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过关2000考研复习题(24)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18
4 C
5.C【解析】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设立的最大的军工工厂,以造军火为主,同时造船,并设有翻译馆,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
6.B【解析】洋务运动在早期注重于军工企业的建立,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军事国防基础,后来转向发展民用企业,它们对近代中国的工业生产都大有裨益,同时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专门的人才也成为后期洋务运动深化的标志。
7 B【解析】洋务运动中企业的创办并非完全由官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官督商办的形式,而最主要的连径还是在创立军工和民用企业的过程中,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国内,考生应注意对选择题题干的阅读。
8.D【解析】军工企业的建立是洋务运动早期的成果之一,这些企业的创立并没有达到“自强”目的,但是奠定了近代国防的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用企业的发展,其他三项也是它的作用.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掌握。
9.A【解析】咨议局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模仿西方国会体制设立的,没有起到应有的功效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并不属于外事机构,所以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是近代中国设立的重要外事机构,需要考生注意,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
10.B【解析】实际上清未所进行的预备立宪只是一纸空文,最终的结果是立宪失败,清王朝迅速衰落灭亡,而其他的选项正是清政府在新政中的主要改革内容,需要考生重点把握,并了解其具体的实行情况。
11.C【解析】 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镇压太平军之后,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12.D
13.D【解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论述题的考查重点,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洋务运动没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目包括封建势力的阻挠、社会经济的薄弱和外国资本的节制,所以只有最后一项是错误的。
二、名词解释
1.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落入汉族重臣,客观上加快了其灭亡。
【解析】湘军的崛起是晚清地方势力崛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势力,也是汉族地主阶层的代表,考生应将其和同时代的其他地方势力相比较。同时湘军中产生了许多代表性的人物,需要考生了解掌握,可能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中出现。
2.开平矿务局:开平矿务局是清末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延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矿产,且质地优良,李遂于次年八月派唐筹办,招商集股。1881年正式投产。雇工三千人,到1898年更增至七十三万吨。该局不断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该局产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往市场,获利甚厚。到十九世纪末,总资产已近六百万两,是洋务派所办采矿业中成效最著者。
3《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共收上谕、廷寄、拆片等约三千六百件、二百五十万字。综计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凡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
界问题都有记栽。
【解析】夷务即对外关系,《筹办夷务始末》是对三朝对外关系相关文件的汇编,所以对研究近代以来的外交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考生需要对其中的内容和它具有的史料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4.赫德:中国清末英国侵华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854年来华,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他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
5.新建陆军:清朝末年,清政府决定实行新政,在新制定的改革蓝图中,编练新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1901年全国停止了武科的科举考试,转而要求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开始裁汰旧的兵将乡勇,编练新式军队。实际上新式的陆军最后由袁世凯所掌握,在后来镇压辛亥革命的过程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一直是袁世凯手中的资本。
【解析】 国防的筹划和军队的建设一直是晚清以来各种改革和变法中不变的内容,所以考生应注意将清末新政中的编练新军同其他时期军队建设的内容相比较,放在一起进行掌握。
6.容闳: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人,少八澳门马礼逊学堂。道光二十七年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中日甲午战争时,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二十四年参加变法维新活动,逃出北京。二十六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主持的张园会议,称中国国会,被推举为会长。因清政府通缉,经香港赴美。后渐趋支持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1912年病逝于美国。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解析】在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中,容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作为第一代的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地参与每个时代的改革和革命活动。考生应注意对改良派代表人物的把握。
7“丁戊奇荒”:“丁戊奇荒”在清代频繁的旱灾中是最大、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两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给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解析】晚清时期,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和灾后发生的瘟疫,给百姓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同政府的剥削、洋人的侵略一样使底层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考生需要对晚清荒政史有大致的了解。
三、史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中国传统的封建顽固势力仍非常强大,他们本身是反对社会改革的,所以洋务运动从开始的那一刻起,就被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只能创办一些军用或者民用的企业,即便是这样,也受到了种种的限制,所以洋务运动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并没有触动,更不可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出路。
(2)兴办洋务的多是晚清时期崛起的地方汉族地主阶层,他们在地方兴办洋务,创立军工企业,势必受到清政府的制约,以免其势力过度膨胀,形成时中央的威胁,朝廷的大臣不断地对洋务官员进行弹劾和指责,皇帝频繁地下诏对洋务进行干涉,所以政府的专权也是制约洋务运动深入进行的障碍。
