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3


3)    效果的多层性:使人获得丰富的新闻信息;使人受感动,受感染;使人近而得到理性启迪。
3》通讯的分类
按报道对象分:(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风貌通讯,(4)工作通讯;此种分类被业界人士广泛接受,但有明显的缺陷,并没有囊括一切通讯。
按表达方式分:(1)叙述型通讯,(2)描写型通讯,(3)议论型通讯。
按报道方式分:
①    叙事记述型通讯——既可以记人,也可以记事,还可以记地,既可根据事后采访所得材料进行记述,也可根据事发时的目击和同步采访所得材料进行记述;
②    调查分析型通讯——与工作通讯有一致之处,包含了对工作经验抑或失误、社会问题、认识误区、错误倾向等的较多的理性思考;
③    谈话实录型通讯——包括专访、访谈、谈话记录等比较特殊的通讯文体,在这一类通讯中,谈话既是主要的采访方式,同时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4》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
与消息文体的比较:共同点——都讲究时效性和新闻真实性,注重凸显事实的新闻价值;差别——消息的时效性强于通讯;署名方式差异,通讯中署名位于标题之下,消息中位于消息头之后;标题形态和正文布局差异;文本容量有差异;文本表达有差异。
与新闻评论文体的比较
与报告文学文体的比较
5》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
1)    在采访中留意细节:人物耐人寻味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语,事件富于情趣或理趣的一个细小局部,现场令人难忘的一个镜头等。
2)    在采访中发现问题:记者要有“问题意识”,记者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颇为重要的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写作的方向,奠定了写作的坚实基础。
3)    在采访中观察现场
4)    重视对有关专家的采访:相当一部分调查分析型通讯,常常要由专家来分析问题,或作出权威性的评论。
5)    把握采访中的不同侧重点

2、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
1》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
1)    主题是作者从新闻素材中提取出来的,用来独照全篇的,可以给人以启发的理念,是作者通过事实想要说的“话”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话”。
2)    确立了合适的主题,全篇通讯所使用材料就有了灵魂,全部文字也就有了凝聚中心,反之,则会成为一盘散沙。
3)    如果经过反复提炼,通讯的主体到达了新颖的、独特的、精湛的境界,那么该作品就会具有相当强的穿透力,会引发受众深入的理性思考。
2》通讯文体主题的确立
1)    体现人物和事件特色:必须从报道对象的实际出发,精心研究其特色,突出其特有的方面。
2)    体现时代精神和强音:作者应致力于潜心研究时代精神中的积极进取的方面,体现时代的强音。
3)    体现作者新颖的理念
3》通讯文体主题的提炼
1)    通过提炼使主题体现深刻性:准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努力追求并揭示事物的本质。
2)    使体现新颖性:要在他人尚未涉足的思维领域确立主题。
3)    使体现独特性:拒绝平庸,在避免趋同上做文章。

3、通讯文体的表达方式
1)    叙述: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讯中的叙述比消息中的来得具体、舒展,不同于文学作品中带有虚构成分的叙述,而严格忠实于报道对象的原貌。
2)    描写:对人、事、景、物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3)    抒情:通讯是一种可以较多地包含抒情性成分的新闻文体。
4)    议论:紧扣事实;体现睿智;切中肯綮。
5)    说明:常常用于交代背景,或对新闻事实本身和与此有关的概念术语进行解释。
6)    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



第十二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中)
1、通讯作品的文本结构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
1)    时间顺序结构(纵式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线索单一,顺序推进,因而条理清楚;缺点是给人的感觉单调,缺少起伏,受众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阅读兴趣。
2)    空间顺序式结构(横式结构):在这类通讯中,通常所记述的是同一时间点上或同一时间段发生在不同空间中的事情,有时,作者选取某一时间点,然后向不同的空间延伸,记述诸多的人或事,有时,选取的是跨度不大的某一时间段,记述不同空间的人和事,在这里,时间的推移非常缓慢,给人以被故意拉长的感觉。
3)    纵横式交叉结构:体现出记者的笔触在事件过程中某些时间点上向不同空间的延伸。
4)    浓缩时空式结构
5)    蒙太奇式结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语言,其基本特点是镜头之间讲究必要的跳跃和组接。
6)    特殊结构方式:“文无定法”在通讯写作中的运用。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
1)    注重由果溯因的结构;
2)    注重于综合分析的结构。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
1)    谈话照录,记者所问,谈者所答,一应记录刊发,结构无须多加考虑。
2)    在忠于谈话内容的基础上,将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加以归并分成若干部分,并加上文中标题。

