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理解决策的含义和决策过程各阶段的基本要求,对于改进现实中的决策工作是有很大意义的。
二、正确决策的基本要求
决策并非主观武断,或盲目“拍板”。科学的决策,应当通过认真地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有表及里,把握住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作出合理、可行的决断。因此,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和合理,决策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住问题的要害。
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求找出关键性问题和认准问题的要害。要找出为什么要针对这个问题而不是针对其他问题作决策的理由。关键问题抓不准或者问题的要害抓不准,就解决不了问题,所作的各种决策就不可能是合理的,有效的。
(二)明确决策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除了要找出关键的问题以外,还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实践证明,失败的决策,往往是由于决策目标不正确或不明确。犹豫不决,通常也是由于目标很模糊或设立得不合理。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曾在他所著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1965 年11 月间,美国整个东北部地区,从圣罗伦斯到华盛顿一带,发生过一次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全面停电事件,在大停电的那天早上,纽约市所有的报纸都没有出版,只有《纽约时报》出版了。原来在那天停电时,《纽约时报》当即决定把报纸改在赫德逊河对岸的纽华克印刷。当时,纽华克还没有停电。但虽有此英明决策,发行一百多万份的《纽约时报》,也只有不到半数的份数送到了读者手中。这其中有个原因。据说正好《纽约时报》上了印刷机后,时报总编辑忽然跟他的三位助手发生了争论,争论的问题只是某一英文单词如何分节。据说争论持续了48 分钟之久,恰好占去了该报仅有的印刷时间的一半。争论的理由是该报制定有一套英文写作标准,印出的报纸绝不允许有任何文法上错误,就使得他在出现意外停电的情况时,认识不到保证时报每天的发行份数已成为更紧迫的目标,从而使上述正确决策未能有效贯彻实施。可见,目标对于正确决策起着多么大的决定作用。
(三)可行方案要有两个以上
决策过程的第二阶段强调要找到几个可能的行动方案。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而如果只有一种方案,无选择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更谈不到所谓“最佳”,国外有一条管理人员熟悉的格言:如果看来只有一种行事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很可能是错的。要求多个可行方案的过程,通常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每个可行方案都要具有下列条件:1.能够实现预期目标;2.各种影响因素都能定性与定量地分析;3.不可控的因素也大体能估计出其发生的概率。
在制定可行方案时,还应满足整体详尽性和相互排斥性的要求。所谓整体详尽性,是指将各种可能实现的方案尽量都考虑到,以免漏掉那些可能是最好的方案。例如,60 年代美国顺利实施的阿波罗工程,就是在三种可能的方案中进行正确选择的结果。这三种方案是:(1)直接发射飞船;(2)在地球轨道上交会后向月球发射飞船;(3)在月球轨道上交会后向月面发射登月舱。前两个方案的研制难度,研制时间都不能保证实现60 年代末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第三个方案需要的助推火箭推力最小,实现的技术难度较低,最有可能保证实施上述目标。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是正确的。所谓相互排斥性。就是说可行方案本身要尽量相互独立,不要互相包涵,当然更不应当为了选择硬凑出某个方案来。
(四)对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决策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对各个可行方案进行评价和抉择。每个实现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都会对目标的实现发挥某种积极作用和影响,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即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决策的重要环节。决策方案不但必须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而且应当考虑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还要使决策结果的负作用(如环境污染)减小到可以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可行性分析,确定出每个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以便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