(3)中国脆弱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加上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地被列强要求割地赔款,使得经济基础进一步受到摧残,根本无力承担发展军工的费用,即便有一些先进技术的进口,也是权宜之计,无法长期支撑局面。
(4)西方列强的目的是榨取中国的利益,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所以不会轻易地帮助洋务派实现他们的愿望。
2.【答案要点】(1)1861年,“辛酉政变”发生,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还重用了一批在地方很有势力的汉族官僚,其中曾国藩被任命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统领各级文武官员,由于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湘军在镇压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督抚者达数十人,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鹰下,包括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随后,虽然左宗棠平定新疆时也利用过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2)湘军的兴起,使清代兵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湘军建立前,清朝常备军为绿营,兵权握于兵部,归于中央。湘军制度与绿营相反,兵为将有。曾国藩对湘军拥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力,自成派系。当湘军在实际上取代绿营时,将帅自招的幕兵制度使代替了国家的世兵制度,是近代北洋军阀的起源。这种制度对晚清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清代定制,总督、巡抚委以行省大权,其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和按劾、司法。但两司听命于六部,例可专折奏事,其事权独立,督、抚对两司只是居于监督地位。所以六部可以控制督、抚,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但清代这种格局到湘军将帅担任督、抚后,发生了改变。手中有兵有将的督抚把两司降为属官,不听六部指令,朝廷也不得不予迁就,因而在晚清形成督抚权力过重,地方势力崛起的局面。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改革政府机构。内容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前;而将原有的地方和中央的冗官冗衙进行裁撤;再有整顿吏治,废除原有的陈规陋习。
(2)编练新军和兴办警察事务。停止了武科的科举考试,转而要求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开始裁汰旧的兵将乡勇,编练新式军队。警察的建设则是开创了中国近代以来警政事业的开端。
(3)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清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划定了初、中、高三段制的教育体制,并规定了具体的年限。要求各省改设学堂,省城设立大学堂。
(4)奖励实业,发展商务。参考西方国家的政策,制订了保护和发展本国工商业的法律条文,并设商部,总管商务、铁路、工矿,银行等事务。
2.【答案要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冲击了旧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四章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内容概述
本章重点考查晚清时代的经济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和本国洋务企业的建立,产生了中国本土的民族资本主义,本章的第一个重点就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态势,并引发了近代史上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需要考生注意代表人物、学说与著作。最后一个重点内容是几次改革中有关教育的部分,需要加强掌握。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尽管发展的空间受到挤压,但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它的构成是多元化的,而且在其内部也依据规模的大小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经济力量,必然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要求对原有的社会进行改造。同时民族资产阶级有自身的二重性,革命的同时也有妥协的一面。
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于社会政治和经济,19世纪70到9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和资产阶级的出现,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一些近代教育文化设施相继建立,中国思想文化开始了明显的近代化转变。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人,社会风气开始发生一些变化,“西学”在一部分人眼中成为了中国求强求富所必不可少的学问,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论战,但是改变依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清末的教育改革在历次的变法改革中都有涉及,从最早在洋务运动中设立的各式学堂,到科举制的最终废除,新学制的颁行,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为中国的近代化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复习建议
在掌握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同时,考生还需要对民办企业的不同形式有一定的掌握,包括商办与官督商办,在不同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注入了哪些新的成分,并产生了哪些新的政治诉求,都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同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进行横向的比较,还包括同无产阶级的比较。
思想文化的新变化需要注重的是新学说的引进和被人们所接受的过程,考生既要能够将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提炼出来单独进行叙述,又要与不同时期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相结合来进行考查。
教育改革可以同思想文化的变化放在一起进行掌握,注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落实情况,以及对思想文化界变革的反馈。科举制的废除是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
核心内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构成、形式和不同时期的政治诉求;民族资本主义区别于其他资本主义的特点;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科举制废除的意义与实际影响;历次变法改革中有关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及落实情况。
命题预测
社会构成的多元化发展是热点之一,所以考生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内部构成需要着重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热点;有关清末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其中带有积极影响的因素以及得到切实执行的具体措施;另外,本章涉及的重点人物、学说、著述是比较丰富的。 ’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在下列哪个时期?(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3.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多出现于上海、广东、天津等地,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B.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C.受到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D.伴随着外资和洋务企业的产生而出现