2、通讯文体各部分的写作
1》导语的写作
纠正对通讯导语的误解:通讯写作中同样重视导语的撰写
几种导语形式:
1)    在导语中进行归纳;
2)    在导语中进行叙述;
3)    在导语中进行描绘;
4)    在导语中设置悬念;
5)    用其他形式写成导语。
2》核心段落及其展开
核心段落,是指那些能有效说明中心、主旨的段落,有时候,核心段落呈现线状结构,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
3》结尾的写作
重视通讯文体结尾的作用:一个好的结尾不仅能使报道获得平衡感,也是报道内容的深化和点睛。
常见的结尾:评论式结尾;对比式结尾;引语式结尾;闲笔式结尾。

3、通讯文体的语言运用
1)标题语言
体现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标题语言应有一点形象性;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标题,可以在准确的基础上制作得富于情趣和理趣。
2)非标题语言
形象化:应当比消息语言形象。
情感化:通讯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常常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散文化




第十三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下)
1、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
叙事记述型通讯包括:新闻小故事、现场目击记、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新闻小故事的写作
1》定义: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以故事性强,篇幅较少,有别于其他通讯。
2》特点:
①    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
②    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
③    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
3》写作要求:
①    精心选择题材;
②    将小故事叙述好。

新闻特写的写作
1》含义:特写——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断,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2》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
3》写作要诀:
①    对片断加以突出和放大;
②    着力写富有特色的片断;
③    着力写饶有情趣的片断;
④    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
一点必要的说明:人物通讯和人物专访时两个相交叉的概念。
1》定义:大型人物通讯——通常是指以先进人物为叙写对象的、篇幅较大的典型报道。
2》写作要求:
一般要求:根据事实写人物;写活生生的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
更高要求:写出应有的说服力;写出感染力。

2、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调查分析型通讯——是一种在文本中较多地展示对新闻事实的调查分析过程及其成果的通讯。
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
相同之处: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
不同之处:采访中的关注点不同,写作上的侧重点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写作要诀:
①    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
②    在作品中突出分析议论;
③    在报道事实和分析事实的过程中追求理性深度。

3、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
谈话实录型通讯——是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
对谈话所作的分类:谈话者对记者所作的谈话;谈话者在自然状态中的谈话。
写作前的访谈程序:
①    记者要有备而前往:谈话的内容和质量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此类通讯的成败;对于谈什么、找谁谈、怎么谈、在何处谈等问题,事先都应有精心的考虑。包括:(1)确定谈话的题目、人选和场合;(2)熟悉谈话所涉及的内容;(3)准备好质量较高的问题。
②    让“访”和“谈”碰撞出火花:要处理好二者的矛盾,始终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访者”应防止出现显得可有可无或处处喧宾夺主的情况。

