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报道有意或无意地背离事实真相,或触犯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2)新闻机构超越职权范围,替代国家权力部门直接处理社会问题,或者非法干预决策过程和司法程序;
(3)误用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工作上的方便,为媒体或他人谋取不应得到的权益。
二、新闻控制的目标
新闻控制的手段,包括经济控制、法规控制、政策控制、行政控制和伦理控制等。
1、经济控制。经济控制也叫经济命脉控制,新闻资产所有者通过经济控制来掌握新闻传媒的生存权、发展铁和经营权。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出资创办、参股控股、广告发布等途径,可以直接决定新闻传播的方针和规模,能够操纵新闻传播的政治方向。
2、法规控制。法规控制就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新闻法规是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约等法律条文的统称。新闻法规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新闻专门法规,如新闻出版法、新闻检查法、报刊条例等。二是非专门法规,也称新闻的相关法律,如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安全法等法律中有关新闻传播的条文。新闻法规一方面为新闻自由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也从法律上对新闻自由给予一定的制约,防止媒介权力的滥用。
3、政策控制。政策控制就是国家和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新闻政策是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事业制定的指导方针、行为准则和活动规范的统称。比如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规定,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这就是我党的新闻政策。
4、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是国家对新闻事业进行的行政管理。对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为了行使管理权力,大多制定行政管理条例,强制新闻单位照章行事;(2)政府设立新闻管理机构,负责对新闻传媒和传播行为进行行政管理;(3)利用新闻发布会形式,控制新闻信息来源;(4)负责出版刊播权和广告经营权的审批;(5)对媒体经济进行税务管理。
5、伦理控制。伦理控制就是通过制定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对新闻媒介施加的控制。新闻职业道德制定后向社会公布,一方面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即自我控制的守则,同时也成为社会舆论对媒介行为施加监督的标准。伦理控制不仅是传播主体的自律,同时也是社会对传播主体的他律,是自我规范和强制规范的统一。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历史继承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勾画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原型和轮廓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又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卓越的新闻工作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创办、编辑、指导和帮助过20多种报刊,他们始终把报刊当作宣传科学理论、打击和揭露敌人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自己的办报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1、办报要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要同一切非共产主义倾向作斗争
2、报纸要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当好人民的耳目喉舌
3、党的机关报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真正具有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人手中,党报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这些观点,分别就无产阶级报刊的指导思想、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作了论述,成为后来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原型和轮廓。在这里,用“原型和轮廓”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观点,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党性”和“党性原则”的概念。上面三个重要论点,是根据党性的概念和党性原则的内涵,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新闻观点中挑出来的,在这里,我们把这些观点看作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原型和轮廓。
二、列宁明确、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思想
列宁认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19O5年11月,列宁在《新生活报》上发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第一次提出了出版物包括报刊的党性原则问题。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以及列宁后来所发表的许多文章、文件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思想。
1、党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办报方针,同各种错误的办报倾向作斗争。
2、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党的精神,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一切决议,决不允许打着党的招牌,散布与党的纲领、宗旨、主张不一致的观点。党的中央机关报应当成为全党的思想中心。
3、党报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必须由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
列宁关于党性原则的上述观点,分别阐述了党报的指导思想、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理论的基础,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所接受和遵循。
三、毛泽东同志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
1、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坚持积极的思想斗争
毛泽东同志指出,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反之,则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毛泽东同志把新闻工作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是否具有党性的高度,是对列宁党报党性原则的创造性发展。毛泽东同志除了在思想路线上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外,还要求党的新闻工作应旗帜鲜明,坚持积极的思想斗争。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该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2、无条件地服从和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
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两党团结抗日是我们党当时的总政策。“皖南事变”后我们党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但在党内,有的新闻界同志一直对两党合作不理解,特别是国民党挑起反共磨擦后,有的新闻单位通过报纸版面和稿件来诋毁国民党形象。1942年九、十月间毛泽东同志连发三封电报,批评新华社太行、山东分社分社发表有关国民党内部人员反对国民党的新闻,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党的政策。他针对这一事情指出:务必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必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专门指出:“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
3、政治家办报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同志对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明确的素质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不能仅仅是个书生,他们在新闻实践中应体现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明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智慧,要能一下子看到问题的要害。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高层次的必然产物。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党都要借助各种手段包括新闻手段来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倾向性、阶级性和党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包括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三个方面的内涵
1、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的一切工作,一切活动,包括新闻工作、新闻活动,在思想上都应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包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处理新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比如新闻事业同客观实际的关系、新闻事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同党和政府的关系等。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重要内涵。
2、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它要带领全体人民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然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必然要求新闻工作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证明,保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条件。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氏日报社时强调指出:“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闻工作只有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性的理论问题,对外必须统一于党中央的决定和口径,与党的步调一致,不得各行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上级党委直至中央提出,有的也可以在党内刊物上探讨,但是在上级没有改变有关决定前不得公开发表,更不能另搞一套,宣传同党的基本主张相反的意见。”这个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党的宣传纪律。党对新闻事业在组织上的这些要求,是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要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就必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