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核心知识点汇总(3)
李国良 /2009-01-06
● 第七 重点
*大众 播(mass communication):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 播技术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 播活动。
*大众 播的特点:前三点是定义的扩展( 播者、 播对象、 播活动);(4)大众 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5)从 播的过程性看,大众 播是一种单向性很强的 播活动;【注意网络 播是个特例】(6)大众 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 播。
*大众 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948年在《 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主要是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 承功能。
2、赖特的“四功能说”:1959年在《大众 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提出,环境与检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前三点与拉氏观点对应,增 一个“娱乐功能”】
3、施拉姆的功能观:1982年在《 播学概论》【 播学绝对的经典著作】中提出,包括 政治功能(监视、协调、文化 承)、②经济功能(信息买卖、参与市场经济、大众 播就是知识产业)、③一般社会功能( 播社会主流价值、提供娱乐等等)。【经济功能是重点】
4、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作用”。所谓“麻醉作用”,即大众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难以自拔,而失去了社会行动力,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麻醉作用”是重点】
*第二节是 种大众媒介的发展史、特性的介绍,新闻学的重点,不赘述。
*第三节关于大众 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早期乐观主义观点主要阐述的是舆论和报刊的关系,代表人物有布莱士(美国政治学家)、塔尔德、库利等;怀疑否定的观点主要是从把大众 播作为舆论工具和“麻醉作用”的方面来考虑。
☆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李普曼在20年代发表的《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著作中提出的,认为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环境”隔绝,主要是通过大众新闻媒介去了解外部世界,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定义: 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的选择、 工和重新 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信息环境。 李普曼进而认为,大众媒介提供的拟态环境不仅影响和制约人的行为,而且会对现实的客观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日本学者藤竹晓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拟态环境对后来的诸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电视人”、“容器人”、“议程设置理论”、“培养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等。要重点把握,特别是其定义和影响。】
● 第八 重点啊重点 (本 内容主要是媒介外部的控制 究)
* 播制度:社会制度中对大众 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控制或制约作用的部分。主要是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经济(资本/广告)、受众(言论/购买)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背景:印刷技术的飞跃使得近代报刊诞生并迅速发展,欧洲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如临大敌,连续出台一系列法令来严密监督和控制报刊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出版控制制度;最著名的法令便是英国的《星法院法令》。
*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政府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和权威,不得批判政府和主流价值观,否则属于犯罪行为,将受法律的严厉制裁;(3)实行出版物事先审查制。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背景:形成于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与极权主义制度斗争的产物。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大力宣扬人权和民主思想,特别是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论自由》对这种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内容:(1)任何人都有出版自由而不许经过政府特许;(2)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官员;(3)新闻出版绝对自由,事先审查制不合理;(4)“真理”和“谬误”应得到同等的 播机会。
☆社会责任理论
(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中提出)
*背景:(1)20世纪后,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电子媒介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媒介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和利益集团手中,这种趋势导致的结果便是大多数人失去了公开发表言论的 道;(2)同时媒介在利益驱使下大量制 低俗的内容,严重危害了社会道德规范,产生了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
*内容:(1)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应对社会和公众负责;(2)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应该真实、客观、公正;(3)媒体应该遵纪守法,不得 播有违法律道德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体 播高品味的内容。 【该理论仅仅寄希望于媒介的自律,必然是收效甚微】
☆民主参与理论
*背景: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介垄断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般民众参与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少。该理论的出现正是一般民众要求参与媒介活动的强烈意识的结果。
*内容:(1)任何人和弱小的社会群体都有知晓权、 播权和媒介接近权;(2)媒介应该主动为受众而存在,不应该主要为媒介组织、政府、广告客户而存在;(3)社会各个群体和阶层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媒体;(4)小规模、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媒体更合乎社会理想。
心价值:多元化、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 播关系的横向性与平等性。
☆☆【要特别注意上述四个理论的背景,这是这四个理论变迁的依据,要从整体上予以把握;一条比较简洁的线索是:严厉控制- 播者的权利-媒介集中-受众的权利。现在西方 主导地位的理论还是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
*社会主义制度(党报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不是 播学重点,了解一下就行。
● 第九 重点 【媒介 究】
【第九 的内容(以下主要是关于媒介内部的控制 究)】
*大众 媒的特点: 地位稳固;②是一种专业的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的组织目 和组织结构;③是大众 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优势: 强大的信息收集、 工、生产和 播能力;②有相对公开可 的信源,权威性较高;③ 久的新闻 播实践历史,使其形成了一套为社会所认可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能更有力地吸引广大受众。 【总之,大众 媒是 播特权的拥有者,即使在新的信息时代,大众 媒仍将是大众 播活动的主导者。】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 卢 最早提出,认为群体 播过程中出现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 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 播的 道。②怀特将其引入新闻 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ing)”模式。但怀特的“把关”模式只强调编辑的“把关”作用,而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一个整体过程。
“把关”的实质: 大众 媒的 播活动并非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媒体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 准进行的有目的信息取舍和信息 工活动;②新闻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经营目 、政府意识形态、受众需求等多方面 的制约,与这些 相符的内容将优先得到 播;③媒体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最重要的制约 是媒体的立场和方针。
*媒介的定义:(两种)一种是 递信息的载体;另一种是从事信息 播活动的社会组织。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 拿大 播学家;代表作有《机械的新娘》、《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等;他那三个著名的 心观点是: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 正 为媒介的存在才使人能够从事各种 播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所以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是媒介本身的特性、它所开创的各种可能性及社会变革。②在麦氏这里,媒介的概念相当广泛,除了 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 播工具等外,还包括各种交通工具。麦氏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③麦氏以媒介为 准,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部落社会(口语媒介)-脱部落社会(印刷媒介)-地球村(电子媒介)。
2、媒介是人的延伸:着眼于媒介对人的感官的影响,认为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 而他将媒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又概括为“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3、热媒介与冷媒介:麦氏对媒介的两种分类,热媒介给人提供丰富明晰的信息,使人的媒介参与程度较低;冷媒介则相反。
*积极意义: 麦氏理论将媒介技术与人的感官系统相结合,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②麦氏“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③他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极具前瞻性。
*历史局限: 麦氏理论视媒介为社会发展的唯一 ,过于偏激;②麦氏的理论中 乎完全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媒介成了人的主宰,过于偏激;③麦氏理论过于强调媒介对于人类感官系统的影响,并由此延伸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于偏激。
☆☆【注意:这三个观点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第一个观点提醒人们注意媒介本身所蕴含的巨大力量;②第二种观点解释了为什么媒介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以及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作用,宏观层面上揭示了媒介本身如何对人施 影响;③第三种观点暗示了媒介特性对人的媒介参与度的影响,微观层面上揭示了媒介本身对人施 影响的具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