4、访谈后的写作阶段
1)    恰当地进行剪裁取舍:要取有价值的谈话,取能体现谈者鲜明个性特点的说话,取谈者具有独到的、深邃的见解的谈话,舍无价值的、大路货的谈话,舍空话、套话和废话。
2)    巧妙地插入现场描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    机智地进行记者点评:往往是寥寥数语,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深度报道——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1、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
1》深度报道的故事化写作
调查性报道的故事化:
深度报道要吸引读者不厌其详地看下去,除了内容深刻和主题宏大之外,必须强调运用生动可读的故事来强化报道的接近性,以抓住读者的眼球。
在相当一部分调查性报道中,新闻事件本身往往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在处理这样的题材时,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准确选择叙事的方式。
在处理比较乏味的题材时,记者应有意识地寻找与主题切合的人物、故事,穿插在报道中,打破题材“大而空”所带来的沉闷感。
解释性报道的故事化:
当报道的主题较为严肃和抽象,或者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时,怎样才能拉近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解释性报道所面临的难题。
“DEE“写作法(Description/Explanation/Evaluation)——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代,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在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作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深度人物报道的故事化:
深度报道的介入,使得人物报道不再成为“流水账”,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某些片断,某些故事,最大限度地凸显其新闻价值。
2》新闻背景的综合运用
深度报道中带有的背景材料:
历史背景: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历史背景往往是深度报道尤其是解释性报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背景之一。应避免在使用时历史背景所占比例过重,而新闻事实分析过轻的失误。
社会背景:深度报道应帮助受众深入和正确地理解新闻事实,就必须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把他们作为新闻事实的背景来解读。
个人背景:对于人物背景的介绍,能使读者更快地进入报道的语境,从而迅速理解报道的深刻含义。
专业知识背景:深度报道关注的问题常常是涉及公众所不了解的专业领域,必须及时地加入对专业知识背景的介绍,否则,受众会由于面临知识盲点而放弃阅读。
3》记者立场和倾向的表露
深度报道允许表露作者的立场
调查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记者通常会采用多源求证的方法,来达到“以事实说明事实”的目的。记者的立场,体现为“隐蔽的存在”。
解释性报道中记者立场的表露:“以事实解释事实”是运用大量经过选择的背景性事实来进行分析和评论。
预测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一般运用现有的背景材料,依靠科学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来解读资料及数据所体现出的新闻事件走向,并在必要时对此进行评论。
3》引语的运用及倾向性语境
报道中的感情色彩偏向往往表现出记者使用的语汇上,在一般的情形下,力求避免倾向性语境(使用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对新闻事实作出倾向性选择、轻事实重评论)。
对新闻事实的倾向性选择往往也会导致倾向性语境的出现。
报道中轻事实重评论的倾向是误导受众的原因之一。

2、连续性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
1》连续性报道的写作
追踪式深度报道——是深度报道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随着记者对事实剖析的层层深入,报道陆续发表,既保证了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使受众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就采访技巧而言,与独立式深度报道并无二致,但在写作技巧上有所分别:
首先,在追踪报道中,记者对事件没有把握一次性地作出结论,而只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其次,所有这些报道的导语,应提供当时最新的核心新闻事实,并做到互相连贯;
最后,导语写作时风格应尽量保持一致,即使是由不同记者采写的报道,也可考虑由编辑作相应的出来。
系列式深度报道——采写系列报道的记者则有时间来进行全局性的构思,因此报道既体现出整体上的一致性,又体现出个体上的较强的独立性。
2》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
从编辑的角度看,组合报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将一些独立成篇的文章组合成一个版面或栏目;
二是将一些片断合成一个整体。
组合式报道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它对于各个子报道的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迅速调动和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每个部门或个人完成一个子报道,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对于重大主题的深入挖掘。




























第十五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上)

1、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分类
含义:新闻评论式有关论者就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当前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分析评论。
特点:
具有显著的新闻性
具有强烈的政论性
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具有极强的逻辑性
分类:
社论及评论员文章:属于以媒体身份刊播的新闻评论,具有相当高的权威度。
编者按或编后语:编者按是编者所写的按语,可以出现在报纸所刊登的报道和文章之前、之中和之后,使用上相当灵活,既可以写成三言两语,也可以写的洋洋洒洒,完全取决于评论的需要。编后语是编者在编完稿件后有感而发写成的简短的评论性文字,对相关报道或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署名时评
随笔及杂文

2、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来源:(1)对模糊认识加以辨析;(2)对错误倾向加以制止;(3)对善行义举加以倡导;(4)对认知误区加以纠正。
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1)选人所未发的角度;(2)选高人一筹的角度;(3)选另辟蹊径的角度;(4)选平中见奇的角度。
选题的技巧:
(1)在反复比较中选题;
(2)在多向思维中选题;
(3)在了解民意中选题。