4.在19世纪的“实业救国”运动中,中国并没有因此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
A.资金技术落后 B.实施的社会环境太差
C.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 D.被频繁的战乱打断
5.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政”只是一场骗局,并没有真正的实现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6.洋务派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下列哪一所?(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北洋水师学堂 D湖北自强学堂
7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下列哪个时期?(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海战之后 D.清末新政时期
8.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到来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做了哪些准备?( )
①充足的物质条件②思想基础 ③阶级力量④指导方针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③
9.对于清末的兴办教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张之洞、袁世凯是废除科举制的倡导者
B.各州县设立小学堂,不再以传授四书五经为主
C.实业教学在新兴的学政中颇见成效
D.新政期间形成了留学日、美的高潮
10.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将教育纳入国家政务的是下列哪一项?( )
A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B.颁行新的学制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各省城改办大学堂
1.近代中国伴随着外国资本的人侵和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出现,社会机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①中国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瓦解②买办资产阶级是官僚资本主义的前身③无产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④洋务派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在引进西方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李善兰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
A.著有《方圆阐幽》 B.翻译《代数学》
C.试制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D.翻译《天演论》
13.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梁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
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 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 ④强调
探讨社会进化之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名词解释
1.官厂商办 2.李提摩太 3.南张北周 4.福州船政学堂 5.买办
6.京师同文馆 7.《申报》
三、简答题
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2清末的教育改革都进行了哪些尝试?
3.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在维新运动的过程中,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所以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C【解析】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在1905年到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是在英国和俄国的激烈争夺之下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铁路修建的垄断。
3.D【解析】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都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在这些地方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便于获得劳动力等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伴随着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而在大的商业城市发展起来的。
4.B【解析】在19世纪的“实业救国”运动中涌现了大量的爱国民族资本家,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政府和洋人的双重压制,本身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所以在他们自保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实业救国”也只能流于口号而已。
5.D【解析】20世纪初,清王朝已经走向崩溃,社会上的革命思潮盛行,一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促进了有组织的反清运动,再加上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起到真正立宪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革命的趋势已经不可调和,无法挽回了。
6.A【解析】同文馆是洋务派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在同文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各个门类的学科,增加教授的内容,翻译了大量西文著作,促进了中
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了解。
7.B【解析】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留学是培养洋务人才的主要连径之一,同时也是洋务运动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一些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向清政府上书建议派遣留学生,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四批选拔出来的幼童到美国留学。
8.D【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大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引起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最终为人们普遍接受,它改变了人们陈旧的观念,激发了人们认识西方和学习西方的热情,为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并积蓄了民众力量。
9.B【解析】在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中,虽然将科举考试的制度摒弃,但是在各个州县改设的小学堂和蒙养学堂内还是以教授四书五经和纲常大义为主,其他的选项均为正确表述,需要考生有所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考到。
10.B【解析】清政府在1904年颁行了《癸卯学制》,在其内容中将学制分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等教育,并详细规定了管理体制。清政府在全国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学校教育制度,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
ll.B【解析】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个方面,所以其他两项并不属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考生需要注意掌握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的背景和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12.A【解析】本题属于细节题,基本只会在选择题中出现,所以考生只需要对基本的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及贡献有所了解即可。
