论文在国际上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还有的学术不端行为则让人啼笑皆非。据红星新闻报道,东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吴某飞利用技术手段私自伪造其论文指导教师朱万成教授签字和公章,在东北大学计划财经处进行16笔财务报销,骗取科研经费102181.8元,最后被学校开除学籍。

  二、刘春杨们的艰辛博士路

  大多数博士生的生活,却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

  1月31日凌晨,中国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刘春杨失踪。2月14日,他的遗体在董铺水库芦苇荡中被发现。虽然现在尚未确认死因,但他姐姐曾在采访中表示,刘春杨可能因为延期毕业而受到许多学业上的压力。

  刘春杨并不是个例。数据显示,延期毕业可能正在成为博士生群体的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没有达到毕业标准是延期的主要原因,比如没有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过到达一定数量的论文,或者无法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

  在知乎的“博士延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问题下,很多网友提到,因为一个博士读了六七年,过年害怕面对亲戚的追问,也不想和以前的同学交流,怕对比之下显得自己一事无成。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为了尽快完成科研项目,不敢接兼职,只能长时间靠着学校补助生活。博士生们不仅精神上饱受压力,肉体上持续头疼失眠,可能连物质上也要拮据生活。

  美国《自然》杂志曾在2017年做过一份全球博士生的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经济问题”是博士生第三担忧的问题。稳居第一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过,尽管博士生们害怕生活被科研占据,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记者 孔家兴 邹熳云


相关话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