3、新闻评论的立论
立论的要求:(1)所立论点要有的放矢,(2)所立论点要富有新意,(3)新闻评论应当立意高远。
立论的方法:
(1)借用新闻由头引出论点(以某一新闻事实为由头);
(2)直接引出自己的观点;
(3)通过提问引出论点;
(4)通过辩论得出结论;
(5)借题发挥,引出自己的论点。




第十六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下)

1、新闻评论的篇章结构
1》常见结构:
①    一事一议结构:叙述一件事情,并对此进行分析评述,阐明事实中包含的道理或可以从中引申出的道理。篇幅短小。
②    平行推进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多个侧面平行地往前推进,各个段落或者部分之间体现出并列关系。
③    逐层递进式结构:各个部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沿着论点所示的方向逐层推进。
④    借题发挥式结构:表面上看是在叙述某一件事,叙述完之后,笔锋一转到了另一问题上,谈这一问题,提出评论的真实用意。
2》特殊结构
⑤    讲述故事式结构:以大量篇幅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或多个故事,讲完故事后,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增强它的可读性。
⑥    纵横对比式结构:在阐明事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展开相应的对比,就可以将道理讲得明白、深刻。
⑦    突发奇想式结构:关键在于找到所要论述的道理与某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了这种联系,也就找到了这种结构方式的支撑点。
3》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
1)    以关键词贯穿:关键词应当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不仅应当在形式上发挥连缀的作用,而且应当含有一定深意,有耐人寻味之处。
2)    以创新点支撑:所谓创新点就是人无我有的、别出心裁的地方,它或者表现为一个新的理念,或者表现出一种新的形式。
3)    以形象性取胜:如果一篇新闻评论能用贴切恰当的、形象化的于语言来阐明抽象化的道理,那么,文章的可读性将为之大增。
4)    以评悖论立言:在新闻评论中,评析评论对象言论中的逻辑矛盾,或者评析某种现象所包含的悖论,在此过程中提出并且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论点,也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技巧。

2、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论证的要求:注意论据和论点的统一;论证过程严守逻辑;
论证技巧:在论证中使用比较;巧用比喻;妙用反讽。

3、新闻评论的行文
1》文字表述
1)行文中的详略:
详    略
对论点起支撑作用或直接论述的文字    起铺垫作用的文字
对证明论点有直接的、重要作用的论据    对证明论点只起增加广度作用的论据
作为重要论据使用的材料    作为一般论据使用的材料
2)行文中的离合:处理好行文中“合”和“离”的关系,是增强文章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新闻评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3)行文中的曲直:在新闻评论中,通常使用的是“直言”这样一种言语方式,但是也会使用一点“曲笔”。
2》叙与议
1)叙述: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但也离不开叙述。一是陈述事实性论据;二是陈述某种现象,用于引起议论的话题。
2)议论:这是新闻评论的着力点,一是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二是点明事实的意义或者危害、问题的实质,分析事情的原委;三是对评论对象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价值判断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3)叙议结合:
叙述为议论提供事实基础,议论有赖于所叙事实;
议论是对所叙事实的理论透视和对照,对事实中所蕴涵的道理的揭示和点化;
某些文字更是夹叙夹议的结果。
3》理与情
理性:
①    论点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含量,凝聚着作者对有关问题和现象的达到一定深度的思考;
②    文字所进行的判断和推理符合思维规律,严格地合于逻辑;
③    所提出的理论观点有精湛之处和闪光之处。
情感:
主理与主情的矛盾:情感化太强的文字,会影响理性的发挥;理性太强的文字,会显得缺乏情感的冲击力。
情理统一:
要求作者在对评论对象进行评判时,既不失理性的冷静,又能在笔端常带感情,从而做到将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相融合,以理性增强评论的穿透力,以情感增强感染力。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

