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错位就业的现象日益突出。某大学的一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显示,该校毕业生择业时按专业对口原则求职的仅有16%。即使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强调专业对口的也只有30%。例如,学环境工程的从事营销工作、教育专业的做广告文案、学旅游管理的搞动画设计等。这些现象都可称之为就业错位,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专业不对口、学历高消费、高能低就等现象。
在经济危机的社会形势下,专业和就业的错位现象越来越常见。那么,考研学子们应怎样来认识和对待这种错位,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以后准确就业做好铺垫?为此,求学跨考的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杨长春教授。
正确认识就业错位
记者: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在专业与择业上发生错位,你认为这种错位主要有什么表现形式?
杨教授:目前高校毕业生的这种错位主要表现在专业错位,例如有的石油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跨专业报考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原因仅仅是经济专业是热门专业。而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热衷于选择“四大”;学历错位,例如博士干硕士的工作,硕士干本科的工作,本科干专科的工作;能力错位,法硕去做了经理秘书,经济学博士作了中学老师等。
记者:那么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