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考研笔记(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5-18


        迫使贫民从市中心迁出,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居住环境;
(2)具体内容
a.    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外环解决外部交通,起到城市过境线的作用,内环解决城市内部交通;
b.    市中心改建,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带、广场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以卢浮宫及前广场、协和广场、雄师凯旋门、军功庙一带最突出;
c.    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
d.   建造了技术相当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增加自来水供应,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3)  巴黎改建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    将城市景观建设从以往的局部改造转变为从更宏观的区域考虑;
•    首次采用市中心分区方案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新要求;
•    在市政建设上有重大成就,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    巴黎的城市美化运动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局限:
•    未能解决由城市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民窟问题;
•    未解决由国内、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

第十三章   近代美国新建的大城市
一.    历史背景:
1.    地理概况:
2.    历史概况:
        移民国家,人口构成复杂,多数为欧洲移民后代,还有土著印地安人、黑人、亚裔黄种人、墨西哥人、波多黎哥人等,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二.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1.    形成背景
l    18、19世纪欧洲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各种工业和城市。
2.    城市的开发建设
          由地产商和律师委托测量工程师对不同的城市做机械的方格网道路划分。他们采取增加道路长度、缩小街坊面积的方式,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临街地段。
          影响:
          机械分割城市的规划方法缺乏对城市的生活需要、人文环境、地理条件、交通规划、结构布局等的综合考虑,一味关注利益;它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前提下,对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应急措施。
3.    纽约城:
    1800年纽约人口79000人,集中于曼哈顿岛的端部,1811年城市总图规划采用了方格网形道路布局。东西方向十二条大街,南北向155条大街,市内为军事阅兵留有一块空地,后改建为中央公园。
20世纪初期的纽约市
    纽约城方格网规划开创性在于首次对城市规模及人口的增长进行了一定的预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城市布局规划,城市规划已不局限于传统形式法则,开始走向适应工业社会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    华盛顿的郎方规划:
1)选址:选择两河交汇处的北岸高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规划:
•    主轴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主轴线上从东向西依次布置国会大厦、林荫大道、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一直延伸到河滨;
•    次轴线——华盛顿纪念碑处、与主轴垂直;
•    道路和广场——从国会大厦和白宫向四周放射出若干道路通往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建筑;
•    人口预测80万;
总结与思考
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特征与成因;
    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
    奥斯曼巴黎改建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    美国方格网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    华盛顿朗方规划的主要内容;
    如何理解城市中心的内容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主导状况?

第十四章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背景:
•    18—19世纪科学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中开设了大量的大生产工厂、出现了铁路等新型的交通工具。
•    传统的以手工业小作坊生产的城市结构完全不适应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对城市的新要求,城市成为了矛盾的焦点。
•    为了解决城市矛盾,一些开明人士、统治阶级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曾经作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和部分实验。
   二.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1.    乌托邦:“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于16世纪提出的。16世纪封建制度正在解体,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出现,城市迅速膨胀,并吞噬周围农村;城市中出现了居住拥挤、卫生条件恶化等问题。
    “乌托邦”中有54个城市,每个城市不大,彼此相距不远,以免与农村脱离。城市居民每户有一半人在农村工作,两年轮换一次。城内有宽阔的街道,建有公共食堂、公共医院、公共仓库等。
2.    新协和村:又称“合作新村”
•    基本主张:以“劳动交换银行”及“农业合作社”来控制生产的私有化和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未来社会将按公社组成,土地国有,实行共产主义,最后公社遍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总联盟,国家消亡。
       新协和村方案:人数为300---2000人,每人有耕地,公社中央为长方形大院,设公用厨房、食堂、学校、会议厅,四周为住宅、医院、招待所,周围有花园,外围有工场、饲养场、啤酒厂、面包房、田地和牧场。实践:美国印地安那州。
3.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
城市设想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但其中包含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新主张:
l 从更广阔的角度,联系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来看待城市,把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造联系起来;
l   主张城市尽可能接近农村,以促进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消除原有城市的各种矛盾和弊端;
l  重视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集体生活,提出多种公共建筑和设施等等。
        对以后城市规划思想颇有影响,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英国早期的“卫星城镇”理论等。
三.    田园城市:
•    19世纪末英国政府授权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以“城市改革”和“解决居住问题”的名义进行社会调查,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方案。
•    1898年霍华德著述《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后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1.    田园城市的概念:
•    在《明日田园城市》中,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称之为“田园城市”。
•    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     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城乡磁体”,它应具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既有高效能和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有环境清洁、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
2.    田园城市的具体设想:
•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        城市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
•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
•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也归集体所有;
•        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以使居民更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3.    田园城市与田园城市组群:
⑴田园城市:
•    扇形平面,32000人规模;城市居中,四周为农业用地,其中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有农业学院、疗养院等,永久性绿地使用。
•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放射性道路将城市划分为6个等分区。
田园城市布局示意图
•    城市中心为花园,四周有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画廊等公共建筑;
•    再外是水晶宫,作为商业、展览和冬季花园;
•    再外几圈是居住用地,其中有绿化带,内设教堂、学校;
•    最外圈是各类工厂、仓库、市场、煤场、奶场等,一侧有环形道路,另一侧有环状的铁路支线。
⑵田园城市组群:
•    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中心城市可略大,人口58000人,周围的城市32000人,由铁路和市际运河等交通将田园城市连为一体。
 4.    田园城市的实践:
•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Letchworth);
•    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
5.    田园城市的影响:
l  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摆脱了传统规划显示或张扬统治者威势和审美趣味的旧模式,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是规划立足点的根本变化;
l     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针对工业社会城市出现的复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视为一个体系来解决;以改良社会为目标,将物质规划和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l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四.    工业城市:
1.    背景:
•    伴随工业发展的过程,工作与居住的地方逐渐分离,城市内部的各种活动日趋复杂,原有的城市结构不适应新的社会需要,需要探索新的城市结构来适应大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    19世纪末由法国建筑师戈涅提出“工业城市”理论。
2.  主要内容:
l    工业城市人口为35000人;
l   城市各要素应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市中心、生活区,区内部设有小学、服务设施、疗养院及医疗机构、工业区、火车站;各区之间有绿带分隔。
l    各功能区之间留有空地,为城市各功能区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l    主张应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完成市政和交通工程。
3、“工业城市”理论的影响
    对集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等有着重要影响。
 五.    带形城市:(Linear  City)
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提出。

相关话题/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