1、新闻文体的创新
新闻文体——新闻的体裁、样式,是新闻写作中以文字形态表现的各种写作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
新闻文体的创新实践
发展的规律:遵循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运动规律
创新的必然性:
时代的变化是新闻文体创新的社会基础;
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文体创新的技术前提;
受众的需求是新闻文体创新的根本动力;
对媒体功能的准确定位促使新闻文体发生变化。
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
实行各种文体的相互融合;
借鉴社会科学研究的有关形式进行新闻报道;
不同媒体之间新闻文体的相互借鉴;
进行新闻文体的创新实验。

2、新闻写作方法的创新
意义: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对业内竞争压力加大的回应;
是新闻本质所提出的要求;
是受众所提出的要求。
表现:
报道角度的创新、
表现手法的创新、
文本结构的创新、
新闻语言的创新。
创新的原则:
遵循新闻写作规律;
借鉴国外新闻写作的成功经验;
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3、 新闻写作思维的创新
新闻写作思维的特征:用事实说话;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创新:克服思维的惰性;拓宽思维的空间;倡导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名词解释***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相关话题/新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7-1995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基础l考研真题
    201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 普利策新闻奖 2. 认知基模 3. 《西行漫记》 二、 简答 1. 简述能指与所指这一对符号的概念 2. 《娱乐至死》 3. 简述维新派办报实践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三、 论述 1. 技术决定论。移动互联网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2017重庆大学新闻学硕与专硕初试试题回忆版(来源于网络)
    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334 (一)名词解释 1. 媒介素养 2. 整合营销传播 3. 扒粪运动 4. 数据新闻 (二)简答 1. 新闻真实的内涵及具体层面2. 隐性采访的含义及需要遵循的原则3. 公共传播关系的特点 (三)消息写作:农村留守儿童材料800字以上 (四)评论写作:大学生卖猪肉材料500-1000字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07-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础) 一、填空 1、___开始,纸张在传播中开始独占鳌头:我国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是孙樵《___》卷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1815年,《___》在马六甲创办。____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葡萄牙文报刊是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外国新闻史英国部分整理
    英国 1570星法院 严厉管制出版活动,送出版公司登记 搜查、扣押、没收和逮捕 1644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的思想 批出版检查制度的弊 强调言论出版自由 1665《牛津公报》 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 历史最悠久之一(出版至今)《伦敦公报》 1702《每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新闻写作教程》整理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1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先事实,后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整个新闻学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真实性是从事实到新闻的必然要求,是新闻报道中主观与客观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及加试科目
    据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已经发布,详情如下:注:加试科目(以专科生身份报考的考生需要准备、以报名时填写的信息为准) 院系名称 专业代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省级教育部门及直属高校新闻发言人名单、电话公布
    今天,最新版!2018年省级教育部门及直属高校新闻发言人名单、电话公布!同学们赶紧来看看吧!希望对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 专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每题 15分,共45分) 1. 简述传播仪式观 2. 媒介素养理论 3.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论述题(每题 30分,共 6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的特点 2. 谈谈你对批判学派关于传播与大众文化的观点的看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书脊 2. 传播流 3. 空符号 4.DAGMAR 5. 威尼斯手抄小报 6. 涵化理论 7. 知识劳工 8. 后真相 二、简答题 1. 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 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罗兰巴尔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学硕:807新闻与传播实务 1. 声画组合的基本模式(又称稳定模式)是什么?每个要素发挥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论证。 2. 新闻专业主义防止商业逻辑侵犯新闻逻辑,你同意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3. 网络时代还需要新闻的专业堡垒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 《新闻学大意》 2. 舰队街 3. 舆论反转 4. 首因效应 5. 网络直播 6. 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 简述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学硕: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的有机运动 2. 《每周评论》 3. 王韬 4. 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 信息茧房 二、简答 1. 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 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 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重庆大学新闻传播2003—2013考研真题
    重庆大学新闻传播20032013考研真题 Arnold+1重庆大学新闻传播20032013考研真题2013学硕(回忆版) 新闻传播史(634) 一、名词解释 知识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拒检运动新生事件重庆各报联合版 二、简答 1、民国初年报业繁荣的原因。 2、叙述19863、简述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合并事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2015年重庆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