13.B【解析】梁启超是中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诞生,其中主要的新主张就是指斥封建史学为帝王家谱,并称社会是在不断地进化演变之中,本题属于细节性考题。
二、名词解释
1.官厂商办:官厂商办是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官员管理的商业组织方式。在官厂商办的模式中,政府和商人是庇护人与受庇护人的关系。洋务运动时期,引进新式企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清政府拿不出巨款直接投资,结果还是引用纲法的老法子,向私人募集股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员管理,这种方法称为官督商办。
【解析】孝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出资办企业的大商人,往往与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职位,所以后来他们也成为了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部分。
2.李提摩太:英国浸礼宗来华传教士。1869年来华后在山东、山西传教,1890年到天津任《时报》主笔,鼓吹堆新变法。1891年任上海同文书会总干事,后又任广学会总干事。与李鸿章、张之洞来往密切,与康有为、粱启超亦有联系,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协助康有为出走。著有《救世教益》、《留华四十五年》等。
【解析】李提摩太的传教方式类似于利马窦的做法,被称为“李提摩太模式”。其主要方法是,以介绍西方文化来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在必要时,与中国的宗教和文化妥协。李提摩太的方式,对中国以后的维新运动有很大影响。考生应注意将他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外国来华人士放在一起掌握。
3.。南张北周”:张謇,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完派代表人物。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事业和教育。张骞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并终生为其事业奋斗,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周学熙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袁世凯窃国后,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任财政总长,参加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周以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20世纪初,由于新政和预备立宪都倡导奖励工商
相关话题/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考研政治整理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怎么样:社会发展动力系统 (2012年多选 第18题)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无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4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宗法制、宗主督护制、秦律与汉律、两税法、大礼议、两宋书院、中央研究院、四清运动 二、简答题 1、两宋雇佣与手工业发展。2、试分析战国时期国家体制 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用与反法西斯战场的地位 三、材料题 一段关于文献资料类型的材料,古文献、竹简等 (1)作者是 (2)孔子璧书是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12015年复旦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名解名词解释: 1、春秋三传 2、租庸调制 3、刘智 4、马嘉理事件 5、唐才常 6、双十协定 7、荷马史诗 8、十字军东征 9、新航路的开辟 10、联合国 简答题: 1、古文翻译为《国语楚语下》观射父答楚昭王问话,及其史料的价值意义 2、《职方纪要》内容及其意义 3、四部当代思想史著作作者加一句话评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1黑龙江省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创历史之最
人民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杨海全)记者从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获悉,2017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报名工作刚刚结束。全省报 名人数共计67189人,比去年增加了10544人,增幅为18.6%,为该省历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报考全国统考的考生53117人,推荐免 试3522人,单独考试236人,管理类联考8101人,法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04陕西师范大学911中国历史文献考研真题
陕师大911真题 13年初试 名词解释 正史 三礼 刘知几 城濮之战 说课 合作学习 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2、 简述《汉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政书? 4、 训诂的书籍 5、 中学历史教学有哪些特点? 6、 简述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0-07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
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2014-2016考研真题 目录 2014年厦门大学642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 1 一、名词解释(100分) .....................................................................................................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0-07厦门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汇总
厦门大学历史学1999-2004考研真题汇总(含世界史) 目录 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通史) ............................................................ 1 名词解释 .....................................................................................................................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0-07清华大学2008建筑历史(非历史专业)考研真题
2008 年清华建筑历史(非历史专业)试题 2008 年 03 月 02 日 星期日 22:32 一、填表(20 空 10 分) 序号 建筑名称 建造时代 建造地点 例 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 希腊雅典 1 拉维莱特公园 2 义慈惠石柱 3 万神庙 4 佛宫寺释迦塔 5 施罗德住宅 6 妙应寺白塔 7 法隆寺金堂 8 麟德殿 9 坦比哀多 10 长陵祾恩殿 11 吉萨金字塔 1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27兰州大学历史学历年真题
兰州大学2000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太康失国 2、郡国并行 3、怛罗斯战役 4、察合台 5、监察御史 二、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出自何书?反映当时是何种社会? 2、何谓王与马共天下? 3、何谓ldqu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西南交通大学2003建筑历史与建筑技术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