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考研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5-18


1.      社会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王和资产阶级新贵结合在一起,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势力,先后建立了一些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处于绝对君权鼎盛状态,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
2.    理论思潮:绝对君权时期思想上推崇唯理主义思想,在文化上表现为古典主义占绝对统治地位。
二.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的城市建设
(一).城市建设
1.    巴黎改建:
l        市政基础设施
l        广场建设
l        街景改建
l        古典主义大型建筑
l       园林建设
       建造了法兰西广场和皇家广场、旺道姆广场、胜利广场、协和广场等。
    街景改造:将广场和大街旁的破烂房屋改建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
    l        进行一些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的建设和改造,建立了正对卢浮宫的深远轴线。
    16世纪60年代罗浮宫东立面建成,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熟,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里程碑式作品。
凡尔赛宫
    古典主义建筑提倡富于稳定感和统一性的纵横三段式(五段式)构图;
    崇尚古典柱式和柱式建筑;
    构图上追求对称,寻求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
    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
    巴黎恩瓦利德教堂:
    17世纪最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正方形希腊十字式平面,穹顶饱满,集中式构图;建筑简洁、几何性明确,柱式组合严谨而富有逻辑性;
    进行了园林建设,如凡尔赛花园等。
2.    凡尔赛宫:
•    原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猎庄,路易十四进行大规模改建,成为包含宫殿的大花园,用艺术的手法将城市皇宫、花园森林融为一体。
•    凡尔赛城包括三部分——宫殿、花园、放射形大道。
凡尔赛花园
    有一个纵轴线,规划采用轴线+放射或鹅掌式道路的方法形成地毯式的大花园,由主轴、次轴、对景等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视觉网络;
    其间穿插花园、草地、密林、亭台、喷泉、水渠、雕像、列树装饰的道路及园林小品;
(二)广场建设
1.    协和广场:
•    是为纪念路易十五而建造,广场空间向树林、花园和塞纳河完全敞开,只有壕沟和沟边栏杆标示出广场边边界。
协和广场
•    广场平面为长方形,四角抹去,八个转角处设雕像代表法国八个城市。广场中央为路易十五雕像,雕塑南北两侧各有喷泉一座。
•      协和广场西为香舍里榭大道,东为丢勒里花园,起到了从丢勒里花园到香舍里榭田园大道的过渡作用,成了从卢浮宫到星形广场深远轴线的重要枢纽。
2、巴黎旺道姆广场
    封闭,长方形抹去四角,周围整齐的建筑,底层券廊,设店铺;
    广场中央设路易十四铜像,后改为纪功柱;
3.    南锡广场:
•    位于洛林公爵首府南锡城的市中心——旧城范围内,建于18世纪,风格为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的综合。
    广场由三个广场组成,北端长圆形王室广场,正中有长官府,两侧有半圆形券廊;南端长方形路易十五广场,正中是市政厅,中央矗立路易十五雕像;中间封闭狭长的跑马场。
三.俄罗斯与德意志的城市建设
    (一).俄罗斯的城市:在彼德大帝时期俄罗斯也进入了君主专制的盛期。
    新建俄罗斯国家首都彼德堡,城市市中心建于华西里岛前、涅瓦河分叉处。河岸边建造了大教堂和尖塔,与对岸的海军部、华西里岛上的美术馆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成为城市门户。
(二).德意志的城市:卡尔斯鲁
    强调几何形式,理性平面。城市以同心圆组成,中心是王宫,32条大道从中心放射出来,其间仅有9条道路是真正的城市街道,23条均处于花园绿地中。
欧洲中古时期城市:
1、早期多依附于封建领主城堡或教堂修道院,后期逐步摆脱封建领主统治,建立城市共和国;
2 、城市的形成或由于军事、政治原因,或交通、贸易因素;
3 、城市在建设与选址上比较重视防御性;
4 、城市数量比较多,但规模不大、形态多不规则;
5 、 社会背景变化大,不同时期的城市面貌有区别;
6 、城市虽然注重防御和政治统治的要求,但仍有许多自然、民主倾向。
总结与思考
    中古时期城市布局基本特征;
    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
    唯理主义思想在城市建设与建筑中如何体现;
    凡尔赛的规划与建设;
    俄罗斯圣彼得堡城市中心规划建设;
    巴洛克建筑与古典主义建筑同发生于17世纪,二者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
第十二章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产生和欧洲旧城改建
一.    社会背景:
 1.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
           16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原始积累和文艺复兴运动,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16世纪末期尼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机械化大生产方式,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3.    城市面临变革
    工厂大生产的方式、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根本改变促使城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各国为探索资本主义城市的出路、解决城市矛盾进行了种种尝试,促进了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
