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净现值对现金流量进行了合理折现。
局限:贴现率难以确定;各项目各自的r不好确定。
2. 回收期法(折现回收期法)
定义:自投资方案实施起,回收初始投资所用的时间。
即与方案相关的累计现金流入等于累计现金流出的时间。
特点:1. 标准的确定有较大的主观臆断性。
2. 没有考虑到回收期后的现金流量。
3. 没有考虑现金流的时间价值。
4. 方法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常用量筛选大量小型投资项目。
折现回收期法:对现金流折现后求出达到初始投资额所需折现现金流的时间。
3. 平均会计收益率法
定义:扣除税和折旧之后的项目平均收益除以整个项目期限内平均账面投资额所得的比率。
其中,平均净收益,即为扣除折旧与税的现金流。
优点:计算简便,数据容易从会计账目中获得。
缺点:1. 抛开客观合理的原始数据,使用会计账目上的数据来决定投资与否。
2. 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3. 未能提出如何确定合理的目标收益率。
4. 内部收益率法
原理:找出一个能体现项目内在价值的数据,其本身不受市场利率影响。
内部收益率IRR:令项目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基本法则:若内部收益率大于折现率,则项目可以接收,反之不接受。
特点:1. 对于投资项目和融资项目,决策标准相反。
2. 可能出现多个收益率。
3. 互斥项目还可能存在规模问题与时间序列问题。
4. 优点是用一个数字就能概括出项目特性,涵盖主要信息。
对于互斥项目:1.比较净现值;2.计算增量净现值;3.比较增量内部收益率与折现率。
5. 盈利指数法
盈利指数PI = 初始投资带来的后续现金流量现值÷初始投资
决策法则:接收PI>1的独立项目,以及PI超过1最多的互斥项目之一。
解决资本配置时的排序问题,但是忽略了互斥项目之间规模上的差异。
第七章 投资决策
1. 名词解释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的成本,不属于增量现金流量。
副效应:分为侵蚀效应和协同效应(新项目减少/增加了原有项目的销售与现金流)。
增量现金流:公司投资与不投资某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差别。
税收账簿遵循IRS法则,股东账簿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法则。
2. 经营性现金流量OCF计算方法
1. 自上而下法:OCF = 销售额 - 现金成本 - 税收
2. 自下而上法:OCF = 净利润 + 折旧
3. 税 盾 法: OCF =(销售额 - 现金成本)x(1 - t)+ 折旧x t
3. 约当年均成本法(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
将设备在周期内的成本折现后,除以年金系数,得到年均成本EAC(与销售额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