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上)(5)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2-11


2.2距离知觉
对距离知觉的主要判断依据有:
a对熟悉的声音、音强和距离的反比关系是明显的依据。
b高频比低频有较大的衰减,复合声的频谱将随距离的变化而改变,成为距离知觉的另一线索。
c声波波前曲率也可以指示距离的远近。
d波前曲率影响到耳间的强度差和时间差,这两者信息的结合,为距离知觉提供了线索。
2.3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使用音笼呈现不同方位声音。随机排除不同方位的实验顺序表,各方位角的角度变化单位为45°,每个方位4次。要求被试坐在音笼靠背上,身体保持直立坐姿,将头部固定,并带上眼罩。按顺序表呈现刺激,每次呈现时间3-5分钟,被试听到声音以后立即报告声源的方位。主试记录被试报告是否正确。
方向定位的规律:对来自身体两侧的声音方位容易分辨;对来自头部中切面上声音容易混淆,在距离中切面的2-3度时容易判断为来自中切面;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定点做一个圆锥,在圆锥面上的点容易混淆。
3.语音知觉实验
3.1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a语音的功率。说话者在说话时所辐射的能量随说话声音大小和内容而有很大的区别。研究发现,组成不同音节的各个成分——元音和辅音的平均功率是有差异的。元音是最强的语音。
b元音和辅音。元音总是乐音。
c语音的声调。元音和辅音的声谱分析就是静态分析,而语图的分析则是动态分析。
3.2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3.2.1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
语音知觉是一种非连续性、具有离散性的范畴性知觉。也就是说,语音知觉可以把语音信息的识别作为语言加工的一个相对较小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内对语音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3.2.2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语音知觉的范畴性是指语音声学构成要素在特定的声学参考范围内变化时,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参数范围(特定语音识别的声学范围),对这些语音声学特点的变化知觉是稳定在该语音刺激的知觉范围内的。
语音范畴性的变化随着声音物理特性的变化存在一定临界范围,语音范畴性知觉也是具有声学的物理学特征的。反应由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的这一分界点称为音位界,类似于心理物理学的差别阈限。
四、知觉种类、理论及知觉实验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与感觉一样,都是在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事物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区别开来。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归入一定的范畴。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联系,即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区别,产生性质不同;反映内容不同;生理机制不同。
2.知觉的组织原则
关于视野中那些图形容易结合为一个图形的问题,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图形组织的原则:
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人们就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图形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即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
(知觉对象与背景间的关系?)
知觉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对象。所以,支配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另外,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是不同的。两歧图很好地显示了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空间的刺激组合中,还存在于时间系列中。对一个物体的知觉往往受前后相继出现的物体的影响。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后面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也叫知觉定势。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依存的,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的整体性。但是,知觉的这种整合作用又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同时,对事物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人对整体的知觉可能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即“整体优先”,说明对整体特征比对局部特征更敏感。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整体性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这是由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3.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是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同一对象时,他们的理解不同,知觉到的结果也不同。
知觉理解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其次,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受到破坏。最后,理解还能产生知觉预期和预测。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
理解有助于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4.知觉的恒常性
4.1含义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或者说我们把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的现象叫做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4.2恒常性的种类
4.2.1形状恒常性。指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变化。比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所看到的教室门的形状是一样的。
4.2.2大小恒常性。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的远近所构成的网膜象的大小而有所变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事物的大小,并不随网膜成像的大小而随时改变,尤其是对我们熟悉的事物,我们的知觉并不随着事物离我们距离的远近而改变。比如,从不同距离看到的汽车的大小。
4.2.3明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比如,月光下的粉笔仍是白色的,日光下的煤球仍是黑色的。
4.2.4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保持相对不变。比如,在不同的室内照明条件下,家具的颜色总是保持相对不变。
4.3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所谓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影响。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视觉线索;知识经验。
(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通过视觉,人们得到了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形状;通过触觉和动觉,人们探索着物体的外形。它们的协同活动就提供了物体形状的信息。
人对图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角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力。
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图形正是借助可见的轮廓从其他部分中分离出来的。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相邻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还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称轮廓的掩蔽
当客观上不存在次甲基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也叫错觉轮廓。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将它们完整起来,变成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图形组织所遵循的原则:临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简单性。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什么图形,就叫做图形识别。图形识别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在形状知觉中,这是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2.大小知觉
2.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a=A/D,a是指网象的大小,A指物体的实际大小,D指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在距离相等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在网像恒定时,距离远说明物体大;距离近说明物体小。也就是说,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假设。它说明,一个特定的网像大小显示了知觉大小和知觉距离的一种不变的关系。人们在进行大小知觉时,会同时考虑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环境中的距离线索和网膜投影的大小,都给人们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这也是人们能够保持大小恒常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2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当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网膜投影的大小会随之改变,但是如果是熟悉的物体,那么这种熟悉性可以使人们能够比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2.3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当一个物体处在大物体的包围中时,它看上去很小;而把它放在小物体的包围中,它就很大。
2.4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就会收到影响。当人们俯视或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
3.深度知觉
关于物体远近或深度的知觉,叫深度知觉或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线索有:
3.1肌肉线索
3.1.1眼睛的调节。眼睛的调节是指眼球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看近处物体,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的物体,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小。水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睫状肌紧张度的改变来实现的。睫状肌发出的动作冲动,为分辨物体的距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
这种调节作用对于分辨深度和距离的作用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大约在几米范围内有效,而且很不精确。
3.1.2双眼视轴辐合。视轴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将视轴汇聚到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大小获得距离的信息。辐合是双眼的机能。由于辐合,物象落在两眼网膜的中央窝内,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像。辐合可用辐合角表示。物体近,辐合大;物体远,辐合角小。辐合角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远近的信息。
眼睛的肌肉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相关话题/普通心理学