4、资产阶级革命
    欧洲从封建制度真正开始迈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是英国(1640年)和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    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恢复了长期关闭的议会,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    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腐朽,国王路易十六代表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与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之间矛盾尖锐,1789年国王被迫召开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二.    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城市建设
    1。     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产生:
    早期的圈地运动:发展养羊业对农业进行资本主义改造;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    大工业生产开设大量的工厂,圈地侵占农田,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涌入城市,城乡手工业者也纷纷破产加入雇佣大军的行列,这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决定了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使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
2。    资本主义初期城市面临的各种矛盾
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的畸形发展;
②大工业生产方式使城市结构发生变化,城市空间随之扩大;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商业金融机构会聚于市中心,形成资本主义城市市中心;
④ 城市中阶级对立,阶级分化严重;
⑤ 城市盲目扩大,布局混乱,交通阻塞事件频发;
⑥工业盲目发展,大量的污水、废气、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
⑦缺乏整体环境考虑,城市建筑紊乱,建筑的艺术性衰退。
 三.    英国
1.伦敦改建:
⑴伦敦大火与伦敦规划:
•    1666年由克里斯托弗*仑提出了伦敦规划。
•    规划缺点:没有结合现状和地形,没有考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因此这种整体式的规划开发难以实施,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2) 伦敦建设
a.  制定规定放宽街道,用砖石等耐火材料建房,并颁布了《重建伦敦市法令》,规定了三种房屋形制;
b.   建造新型居住建筑群,中间常布置方形规则广场;
c.    进行了公共游憩场所和社交活动场所的整理、改造;
d.    里琴大街街景改造 ;
2.园林建设
   a.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特征:
              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和蜿蜒的小径为特色,形成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色;园林中树木应枝繁叶茂而舒展生长,不修剪成几何形;主张在建筑物周围运用花架、棚架、栅台、台阶等装饰性布置,作为建筑物向自然环境过渡。
  b.成因:
•    英国本土丘陵起伏,有众多的牧场、河流、湖泊和自然生长的草地、树林,英国园林师从自然中吸取营养,把园外自然风景引入园内。
•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庞大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    法国园林更多地体现唯理主义审美倾向,而英国园林追求浪漫主义风格。
 四.    法国的旧城改造
    1.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建
    主要内容:
    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第三阶级聚居区铺设街道和路面,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
    为减轻市中心的交通压力,规划开辟几条新道路,同香舍里榭田园大道相接;
    封闭了市内的一些墓地,在市内进行广泛绿化;
2、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
    ①1811年改建里沃利大街,沿街建一色房屋,连同阁楼共五层,底层是商店,前面有连续的券廊,形成人行道;
    ②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
    ③在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上建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以此控制巴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
    练兵场凯旋门和雄师凯旋门;
    汪道姆纪念柱 ;
3.    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
•    拿破仑第三执政时期,塞纳区执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巴黎改建工程。
⑴主要目的:
         拓宽城市道路,一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阻塞问题,另一方面能使军队顺利、安全抵达城市各个角落;
        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城市景观,进行市中心改建和城市绿化建设,以体现帝都风范;

相关话题/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